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与所有动物一样,进食食物,需要舌头上的味蕾来感知,才能分辨出酸甜苦辣的滋味;进食时需要舌头来不停地搅动食物,才能使食物被牙齿充分碾磨以利于消化;婴儿的咿呀学语,需要灵巧的舌头来配合,才能发出动听的声音。而且,常言道,“病从口入”,舌头算得上是处于接触疾病的第一线了。这么一个重要的岗位,它的健康当然要保证了!我们就来看看,常常找上舌头的,都有哪些捣乱分子。
鹅口疮
舌头有哪些变化?
鹅口疮又叫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是一种婴幼儿常见病。它是由真菌感染造成的,主要致病菌是白色念珠菌。鹅口疮一般表现为白色丝绒状斑片,少数情况下呈淡黄色,可以发生在舌背、唇、颊及腭部黏膜,严重的可以蔓延至扁桃体和咽部,甚至进入食道和肺部。鹅口疮大多在口腔菌群失调或免疫力降低时发生,比如宝宝感冒以后,抵抗力下降,同时又使用了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这时就比较容易发生鹅口疮。鹅口疮一般不会导致宝宝出现严重的不适,但是,在极少数情况下,真菌蔓延至肺部或食管,就有可能导致真菌性肺炎和食管炎,这时候宝宝就会有明显的不适。
怎么办
鹅口疮并不难治,关键在于持续、规律地用药,用足疗程,间断用药或白色斑片刚消失就停药,容易使病情反复。经常有家长说宝宝的鹅口疮迁延不愈,每次都是用几天药就好了,停药没两天就又复发,就是因为没有规范用药。可以用碳酸氢钠溶液和制霉菌素水混悬液涂抹,每4小时一次,连用3~5天,白色斑片就会消失,但之后仍要继续用药一周左右,以防止复发。如果用药期间仍在使用抗生素或全身基础疾病没好,用药的时间还要延长。除此之外,经常接触宝宝口腔的东西如奶嘴、汤勺、擦口水的手帕等都需要每天清洁,如果是母乳喂养,妈妈的乳头也要在宝宝进食前后进行清洁,并且妈妈每天要清洗内衣。
舌苔变厚、变色
舌头有哪些变化?
舌苔是舌背部中后部的一层苔状物,主要由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以及渗出的白细胞等组成。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咀嚼和吞咽动作以及唾液、饮食的冲刷,舌苔会不断地被清除掉,仅表现为薄薄的一层。宝宝患病时,因为吃得少或只吃软食甚至流质,咀嚼少了,唾液分泌少了,对舌苔的冲刷作用也会减少,舌苔就会变厚,有的还会呈现出黄色、黑色、褐色等其他颜色。
怎么办
舌苔异常并不是疾病,中医认为,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变化可以反映于舌上,观察舌苔的变化有助于疾病的诊断。不过,通过观察舌苔来帮助诊断疾病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家长最好不要自己通过书籍或网络上的只言片语来对宝宝的情况进行判断。有的家长自己观察到宝宝的舌苔厚,认为上火了,就给宝宝吃很多降火的药。其实,小宝宝由于喝奶多,对舌苔的冲刷作用较弱,如果口腔清洁工作又做得不好,奶渍残留在舌苔上,就常常会显得舌苔厚,这并不一定就是疾病的表现。如果家长觉得宝宝舌苔厚,最好带宝宝去看专科医生,这样才最可靠。
地图舌
舌头有哪些变化?
地图舌是一种常见于舌背部的浅层区域性剥脱性皮炎,病损区会形成不规则的红色光滑凹陷区,周边为增厚的白色或黄色边缘,形状好似地图上蜿蜒的国界线。地图舌会突然出现,持续数天或数周,发病的部位和病损区的边界线可以在一夜之间发生改变,就好像病损区在不停地四处游走一样,因此又称为游走性舌炎。宝宝患地图舌时一般没有明显不适,少数宝宝有时舌头会有轻度的麻刺感和烧灼感,伴发沟纹舌或感染时,不适感会比较明显。
目前有研究认为,地图舌的发病与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如缺锌)、遗传、神经系统不稳定、情绪波动和过敏体质有关。但是要明确某一个宝宝到底是由哪种原因致病的,目前还非常困难。
怎么办
大多数情况下,地图舌不需要特殊治疗,定期观察即可。观察时要注意地图舌发病规律与饮食、药物、生活习惯、作息时间以及其他疾病之间是否有关系。例如,宝宝对某种食物过敏从而引起地图舌,在进食这种食物后就常常可以观察到地图舌发作,以后就应当尽量避免进食这种食物。除此之外,良好的作息规律、清洁的口腔卫生也有助于减少地图舌发作。地图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大多数宝宝随着年龄增长会自行痊愈。
疱疹
舌头有哪些变化?
