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调查的原因及目的
《特别健康》自2012年创刊,经过三年多探索,逐步得到读者认可,期发行量达22万。为了进一步了解读者需求,提高刊物质量,《特别健康》采编部通过邮寄问卷的方式,就杂志的内容、版式、互动、服务进行了一次读者调查。
二、调查过程及基本情况
调查时间:2016年2月———2016年3月
对象:《特别健康》订阅读者
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第一阶段,利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读者数据库中抽取5个省级监测点,其中4个城市监测点,1个农村监测点;第二阶段,在抽到的每个省级监测点中随机抽取5个市(县)级监测点;第三阶段,在每个县级监测点再随机抽取20个读者,作为调查对象。
基本情况:共发出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2份,有效率96.4%。其中40~50岁组占11.4%,50~60岁组占19.4%,60~70岁组占36.1%,70~80岁组占27.1%,80岁以上组占6%。文化程度:小学占13.0%,初中占31.6%,高中/职高占38.9%,大学/大专及以上占16.5%。职业分布:商业和服务人员(14.5%),专业技术人员(12.2%)为最多。
三、调查内容
1.读者关注的健康知识依次为:饮食安全(66.3%)、慢性病(53.8%)、常见病(53.6%)、心理问题(50.8%)。
2.“您认为《特别健康》哪些方面比较吸引你”一项中,内容丰富(73.6%),文章有启发性(68.5%),封面好看(47.3%),插图好看(35.7%)。
3.“阅读《特别健康》的时间”一项,半年以下(26.8%),半年到一年(35.7%),一年到两年(20.4%),两年以上(17.1%)。
4.“您认为《特别健康》哪些板块比较好”,分别是益寿(66.7%)、乐活(73.5%)、想当年(60.0%)、单方验方(59.5%)、沙龙(55.6%)、看天下(44.7%)、开心(40%)、寻味(45.3%)、健知(38%)、健言(40%)。
5.“您觉得《特别健康》比较其他同类型杂志的优势”一项中,内容更丰富(65%),更有可读性(70%),更实用(63.5%),更有启发性(69%)。
6.“一般您阅读《特别健康》刊登的内容在量上大约为多少”一项中,几乎全部阅读(78.8%),大部分都阅读(14.6%),一半内容都阅读(6.6%)。
7.“您阅读《特别健康》是受那些因素影响”一项中,当地邮局订阅宣传(45.8%),朋友推荐(30.5%),兴趣所致(15.8%),健康网订阅宣传(7.9%)。
8“.您在居住地附近购买《特别健康》”一项中,很方便,在周围书店可以买到(20.8%)不方便,周围买不到(79.2%)。
9.“《特别健康》采编部对您的来信来电的回复”一项,及时,满意(72.5%),一般(22%),不满意(5.5%)。
10.“您认为《特别健康》多长时间出本合订本”一项中,半年(78%),一年(18%),十年(4%),不出(0%)。
四、分析与建议
1.找准读者定位,尊重读者需求的多样性。《特别健康》的读者年龄7成是60岁以上,他们的特点与需求,是杂志的出发点。一般的健康杂志,很容易做成一个医学科普版,栏目设置按医院科室分类,把健康需求等同于治病。《特别健康》着重于传播健康生活方式,而不是单纯宣讲医学知识。
传播健康生活方式有一个前提:不把读者设定为病人,也不把自己定位为医生。单纯的求医问药,仅是老年生活中“病”这一块,另外,还有“生、老、死”等等话题,都值得充分地探讨:如何活得快乐,如何老得有价值,如何死得有尊严。这些需求再被细化为退休、家居、养老、运动、中医、幽默、互动等小版块,归为乐活、益寿、看天下等6大栏目。读者对所有栏目的认可度中,前三名及后三名之间的差别并不大,相对均衡,可见读者需求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有多么重要。
2.保证可读性与启发性优先,丰富性与实用性才能落地。健康杂志很容易进入一个误区:因为我讲的是科学,是有用的,所以费劲你们也得读。这是无视读者的表现。事实上,读者的耐心有限,没有可读性的科学真理,对他们没有意义。其次,内容如果跟读者的生活、经历关联不大,不能发生共鸣,再科学、再实用,他们也不买账。这就是所谓的启发性。有可读性,读者才可能把一篇文章读完;有启发性,读者才可能有所收获,愿意传播。保证了可读性与启发性,丰富性和实用性才真正落到实处。
