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是中国女子网坛优秀的选手之一,在北京奥运会上她成功进入半决赛。2011年6月,她不但将自己的名字写到了法网的决赛名单上,还创造历史成为第一个捧起网球大满贯赛单打冠军的亚洲选手,书写了中国网球灿烂辉煌的时刻。她就是被人称为“中国网球一姐”的李娜。
在传奇的背后,李娜是如何创造出一个个辉煌的呢?
父亲的夙愿
2011年法网夺冠后,李娜的微博“粉丝”已经超过232万人,早上起床随便发一条微博,都是数以千计的转发量。可你也许想不到,如今星光熠熠的李娜却是大器晚成,从武汉的业余体校走到网球顶级赛事领奖台的经历足可以拍成好莱坞标准模式的“励志大片”,这一步步的旅程,充满了艰辛和波折。
李娜的父亲李盛鹏曾是湖北省羽毛球队的业余选手,可时代的局限打破了他做运动员的梦想。于是“运动员情结”自然转到了女儿身上。李娜在5岁时就被送去学打羽毛球,而现实的残酷叫人失望。练了两年,李娜的羽毛球教练告诉李盛鹏:“这孩子手腕太硬了,总是用膀子死打,哪里打得了羽毛球,还是去改练网球吧。”如果当时的李盛鹏知道网球这项运动的庞大花费,恐怕他都不会如此决绝地送女儿走进网球训练场的大门。就在这样犹疑的练习中,武汉市业余体校的网球教练夏溪瑶相中了李娜,于是绿色的小球走进了李家的生活。女儿的未来是李盛鹏全部的希望,他每天早晚骑车接送女儿上学和训练,到了周末一家三口到汉口青少年宫“开小灶”。李娜的母亲李艳萍回忆说:“场地一小时就是五块钱,还有教练费,一个月下来接近我们全家收入的1/3,这可是一个‘天文数字’呢。”
练习打网球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有一次爸爸带李娜去训练,当时正下着特别大的雪,公交车都停了。爸爸让她不要去了,可是她说:“我要去,打网球不能这样半途而废。”在她的坚持下,她和爸爸走了三站路到了训练地。那天除了李娜,其他队员都没来。那时候业余体校条件差,小队员洗澡用的都是食堂蒸饭的陈水。夏天宿舍里只有两个破吊扇,晚上睡在蚊帐里,热得很。冬天天黑得早,训练场没有灯,李娜为赶在天黑前尽量多练点儿,每天下午5点半食堂开饭时,训练到一半的她就一手拿饭盒一手提开水瓶,一路飞奔到食堂。饭打回来得先捂在被子里保温,然后继续回去训练,等天黑透了才回来吃饭……
1992年,李盛鹏被查出患有先天性血管狭窄,1996年他病逝时李娜正在广州打比赛,为了不影响到她,母亲一直将消息瞒到她比赛结束。家庭支柱倒下了,更重要的是,始终指引李娜的那盏明灯突然熄灭,她感到无所适从。也许正是从那个时候起,李娜骨子里的坚强秉性被激发了,父亲去世的第二年,她就用全国网球总决赛冠军的成绩祭奠了父亲。“父亲年轻时就希望他能成为全国冠军,后来把这个希望移植到了我身上,我终于没有辜负他,完成了他的夙愿。”李娜说这话的时候,泪如雨下。
走进世界赛场
1999 年,17岁的李娜开始了职业网球运动员生涯。2000年,年仅18岁的她获得了WTA第134位的年终排名,表现出过人天赋。2001年的全国九运会上李娜一举拿到女单、女双和女团3个冠军。就在同一年,李娜还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收获了女单、女双和混双3枚金牌。
然而,就在荣誉接踵而至、外界坚信李娜将有一个美好前程的时候,李娜却在釜山亚运会前留下一封信,背着包走出了国家队大门,宣布退役。随后李娜进入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系念书。大二下学期,在湖北队的力邀下,李娜复出网坛,参加当年的全国运动会。一别经年,22岁的李娜终于带着良好的状态回到了熟悉的网球场上。
中国网坛的领军人物
随着登顶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冠军的领奖台,李娜的人气指数在中国人的心中急速上升。而在赛场之外,李娜极富感染力的笑容、直率的个性、幽默的谈吐以及充满神秘感的东方魅力也让她赢得了海外观众的喜爱,她正以其独有的个人魅力展示着中国形象,继姚明之后成为中国一张靓丽的名片。
李娜成功了,却从来没有忘记公益事业。湖北省人民政府为表彰李娜法网夺冠授予她“湖北跨越先锋”荣誉证书和60万元奖金,而李娜将税后得到的48万凑够50万捐给了武汉市孤残养老院。
赛场上的李娜高大、勇猛、顽强,让对手不敢轻视,让台下的观众佩服得五体投地。而在赛场下的李娜却又是那么的普通、善良、仁爱,这就是我们在不同角度看到的李娜。我们在北京奥运会上第51次听到《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但罗兰·加洛斯赛场的这一回却让人格外感动、自豪,心潮澎湃。李娜和斯切亚沃尼比肩而立,镜头扫过她的面庞,李娜开启嘴唇和着国歌的旋律,没有泪水,淡定从容。在场的数百位中国人一起合唱起来,为的不是苏珊·朗格伦奖杯,而是中国网球的传奇诞生。
在传奇的背后,李娜是如何创造出一个个辉煌的呢?
