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这个世界变化的步伐和上海高楼大厦建造的速度一样,几乎永不停止。对于我们这些出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并在中国长大的人来说,在经历过封闭年代和“文化大革命”后,现在的这番景象是难以想象的,偶尔真有一种生活在漫无边际梦境中的感觉。
简而言之,这些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之所以能成为现实,原因在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时机。当时,世界市场的监管政策环境发生变革,科技成就和全新管理实践风起云涌。这些发展使个人、企业和国家之间的连通性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因此,中国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本和劳动力积极参与并投入到全球经济系统中。不断提升的连通性也帮助参与者意识到自身发展的潜力。
连通性持续改变金融物流
更多的信息、货物和服务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并承担起了全球经济转型的责任。历史上唯一一个同我们目前所见证的变化相似的时期是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当时,人们在电力和无线电领域取得的技术突破和内燃机的应用,伴随着美国作为经济强国的崛起,引领社会进入财富快速积累的新世纪。今天,产品的生产周期被大幅缩短,知识更新时刻都在发生。我们面临着持续不断的挑战和机遇。
近年来,通过货物、资产和劳动力这三种渠道进行的全球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新型运营模式在制造业和服务业层出不穷。在所有这些变化中,金融和物流行业的变化最为明显。前者是为了保证资本在正确的时间流向正确的地方,后者是为了保证货物在正确的时间递送到正确的地点。
对金融和运输行业的开放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与此同时,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世界上许多其他地区也开始了改革,并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信息技术革命和互联网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金融和运输业所扮演的角色。现在,全球性组合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风险承担和运用也已成为一种标准,而且各国经济团体对限时且快速的递送服务也已司空见惯。
美国斯坦福国际研究所一项名为“更强的连通性如何改变世界”的研究项目和联邦快递出版的年度商业刊物《连通性评论》(Access Review)都提到,连通性正通过包括个人、社会、经济和全球等不同视角被不断发掘,成为一项重要的趋势。连通性是一个催化过程,帮助个人、企业和国家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并从中创造价值。
东西商业模式在运输业交汇
连通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来自于运输行业。运输业经常被视作经济活动的先导和全球性组合的基础。回望世界商业发展史,从古代连接中国和罗马的丝绸之路,到今天不断增长的跨国界投资贸易,都与连通性有关。
这种东西方商业交流模式充分体现在如今的现代运输行业中。物流提供商不仅促进了全球贸易基础设施的不断提升,同时也从中受益。作为回报,这一发展过程实现了经济一体化,并且使(人们)能更多地接触到货物和服务。正如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所说:“当今的生产制造过程是如此分散,以至于人们已经很难分辨出哪些是中心,哪些是外围。高度发达的金融界也使资本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大的流动性。”
众所周知,当今的世界正在经历一些调整。美国财政部长汉克•保尔森恰当地指出,创新要领先于法规。这说明法规环境需要实时更新,以保证金融稳定,降低系统风险。也就是说,全球一体化和连通性上升趋势与经济发展是一致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让这一点发挥更好的作用。
机遇总是伴随风险而来。中国的成功点燃了其他新兴经济体的热情。如果你出差到巴西、俄罗斯、印度、土耳其、埃及和其他所谓“金砖国家”的地方,你可以听到这里的人们使用同样的商务用语,你可以看到中央银行在讨论通货膨胀目标,你还可以看到政策制定者们着重强调公私合作关系(PPP)的成功。这早已不再是我们父母一辈人的世界了,甚至也不是我们十年或二十年前所处的世界了。
公私合作关系对新兴市场而言至关重要,因为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分担风险和分享专业技术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中获得最大的可持续性回报。这些重大项目可以是港口、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实实在在的基础设施,也可以是信息基础设施,例如海关。不管是实物基础设施还是信息基础设施,都需要让其系统有效运作起来。
强力基础设施建设影响深远
中国的运输业模式能够快速发展的一个原因是其广为人知的五年计划。这一发展框架为政策制定者在执行与国家长期发展目标相一致的计划时,提供了具体的路线图。
