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交流开启文化理解之窗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tsan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米尼克·格鲁(Dominique Groux)女士系法国安第列斯-圭亚那大学(Université des Antilles et de la Guyane)教授,法国巴黎第十大学(University Paris Ouest Nanterre-La Défense)教育与培训中心(CREF)副教授,瑞士日内瓦大学(University of Geneva)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CLA)的客座教授。格鲁教授拥有语言与文化教育培训博士学位以及比较教育研究领域的教授资格。她在比较教育研究、语言培训和文化研究等领域颇有建树,其研究方向涵盖比较教育、早期语言学习、国际贸易与国际教育等。她曾被借调至法国外交部,先后在开罗的法国驻埃及大使馆语言学办公室和波茨坦的法国驻德国大使馆波茨坦学术中心担任重要职务。她于1998年创建法语区比较教育协会(Association fran?觭aise d’éducation comparée et des échanges,AFDECE),并担任协会会长。她主持编写了由法国L’Harmattan出版社出版的《比较教育》(Comparative Education)、《百字言》(One Hundred Words)、《职业道路》(Career Paths)三本合集类丛书。她本人还撰写了包括《语言教育和教师培训的比较方法》(Comparative Approaches to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acher Training)、《教育界的研究工厂: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的作用》(Factory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 A Use of Master and Doctoral Students)、《文化评价和评价趋势》(Evaluation of Cultures and Evaluative Drift)等32本著作。通过专访,本刊深入了解了格鲁教授对教育国际测评、各国教育政策和实践的相互借鉴、经合组织国家教育改革的趋势、教育国际化对策、中法教育合作交流等问题的看法和见解。格鲁教授认为:应将精神文化教育纳入教育国际测评体系;比较教育的价值在于借鉴他国有效经验并进行本土化改造;经合组织国家呈现教育国际化、信息化等共同发展趋势;法国积极促进教育国际化;中法教育交流历史悠久,未来将有更好发展。采访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刘敏副教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特此鸣谢。
  关键词:教育国际测评;教育改革趋势;教育国际化;中法教育交流
  一、应将精神文化教育纳入国际测评体系
  《世界教育信息》:您好,格鲁教授,非常荣幸有机会采访您!您是比较教育研究领域的专家,并对教育国际测试,如经合组织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有深入研究,请问,您是如何看待目前风靡全球的PISA的?
  多米尼克·格鲁:在比较教育研究领域,研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调查得出关于学生学业水平的数据,这种量化的研究非常重要。我认为,由上百名专家参与设计的PISA提供了一份全球性的标准化数据,但它描绘的只是局部的、暂时性的“画面”。人们应该继续对PISA进行改进和发展。PISA所涵盖的内容应该不仅仅局限于科学、数学和阅读,还应该提供更多其他方面的测试,这样才能为教育系统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
  在当今的知识社会,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提出的,儿童应该具备基础的学术技能,比如数学、阅读等,进而使社会整体达到更高的文化水平。但是,我认为,我们还应该去研究教育领域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比如教育不公平问题,包括社会群体之间的不公平、穷人和富人之间的不公平、男性和女性之间的不公平等。为了解决教育不公平问题,我们不应该仅仅从教科文组织的视角来规定所谓的必须掌握的知识,而应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对其进行“尊重教育”,即教会孩子尊重他人,包括尊重女性、尊重老年人等;教会他们包容不同的种族、宗教和文化,接受他人的“不同之处”。
  法国著名的社会人类学家、哲学家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认为,要想了解一个国家的社会文化,需要了解这个国家的公民在三个方面的态度,即对待女性的态度、对待语言的态度和对待死亡的态度。如果我们能够了解这三个方面,那么对这个国家教育的了解程度肯定比简单了解该国学生的PISA成绩更深刻一些。因此,我对比较教育研究领域的希冀是,在未来研制出一种能在不同国家或文化圈考量儿童的文化教育和精神教育的测评项目,比如如何看待女性、如何看待衰老和死亡、如何看待人生等。
  二、借鉴他国成功经验并进行本土化改造
  《世界教育信息》:中国上海在几次PISA中都有比较好的表现,并吸引了英国教育大臣来上海学习,汲取教学经验。请问,您对各国教育政策和实践的相互借鉴是怎么看的?
