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鲜少有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书提及沈秉廉及其所编写的《复兴音乐教科书》,但是该教科书在20世纪30年代对普通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推动不容忽视。本文从研究沈秉廉生平以及《复兴音乐教科书》编写依据出发,将教科书的内容全面整合梳理,最终探寻出沈秉廉在普通音乐教育方面所秉持的教育观念。
关键词:《复兴音乐教科书》;沈秉廉;音乐教育观
一、沈秉廉生平及《复兴音乐教科书》
沈秉廉(1900—1957),别字冰廉,笔名沈醉了,江苏昆山人。沈秉廉1916年进入江苏省立第一师范,1921年毕业,1922年进入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学习,期间师从刘质平。1926年,沈秉廉与钱君匋、邱望湘、陈啸空四人成立了“春蜂乐会”,期间沈秉廉展现出歌词创作方面的天赋。他用外国歌曲所填词的儿童歌曲颇受喜爱,比如歌曲《可爱的家庭》(曲【英】亨利·比肖普)、《春之歌》(又名《春来了》曲【俄】鲁宾斯坦)、《催眠曲》(曲【德】勃拉姆斯)等,这些歌曲也被当今一些歌曲集所收集(《名曲填词歌曲》《英汉对照怀旧金曲》《台湾儿童歌曲大全》等)。1931年,沈秉廉进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与沈百英共同编辑并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复兴国语教科书》。1933年6月,民国政府教育部成立“中小学音乐教材编订委员会”,沈秉廉被聘为编订委员会委员,同时编著《复兴音乐教科书》1。
《复兴音乐教科书》分初小、高小两套,各四册,由商务印书馆分别于1934、1933年出版,供初级小学三四年级、高级小学五六年级,共四学年使用。初小、高小编著者都为沈秉廉,但是校订者分别由王云五以及李拔可、王云五共同担任,从沈秉廉在《复兴音乐教科书》编辑大意中所述可知2,其编写依据应为中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教育部颁布的幼稚园小学课程标准。1932年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为:“(1)顺应儿童快乐活泼的天性,以发展其欣赏音乐、应用音乐的兴趣和才能。(2)发达儿童听音和发声的官能。(3)涵养儿童和爱、勇敢等的情绪,并鼓励其团结、进取等的精神。”3,此课程标准格外注重在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培养儿童生活与学习中所必备的精神与品格。《复兴音乐教科书》中编辑大意提到:“(三)本书中的歌词……措辞,立意,力求浅显明白,新奇美丽,并能鼓励儿童动作,丰富感情,发扬民族精神。(六)本书中的乐曲无论创作或选集,曲感务取高尚,使儿童能熟悉词意”4。因此,《复兴音乐教科书》中的内容编写充分践行了1932年部颁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二、《复兴音乐教科书》内容简析
1、图表
《复兴音乐教科书》每册的内容分图表、练习、歌曲三大项。图表内容主要是介绍西方音乐体系中的基础乐理知识,比如:五线谱、音符、休止符、节奏、节拍、音阶、升降号等等,知识的难易程度随学生的年龄逐渐递增。图表内容在整套教科书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八册教科书中的图表内容平均在两页之内,少数几册只有一页,每册的知识点则不超过7条。总體来讲,《复兴音乐教科书》中所出现的乐理知识对于小学音乐课程来说,基础且必备,这些基础乐理知识该教科书后续的练习内容、歌曲内容的提供了教学基础。
2、练习
《复兴音乐教科书》中的练习内容是结合图表中的基础乐理知识所编写的简短的小型练习曲,旋律简单,长度不超过八小节。初小中的练习内容有25条,高小有27条,将每册教科书中图表所出现的的乐理知识平均分布于练习内容中,并且加入常见的音乐符号、节奏型、音程以及轮唱练习,每册中的练习内容最多不超过8条。练习内容中的一些旋律,会出现在之后的歌曲内容中,学生在经过练习内容的学习,对歌曲内容的正确把握则更容易,相辅相成。具体练习内容如图表二所示:
3、歌曲