公路建设是中国“十五”计划(2001年至2005年)的重点之一,中国所进行的高承载量国家公路系统建设,在速度和规模上堪比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州际公路建设狂潮。就在12年以前,中国还没有省际公路网络。而如今,中国的公路网络系统在总长度上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仅2006年一年,中国就新建成公路140.5万公里,重建公路282.1万公里。
中国政府将在目前的“十一五”计划中(2006年至2010年)投资1000亿元人民币(约合125亿美元)用于农村道路建设。而这只是国家计划在未来30年向公路和铁路基础设施总投资3.2万亿元人民币(约合5000亿美元)中的一小部分。
如今,全球对新基础设施的投资中,中国占了一半。这些投资包含港口、发电厂、铁路、公路以及电梯等等。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大约1.5万亿美元),中国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来自于政府。中国近期在基础设施上的投资估计达到2600亿美元,占GDP的20%,是同期印度在基础设施上投资额310亿美元(占其GDP的6%)的八倍之多。
一般认为,对运输基础设施的投资是支持国家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国的GDP预计将于2040年超过美国,从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强国。此外,基础设施的发展可以帮助调节人口向沿海地区迁移,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保持中国在世界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下面有关货物运输增长的例子说明了基础设施上投资的回报。从1999年到2007年,公路货物运输量从1999年的5630亿吨增长到2007年的1.123万亿吨,运输量翻了一番。
成功原因:耐心、灵活、时机
在这个以五年计划而闻名的国家里,外界很容易忽略中国已经发展了数千年这一事实。但是有趣的是,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则通过教导人们耐心和灵活来支持并鼓励竞争,而耐心和灵活则是在当今全球市场中取胜不可或缺的两种品质。
中国取得成功的另一个原因是时机。当中国在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时,世界已经做好了全球一体化的准备。西方国家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差异和成本优势,开始向全球性采购和生产的模式发展。高度发达的供应链和及时库存管理使得制造商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进行生产。
在这方面,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说,我服务的公司联邦快递扮演了一个历史性的角色,开创了现代快递行业。同样在这段时期,整体市场监管环境变得更加自由,从而推动了跨境贸易的发展。回顾过去,中国经济结构以发展重工业为目标,这使得中国与其它劳动力成本相近的新兴经济体国家相比,成为了最受青睐的生产基地。
就连通性和全球一体化而言,中国在恰当的时机出台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政策。这使中国市场变得更加开放,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其影响非同小可。自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进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总额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周期与波动无法改变崛起
经济的发展带来中间阶层的出现。人们对货物和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了经济更快的发展。中国沿海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导致许多生产商都将眼光转移到了内陆,以寻求更加低廉的生产成本。
中间阶层的出现以及制造商迁往内陆发展,这两大因素激发了国内航空运输需求的增长。国内机场的年货运量从1997年的26亿吨增加到了去年的86亿吨,足足翻了三倍多。因此,中国国内航空货运市场以10.8%的年增长率成为了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市场。
尽管中国国内航空货运市场的增长速度领先世界,但根据空中客车全球航空市场预测报告,从总量上来看,中国的国内货运航线还排名世界前五名以外。事实上,只有中国到北美这条航线位居世界第二。但是据预测,到2025年,中国将在绝大多数航线上跃居世界前五名,到那时,中国到北美的航线将独占鳌头,中国到欧洲航线也将位居第二,中国国内市场将排名第四。
这一系列预测得到国内机场发展计划的有力支持。根据该计划,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拥有150多个机场,成为世界第二大航空运输市场。
所有这些均表明,中国作为国际舞台上的明星将继续崛起。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给运输服务带来更多的便利性,进而满足中国企业和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一切都是大势所趋。正如我经常指出,在对经济活动的预测和计划中,从历史发展角度看,任何周期以及波动都无法改变这些趋势的发展。而且,这些趋势是那样鼓舞人心!
