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卓越医学教育的医学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需要顺应第三代国际医学教育发展趋势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要求,上海中医药大学依托医学教师发展中心开展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医学教师发展的4T模式。
关键词:卓越;医学教育;教师
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有效构建与卓越医学教育目标相适应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为卓越医学教育提供合格师资?上海中医药大学依托教师发展中心开展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医学教师发展的4T模式。
一、顺应时代潮流,转变医学教师发展理念
1. 紧跟国际医学教育发展潮流
2010年11月世界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刊登了全球医学卫生教育专家委员会的《新世纪医学卫生人才培养:在相互依存的世界,为加强卫生系统而改革医学教育》报告,在总结过去一百年全球医学卫生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当前全球医学教育已经进入了第三代医学教育发展时代。这一时代的主要特征是转化式学习(transformative learning)和医学教育的互相依存性(interdependence in education)。转化式学习(transformative learning)改变了原有以获取知识、技能和形成社会价值观为目标的学习,着重培养领导能力和推动变革的有心人。而体现医学教育的互相依存性(interdependence in education)则是现有医学教育体系发生转变,即原有各自独立的教育和卫生系统转变为相互依存互动的系统;从自给自足的单个封闭医学教育机构转变为世界性网络、联盟和联合体,共享全球教育资源,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的创新[1]。
第三代医学教育对医学教师的自身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在教学、医疗和科研三个不同职能实践过程中提升自身和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胜任力。医学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学科知识授受主体,而是需要熟练精准地运用交流沟通技能、学术知识、技术手段、临床思维、情感表达、价值取向和个人体会帮助学生实现岗位胜任能力的提升,以求所教对象达到医学教育的标准服务于社会。社会和行业的发展使得医学教育教师正在向多元复合的培育岗位胜任能力和提高卫生绩效任务实施转变,每个医学教育教师需要帮助未来的医学工作者掌握运用知识、批判性思维和注重伦理行为的能力,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胜任在以病人和人群为中心的卫生体系中工作,担当起本地卫生工作责任,促进卫生公平实现。同时,还需要着力实现医学教育与人文素养有机结合,解决在医科学习中科学与人文的断裂和医疗实践中技术进步与人道主义的疏离这两道难题。
因而,卓越医学教育的教师能力应涵盖岗位胜任能力、完善的职业素养和职业人格、团队合作能力、领导决策能力等多个方面,在个人专业发展上体现转化式学习和医学教育依存性的特征[1]。教师在提高教学基本能力的同时,应促进整合各方信息的决策能力发展,参与构建有效的团队合作以便获取自身能力的维持与进步,并以国际化的视野借鉴全球经验致力于为满足自身教学对象需要而创新。
2. 服务国家新医改的战略需求
从国家关于医疗卫生行业发展需求而言,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是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加快高质量医药卫生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在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陈竺部长提出以全科医生能力为重点,加快培养高质量医药卫生人才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提供有力保障。当前新一代的医学革命引领的变革主要基于社区的健康促进工作,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已经成为这场新变革的核心,也是我国医学教育的重大改革[2]。由于医学教育的教育和卫生相互依存性决定了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离不开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紧密结合必须紧跟这一时代潮流。新医改把人才培养作为整个改革的重要环节,加快面向基层的全科医生培养,着力于医学生职业道德和临床实践能力的显著提升因而也就成为了改革的攻坚项目。而这一切都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涵盖基础与临床阶段的医学教师队伍。合格医生的培养,树立全科服务理念是基础,掌握规范扎实的临床和公共卫生能力是核心。而当前医学教师队伍的发展无论是医学教育理念,还是带教方法培训离培养合格医师的要求还存在差距。