《复兴音乐教科书》中的歌曲内容是重点,在整套教科书中所占的比例最大,每册教科书有歌曲20首,其中最后两首为《中国国民党党歌》《中国心》,因此整套教科书共有歌曲164首。这些歌曲题材广泛,旋律简单明朗,蕴含着丰富的音乐教育内涵。从歌曲的内容以及题材来看,该套音乐教科书中歌曲主要有歌颂生活、鼓励学习、思想品德教育、爱国教育这四大类,其中有一些歌曲的内容同时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题材,思想教育性极强。具体歌曲及题材分类见图表三:
三、沈秉廉《复兴音乐教科书》所反映的音乐教育观
1、科学观
普通音乐教育是普通教育的一部分,除了传播教育思想外,最重要的职责应当是教授学生音乐知识、唱歌。在前文中笔者已经提到过《复兴音乐教科书》全套教科书分别设置了图表、练习、歌曲三个部分的内容。相较于同时期,其他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科书,该套教科书已经注意到普通音乐课程应当科学系统的将音乐基础乐理知识、练习、歌曲相结合,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学唱歌曲。
通过前文中的内容整理,可以看出沈秉廉所编写的《复兴音乐教科书》借鉴西方普通音乐教科书的编写方式,在音乐教科书中加入了图表(乐理)、练习内容,虽然这两部分的内容所占篇幅非常少,但是所涉及的乐理内容都是最基础最实用的。该套教科书中的图表、练习,用科学性的编写方式循序渐进地将知识组织起来,由浅入深、由简及难,之后练习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到的乐理内容,在以上两步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在唱歌内容中真正实践使用所学的乐理知识。在这种教授音乐知识的教学方式下,今后遇到有歌谱歌词的歌曲,学生也会自己进行识谱试唱,最终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2、天性观
沈秉廉所编写的《复兴音乐教科书》是一套适用于8-12岁小学学生所使用的音乐教科书,使用这套教科书的学生们尚属于儿童,那么这套教科书中的歌曲就应当是儿童歌曲。为了遵从儿童的天性,儿童歌曲的创作就要符合他们特殊的生理、心理条件。其中,趣味性则是首要条件,歌词中打造出生动、活泼的儿童形象,反映出儿童天真的性格,最终达到音乐娱乐的目的。
从前文歌曲内容梳理以及体裁分类中能够直观的感受到,《复兴音乐教科书》中描述儿童生活、歌颂生活的歌曲数量最多,共有86首歌曲,占全套教科书的比例为52.43%。沈秉廉极其注重发扬儿童活泼的天性,他编进该书中的儿童歌曲,例如:《野兔饿了》《互助歌》《小鸟的歌》《欢迎新友》《田家乐》《好朋友》《娃娃疲倦了》等等,充分结合生活,讲述生活中的种种有趣的事情,并多使用“咕噜咕噜”“叮当叮”“啾啾叫”等拟声词,再加以多出现类似于“X XX”节等奏感强烈的节奏型,讲述一个天真烂漫的儿童故事,突出歌曲中的人物、动物形象和情节,易于儿童的理解和记忆并引起共鸣,体现了儿童活泼可爱的天性。 3、启民观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我国国民在封建社会里养成的麻木、腐朽、虚伪等等不健康的精神面貌逐渐被一些有志之士所认识到。如果放任这种腐朽的精神面貌不予管理,中华民族必将逐渐消亡,那么塑造一种全新的、健康的国民精神面貌就迫在眉睫。众所周知,“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可以作为一种启民的工具,而它能够启民的最佳手段则是学校音乐教育,在20世纪初期,曾志忞、李叔同、赵元任等等音乐教育家领导开展学堂乐歌,以此来推动音乐启民思潮的进行。
在30年代,沈秉廉同样认识到、并践行此点。从前文歌曲内容梳理以及体裁分类中可以看出,《复兴音乐教科书》中除了歌颂生活的歌曲所占比例较大,思想教育与爱国教育所占比例也不低。整套教科书中,思想道德教育的歌曲有27首,爱国教育的歌曲有40首,共占比例39.88%(每册教科书共有的《中国国民党党歌》《中国心》只纳入一次)。
该教科书中歌曲的歌词,多出现鼓励学生热爱国家、热爱民族、自强不息、积极向上、勇敢拼搏等内容。有一些歌曲兼具歌颂生活、鼓励学习、思想教育、爱国教育的题材,例如:《干》《复信》《送别》《正义》等。沈秉廉编写具有以上优秀精神的歌曲,首先于普通小学音乐课堂上使儿童所接受,再由儿童传播到社会上,一传十十传百,逐渐普及到所有大众,达到音乐启民的目的。
四、结语