黄赓,博士,现任美国联邦快递集团(FedEx Corp.)首席经济师,联邦快递经济与行业分析部董事总经理,负责全球经济与金融环境预测,领域涉及FedEx 服务的所有地区和产业。
黄赓现为美欧多个经济顾问小组的成员,包括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界提供权威经济评判的蓝筹共识小组(Blue Chip Consensus Panel)、《华尔街日报》经济学家小组和《商业周刊》经济展望小组。2002年,他被《商业周刊》誉为全美“最准确的经济预测家”。2006年,他又被《华尔街日报》评为全美顶尖经济预测家之一。他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FedEx在全球供应链管理领域给予他的“前排座位”。
黄赓曾是美国商业经济学会的董事会成员。他在美国商务经济和政策领域扮演着积极的角色。他被选为美国商务经济学家会议、国家商务经济事务委员会、哈佛产业经济学家小组和欧洲经济学家委员会等有影响力的商务经济政策学家团体的成员。
黄赓的企业生涯始于1987年,当时他任职于华尔街的一家投资理财公司。此后,他在美国和日本先后服务于多家大型工业企业和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包括沃顿商学院经济研究所、日本国际东亚发展研究中心、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部,以及美国伊顿公司总部。
黄赓拥有美国耶鲁大学硕士学位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学位。他曾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并获法学士学位。黄赓在美日出版过两本产业经济学专著,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的经济与政策类专业刊物上发表过多篇文章。
视窗:东西方商业交流模式充分体现在如今的现代运输行业中。物流提供商不仅促进了全球贸易基础设施的不断提升,同时也从中受益。作为回报,这一发展过程实现了经济一体化,并且使(人们)能更多地接触到货物和服务。
简而言之,这些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之所以能成为现实,原因在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时机。当时,世界市场的监管政策环境发生变革,科技成就和全新管理实践风起云涌。这些发展使个人、企业和国家之间的连通性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因此,中国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本和劳动力积极参与并投入到全球经济系统中。不断提升的连通性也帮助参与者意识到自身发展的潜力。
连通性持续改变金融物流
更多的信息、货物和服务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并承担起了全球经济转型的责任。历史上唯一一个同我们目前所见证的变化相似的时期是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当时,人们在电力和无线电领域取得的技术突破和内燃机的应用,伴随着美国作为经济强国的崛起,引领社会进入财富快速积累的新世纪。今天,产品的生产周期被大幅缩短,知识更新时刻都在发生。我们面临着持续不断的挑战和机遇。
近年来,通过货物、资产和劳动力这三种渠道进行的全球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新型运营模式在制造业和服务业层出不穷。在所有这些变化中,金融和物流行业的变化最为明显。前者是为了保证资本在正确的时间流向正确的地方,后者是为了保证货物在正确的时间递送到正确的地点。
对金融和运输行业的开放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与此同时,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世界上许多其他地区也开始了改革,并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信息技术革命和互联网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金融和运输业所扮演的角色。现在,全球性组合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风险承担和运用也已成为一种标准,而且各国经济团体对限时且快速的递送服务也已司空见惯。
美国斯坦福国际研究所一项名为“更强的连通性如何改变世界”的研究项目和联邦快递出版的年度商业刊物《连通性评论》(Access Review)都提到,连通性正通过包括个人、社会、经济和全球等不同视角被不断发掘,成为一项重要的趋势。连通性是一个催化过程,帮助个人、企业和国家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并从中创造价值。
东西商业模式在运输业交汇
连通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来自于运输行业。运输业经常被视作经济活动的先导和全球性组合的基础。回望世界商业发展史,从古代连接中国和罗马的丝绸之路,到今天不断增长的跨国界投资贸易,都与连通性有关。
这种东西方商业交流模式充分体现在如今的现代运输行业中。物流提供商不仅促进了全球贸易基础设施的不断提升,同时也从中受益。作为回报,这一发展过程实现了经济一体化,并且使(人们)能更多地接触到货物和服务。正如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所说:“当今的生产制造过程是如此分散,以至于人们已经很难分辨出哪些是中心,哪些是外围。高度发达的金融界也使资本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大的流动性。”
