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旋毛虫和伪旋毛虫肌幼虫时期排泄分泌产物(ESP)中的差异蛋白,分析两者免疫抑制差异的原因和参与包囊形成的潜在功能蛋白。方法 收集旋毛虫和伪旋毛虫ESP,采用牛血清蛋白法测定旋毛虫、伪旋毛虫ESP蛋白浓度,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蛋白质量,对经过超滤管酶解法酶解后的ESP多肽段采用同位素相对定量和绝对定量标记技术(iTRAQ)标记,混合标记后的样品进行液相分离高pH反相色谱和液相串联质谱检测。检测完成后,检索Trichinella spiralis uniprot (旋毛虫)和Trichinella pseudospiralis uniprot (伪旋毛虫)数据库,在可信蛋白(得分80以上)的基础上筛选同源蛋白,比较同源蛋白的差异表达情况。利用QuickGO对差异蛋白进行标准化描述。选取9个差异明显的重要蛋白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采用ΔΔCt法验证基因表达水平。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iTRAQ标记鉴定出可信蛋白旋毛虫492个,伪旋毛虫535个,可用于定量分析的旋毛虫蛋白193个,伪旋毛虫源蛋白164个。旋毛虫/伪旋毛虫同源比对表达上调蛋白162个,下调31个。GO分析结果显示,分子功能主要富集在离子结合功能、肽酶活性、氧化还原酶活性和核酸酶活性,分别为45、18、12和8个。在生物过程中,最多的是小分子代谢过程15个,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12个,生物合成过程12个,DNA代谢过程过程8个。富集最多差异蛋白的细胞组成成分为细胞质和含蛋白质的复合物。KEGG分析显示,与硫胺素代谢,鞘糖脂生物合成,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相关的蛋白大部分上调。Plancitoxin-1 (E5SXW8)、胰蛋白酶(E5SPA7)、胱抑素(E5S387)、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E5SJH4)、5′-核苷酸酶(E5S554)、烯醇酶(E5SQX1)、L-天冬酰胺酶(E5SBA6)蛋白表达和基因转录水平在旋毛虫肌幼虫时期均高于伪旋毛虫(P> 0.05);热休克蛋白β-1(E5RZQ6)、组蛋白H2B (E5S7K8)蛋白表达和基因表达水平在旋毛虫肌幼虫时期低于伪旋毛虫(P>0.05)。结论 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丝氨酸蛋白酶、胱抑素、Plancitoxin-1和14-3-3蛋白等可能与包囊形成和免疫调节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