因而,医学教师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师,能力为重。现阶段卓越医学教育提高医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保障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只有在保证医学教师基本教学能力的同时深化以临床实践和医学人文为主体的专业发展改革,推进和实践医学教师发展内容和实践模式的创新,才能为卓越医学教育提供合格的师资[2]。
二、卓越医学教师发展的目标与要求
根据富勒“教师的关注阶段论”,教师专业化发展、智能结构、职业认知、情感意识和价值定位也是分阶段提升。因而,卓越医学教师的发展也是进阶式的发展。上海中医药大学作为一所研究教学型大学肩负着卓越医学教育的实施重任,学校以教师发展机制有效建设为目标,依托教师发展中心开展分段式、进阶型教师发展工作模式,努力构建校内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提升教师人格与职业发展以及教学学术能力保障卓越医学教育计划。
首先,关注教师自我。该阶段主要是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技能为主的普适性培训。针对在校教师,以专家讲座传授为主,强调教师基本教学规范的再训练,通过“学、说、评”循环往复提高教师的教学基础学术能力,形成教师对于教学新的理解、感悟。
其次,关注教学任务。该阶段主要是聚焦教师特定教学情境、案例的解析与指导。通过讲座、教学反思、个人生活史分析等手段开展教学互动、促进交流,强化教师基本教学规范,有利于增强教师教学实践的能力,优化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使教学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再次,关注到学生的学习以及自身对学生的影响。该阶段聚焦人格引领、价值导向、促教师主体性发展,采用中青年骨干教师引领、教师自主参与的方式分享和反思教学过程的细节与困惑,形成学习共同体引导教师走自我更新、自我激励、构建稳定自我内驱力之路。 三、依托医学教师发展中心构建医学教师发展的4T模式
2009年,上海中医药大学成立教师发展中心。通过这一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学科研究实体平台构建学习共同体,为教师创造一个宽松、自由、平等的学术氛围,对教师进行个性化的帮助,促进和帮助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技能上有所提升。教师发展中心(CFD)强调“实践先行”特色,围绕“教师发展”重心,运用“学习、培训、对话、引导、实践与反思”的工作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化,从整体被动接受培训到个体主动转变,初步建立起了一套与卓越医生培养计划相匹配的医学教师发展4T模式。
1. 对接学校发展战略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的发展离不开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主动对接学校的发展战略。教师发展中心这一平台的出现为医学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同步实现提供了一种渠道,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媒介为全体教师营造和谐向上的氛围,创设一个公平、公正获得发展的人文环境。教师发展中心作为教师与学校之间的“路由器”促进学校的管理与服务行为最大程度上有利于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无论涉及劳动人事,还是绩效工资或者职称评定,教师发展中心作为教师发展代表者体现教师的价值和呼声,并开展以对话、访谈、咨询、网上分享等方式为主的“精彩一课”“教学人生”、“今天如何做老师”、“我来说课”、“我的成长”等特色性服务教师自我定位活动引导教师把个人的努力与学校的努力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和辐射作用,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合作竞争氛围,使教师个体与学校群体为实现同一目标而共同努力,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的有机统一。
与此同时,帮助教师转变教育理念主动对接学校发展战略。通过为教师发放《教师教学手册》,提供网上学习资源及电子类刊物,介绍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类书籍,开设诸如“追求卓越,贯彻落实国家教育纲要精神”、“教师即研究者”、“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教学设计”、“教学的深入浅出与精益求精”、“了解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整合医学教育”、“开放的教育与创新思维”等讲座,使教师既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时了解发展动态,促进自身发展理念快速转变,寻求自身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共赢,并一步推动教师们主动结合所在学科和执教课程的特点进行发展实践,以此来验证理论,丰富理论,发展理论。
2. 营造教师发展文化
