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中PARPBP基因表达及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来源 :肿瘤药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fang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初步探讨PARPBP基因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下载结肠腺癌(COAD)数据集,利用差异分析和HPA数据库考察COAD中PARPBP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借助WebGestalt在线工具对PARPBP表达相关基因进行KEGG富集分析。采用Log-rank法和卡方检验考察PARPBP与COAD患者预后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在GEO数据库中分析PARPBP与COAD化疗耐药之间的关系。结果COAD组织中PARPBP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上调。功能富集分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桑枝多糖基于YAP/TAZ信号通路调控db/db小鼠肾纤维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将40只24周龄自发型2型糖尿病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20mg/kg)、桑枝多糖低剂量组(600mg/kg)、桑枝多糖高剂量组(1200mg/kg),每组10只,日常进行高脂饮食喂养,连续灌胃相应药物60天,每天1次。另将10只db/m小鼠为空白组,日常进行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与空白组小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60天。给药第60天采集小鼠尿液,测量尿量及终点法测24h尿白蛋白(UP)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胰腺癌是一种预后极差的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上升,许多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无法行根治性切除术,其预后在所有肿瘤中排名最末。随着新的外科技术和医学疗法的引入,以及不断发展的胰腺癌综合管理理念,胰腺癌患者的预后得到了适度改善,但5年生存率并未显著提高。因此,更好地了解与胰腺癌相关的风险因素,确定早期检测生物标志物,提高早期诊断率至关重要。本综述旨在概述胰腺癌风险因素、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最新进展。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及全麻对经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镇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于我院行全麻经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0)和B组(n=30)。两组患者均在麻醉诱导后以超声作引导行TAPB,双侧各注入20 mL麻醉药物,A组为0.25%盐酸罗哌卡因,B组为0.25%盐酸罗哌卡因+0.5μg·kg-1右美托咪定,术毕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比较两组各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镇痛效果指标、
慢性肾功能不全(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CRI)是由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疾病长期存在,引起的慢性肾实质的进行性损害,其主要特征为肾脏功能减退、形态萎缩,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等[1-2]。目前现代医学治疗早、中期CRI以保护肾脏功能为目的,延缓疾病进展,但进入终末期肾病就只能以透析或肾移植等维持生命,并不能治愈疾病[3],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CRI具有独特的优势[4],可有效阻止或延缓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
亚急性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又称肉芽肿性甲状腺炎、巨细胞性甲状腺炎,是一种以甲状腺区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限性甲状腺炎[1]。现代医学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感染病毒有关,因此治疗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激素为主,但长期使用西药治疗不良反应多,存在撤药难,病情易反复等问题。黄平教授系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第七批名老中医。
面部作为最重要的审美区域,如果损伤后留下畸形或严重瘢痕,将直接影响患儿外貌,造成严重的心理影响。传统的外科处理方法常常会留下畸形和明显瘢痕外观,比如错位愈合、增生性瘢痕、凹陷性瘢痕、蜈蚣脚样瘢痕等。整形美容外科技术的应用,可以最大程度修复面部外伤后畸形,使术后伤口疤痕最小化,甚至可以做到社交距离“无瘢痕化”。现将整形美容外科技术临床应用经验报道如下。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数居第三位[1-2]。随着结直肠癌筛查的发展,T1/T2结直肠癌的发现比例提高,但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患者大约50%~60%发生转移[3],肝脏为最常见的转移器官[4-6]。Yaeger等[7]在2018年通过测序平台MSK-IMPACT 341、IMPACT 410、IMPACT 468对1134个结直肠癌(CRC)样本(1099患者)进行了前瞻性靶向测序,确定APC内含子区域的剪接改变、96%的结直肠癌增加了致癌性WNT途径改变等。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研究中
目的探讨尼妥珠单抗(h-R3)诱导自噬激活对食管鳞状细胞癌化疗敏感性的作用。方法选取人食管鳞癌Eca109细胞,将细胞分为紫杉醇(PTX)组、0μg·mL-1 h-R3组、200μg·mL-1 h-R3组、400μg·mL-1 h-R3组、200μg·mL-1h-R3+PTX组、400μg·mL-1 h-R3+PTX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caspase-3、c-caspase-3、PARP、c-PARP、LC3Ⅱ的表达;Eca109细胞
自体动静脉内瘘(ateriovenous fistula,AVF)为维持血液透析首选血管通路类型[1],占所有血管通路80.5%[2],据统计动静脉内瘘仅有30%~50%的5年通畅率,老年和糖尿病患者通畅率更低[3]。狭窄作为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内瘘闭塞的根本原因。及时诊断和处理狭窄是维持内瘘通畅关键所在[4]。本研究回顾分析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AVF狭窄的疗效,报道如下。
肺隐球菌病是由吸入环境中的新生隐球菌或格特隐球菌而引起的。肺隐球菌病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患者和非HIV相关免疫低下患者多见,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免疫功能正常患者亦被报道,肺隐球菌病不再是一种罕见的机会性感染疾病。对于临床医生而言,由于肺隐球菌病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的不典型,特别是免疫功能正常患者,易造成临床的漏诊及误诊。本研究收集30例免疫功能正常肺隐球菌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类疾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