  多米尼克·格鲁:事实上,同样的事情也曾发生在芬兰,各国的教育部部长都去芬兰取经,都想知道为什么芬兰学生能够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也做了很多相关的分析研究。研究发现,芬兰的教育成就得益于其持续性的教育改革。芬兰几乎所有的教育主体,包括学生、教师、家长等都参与到了教育改革当中。在我看来,上海的成功跟芬兰差不多,其关键都是教育改革的持续性。同时,相较于中国其他地区,上海拥有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
  我很欣赏上海学生在PISA中的优秀表现。我认为,进行教育国际比较的目的是借助他者的经验来改善自身。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了解别人是怎么做的,他们的优势在哪里,哪些经验能够移植和借鉴。但是,在不同的国情和文化背景下,我们不能直接复制他国经验。因此,最重要的是在不同的国家和文化中对成功经验进行本土化改造。比如,在法国,教育政策会随着政府的换届而不断变化,可能无法保证教育改革的可持续性,若直接把上海的经验搬到法国,肯定会“水土不服”。再比如,备受推崇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可能并不适合中国。因为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职业协会,而职业协会对本行业具有保护作用,即使是低门槛职业,也需获得协会认可的人才能胜任。比如,不是谁掌握了修锁这门技术就能成为一名修锁匠,他还需要获得修锁行业协会的认可。比较而言,法国颁发职业资格证的教育模式也许更适合中国。法国很好地解决了职业教育、职业教师教育,及其与劳动力市场结合的问题。在职业教师教育方面,法国在餐饮、美容美发、奢侈品管理等领域已经有了一系列比较成熟的培训模式。   另外,我认为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之间进行相互借鉴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益途径。以德国为例,德国共有16个联邦州,每个联邦州都有1位教育部长,这16位部长会定期举行研讨会,分享经验。经合组织教育专家施莱歇尔是PISA的创始人之一。他表示,目前PISA也在进行改革,不再强调对国家之间的差异,因为国家是一个很大的概念。现在,经合组织正在研发“PISA校际测试”(PISA for School)项目,将更关注学校之间的差异。另外,施莱歇尔认为,“教与学国际调查”(TALIS)的改革也需同步进行。教师的发展需要得到关注,毕竟哪个国家的教育改革都离不开教师。
  三、经合组织国家教育改革呈现四大趋势
  《世界教育信息》:您在欧洲多个国家从事过教育研究,请问,经合组织国家的教育改革呈现出哪些趋势?
  多米尼克·格鲁:根据我的研究经验,经合组织国家在教育改革方面,可以简要归纳出以下四点共同趋势。
  第一,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特别是保证小学教育质量。法国的一项调查发现,法国小学毕业生的阅读能力和数学基础都比较差,有的学生只会认读文字而无法理解内容,这将给他们的后续学习带来很多困难。因此,保证小学教育质量,让孩子们拥有良好的基础知识很重要。
  第二,促进教育公平,包括缩小移民与原住民之间的差距、富裕阶层与贫困阶层之间的差距、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差距等。
  第三,加强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运用数字技术进行授课,学生运用数字技术进行学习。
  第四,积极应对教育全球化,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教育交流。提升文化开放度,加强语言教育,提升学生外语能力。
  四、教育国际化是人文交流的助推器
  《世界教育信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当前全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请问法国是否在国家层面上制定了政策来适应教育国际化进程?