积极的教师发展文化是构建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的基本条件,教师发展文化是“自身文化”、“教学文化”、“合作文化”等三种文化在教师发展中的融合。教师发展中心以营造积极教师发展文化为切入点推动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的形成。医学教师多数来自于单科性质的医学院,除了专业知识外大部分教师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此,针对医学院临床与基础不同阶段教师的文化差异,教师发展中心从认知教师情感与操守入手,开展了名师对话、午餐沙龙等活动为教师打造一个交流精神气质和教学文化的家园,着力改变以往重医疗和科研的实用主义物质氛围,推动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为教师发展保留一块“精神家园”。学习发展共同体的构建形成则侧重生态取向下文化引领的作用。虽然这种文化的引领看不见、摸不着,但反映了一名教师所拥有的道德素养、文化底蕴、艺术鉴赏力和价值观,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学习发展共同体邀请校内外名师参与诸多主题,如:东西方教育比较、传教士中医观的变迁、生命中的善与美、如何鉴赏交响乐、论语、有智慧的教师是如何炼成的、营造大学发展的良好氛围、时代变迁与创感教育等,不仅包含着自强不息的精神,还渗透着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体现着以德化人的文化风范。
教学文化和合作文化是教师基本能力发展动力来源,因而在注重教师自身文化提升的同时,教学合作文化的营造成为医学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关键环节。不同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设计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群体资源。因而,教师发展中心倡导不同背景的教师在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内,通过新型教研活动的互动,解决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设计、教学能力等问题,实现在协作分享中促进共同发展,自我生长。教师根据自己的需求与爱好可以有选择性的参加学习共同体相关主题活动,如“我们离哈佛到底有多远——实例剖析哈佛大学网络公开课‘公平与正义’”、“大学教师胜任力探讨”、“案例教学的组织与设计”、“PPT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如何进行有效的课程评价”、“双语教学—课堂衔接策略的探讨”、“太极拳引发的教学反思”、“大学英语网络教学:问题与探讨”等。这些活动时间灵活,重在参与;小桌讨论,分享智慧;骨干引领,专家参与,通过主题活动引申到日常教学工作的成败得失反思与分析,形成了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医科院校教师学习社区。
3. 渗透中医师承教育
原有“百人一面”的大一统教师专业发展方式越来越受到教师的摒弃,如何既能保证实现教师基本能力的发展,又满足教师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以传统医学师承教育为基础,将教师教育培训与师承教育紧密结合,探索医学教师师承教育发展策略。利用国家和省市两级名医和名师资源,开展名师工作室师带徒学习,分二批选拔了23名优秀的青年教师跟师学习。通过跟师学习,包括旁听课堂教学,参加主题讲座,指导读书活动,参编教材教参,临床门诊实践等多个环节,总结名师学术精华与教学理念。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第一,研读经典、跟师学习。在名师带领下,青年教师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尤其注重中医经典和文史哲相关著作的学习。“医出于儒,非读书明理,终是庸俗昏昧,不能疏通变化。”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促进教师有契合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并保持学术思想的多样性发展。同时,医学经典典籍的再学习也可以使教师“多看各家书籍,自然腹中渊博,胸有准绳”。
第二,投身实践,教学创新。师承教育的目的在于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全天候的接触感触名师的教育思想、方法和成果,在“看、练、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和资深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名师传承工程的阶段成果,自我创新教学手段。这一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了教师自主学习、提出、分析和解决日常教学问题的能力。如蔡淦名师研究室的几位教师将临床教学三阶段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教学实践,还设立了比较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辨证要领。 第三,总结理念,推广发扬。“读书贵在化、学问求其精、医道务于精、培才先育德”。师承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原本高校教学中的优秀方法和思想保留下来,逐步建立一套从理论学习拓展到临床思维学习,被动学习拓展为主动学习的医学教师 “教学三通”法则——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心灵相通。在分享资深教师实践性经验的同时,丰富的内心体验、教育成长的心路历程,内化名师的教育信念、教学策略、教学智慧、沟通能力。
4. “三位一体”发展空间