宝宝抵抗力较弱,舌部疱疹也十分常见。发生于口腔的疱疹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手足口病、单纯性疱疹等。这些疱疹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只是感染的病毒种类有所不同。
怎么办
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疱疹,治疗上主要是使用抗病毒药物。症状较轻的,可以口服抗病毒药物如抗病毒口服液;症状较重的,需要采用静脉输液的方式应用抗病毒药,如利巴韦林等,再配合局部使用抗病毒以及促进创面愈合的药物。
吃稀软细腻的食物
由于疱疹破溃以后会形成溃疡面,宝宝会感觉疼痛不适,吃东西时疼痛更加剧烈,因此长了疱疹的宝宝食量会明显下降,这时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些稀软细腻的食物或流食,如鸡蛋羹、粥等,此外,还需要注意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粗糙质硬以及太烫的食物。
避免传染
由于病毒具有传染性,而且生病的宝宝免疫力会进一步下降,因此患有疱疹的宝宝要避免到人多的地方去,一方面可以避免接触新的病毒和细菌,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传染他人。
多喝水
疱疹破溃后形成的溃疡面会不断地有分泌物形成,有的甚至会出血,加之进食减少,食物的冲刷作用减弱,以及疼痛引起宝宝不愿意清洗口腔,所以宝宝的口腔卫生会比较差,有明显的口气。这时要督促宝宝多喝水,以减少口腔内细菌的滋生,促进创面愈合,必要时还可以使用一些具有杀菌效果的漱口水或口腔喷剂。
舌系带过短
舌头有哪些变化?
舌系带过短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主要表现为舌腹部正中处的系带过短,使舌头的前伸和上翘活动受到限制,宝宝的舌头不能伸出口外或仅能伸出口外一小段,伸舌时舌尖部被系带向后牵拉从而凹陷呈“w”形,向上翘起时不能触及到口腔上部的前牙。舌系带过短,严重的会影响吸吮,说话时卷舌音发音不清楚,如“sh”发成“s”,有时系带还容易和下颌前牙摩擦,在系带中部形成创伤性溃疡。舌系带过短只是对发卷舌音的影响较大,其他的音节并不受影响,和宝宝开始会说话的时间也没有关系,更不会导致结巴。
怎么办
虽然舌系带过短会对宝宝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影响并不很严重,因此治疗并不是非常急切。目前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1岁以内,舌系带明显过短的宝宝,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小手术,在表面麻醉或者不麻醉的情况下把舌系带剪开,伤口不必缝合。由于4岁以前宝宝的语言发育尚不完善,很难分辨发音不清到底是由于舌系带过短造成的还是由于发育不完善造成的,因此舌系带过短不是很严重的宝宝,可以先观察,4岁以后再决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4岁以后,如果宝宝的卷舌音仍然发不清楚,而且经训练没有明显改善,可以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进行舌系带矫正术。
鹅口疮
舌头有哪些变化?
鹅口疮又叫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是一种婴幼儿常见病。它是由真菌感染造成的,主要致病菌是白色念珠菌。鹅口疮一般表现为白色丝绒状斑片,少数情况下呈淡黄色,可以发生在舌背、唇、颊及腭部黏膜,严重的可以蔓延至扁桃体和咽部,甚至进入食道和肺部。鹅口疮大多在口腔菌群失调或免疫力降低时发生,比如宝宝感冒以后,抵抗力下降,同时又使用了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这时就比较容易发生鹅口疮。鹅口疮一般不会导致宝宝出现严重的不适,但是,在极少数情况下,真菌蔓延至肺部或食管,就有可能导致真菌性肺炎和食管炎,这时候宝宝就会有明显的不适。
怎么办
鹅口疮并不难治,关键在于持续、规律地用药,用足疗程,间断用药或白色斑片刚消失就停药,容易使病情反复。经常有家长说宝宝的鹅口疮迁延不愈,每次都是用几天药就好了,停药没两天就又复发,就是因为没有规范用药。可以用碳酸氢钠溶液和制霉菌素水混悬液涂抹,每4小时一次,连用3~5天,白色斑片就会消失,但之后仍要继续用药一周左右,以防止复发。如果用药期间仍在使用抗生素或全身基础疾病没好,用药的时间还要延长。除此之外,经常接触宝宝口腔的东西如奶嘴、汤勺、擦口水的手帕等都需要每天清洁,如果是母乳喂养,妈妈的乳头也要在宝宝进食前后进行清洁,并且妈妈每天要清洗内衣。
舌苔变厚、变色
舌头有哪些变化?
