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年人在完善保障缺口后,还要对现有资产进行合理配置,实现保值增值。无风险的产品应作为养老金的最基本保障,其中银行储蓄又应作为首选。
明天如何养老?截至2011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3.26%,已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老年人更容易面临各种意外风险、医药费用开支等,因此保险专家建议中老年人应尽早为自己购买养老、医疗、意外等方面的保障。在拥有社保或农村合作医疗等最基本保障基础上,还应选择商业保险加以补充,可利用20%-30%的资金为自己提供全面的保障。
目前市场上传统型养老保险,投保人在合同期满时可领取一笔资金用于养老,如果投保人想每月都有收入,则可选择年金型保险,获得定期稳定收益来维持老人的日常开销。在购买年金型产品时,可以选择重疾及意外等附加险进行组合购买。组合购买性价比更高,也能更从容应对突发事件。如果投保人资金充裕,在上述基础上还可投保分红型和万能型产品,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带来更多的财富与保障。
对于越来越追求生活品质的老年人来说,国内保障条件显然无法满足。最近一些商业银行和公募基金纷纷将目光转向养老市场,在理财产品中融入养老的理念 。
在杭州工作的姚女士最近有空就往各个银行和保险公司跑,想在自己有能力时为农村的父母买些养老理财产品。而退休的方大伯夫妇发现去银行时,有时就会遇到客户经理上前劝说让他们买些养老理财产品让积蓄和退休金更值钱。这种投资理财方式真能帮助他们“老有所养”吗?
银行基金匆匆来“养老”
要养老,买基金。近日,一款名为“天弘安康养老基金”的理财产品获批引起各方关注。这款基金将于10月29日起募集,11月23日结束募集。据悉,该基金为国内首只公募养老理财基金,致力于为各类养老资金提供稳健养老理财服务,力求在风险可控的原则下,通过股票债券等资产的风险收益比较与灵活配置,实现基金资产的持续稳健增长。
比公募基金更早盯上养老市场的就是商业银行了。普益财富调查显示,截至三季度末,招商银行、华夏银行、上海银行等发行了29款养老理财产品,虽然在规模超过10万亿银行理财市场中仅是个零头,但其数量却有不断壮大之势,资金大多投向债券和货币市场,以稳健为主,符合养老产品“安全”的理念。
如上海银行发行养老理财产品分为2个系列“慧财人民币养老无忧”和“慧财人民币日新月溢”,前者为保证收益型产品,期限大多为一年,资金投向债券、债券回购等低风险资产,至今已发行10多款;后者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投向债券、货币市场,收益率和风险都稍高。
此外,招商银行最近发行的“金颐养老3号”主要投资于债券、信托计划、银行存款等其他金融资产。华夏银行推出“华夏理财增盈增强型1188号理财产品(老年客户专属产品)”,至今共发行8款。这8款养老产品期限较短,均在4个月左右,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所投资产中配置了票据资产以保证产品收益率稳定。
据了解,目前银行发行的养老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在4%至5%之间,收益与其他理财产品差不多。还有些养老产品期限普遍偏短,到期后需要老年人主动申购下期产品,操作繁琐且难以达到长期理财的目的。“其实不少银行的长期定存同样能作为养老替代产品,存入后就能锁定长期收益,没必要另购养老理财产品。”有银行负责人就对同行的养老理财产品并不看好。今年央行曾发文明确,允许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上浮至基准利率的1.1倍。揽储大战下,一些中小银行的3年以上定存利率收益并不亚于上述理财收益。
不必换个马甲玩噱头
一位正在招商银行咨询“金颐养老”产品的杭州市民说:“以前想到养老,能买养老保险就不错了,现在银行,甚至基金都有了养老理财服务,选择多点当然更好。”但让他下单却不那么容易“看上去品种不少, 说的都差不多。”
在一些银行理财经理看来,“所谓养老产品,实际上就是日常在卖的理财产品换个叫法,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并无明显差别。”
高收益总会伴随着高风险,但对养老理财而言,保本、安全更为重要。专业从事理财产品业务的第5金融首席金融策略师陈健全认为,“风险、收益、周期都与日常在售产品并没有多大区别,实际上就是加以“养老”的概念吸引眼球,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养老产品。”