父亲的夙愿
2011年法网夺冠后,李娜的微博“粉丝”已经超过232万人,早上起床随便发一条微博,都是数以千计的转发量。可你也许想不到,如今星光熠熠的李娜却是大器晚成,从武汉的业余体校走到网球顶级赛事领奖台的经历足可以拍成好莱坞标准模式的“励志大片”,这一步步的旅程,充满了艰辛和波折。
李娜的父亲李盛鹏曾是湖北省羽毛球队的业余选手,可时代的局限打破了他做运动员的梦想。于是“运动员情结”自然转到了女儿身上。李娜在5岁时就被送去学打羽毛球,而现实的残酷叫人失望。练了两年,李娜的羽毛球教练告诉李盛鹏:“这孩子手腕太硬了,总是用膀子死打,哪里打得了羽毛球,还是去改练网球吧。”如果当时的李盛鹏知道网球这项运动的庞大花费,恐怕他都不会如此决绝地送女儿走进网球训练场的大门。就在这样犹疑的练习中,武汉市业余体校的网球教练夏溪瑶相中了李娜,于是绿色的小球走进了李家的生活。女儿的未来是李盛鹏全部的希望,他每天早晚骑车接送女儿上学和训练,到了周末一家三口到汉口青少年宫“开小灶”。李娜的母亲李艳萍回忆说:“场地一小时就是五块钱,还有教练费,一个月下来接近我们全家收入的1/3,这可是一个‘天文数字’呢。”
练习打网球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有一次爸爸带李娜去训练,当时正下着特别大的雪,公交车都停了。爸爸让她不要去了,可是她说:“我要去,打网球不能这样半途而废。”在她的坚持下,她和爸爸走了三站路到了训练地。那天除了李娜,其他队员都没来。那时候业余体校条件差,小队员洗澡用的都是食堂蒸饭的陈水。夏天宿舍里只有两个破吊扇,晚上睡在蚊帐里,热得很。冬天天黑得早,训练场没有灯,李娜为赶在天黑前尽量多练点儿,每天下午5点半食堂开饭时,训练到一半的她就一手拿饭盒一手提开水瓶,一路飞奔到食堂。饭打回来得先捂在被子里保温,然后继续回去训练,等天黑透了才回来吃饭……
1992年,李盛鹏被查出患有先天性血管狭窄,1996年他病逝时李娜正在广州打比赛,为了不影响到她,母亲一直将消息瞒到她比赛结束。家庭支柱倒下了,更重要的是,始终指引李娜的那盏明灯突然熄灭,她感到无所适从。也许正是从那个时候起,李娜骨子里的坚强秉性被激发了,父亲去世的第二年,她就用全国网球总决赛冠军的成绩祭奠了父亲。“父亲年轻时就希望他能成为全国冠军,后来把这个希望移植到了我身上,我终于没有辜负他,完成了他的夙愿。”李娜说这话的时候,泪如雨下。
走进世界赛场
1999 年,17岁的李娜开始了职业网球运动员生涯。2000年,年仅18岁的她获得了WTA第134位的年终排名,表现出过人天赋。2001年的全国九运会上李娜一举拿到女单、女双和女团3个冠军。就在同一年,李娜还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收获了女单、女双和混双3枚金牌。
然而,就在荣誉接踵而至、外界坚信李娜将有一个美好前程的时候,李娜却在釜山亚运会前留下一封信,背着包走出了国家队大门,宣布退役。随后李娜进入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系念书。大二下学期,在湖北队的力邀下,李娜复出网坛,参加当年的全国运动会。一别经年,22岁的李娜终于带着良好的状态回到了熟悉的网球场上。
中国网坛的领军人物
随着登顶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冠军的领奖台,李娜的人气指数在中国人的心中急速上升。而在赛场之外,李娜极富感染力的笑容、直率的个性、幽默的谈吐以及充满神秘感的东方魅力也让她赢得了海外观众的喜爱,她正以其独有的个人魅力展示着中国形象,继姚明之后成为中国一张靓丽的名片。
李娜成功了,却从来没有忘记公益事业。湖北省人民政府为表彰李娜法网夺冠授予她“湖北跨越先锋”荣誉证书和60万元奖金,而李娜将税后得到的48万凑够50万捐给了武汉市孤残养老院。
赛场上的李娜高大、勇猛、顽强,让对手不敢轻视,让台下的观众佩服得五体投地。而在赛场下的李娜却又是那么的普通、善良、仁爱,这就是我们在不同角度看到的李娜。我们在北京奥运会上第51次听到《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但罗兰·加洛斯赛场的这一回却让人格外感动、自豪,心潮澎湃。李娜和斯切亚沃尼比肩而立,镜头扫过她的面庞,李娜开启嘴唇和着国歌的旋律,没有泪水,淡定从容。在场的数百位中国人一起合唱起来,为的不是苏珊·朗格伦奖杯,而是中国网球的传奇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