教师发展中心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推动机构有责任和义务帮助高校管理者确立教学学术理念,从而为教师打造一个贯穿学校、学院、教研室的“三位一体”教学学术发展空间。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是实践性知识发展积累的过程。不同教师,不同的发展期,教师的需求各不相同的,如新进教师比较注重对教育的理念,教学的技能、策略培训;而成熟型教师则侧重于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与研究;专家型教师更注重学科的发展与团队的建设。根据教师的需求,教师发展中心启动中青年教师培养工程等教师发展计划,分层分类与学院、教研室共同对教师发展的内容进行分解,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开展教师共性能力培训,学院基于学科和专业发展提供沙龙活动,而教研室则针对不同教师制定个性化的细节培养计划构建阶梯式进阶方案。
目前,“三位一体”教师专业发展空间以教师成长工作坊为主要手段,针对教学所涉及到的专业前沿发展、研究和设想等现实问题,探讨的话题更有针对性,组织也更为灵活,促进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的教师相互之间可以自由的交流,促进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分享,集体知识和个体知识相互影响,实现了知识的互补,思维和智慧的碰撞。教师根据自身兴趣和爱好在学校、学院、教研室的支持下先后举办“面向21世纪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更有效的教学”等精神层面的探讨,举办了“让每一位教师成功”、“时代变化与创感教育”、“绩效考核对教师积极性的影响”、“促进教师发展的模式探讨”、“叙事研究”、“学生学习过程评价”、“课堂观摩与评价对教师成长的促进”等专题工作坊。通过不同层面教师的专题参与使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和领悟相关主题的精髓。
随着医学教师发展工作的开展与深入,需要医学院校的教师发展中心不断对前期工作进行总结与反思,在总结中发现问题,在反思中调整方案,努力顺应时代潮流,为卓越医学教育提供合格教师。
参考文献:
[1] Julio Frenk, Lincoln Chen, Zulfiqar A Bhutta,e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for a new century: transforming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health systems in an interdependent world [J]. Lancet 2010; 376: 1923–58.
[2]陈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 加快培养高质量医药卫生人才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提供有力保障——在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 htmlfiles/moe/s3864/201202/130182.html.
[责任编辑:吴芳和]
关键词:卓越;医学教育;教师
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有效构建与卓越医学教育目标相适应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为卓越医学教育提供合格师资?上海中医药大学依托教师发展中心开展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医学教师发展的4T模式。
一、顺应时代潮流,转变医学教师发展理念
1. 紧跟国际医学教育发展潮流
2010年11月世界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刊登了全球医学卫生教育专家委员会的《新世纪医学卫生人才培养:在相互依存的世界,为加强卫生系统而改革医学教育》报告,在总结过去一百年全球医学卫生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当前全球医学教育已经进入了第三代医学教育发展时代。这一时代的主要特征是转化式学习(transformative learning)和医学教育的互相依存性(interdependence in education)。转化式学习(transformative learning)改变了原有以获取知识、技能和形成社会价值观为目标的学习,着重培养领导能力和推动变革的有心人。而体现医学教育的互相依存性(interdependence in education)则是现有医学教育体系发生转变,即原有各自独立的教育和卫生系统转变为相互依存互动的系统;从自给自足的单个封闭医学教育机构转变为世界性网络、联盟和联合体,共享全球教育资源,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的创新[1]。
第三代医学教育对医学教师的自身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在教学、医疗和科研三个不同职能实践过程中提升自身和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胜任力。医学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学科知识授受主体,而是需要熟练精准地运用交流沟通技能、学术知识、技术手段、临床思维、情感表达、价值取向和个人体会帮助学生实现岗位胜任能力的提升,以求所教对象达到医学教育的标准服务于社会。社会和行业的发展使得医学教育教师正在向多元复合的培育岗位胜任能力和提高卫生绩效任务实施转变,每个医学教育教师需要帮助未来的医学工作者掌握运用知识、批判性思维和注重伦理行为的能力,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胜任在以病人和人群为中心的卫生体系中工作,担当起本地卫生工作责任,促进卫生公平实现。同时,还需要着力实现医学教育与人文素养有机结合,解决在医科学习中科学与人文的断裂和医疗实践中技术进步与人道主义的疏离这两道难题。
