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十九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论断.新时代老年教育的发展,应遵循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战略任务,从解决老年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入手,办好人民满意的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老年教育,并朝着实现老年教育现代化方向迈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论断.新时代老年教育的发展,应遵循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战略任务,从解决老年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入手,办好人民满意的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老年教育,并朝着实现老年教育现代化方向迈进.
其他文献
新契约论存在两种代表性的发展倾向:一是激进的世界主义倾向,二是保守的内在主义倾向.前者将遭遇证成困境,后者可能导致独断论的后果.从规范效力的来源看,新契约论的理论界限受制于道德基础的共享限度.平等尊重理念作为道德基础,植根于自由社会的公共文化传统,而罗尔斯所秉持的社会历史观又赋予此种理念以理想性与普遍性的特征.这使新契约论成为有限度的开放理论,它至多可以被拓展运用到由众多自由社会基于平等尊重理念而建构的国际社会.
“三农”问题既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促进城乡融合,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面临着制度障碍,主要表现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尚未破除、户籍制度改革亟待深化和城乡二元土地制度亟待破解三个方面.
数字政府是数字中国建设的核心要义,已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议题.地方政府在构建人民满意的数字型政府过程中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意蕴,同时,数字政府在促进“社会—技术—人”有机融合的过程中呈现出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结合我国的实践探索,目前数字政府治理机制主要依赖于数字化转型保障机制、数字政府即平台机制与数字政府建设样板机制.未来数字政府建设主要聚焦三个发展理路:数字政府基础平台与战略规划、技术支撑与治理协同以及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数字时代,数字资本主义、数据垄断、数据殖民等一系列新的课题呈现在我们面前,而这些新课题的背后始终不能绕过的就是资本逻辑.从资本逻辑和殖民主义发展的双重语境分析现时代的数据殖民风险,有利于看清数据殖民的时代特征,从而更好保障数据安全.资本逻辑下,当数据成为数据资本,就具有了逐利性,开辟了新的逐利场,带来了数据殖民的风险,这一风险包括:数据圈地获取殖民利益;数据垄断把控数据空间;数据获利殖民日常生活等.数字时代,中国积极建设数字中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大力发展数字技术,消弭数字鸿沟;坚持党管数据,保障
土地问题始终是我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中心问题.党的农村土地政策历经百年曲折探索,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期、集体化时期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三个阶段.从追求“耕者有其田”的土地革命到实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合作化运动,从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的人民公社体制到集体所有、家庭经营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党的农村土地政策始终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为宗旨,最终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平与效率兼顾的社会主义农村土地制度.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农村土地政策面临着进一步改革的挑战与机遇,需要以拓展农地权能合作为突破口,积
朱熹读书法包含读书方式、精神状态、读书原则等层面,各个层面之间有着明晰的内在理路.朱熹强调读书要尊重文本正意以得圣贤之旨,但其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裂隙,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读书与注书的不同性质;二是朱熹读书的终极目标;三是朱熹理学循环论证思维的先天缺陷.正确看待朱熹经典诠释的矛盾与创构,并在现代学术视野下对朱熹读书法作出合理的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检视当下依旧严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发现碎片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无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整体系统观作为集系统性和整体性为一体的思维范式,与生物多样性自然属性和顶层设计所要求的整体保护和系统管理相契合,是重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体系的应有逻辑.因此,在遵循整体系统观的逻辑指引下,凝练出适用于生物多样性整体领域的法律保护理念,以一部综合性立法为基础,对下位法进行补位和修订,对于构建层次分明、逻辑严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有重大意义.
“自嘉兴南湖上的一条航船为中国革命在茫茫黑夜中竖起一座灯塔,中国共产党就开启了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一大早,父亲就端坐在书房里,又在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国共产党党史了.他小心地抚摸着胸前闪亮的党徽,神态庄严而自豪.
11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发布.《意见》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老龄事业发展纳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意见》提出八个方面共24条具体政策措施,其中,对老年大学工作做出明确指示——
马克思所说的公有制本质上是社会所有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实存在一个公有制的宪制安排(共同所有权)下发展公有制生产关系(社会所有制)的历史命题.传统认识中,公有制只包含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而集体所有制又只有总有制一种形式.改革开放以来,“集体”已经发生了构造之变,集体所有制也发生了从总有向合有、共有的拓展,这些民法上的共同所有形式其实都属于现代公有制的范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开放性的土地产权秩序,需要根据土地专属社会价值和技术边界的移动来安排集体所有制的实现形式,这一指向有着充分的法理基础和现实依据.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