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钳工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zo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用钳工专业,这一新兴热门专业,在现行的教学体系中,无论从课程的设计上,还是在教学的效果上,都未收到应有的效果。笔者认为,一体化教学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的整合,目前技校学生的素质状况适合于一体化教学,通用钳工一体化教学势在必行。
  关健词:通用钳工;教学改革;一体化教学
  
  一、引言
  作为机加工中唯一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通用钳工的教学内容与实际操作一直处于比较落后、陈旧的阶段。由于主要实习内容是传统的简单常规操作,与现代制造技术相差甚远,加之实习条件艰苦,学生在学习过现代制造课程后明显表现出对通用钳工的实习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抵触情绪,在实习中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他们普遍认为通用钳工已经与目前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等的市场需求产生了极大的差距,应该取消这种落后的加工方式。对这种不正确的观点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它会使传统加工的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而且从思想上影响他们对机械制造的正确认识,若不及时加以引导,任其扩散,长远看对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不利。
  二、现行通用钳工教学体系存在的弊端
  原有的通用钳工教学是在维修钳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存在一定的弊端,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理论课与实习课教学脱节,每学期开设的理论课程和实习课题不符,形成了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的局面,不利于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第二,学生在学习理论课时,缺乏与实体的结合,缺少感性认识,常感枯燥无味,难以接受。实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用到的理论知识没学过,老师讲过的内容又用不到的情况。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不利于操作水平的提高。第三,理论与实习教师难以交叉使用,造成教师教学任务单一,理论课教师缺乏动手能力,实习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又难以提高。第四,学生缺乏对模具设计和制造整个流程的完整体验,直接影响到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
  三、如何在技工院校钳工专业实现一体化教学
  1.教师教学理念及学校教学制度上要有体现
  (1)提高对一体化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是学校的主要领导改变了过去那种只重理沦而轻实习的观念,提高了对实习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把实习教学与理论教学放在同等的地位。其次是教学管理部门设专人负责一体化教学的管理工作,协调和处理好专业理论课与实习课的安排问题,尽量把上专业理论课的教师安排到专业实习教学工作中去,这样有利于避免理论教学人员与实习教学人员相互埋怨、扯皮以致造成学生知识脱节,有利于对学生实施技术教育的连续性、系统性和统一性,也便于教师系统地了解学生对所学专业课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及进展情况。
  (2)完善一体化教学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专业理论课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建设在教学管理中一直受到广泛的重视,并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体系。而专业实习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在实习教学执行过程中普遍带有随意性。因此,进一步完善实习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编制具体的课题实施计划、实习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基本要求、学时安排、实习报告编写提纲、实习课题考核等,是提高一体化教学质量的保证。这样可以使专业课教师在实习教学中有据可依,指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思考、分析和解决实习中的难题,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日的明确,减少言目性,也便于教学管理部有据可查,以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3)建立和完善一支一体化教学的师资队伍。
  在实施一体化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其一,他既是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又是生产知识、实际操作技能、技巧和生产实习的指导者及组织者。其二,在专业课教材的选择、教材的处理、实习计划和课题计划的制定土,教师要既能“文”(理论知识)又能“武”(操作技能),而且还应熟悉本专业工种工人技术等级的考核标准,并能结合标准制定出详细的课题操作考核和综合考核方案。这就要求教师同时要具备较高的思想品德素质和专业素质,以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要把教师队伍中的精兵强将充实到一体化教学工作中去,而把那些只能“武”不能“文”或只能“文”不能“武”的教师送出去进修或到实践中锻炼,以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之尽快地适应-体化教学的需要。
  2.钳工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具体实践
  (1)钳工基本操作技能。
  作为一名优秀的通用钳工,首先应该具备钳工的各项基本操作技能,如划线、錾削、锯削、挫削、钻孔、扩孔、锪孔、铰孔、攻螺纹与套螺纹、矫正与弯曲、铆接、刮削、研磨、技术测量、简单的热处理等,进而才能进行模具零部件的制造、模具的安装维修与调试。
  (2)模具CAD/CAE/CAM。
  学生能够用计算机进行曲面立体造型,设计出新颖美观、符合工艺要求的产品;并能使用计算机设计模具,同时能根据图纸形状和尺寸生成数控程序代码,并能传送到数控机床进行数控加工,生产出高精度符合要求的产品。
  (3)数控机床及特种机床操作。
  随着模具产品精度要求的越来越高,企业的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许多高精度的模具产品需要在加工中心、数控铣床和电加工机床上完成。这就要求学生具备熟练的数控加工及模具特种加工操作技能。
  (4)普通机床操作。
  虽然数控机床在模具行业中被大量使用,但仍需要车、铣、刨、磨等机床来加工,所以通用钳工的学生除了学习钳工基本操作技能以外,还必须掌握这些普通机床的加工方法及工艺。
  (5)模具的制造、装配与调试。
  该模块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冲压模、注塑模等模具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其次,要掌握模具主要零件的加工方法,并能合理安排加工工艺,独立完成并达到要求;第三,掌握模具的装配工艺,熟练完成简单模具的装配;最后要掌握模具的调试工艺,能够独立完成模具的调试任务
  四、通用钳工专业一体化教学的特点
  1.教学的连续性
  每个模块连续上课三或四周,全天上课,教师讲授一部分内容后学生进行相应的作业或练习,然后予以点评。这样,学生可以连续地学习,知识的衔接性和再现性好,符合知识遗忘曲线规律。同时,教师可以不间断地安排教学内容,系统性、条理性好,便于组织教学。
  2.及时的交流与信息反馈
  以往课堂上基本是教师在讲授,学生忙着做笔记,课堂互动内容较少,课后学生不主动找老师答疑,师生之间交流困难,不利于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而一体化教学通常是上午讲授知识,下午进行技能训练或课堂练习,通过教师的课堂辅导和批改作业,能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可当天进行点评总结,实现个体化教学,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教学效果。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
  一体化教学安排在固定的专业实训教室,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学生每桌一套塑料模具和冲压模具,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学生可对照着模具实物学习,加深理解模具的设计、制造与工作过程,提高学习兴趣。
  五、结束语
  总之,通过实施一体化教学,我校通用钳工的教学不再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反而成了在学生中有较好影响力的工种,这是我们教学改革的一次成功,是和我们适应当前形势,响应政府号召,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分不开的。当然,通用钳工实习要实现全面素质教育依然任重而道远,我们目前的努力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还需要所有的钳工教师都从自身做起,将教学改革进行下去,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振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永江.高职模具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08,(7).
  [2]翟德梅.模具制造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6).
  [3]洪丽华.中国模具工业现状与模具技术的发展趋势[J].机电技术.2007,(02).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