因而,卓越医学教育的教师能力应涵盖岗位胜任能力、完善的职业素养和职业人格、团队合作能力、领导决策能力等多个方面,在个人专业发展上体现转化式学习和医学教育依存性的特征[1]。教师在提高教学基本能力的同时,应促进整合各方信息的决策能力发展,参与构建有效的团队合作以便获取自身能力的维持与进步,并以国际化的视野借鉴全球经验致力于为满足自身教学对象需要而创新。
2. 服务国家新医改的战略需求
从国家关于医疗卫生行业发展需求而言,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是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加快高质量医药卫生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在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陈竺部长提出以全科医生能力为重点,加快培养高质量医药卫生人才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提供有力保障。当前新一代的医学革命引领的变革主要基于社区的健康促进工作,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已经成为这场新变革的核心,也是我国医学教育的重大改革[2]。由于医学教育的教育和卫生相互依存性决定了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离不开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紧密结合必须紧跟这一时代潮流。新医改把人才培养作为整个改革的重要环节,加快面向基层的全科医生培养,着力于医学生职业道德和临床实践能力的显著提升因而也就成为了改革的攻坚项目。而这一切都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涵盖基础与临床阶段的医学教师队伍。合格医生的培养,树立全科服务理念是基础,掌握规范扎实的临床和公共卫生能力是核心。而当前医学教师队伍的发展无论是医学教育理念,还是带教方法培训离培养合格医师的要求还存在差距。
因而,医学教师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师,能力为重。现阶段卓越医学教育提高医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保障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只有在保证医学教师基本教学能力的同时深化以临床实践和医学人文为主体的专业发展改革,推进和实践医学教师发展内容和实践模式的创新,才能为卓越医学教育提供合格的师资[2]。
二、卓越医学教师发展的目标与要求
根据富勒“教师的关注阶段论”,教师专业化发展、智能结构、职业认知、情感意识和价值定位也是分阶段提升。因而,卓越医学教师的发展也是进阶式的发展。上海中医药大学作为一所研究教学型大学肩负着卓越医学教育的实施重任,学校以教师发展机制有效建设为目标,依托教师发展中心开展分段式、进阶型教师发展工作模式,努力构建校内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提升教师人格与职业发展以及教学学术能力保障卓越医学教育计划。
首先,关注教师自我。该阶段主要是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技能为主的普适性培训。针对在校教师,以专家讲座传授为主,强调教师基本教学规范的再训练,通过“学、说、评”循环往复提高教师的教学基础学术能力,形成教师对于教学新的理解、感悟。
其次,关注教学任务。该阶段主要是聚焦教师特定教学情境、案例的解析与指导。通过讲座、教学反思、个人生活史分析等手段开展教学互动、促进交流,强化教师基本教学规范,有利于增强教师教学实践的能力,优化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使教学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再次,关注到学生的学习以及自身对学生的影响。该阶段聚焦人格引领、价值导向、促教师主体性发展,采用中青年骨干教师引领、教师自主参与的方式分享和反思教学过程的细节与困惑,形成学习共同体引导教师走自我更新、自我激励、构建稳定自我内驱力之路。 三、依托医学教师发展中心构建医学教师发展的4T模式
2009年,上海中医药大学成立教师发展中心。通过这一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学科研究实体平台构建学习共同体,为教师创造一个宽松、自由、平等的学术氛围,对教师进行个性化的帮助,促进和帮助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技能上有所提升。教师发展中心(CFD)强调“实践先行”特色,围绕“教师发展”重心,运用“学习、培训、对话、引导、实践与反思”的工作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化,从整体被动接受培训到个体主动转变,初步建立起了一套与卓越医生培养计划相匹配的医学教师发展4T模式。