舌苔是舌背部中后部的一层苔状物,主要由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以及渗出的白细胞等组成。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咀嚼和吞咽动作以及唾液、饮食的冲刷,舌苔会不断地被清除掉,仅表现为薄薄的一层。宝宝患病时,因为吃得少或只吃软食甚至流质,咀嚼少了,唾液分泌少了,对舌苔的冲刷作用也会减少,舌苔就会变厚,有的还会呈现出黄色、黑色、褐色等其他颜色。
怎么办
舌苔异常并不是疾病,中医认为,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变化可以反映于舌上,观察舌苔的变化有助于疾病的诊断。不过,通过观察舌苔来帮助诊断疾病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家长最好不要自己通过书籍或网络上的只言片语来对宝宝的情况进行判断。有的家长自己观察到宝宝的舌苔厚,认为上火了,就给宝宝吃很多降火的药。其实,小宝宝由于喝奶多,对舌苔的冲刷作用较弱,如果口腔清洁工作又做得不好,奶渍残留在舌苔上,就常常会显得舌苔厚,这并不一定就是疾病的表现。如果家长觉得宝宝舌苔厚,最好带宝宝去看专科医生,这样才最可靠。
地图舌
舌头有哪些变化?
地图舌是一种常见于舌背部的浅层区域性剥脱性皮炎,病损区会形成不规则的红色光滑凹陷区,周边为增厚的白色或黄色边缘,形状好似地图上蜿蜒的国界线。地图舌会突然出现,持续数天或数周,发病的部位和病损区的边界线可以在一夜之间发生改变,就好像病损区在不停地四处游走一样,因此又称为游走性舌炎。宝宝患地图舌时一般没有明显不适,少数宝宝有时舌头会有轻度的麻刺感和烧灼感,伴发沟纹舌或感染时,不适感会比较明显。
目前有研究认为,地图舌的发病与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如缺锌)、遗传、神经系统不稳定、情绪波动和过敏体质有关。但是要明确某一个宝宝到底是由哪种原因致病的,目前还非常困难。
怎么办
大多数情况下,地图舌不需要特殊治疗,定期观察即可。观察时要注意地图舌发病规律与饮食、药物、生活习惯、作息时间以及其他疾病之间是否有关系。例如,宝宝对某种食物过敏从而引起地图舌,在进食这种食物后就常常可以观察到地图舌发作,以后就应当尽量避免进食这种食物。除此之外,良好的作息规律、清洁的口腔卫生也有助于减少地图舌发作。地图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大多数宝宝随着年龄增长会自行痊愈。
疱疹
舌头有哪些变化?
宝宝抵抗力较弱,舌部疱疹也十分常见。发生于口腔的疱疹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手足口病、单纯性疱疹等。这些疱疹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只是感染的病毒种类有所不同。
怎么办
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疱疹,治疗上主要是使用抗病毒药物。症状较轻的,可以口服抗病毒药物如抗病毒口服液;症状较重的,需要采用静脉输液的方式应用抗病毒药,如利巴韦林等,再配合局部使用抗病毒以及促进创面愈合的药物。
吃稀软细腻的食物
由于疱疹破溃以后会形成溃疡面,宝宝会感觉疼痛不适,吃东西时疼痛更加剧烈,因此长了疱疹的宝宝食量会明显下降,这时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些稀软细腻的食物或流食,如鸡蛋羹、粥等,此外,还需要注意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粗糙质硬以及太烫的食物。
避免传染
由于病毒具有传染性,而且生病的宝宝免疫力会进一步下降,因此患有疱疹的宝宝要避免到人多的地方去,一方面可以避免接触新的病毒和细菌,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传染他人。
多喝水
疱疹破溃后形成的溃疡面会不断地有分泌物形成,有的甚至会出血,加之进食减少,食物的冲刷作用减弱,以及疼痛引起宝宝不愿意清洗口腔,所以宝宝的口腔卫生会比较差,有明显的口气。这时要督促宝宝多喝水,以减少口腔内细菌的滋生,促进创面愈合,必要时还可以使用一些具有杀菌效果的漱口水或口腔喷剂。
舌系带过短
舌头有哪些变化?
舌系带过短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主要表现为舌腹部正中处的系带过短,使舌头的前伸和上翘活动受到限制,宝宝的舌头不能伸出口外或仅能伸出口外一小段,伸舌时舌尖部被系带向后牵拉从而凹陷呈“w”形,向上翘起时不能触及到口腔上部的前牙。舌系带过短,严重的会影响吸吮,说话时卷舌音发音不清楚,如“sh”发成“s”,有时系带还容易和下颌前牙摩擦,在系带中部形成创伤性溃疡。舌系带过短只是对发卷舌音的影响较大,其他的音节并不受影响,和宝宝开始会说话的时间也没有关系,更不会导致结巴。
怎么办
虽然舌系带过短会对宝宝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影响并不很严重,因此治疗并不是非常急切。目前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1岁以内,舌系带明显过短的宝宝,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小手术,在表面麻醉或者不麻醉的情况下把舌系带剪开,伤口不必缝合。由于4岁以前宝宝的语言发育尚不完善,很难分辨发音不清到底是由于舌系带过短造成的还是由于发育不完善造成的,因此舌系带过短不是很严重的宝宝,可以先观察,4岁以后再决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4岁以后,如果宝宝的卷舌音仍然发不清楚,而且经训练没有明显改善,可以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进行舌系带矫正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