沈秉廉作为20世纪初的音乐教育家,在编写音乐教材之前,曾做过普通学校的音乐教员,对于儿童的心理以及需求拿捏的非常准确,在醉心发展普通音乐教育的同时也忧心于当时国家的落后。因此,沈秉廉在《复兴音乐教科书》的编写中极其重视如何发扬儿童活泼可爱的天性,同时也重视宣传积极向上的科学思想。在二者的结合下,该教科书中的歌曲最终达到音乐启民的深层教育目的,在普通音乐教育发展初期的30年代为普通小学音乐教育与国家发展送去了一盏启明灯。虽然,沈秉廉在众多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书中未有提及,但是历史的真相必将逐渐浮出水面,他为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发展所做的贡献最终会为人所肯定。
参考文献:
[1]沈秉廉.复兴音乐教科书(初小)[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7月初版.
[2]沈秉廉.复兴音乐教科书(高小)[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6月初版.
[3]教育部[2]沈秉廉.复兴音乐教科书(高小)[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6月初版.
[4]幼稚园小学课程标准[M].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2月第5版.
[5]孙继南.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史纪年1840-2000[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
[6]杨和平.浙江近现代音乐教育家群体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年2月第1版.
[7]王晨. 音乐家沈秉廉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
注釋:
1《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史纪年1840-2000》孙继南,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第一百页252条“6月……”。
2《复兴音乐教科书》沈秉廉,商务印书馆1934年出版。第二页“本书依据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小学课程标准编辑;全书四册,供高级小学二学年使用。”
3教育部中小学课程标准编订委员会:《幼稚园小学课程标准》,中华书局上海1932年出版。 第一百四十二页“音乐,第一,目标......”
4沈秉廉:《复兴音乐教科书》,商务印书馆1934年6月初版,第一页。
关键词:《复兴音乐教科书》;沈秉廉;音乐教育观
一、沈秉廉生平及《复兴音乐教科书》
沈秉廉(1900—1957),别字冰廉,笔名沈醉了,江苏昆山人。沈秉廉1916年进入江苏省立第一师范,1921年毕业,1922年进入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学习,期间师从刘质平。1926年,沈秉廉与钱君匋、邱望湘、陈啸空四人成立了“春蜂乐会”,期间沈秉廉展现出歌词创作方面的天赋。他用外国歌曲所填词的儿童歌曲颇受喜爱,比如歌曲《可爱的家庭》(曲【英】亨利·比肖普)、《春之歌》(又名《春来了》曲【俄】鲁宾斯坦)、《催眠曲》(曲【德】勃拉姆斯)等,这些歌曲也被当今一些歌曲集所收集(《名曲填词歌曲》《英汉对照怀旧金曲》《台湾儿童歌曲大全》等)。1931年,沈秉廉进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与沈百英共同编辑并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复兴国语教科书》。1933年6月,民国政府教育部成立“中小学音乐教材编订委员会”,沈秉廉被聘为编订委员会委员,同时编著《复兴音乐教科书》1。
《复兴音乐教科书》分初小、高小两套,各四册,由商务印书馆分别于1934、1933年出版,供初级小学三四年级、高级小学五六年级,共四学年使用。初小、高小编著者都为沈秉廉,但是校订者分别由王云五以及李拔可、王云五共同担任,从沈秉廉在《复兴音乐教科书》编辑大意中所述可知2,其编写依据应为中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教育部颁布的幼稚园小学课程标准。1932年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为:“(1)顺应儿童快乐活泼的天性,以发展其欣赏音乐、应用音乐的兴趣和才能。(2)发达儿童听音和发声的官能。(3)涵养儿童和爱、勇敢等的情绪,并鼓励其团结、进取等的精神。”3,此课程标准格外注重在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培养儿童生活与学习中所必备的精神与品格。《复兴音乐教科书》中编辑大意提到:“(三)本书中的歌词……措辞,立意,力求浅显明白,新奇美丽,并能鼓励儿童动作,丰富感情,发扬民族精神。(六)本书中的乐曲无论创作或选集,曲感务取高尚,使儿童能熟悉词意”4。因此,《复兴音乐教科书》中的内容编写充分践行了1932年部颁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二、《复兴音乐教科书》内容简析