1. 对接学校发展战略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的发展离不开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主动对接学校的发展战略。教师发展中心这一平台的出现为医学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同步实现提供了一种渠道,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媒介为全体教师营造和谐向上的氛围,创设一个公平、公正获得发展的人文环境。教师发展中心作为教师与学校之间的“路由器”促进学校的管理与服务行为最大程度上有利于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无论涉及劳动人事,还是绩效工资或者职称评定,教师发展中心作为教师发展代表者体现教师的价值和呼声,并开展以对话、访谈、咨询、网上分享等方式为主的“精彩一课”“教学人生”、“今天如何做老师”、“我来说课”、“我的成长”等特色性服务教师自我定位活动引导教师把个人的努力与学校的努力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和辐射作用,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合作竞争氛围,使教师个体与学校群体为实现同一目标而共同努力,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的有机统一。
与此同时,帮助教师转变教育理念主动对接学校发展战略。通过为教师发放《教师教学手册》,提供网上学习资源及电子类刊物,介绍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类书籍,开设诸如“追求卓越,贯彻落实国家教育纲要精神”、“教师即研究者”、“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教学设计”、“教学的深入浅出与精益求精”、“了解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整合医学教育”、“开放的教育与创新思维”等讲座,使教师既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时了解发展动态,促进自身发展理念快速转变,寻求自身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共赢,并一步推动教师们主动结合所在学科和执教课程的特点进行发展实践,以此来验证理论,丰富理论,发展理论。
2. 营造教师发展文化
积极的教师发展文化是构建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的基本条件,教师发展文化是“自身文化”、“教学文化”、“合作文化”等三种文化在教师发展中的融合。教师发展中心以营造积极教师发展文化为切入点推动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的形成。医学教师多数来自于单科性质的医学院,除了专业知识外大部分教师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此,针对医学院临床与基础不同阶段教师的文化差异,教师发展中心从认知教师情感与操守入手,开展了名师对话、午餐沙龙等活动为教师打造一个交流精神气质和教学文化的家园,着力改变以往重医疗和科研的实用主义物质氛围,推动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为教师发展保留一块“精神家园”。学习发展共同体的构建形成则侧重生态取向下文化引领的作用。虽然这种文化的引领看不见、摸不着,但反映了一名教师所拥有的道德素养、文化底蕴、艺术鉴赏力和价值观,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学习发展共同体邀请校内外名师参与诸多主题,如:东西方教育比较、传教士中医观的变迁、生命中的善与美、如何鉴赏交响乐、论语、有智慧的教师是如何炼成的、营造大学发展的良好氛围、时代变迁与创感教育等,不仅包含着自强不息的精神,还渗透着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体现着以德化人的文化风范。
教学文化和合作文化是教师基本能力发展动力来源,因而在注重教师自身文化提升的同时,教学合作文化的营造成为医学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关键环节。不同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设计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群体资源。因而,教师发展中心倡导不同背景的教师在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内,通过新型教研活动的互动,解决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设计、教学能力等问题,实现在协作分享中促进共同发展,自我生长。教师根据自己的需求与爱好可以有选择性的参加学习共同体相关主题活动,如“我们离哈佛到底有多远——实例剖析哈佛大学网络公开课‘公平与正义’”、“大学教师胜任力探讨”、“案例教学的组织与设计”、“PPT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如何进行有效的课程评价”、“双语教学—课堂衔接策略的探讨”、“太极拳引发的教学反思”、“大学英语网络教学:问题与探讨”等。这些活动时间灵活,重在参与;小桌讨论,分享智慧;骨干引领,专家参与,通过主题活动引申到日常教学工作的成败得失反思与分析,形成了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医科院校教师学习社区。
3. 渗透中医师承教育