  多米尼克·格鲁:从政府层面来说,法国是最早推进博洛尼亚进程的4个国家之一。博洛尼亚进程是29个欧洲国家于1999年在意大利博洛尼亚提出的欧洲高等教育改革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整合欧盟的高等教育资源,打通教育体制。在博洛尼亚进程正式启动之前,欧洲部分国家的教育部门已经为欧洲教育一体化和高等教育改革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一个重要的协定是《索邦宣言》。1998年5月,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英国的教育部部长率先在法国索邦大学聚会,研究如何加速推动高等教育人员流动和资历互认工作。会议举办期间,四国教育部部长共同签订了旨在促进高等教育体系相互协调的协议,即《索邦宣言》。
  此外,法国还参与了很多教育国际流动计划,比如伊拉斯谟计划。伊拉斯谟计划始创于1987年,因16世纪欧洲著名学者、教育家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而得名。这位享誉欧洲的哲人曾在法国、英国、意大利、瑞士和比利时学习和教书,并花费毕生精力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欧盟推出的伊拉斯谟计划,正是其教育精神的延续。
  2004年起,欧盟将伊拉斯谟项目提升为“伊拉斯谟世界”(Erasmus Mundus)项目,以支持欧洲国家同世界其他各国的学生交流,并加大对欧盟以外的国际学生的支持,其推广的研究生奖学金项目旨在吸引更多来自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学者到欧盟国家学习和交流,提高欧洲大学的竞争力和知名度,从而打开认识欧洲,了解欧洲科技、文化、风俗的窗口。
  留学意味着离开家乡、亲人和朋友,去另一个地方发现与体验新的生活。这时候,人们往往会面临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我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年轻人都很愿意去体验异国文化。虽然刚开始,其在心理上可能会有很大的不适应,会做很多挣扎,但是大多数人渐渐地都会适应,很少有人会后悔选择出国留学。我还做过一项研究,对象是在埃及开罗上大学的美国学生。他们初到开罗的大学就接受了关于文化差异的辅导,校长亲自告诉美国学生埃及特有的文化现象,比如着装、饮食、宗教等。刚开始,很多美国学生不适应当地的饮食,还是习惯去麦当劳吃汉堡,但逐渐适应了开罗的生活之后,很多人都不愿意离开了。还有个关于我朋友的小故事。她是法国人,10年前第一次来到中国北京时被“吓蒙”了,连电话号码都想不起来。要知道此前,她已经学习了十几年的中文,普通话说得特别好。初到中国时,她的感受是突然闯入一个新的世界,一时之间接受不了。后来,她逐渐适应了中国的环境,还成为中央电视台法语频道小有名气的主持人。
  五、中法教育合作源景广阔
  《世界教育信息》:现在,赴法留学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与法国高校开展教育合作的中国高校也越来越多。请问,您对中法教育合作与交流是怎么看的?
  多米尼克·格鲁:事实上,中法两国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源远流长。中国的很多国家领导人都有在法国留学的经历。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法国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身份的西方国家。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法国就开始接收中国学生。这些留法学生是两国关系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促进了中法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同时,中法两国间的文学、艺术交流也由来已久。早在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就掀起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中国热”,并把“中国风”吹向整个欧洲。现在,法国也有很多从事汉学研究的学者。法国的文学、艺术、绘画、哲学、美学、建筑等也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传播。
  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法国正积极与中国在各个方面进行合作,特别是在培养高精尖人才方面。比如,北京师范大学有中法工程师培养体系,华东师范大学有中法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此外,中法两国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可以相互借鉴,比如基础教育督导制度和职业教育模式。
  教育国际交流的进一步加强还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去年,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启动,推动了中法关系持续健康发展。人文交流是中法两国人民增进了解、深化友谊的重要桥梁,也是中法两国人民汇聚共识、厚植友谊的重要途径。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启动将使中法两国的教育合作与交流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编辑 吴婷 校对 许方舟
其他文献
摘 要:欧盟将教育和培训视为未来发展的核心。2017年10月,欧洲理事会呼吁培训和教育体系要适应数字时代,并在2017年11月举办的哥德堡峰会上,阐述了欧洲教育区的愿景。2018年1月17日,欧盟委员会颁布了《数字教育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阐述了欧洲教育和培训体系如何更好地利用数字技术,以及在数字化变革时代如何提升学习和工作所需的能力。  关键词:欧洲;教育信息化;进展;《数字教育行动计划》  随