3.栏目质量参差不齐,亟待提高。有近三成栏目,包括开心、健知、健言三个栏目读者认可度仅在40%左右,值得警惕。这三个栏目共同点是文章较短,篇幅较多。越是短文章,问题就越容易暴露,读者对其越挑剔。归根结底,还是可读性、启发性不够,看似热闹,其实并不抓人。从这一点看,杂志的编辑工作还有很多不足,采编部要迅速改进。
4.封面设计不能为艺术而艺术,要贴近读者。封面是杂志的脸面,重要性不言而喻。读者对封面的认可度仅47.3%,不足五成。当前的封面都是几个元素的拼贴,设计痕迹过重,这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是画面整体性差,不自然,二是表达手法太绕,表达的主题令人费解。这种做法其实是吃力不讨好的。改进的思路是:一,放弃原来的拼贴思路,选用一幅完整的作品,照片、画作均可;二,主题宜简洁明晰、温馨阳光。
5.与读者的互动效果有待提升。健康类杂志的读者有以下特点:空闲时间多、表达欲望强烈,动笔动手的意愿高。数据显示仍有近三成的读者表示采编部的电话难打,或者对沟通的效果并不满意。从理论上讲,对读者的来电处理做到对方满意,是完全可能,也是必须的。下一步,建议采编部做三件事:一是每天设专人值班,记录处理每一个读者来电,二是加强对编辑处理来电能力的培训,保证每一次沟通都能调动、激发、保护读者的积极性和参与愿望;三是加强对来信登记、回复的管理。
6.邮局征订要加大力度,空间还很大。目前,报刊零售摊点越来越少,给部分读者带来不便。反过来看,零售减少,邮局订阅的空间就腾出来了。《特别健康》的读者都是老年人,老年人的消费具有忠实性、连续性的特点,而这恰恰邮局订阅的长项。当前因邮局订阅宣传只占45.8%,跟兄弟刊相比,空间还很大。下一步,建议采编部采取三个措施:一是在杂志上长年登载订阅广告,二是大收订期间抽出人手,通过健康讲座等手段,配合邮局做好订阅工作,三是深挖有基础的省市,重点进攻,通过局部做活,带动示范,从点到面,做活市场。
《特别健康》自2012年创刊,经过三年多探索,逐步得到读者认可,期发行量达22万。为了进一步了解读者需求,提高刊物质量,《特别健康》采编部通过邮寄问卷的方式,就杂志的内容、版式、互动、服务进行了一次读者调查。
二、调查过程及基本情况
调查时间:2016年2月———2016年3月
对象:《特别健康》订阅读者
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第一阶段,利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读者数据库中抽取5个省级监测点,其中4个城市监测点,1个农村监测点;第二阶段,在抽到的每个省级监测点中随机抽取5个市(县)级监测点;第三阶段,在每个县级监测点再随机抽取20个读者,作为调查对象。
基本情况:共发出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2份,有效率96.4%。其中40~50岁组占11.4%,50~60岁组占19.4%,60~70岁组占36.1%,70~80岁组占27.1%,80岁以上组占6%。文化程度:小学占13.0%,初中占31.6%,高中/职高占38.9%,大学/大专及以上占16.5%。职业分布:商业和服务人员(14.5%),专业技术人员(12.2%)为最多。
三、调查内容
1.读者关注的健康知识依次为:饮食安全(66.3%)、慢性病(53.8%)、常见病(53.6%)、心理问题(50.8%)。
2.“您认为《特别健康》哪些方面比较吸引你”一项中,内容丰富(73.6%),文章有启发性(68.5%),封面好看(47.3%),插图好看(35.7%)。
3.“阅读《特别健康》的时间”一项,半年以下(26.8%),半年到一年(35.7%),一年到两年(20.4%),两年以上(17.1%)。
4.“您认为《特别健康》哪些板块比较好”,分别是益寿(66.7%)、乐活(73.5%)、想当年(60.0%)、单方验方(59.5%)、沙龙(55.6%)、看天下(44.7%)、开心(40%)、寻味(45.3%)、健知(38%)、健言(40%)。