1、图表
《复兴音乐教科书》每册的内容分图表、练习、歌曲三大项。图表内容主要是介绍西方音乐体系中的基础乐理知识,比如:五线谱、音符、休止符、节奏、节拍、音阶、升降号等等,知识的难易程度随学生的年龄逐渐递增。图表内容在整套教科书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八册教科书中的图表内容平均在两页之内,少数几册只有一页,每册的知识点则不超过7条。总體来讲,《复兴音乐教科书》中所出现的乐理知识对于小学音乐课程来说,基础且必备,这些基础乐理知识该教科书后续的练习内容、歌曲内容的提供了教学基础。
2、练习
《复兴音乐教科书》中的练习内容是结合图表中的基础乐理知识所编写的简短的小型练习曲,旋律简单,长度不超过八小节。初小中的练习内容有25条,高小有27条,将每册教科书中图表所出现的的乐理知识平均分布于练习内容中,并且加入常见的音乐符号、节奏型、音程以及轮唱练习,每册中的练习内容最多不超过8条。练习内容中的一些旋律,会出现在之后的歌曲内容中,学生在经过练习内容的学习,对歌曲内容的正确把握则更容易,相辅相成。具体练习内容如图表二所示:
3、歌曲
《复兴音乐教科书》中的歌曲内容是重点,在整套教科书中所占的比例最大,每册教科书有歌曲20首,其中最后两首为《中国国民党党歌》《中国心》,因此整套教科书共有歌曲164首。这些歌曲题材广泛,旋律简单明朗,蕴含着丰富的音乐教育内涵。从歌曲的内容以及题材来看,该套音乐教科书中歌曲主要有歌颂生活、鼓励学习、思想品德教育、爱国教育这四大类,其中有一些歌曲的内容同时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题材,思想教育性极强。具体歌曲及题材分类见图表三:
三、沈秉廉《复兴音乐教科书》所反映的音乐教育观
1、科学观
普通音乐教育是普通教育的一部分,除了传播教育思想外,最重要的职责应当是教授学生音乐知识、唱歌。在前文中笔者已经提到过《复兴音乐教科书》全套教科书分别设置了图表、练习、歌曲三个部分的内容。相较于同时期,其他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科书,该套教科书已经注意到普通音乐课程应当科学系统的将音乐基础乐理知识、练习、歌曲相结合,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学唱歌曲。
通过前文中的内容整理,可以看出沈秉廉所编写的《复兴音乐教科书》借鉴西方普通音乐教科书的编写方式,在音乐教科书中加入了图表(乐理)、练习内容,虽然这两部分的内容所占篇幅非常少,但是所涉及的乐理内容都是最基础最实用的。该套教科书中的图表、练习,用科学性的编写方式循序渐进地将知识组织起来,由浅入深、由简及难,之后练习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到的乐理内容,在以上两步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在唱歌内容中真正实践使用所学的乐理知识。在这种教授音乐知识的教学方式下,今后遇到有歌谱歌词的歌曲,学生也会自己进行识谱试唱,最终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2、天性观
沈秉廉所编写的《复兴音乐教科书》是一套适用于8-12岁小学学生所使用的音乐教科书,使用这套教科书的学生们尚属于儿童,那么这套教科书中的歌曲就应当是儿童歌曲。为了遵从儿童的天性,儿童歌曲的创作就要符合他们特殊的生理、心理条件。其中,趣味性则是首要条件,歌词中打造出生动、活泼的儿童形象,反映出儿童天真的性格,最终达到音乐娱乐的目的。