非洲全球电子学校和社区行动与非洲的17个国家建立了业务关系,且和各个国家的教育部开展了合作,为信息通信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制定战略和执行方案。信息通信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欧洲,说服教师使用信息通信技术花费了很长时间。我们花了几十亿欧元在这个项目上,且从中意识到,可以将对教师的培训和对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整合起来,帮助教师提升能力。这一点非常重要。  教育领域中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
编者按:《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两份重要文件拉开了中国大学冲刺世界一流的大幕。此后,相关部门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名单,中国大学被赋予了更加具体的使命。  阎凤桥,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组成员、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高
钱学森之问“现在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成了国人关注的话题。许多重点大学、有志人士都在努力破解这个难题。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离不开实践,离不开校企合作,更离不开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我们欣喜地发现,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德稻实验班在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方面,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子,“按照培养科学技
据美国纽约市教育部门网站2018年6月3日消息,纽约市教育部门宣布了一项新计划,旨在使纽约市8所特殊高中的招生更加公平,提高校内学生种族多样性。据悉,目前特殊高中只有10%的学生属于非裔或拉丁裔。  该计划将提高弱势学生入学率,为每所特殊高中增加20%的入学名额,为极度贫困学校的学生重新制定特殊高中入学标准。该计划将从2019年秋季学期实施,为期2年,以确保每一个学生不受经济、种族、地理因素的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2018年1月10日消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当日发布了更新后的《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南》(International Technical Guidance on Sexuality Education)。该指南在分析目前性教育发展状况和不同地区的最佳实践的基础上,呼吁提供开展高质量的全面的性教育,以帮助孩子和年轻人过上健康、安全的生活,促进人类健康和幸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
俄罗斯拨款支持区域职业教育发展计划  据俄罗斯教育科学部官网2017年8月3日报道,2018年区域职业教育发展计划将会获得超过12亿卢布的拨款,其中包括联邦预算的10亿多卢布。为落实《为先进技术培养工作人才》的优先项目,俄罗斯教育科学部对联邦各主体职业教育体系现代化计划的抽检情况作了总结。  教育科学部从联邦各主体递交的55份申请中对44个地区进行了抽检,这些地区将获得2018年的国家补贴。201
摘 要:文章以福柯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为研究方法,旨在探讨伊朗高等教育问题提出的缘起。尽管诸如“达拉-弗农”(Dār-ulfunūn)技术学院和“达拉-穆阿雷敏”(Dār-ulmu’alimīn)师范学院等新式教育机构已分别于伊朗历1230年(公历1851年)和1297年(公历1918年)建立,但是有关高等教育的议题却是在礼萨·汗执政初期,即从伊朗立宪革命结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才得以提出。这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栏”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UNESCO IITE)与本刊编辑部共同组稿、合作建设,介绍UNESCO 在教育领域的各项主张、行动,报道其在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及与各国的合作动态,为读者了解UNESCO 教育理念和实践提供窗口。UNESCO IITE于1997年第29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常务会议上成立,是一个专门的国际专业知识和资源中心,为各国的信息通信技术在基础教育和
作者简介:劳伦·G·麦克克兰纳罕(Lauren G. McClanahan),英语教育博士,美国西华盛顿大学(Western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Bellingham)教育学院教授。她曾为中学教师,目前的研究兴趣之一是,如何在生态脆弱地区积极动员学生发出声音并向受众传播“气候改变如何影响社会”的知识。她主持了视频作品系列《第一人称单数》项目(First P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