打着养老旗号的“天弘安康养老基金”就没有采取保守策略,其允许股票投资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为0至30%,投资债券等固定收益类金融工具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不低于70%。华夏银行的老年客户专属产品,也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如果老年客户奔着所谓的高收益去,没准会栽跟头。
在浦发银行杭州分行财富管理部郭剑看来,目前的商业理财产品远不能满足养老低风险、稳定收益、抗通胀等功能。合理的养老计划首先要参加社会保险,这是基础保障,而商业保险、银行理财产品,更多的还是锦上添花的内容,可量力而为。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养老理财产品应围绕长期性和稳健性两大特点设计。目前的社会养老基金主要投资于银行存款和国债,养老基金的投资收益抵不过通货膨胀率。在这样的养老保险制度下,居民自身预留一定资金作为后备基金自助养老显得尤为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讲,未来银行养老产品、商业养老保险以及养老基金产品都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陈健全说。
他认为,商业银行利用养老金资金沉淀稳定、抗周期性强、增长持续性、业务协同效应显著等诸多特点,与服务机构合作开发出满足老年人保健、保值、生活保障服务的相关产品,是种不错的方式。客户因此可以适当降低流动性要求,通过长期、稳健的理财服务来跑赢通胀,保障退休之后生活需求。还有专家建议,长期限、低门槛、申赎便利等也是定制养老理财时少不了的。
首选无风险产品
中老年人在完善保障缺口后,还要对现有资产进行合理配置,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安邦人寿理财专家建议,无风险的产品应作为自身养老金的最基本保障,其中银行储蓄又应作为首选。
储蓄作为最为稳健、保本的投资方式,被大多数中老年人偏爱;老年人群可根据家庭资金情况,把50%以上的资金作为固定的银行储蓄资金。但储蓄很难抵御持续的通胀压力,因此如果条件允许,中老年人还可以选择无风险稳健型保险理财产品。如安邦盛世3号终身寿险(万能型),它兼具保障和理财功能,且费用低廉、复利计息,一次缴费可获得终身身故保障。该产品本身具有最低保证利率(最低保证利率为2.5%),除了能够帮助老年人实现资产保值,其中的收益及分红还可以抵御通胀。
老年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差,理论上讲并不适合进行风险类投资,安邦人寿理财专家提示,中老年人可适度进行低风险投资,例如债券类、货币基金类等。债券、货币基金风险系数都相对较低,且收益比较稳定、高于银行储蓄,中老年群体可拿出10%-15%的闲散资金进行此类投资。
理财专家同时指出,老年人抗风险能力较低,一定要根据自身财务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适当的选择,切勿盲目投资。对于那些对股票、基金等投资工具熟练使用的老年人也可根据自身的资金情况,将5%左右的资金投入股票、黄金、基金市场。在股票市场中,老年人群可以选择长线投资,长期持有规模大、效益好的蓝筹股。另一方面,黄金投资可选择流通性好的纸黄金进行投资,通过低买高卖获得差价利润。
明天如何养老?截至2011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3.26%,已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老年人更容易面临各种意外风险、医药费用开支等,因此保险专家建议中老年人应尽早为自己购买养老、医疗、意外等方面的保障。在拥有社保或农村合作医疗等最基本保障基础上,还应选择商业保险加以补充,可利用20%-30%的资金为自己提供全面的保障。
目前市场上传统型养老保险,投保人在合同期满时可领取一笔资金用于养老,如果投保人想每月都有收入,则可选择年金型保险,获得定期稳定收益来维持老人的日常开销。在购买年金型产品时,可以选择重疾及意外等附加险进行组合购买。组合购买性价比更高,也能更从容应对突发事件。如果投保人资金充裕,在上述基础上还可投保分红型和万能型产品,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带来更多的财富与保障。
对于越来越追求生活品质的老年人来说,国内保障条件显然无法满足。最近一些商业银行和公募基金纷纷将目光转向养老市场,在理财产品中融入养老的理念 。
在杭州工作的姚女士最近有空就往各个银行和保险公司跑,想在自己有能力时为农村的父母买些养老理财产品。而退休的方大伯夫妇发现去银行时,有时就会遇到客户经理上前劝说让他们买些养老理财产品让积蓄和退休金更值钱。这种投资理财方式真能帮助他们“老有所养”吗?