从前文歌曲内容梳理以及体裁分类中能够直观的感受到,《复兴音乐教科书》中描述儿童生活、歌颂生活的歌曲数量最多,共有86首歌曲,占全套教科书的比例为52.43%。沈秉廉极其注重发扬儿童活泼的天性,他编进该书中的儿童歌曲,例如:《野兔饿了》《互助歌》《小鸟的歌》《欢迎新友》《田家乐》《好朋友》《娃娃疲倦了》等等,充分结合生活,讲述生活中的种种有趣的事情,并多使用“咕噜咕噜”“叮当叮”“啾啾叫”等拟声词,再加以多出现类似于“X XX”节等奏感强烈的节奏型,讲述一个天真烂漫的儿童故事,突出歌曲中的人物、动物形象和情节,易于儿童的理解和记忆并引起共鸣,体现了儿童活泼可爱的天性。 3、启民观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我国国民在封建社会里养成的麻木、腐朽、虚伪等等不健康的精神面貌逐渐被一些有志之士所认识到。如果放任这种腐朽的精神面貌不予管理,中华民族必将逐渐消亡,那么塑造一种全新的、健康的国民精神面貌就迫在眉睫。众所周知,“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可以作为一种启民的工具,而它能够启民的最佳手段则是学校音乐教育,在20世纪初期,曾志忞、李叔同、赵元任等等音乐教育家领导开展学堂乐歌,以此来推动音乐启民思潮的进行。
在30年代,沈秉廉同样认识到、并践行此点。从前文歌曲内容梳理以及体裁分类中可以看出,《复兴音乐教科书》中除了歌颂生活的歌曲所占比例较大,思想教育与爱国教育所占比例也不低。整套教科书中,思想道德教育的歌曲有27首,爱国教育的歌曲有40首,共占比例39.88%(每册教科书共有的《中国国民党党歌》《中国心》只纳入一次)。
该教科书中歌曲的歌词,多出现鼓励学生热爱国家、热爱民族、自强不息、积极向上、勇敢拼搏等内容。有一些歌曲兼具歌颂生活、鼓励学习、思想教育、爱国教育的题材,例如:《干》《复信》《送别》《正义》等。沈秉廉编写具有以上优秀精神的歌曲,首先于普通小学音乐课堂上使儿童所接受,再由儿童传播到社会上,一传十十传百,逐渐普及到所有大众,达到音乐启民的目的。
四、结语
沈秉廉作为20世纪初的音乐教育家,在编写音乐教材之前,曾做过普通学校的音乐教员,对于儿童的心理以及需求拿捏的非常准确,在醉心发展普通音乐教育的同时也忧心于当时国家的落后。因此,沈秉廉在《复兴音乐教科书》的编写中极其重视如何发扬儿童活泼可爱的天性,同时也重视宣传积极向上的科学思想。在二者的结合下,该教科书中的歌曲最终达到音乐启民的深层教育目的,在普通音乐教育发展初期的30年代为普通小学音乐教育与国家发展送去了一盏启明灯。虽然,沈秉廉在众多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书中未有提及,但是历史的真相必将逐渐浮出水面,他为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发展所做的贡献最终会为人所肯定。
参考文献:
[1]沈秉廉.复兴音乐教科书(初小)[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7月初版.
[2]沈秉廉.复兴音乐教科书(高小)[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6月初版.
[3]教育部[2]沈秉廉.复兴音乐教科书(高小)[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6月初版.
[4]幼稚园小学课程标准[M].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2月第5版.
[5]孙继南.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史纪年1840-2000[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
[6]杨和平.浙江近现代音乐教育家群体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年2月第1版.
[7]王晨. 音乐家沈秉廉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
注釋:
1《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史纪年1840-2000》孙继南,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第一百页252条“6月……”。
2《复兴音乐教科书》沈秉廉,商务印书馆1934年出版。第二页“本书依据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小学课程标准编辑;全书四册,供高级小学二学年使用。”
3教育部中小学课程标准编订委员会:《幼稚园小学课程标准》,中华书局上海1932年出版。 第一百四十二页“音乐,第一,目标......”
4沈秉廉:《复兴音乐教科书》,商务印书馆1934年6月初版,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