5.“您觉得《特别健康》比较其他同类型杂志的优势”一项中,内容更丰富(65%),更有可读性(70%),更实用(63.5%),更有启发性(69%)。
6.“一般您阅读《特别健康》刊登的内容在量上大约为多少”一项中,几乎全部阅读(78.8%),大部分都阅读(14.6%),一半内容都阅读(6.6%)。
7.“您阅读《特别健康》是受那些因素影响”一项中,当地邮局订阅宣传(45.8%),朋友推荐(30.5%),兴趣所致(15.8%),健康网订阅宣传(7.9%)。
8“.您在居住地附近购买《特别健康》”一项中,很方便,在周围书店可以买到(20.8%)不方便,周围买不到(79.2%)。
9.“《特别健康》采编部对您的来信来电的回复”一项,及时,满意(72.5%),一般(22%),不满意(5.5%)。
10.“您认为《特别健康》多长时间出本合订本”一项中,半年(78%),一年(18%),十年(4%),不出(0%)。
四、分析与建议
1.找准读者定位,尊重读者需求的多样性。《特别健康》的读者年龄7成是60岁以上,他们的特点与需求,是杂志的出发点。一般的健康杂志,很容易做成一个医学科普版,栏目设置按医院科室分类,把健康需求等同于治病。《特别健康》着重于传播健康生活方式,而不是单纯宣讲医学知识。
传播健康生活方式有一个前提:不把读者设定为病人,也不把自己定位为医生。单纯的求医问药,仅是老年生活中“病”这一块,另外,还有“生、老、死”等等话题,都值得充分地探讨:如何活得快乐,如何老得有价值,如何死得有尊严。这些需求再被细化为退休、家居、养老、运动、中医、幽默、互动等小版块,归为乐活、益寿、看天下等6大栏目。读者对所有栏目的认可度中,前三名及后三名之间的差别并不大,相对均衡,可见读者需求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有多么重要。
2.保证可读性与启发性优先,丰富性与实用性才能落地。健康杂志很容易进入一个误区:因为我讲的是科学,是有用的,所以费劲你们也得读。这是无视读者的表现。事实上,读者的耐心有限,没有可读性的科学真理,对他们没有意义。其次,内容如果跟读者的生活、经历关联不大,不能发生共鸣,再科学、再实用,他们也不买账。这就是所谓的启发性。有可读性,读者才可能把一篇文章读完;有启发性,读者才可能有所收获,愿意传播。保证了可读性与启发性,丰富性和实用性才真正落到实处。
3.栏目质量参差不齐,亟待提高。有近三成栏目,包括开心、健知、健言三个栏目读者认可度仅在40%左右,值得警惕。这三个栏目共同点是文章较短,篇幅较多。越是短文章,问题就越容易暴露,读者对其越挑剔。归根结底,还是可读性、启发性不够,看似热闹,其实并不抓人。从这一点看,杂志的编辑工作还有很多不足,采编部要迅速改进。
4.封面设计不能为艺术而艺术,要贴近读者。封面是杂志的脸面,重要性不言而喻。读者对封面的认可度仅47.3%,不足五成。当前的封面都是几个元素的拼贴,设计痕迹过重,这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是画面整体性差,不自然,二是表达手法太绕,表达的主题令人费解。这种做法其实是吃力不讨好的。改进的思路是:一,放弃原来的拼贴思路,选用一幅完整的作品,照片、画作均可;二,主题宜简洁明晰、温馨阳光。
5.与读者的互动效果有待提升。健康类杂志的读者有以下特点:空闲时间多、表达欲望强烈,动笔动手的意愿高。数据显示仍有近三成的读者表示采编部的电话难打,或者对沟通的效果并不满意。从理论上讲,对读者的来电处理做到对方满意,是完全可能,也是必须的。下一步,建议采编部做三件事:一是每天设专人值班,记录处理每一个读者来电,二是加强对编辑处理来电能力的培训,保证每一次沟通都能调动、激发、保护读者的积极性和参与愿望;三是加强对来信登记、回复的管理。
6.邮局征订要加大力度,空间还很大。目前,报刊零售摊点越来越少,给部分读者带来不便。反过来看,零售减少,邮局订阅的空间就腾出来了。《特别健康》的读者都是老年人,老年人的消费具有忠实性、连续性的特点,而这恰恰邮局订阅的长项。当前因邮局订阅宣传只占45.8%,跟兄弟刊相比,空间还很大。下一步,建议采编部采取三个措施:一是在杂志上长年登载订阅广告,二是大收订期间抽出人手,通过健康讲座等手段,配合邮局做好订阅工作,三是深挖有基础的省市,重点进攻,通过局部做活,带动示范,从点到面,做活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