银行基金匆匆来“养老”
要养老,买基金。近日,一款名为“天弘安康养老基金”的理财产品获批引起各方关注。这款基金将于10月29日起募集,11月23日结束募集。据悉,该基金为国内首只公募养老理财基金,致力于为各类养老资金提供稳健养老理财服务,力求在风险可控的原则下,通过股票债券等资产的风险收益比较与灵活配置,实现基金资产的持续稳健增长。
比公募基金更早盯上养老市场的就是商业银行了。普益财富调查显示,截至三季度末,招商银行、华夏银行、上海银行等发行了29款养老理财产品,虽然在规模超过10万亿银行理财市场中仅是个零头,但其数量却有不断壮大之势,资金大多投向债券和货币市场,以稳健为主,符合养老产品“安全”的理念。
如上海银行发行养老理财产品分为2个系列“慧财人民币养老无忧”和“慧财人民币日新月溢”,前者为保证收益型产品,期限大多为一年,资金投向债券、债券回购等低风险资产,至今已发行10多款;后者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投向债券、货币市场,收益率和风险都稍高。
此外,招商银行最近发行的“金颐养老3号”主要投资于债券、信托计划、银行存款等其他金融资产。华夏银行推出“华夏理财增盈增强型1188号理财产品(老年客户专属产品)”,至今共发行8款。这8款养老产品期限较短,均在4个月左右,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所投资产中配置了票据资产以保证产品收益率稳定。
据了解,目前银行发行的养老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在4%至5%之间,收益与其他理财产品差不多。还有些养老产品期限普遍偏短,到期后需要老年人主动申购下期产品,操作繁琐且难以达到长期理财的目的。“其实不少银行的长期定存同样能作为养老替代产品,存入后就能锁定长期收益,没必要另购养老理财产品。”有银行负责人就对同行的养老理财产品并不看好。今年央行曾发文明确,允许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上浮至基准利率的1.1倍。揽储大战下,一些中小银行的3年以上定存利率收益并不亚于上述理财收益。
不必换个马甲玩噱头
一位正在招商银行咨询“金颐养老”产品的杭州市民说:“以前想到养老,能买养老保险就不错了,现在银行,甚至基金都有了养老理财服务,选择多点当然更好。”但让他下单却不那么容易“看上去品种不少, 说的都差不多。”
在一些银行理财经理看来,“所谓养老产品,实际上就是日常在卖的理财产品换个叫法,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并无明显差别。”
高收益总会伴随着高风险,但对养老理财而言,保本、安全更为重要。专业从事理财产品业务的第5金融首席金融策略师陈健全认为,“风险、收益、周期都与日常在售产品并没有多大区别,实际上就是加以“养老”的概念吸引眼球,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养老产品。”
打着养老旗号的“天弘安康养老基金”就没有采取保守策略,其允许股票投资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为0至30%,投资债券等固定收益类金融工具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不低于70%。华夏银行的老年客户专属产品,也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如果老年客户奔着所谓的高收益去,没准会栽跟头。
在浦发银行杭州分行财富管理部郭剑看来,目前的商业理财产品远不能满足养老低风险、稳定收益、抗通胀等功能。合理的养老计划首先要参加社会保险,这是基础保障,而商业保险、银行理财产品,更多的还是锦上添花的内容,可量力而为。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养老理财产品应围绕长期性和稳健性两大特点设计。目前的社会养老基金主要投资于银行存款和国债,养老基金的投资收益抵不过通货膨胀率。在这样的养老保险制度下,居民自身预留一定资金作为后备基金自助养老显得尤为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讲,未来银行养老产品、商业养老保险以及养老基金产品都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陈健全说。
他认为,商业银行利用养老金资金沉淀稳定、抗周期性强、增长持续性、业务协同效应显著等诸多特点,与服务机构合作开发出满足老年人保健、保值、生活保障服务的相关产品,是种不错的方式。客户因此可以适当降低流动性要求,通过长期、稳健的理财服务来跑赢通胀,保障退休之后生活需求。还有专家建议,长期限、低门槛、申赎便利等也是定制养老理财时少不了的。
首选无风险产品
中老年人在完善保障缺口后,还要对现有资产进行合理配置,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安邦人寿理财专家建议,无风险的产品应作为自身养老金的最基本保障,其中银行储蓄又应作为首选。
储蓄作为最为稳健、保本的投资方式,被大多数中老年人偏爱;老年人群可根据家庭资金情况,把50%以上的资金作为固定的银行储蓄资金。但储蓄很难抵御持续的通胀压力,因此如果条件允许,中老年人还可以选择无风险稳健型保险理财产品。如安邦盛世3号终身寿险(万能型),它兼具保障和理财功能,且费用低廉、复利计息,一次缴费可获得终身身故保障。该产品本身具有最低保证利率(最低保证利率为2.5%),除了能够帮助老年人实现资产保值,其中的收益及分红还可以抵御通胀。
老年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差,理论上讲并不适合进行风险类投资,安邦人寿理财专家提示,中老年人可适度进行低风险投资,例如债券类、货币基金类等。债券、货币基金风险系数都相对较低,且收益比较稳定、高于银行储蓄,中老年群体可拿出10%-15%的闲散资金进行此类投资。
理财专家同时指出,老年人抗风险能力较低,一定要根据自身财务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适当的选择,切勿盲目投资。对于那些对股票、基金等投资工具熟练使用的老年人也可根据自身的资金情况,将5%左右的资金投入股票、黄金、基金市场。在股票市场中,老年人群可以选择长线投资,长期持有规模大、效益好的蓝筹股。另一方面,黄金投资可选择流通性好的纸黄金进行投资,通过低买高卖获得差价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