原有“百人一面”的大一统教师专业发展方式越来越受到教师的摒弃,如何既能保证实现教师基本能力的发展,又满足教师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以传统医学师承教育为基础,将教师教育培训与师承教育紧密结合,探索医学教师师承教育发展策略。利用国家和省市两级名医和名师资源,开展名师工作室师带徒学习,分二批选拔了23名优秀的青年教师跟师学习。通过跟师学习,包括旁听课堂教学,参加主题讲座,指导读书活动,参编教材教参,临床门诊实践等多个环节,总结名师学术精华与教学理念。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第一,研读经典、跟师学习。在名师带领下,青年教师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尤其注重中医经典和文史哲相关著作的学习。“医出于儒,非读书明理,终是庸俗昏昧,不能疏通变化。”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促进教师有契合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并保持学术思想的多样性发展。同时,医学经典典籍的再学习也可以使教师“多看各家书籍,自然腹中渊博,胸有准绳”。
第二,投身实践,教学创新。师承教育的目的在于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全天候的接触感触名师的教育思想、方法和成果,在“看、练、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和资深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名师传承工程的阶段成果,自我创新教学手段。这一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了教师自主学习、提出、分析和解决日常教学问题的能力。如蔡淦名师研究室的几位教师将临床教学三阶段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教学实践,还设立了比较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辨证要领。 第三,总结理念,推广发扬。“读书贵在化、学问求其精、医道务于精、培才先育德”。师承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原本高校教学中的优秀方法和思想保留下来,逐步建立一套从理论学习拓展到临床思维学习,被动学习拓展为主动学习的医学教师 “教学三通”法则——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心灵相通。在分享资深教师实践性经验的同时,丰富的内心体验、教育成长的心路历程,内化名师的教育信念、教学策略、教学智慧、沟通能力。
4. “三位一体”发展空间
教师发展中心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推动机构有责任和义务帮助高校管理者确立教学学术理念,从而为教师打造一个贯穿学校、学院、教研室的“三位一体”教学学术发展空间。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是实践性知识发展积累的过程。不同教师,不同的发展期,教师的需求各不相同的,如新进教师比较注重对教育的理念,教学的技能、策略培训;而成熟型教师则侧重于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与研究;专家型教师更注重学科的发展与团队的建设。根据教师的需求,教师发展中心启动中青年教师培养工程等教师发展计划,分层分类与学院、教研室共同对教师发展的内容进行分解,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开展教师共性能力培训,学院基于学科和专业发展提供沙龙活动,而教研室则针对不同教师制定个性化的细节培养计划构建阶梯式进阶方案。
目前,“三位一体”教师专业发展空间以教师成长工作坊为主要手段,针对教学所涉及到的专业前沿发展、研究和设想等现实问题,探讨的话题更有针对性,组织也更为灵活,促进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的教师相互之间可以自由的交流,促进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分享,集体知识和个体知识相互影响,实现了知识的互补,思维和智慧的碰撞。教师根据自身兴趣和爱好在学校、学院、教研室的支持下先后举办“面向21世纪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更有效的教学”等精神层面的探讨,举办了“让每一位教师成功”、“时代变化与创感教育”、“绩效考核对教师积极性的影响”、“促进教师发展的模式探讨”、“叙事研究”、“学生学习过程评价”、“课堂观摩与评价对教师成长的促进”等专题工作坊。通过不同层面教师的专题参与使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和领悟相关主题的精髓。
随着医学教师发展工作的开展与深入,需要医学院校的教师发展中心不断对前期工作进行总结与反思,在总结中发现问题,在反思中调整方案,努力顺应时代潮流,为卓越医学教育提供合格教师。
参考文献:
[1] Julio Frenk, Lincoln Chen, Zulfiqar A Bhutta,e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for a new century: transforming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health systems in an interdependent world [J]. Lancet 2010; 376: 1923–58.
[2]陈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 加快培养高质量医药卫生人才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提供有力保障——在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 htmlfiles/moe/s3864/201202/130182.html.
[责任编辑:吴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