众所周知,当今的世界正在经历一些调整。美国财政部长汉克•保尔森恰当地指出,创新要领先于法规。这说明法规环境需要实时更新,以保证金融稳定,降低系统风险。也就是说,全球一体化和连通性上升趋势与经济发展是一致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让这一点发挥更好的作用。
机遇总是伴随风险而来。中国的成功点燃了其他新兴经济体的热情。如果你出差到巴西、俄罗斯、印度、土耳其、埃及和其他所谓“金砖国家”的地方,你可以听到这里的人们使用同样的商务用语,你可以看到中央银行在讨论通货膨胀目标,你还可以看到政策制定者们着重强调公私合作关系(PPP)的成功。这早已不再是我们父母一辈人的世界了,甚至也不是我们十年或二十年前所处的世界了。
公私合作关系对新兴市场而言至关重要,因为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分担风险和分享专业技术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中获得最大的可持续性回报。这些重大项目可以是港口、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实实在在的基础设施,也可以是信息基础设施,例如海关。不管是实物基础设施还是信息基础设施,都需要让其系统有效运作起来。
强力基础设施建设影响深远
中国的运输业模式能够快速发展的一个原因是其广为人知的五年计划。这一发展框架为政策制定者在执行与国家长期发展目标相一致的计划时,提供了具体的路线图。
公路建设是中国“十五”计划(2001年至2005年)的重点之一,中国所进行的高承载量国家公路系统建设,在速度和规模上堪比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州际公路建设狂潮。就在12年以前,中国还没有省际公路网络。而如今,中国的公路网络系统在总长度上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仅2006年一年,中国就新建成公路140.5万公里,重建公路282.1万公里。
中国政府将在目前的“十一五”计划中(2006年至2010年)投资1000亿元人民币(约合125亿美元)用于农村道路建设。而这只是国家计划在未来30年向公路和铁路基础设施总投资3.2万亿元人民币(约合5000亿美元)中的一小部分。
如今,全球对新基础设施的投资中,中国占了一半。这些投资包含港口、发电厂、铁路、公路以及电梯等等。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大约1.5万亿美元),中国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来自于政府。中国近期在基础设施上的投资估计达到2600亿美元,占GDP的20%,是同期印度在基础设施上投资额310亿美元(占其GDP的6%)的八倍之多。
一般认为,对运输基础设施的投资是支持国家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国的GDP预计将于2040年超过美国,从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强国。此外,基础设施的发展可以帮助调节人口向沿海地区迁移,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保持中国在世界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下面有关货物运输增长的例子说明了基础设施上投资的回报。从1999年到2007年,公路货物运输量从1999年的5630亿吨增长到2007年的1.123万亿吨,运输量翻了一番。
成功原因:耐心、灵活、时机
在这个以五年计划而闻名的国家里,外界很容易忽略中国已经发展了数千年这一事实。但是有趣的是,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则通过教导人们耐心和灵活来支持并鼓励竞争,而耐心和灵活则是在当今全球市场中取胜不可或缺的两种品质。
中国取得成功的另一个原因是时机。当中国在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时,世界已经做好了全球一体化的准备。西方国家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差异和成本优势,开始向全球性采购和生产的模式发展。高度发达的供应链和及时库存管理使得制造商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进行生产。
在这方面,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说,我服务的公司联邦快递扮演了一个历史性的角色,开创了现代快递行业。同样在这段时期,整体市场监管环境变得更加自由,从而推动了跨境贸易的发展。回顾过去,中国经济结构以发展重工业为目标,这使得中国与其它劳动力成本相近的新兴经济体国家相比,成为了最受青睐的生产基地。
就连通性和全球一体化而言,中国在恰当的时机出台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政策。这使中国市场变得更加开放,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其影响非同小可。自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进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总额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周期与波动无法改变崛起
经济的发展带来中间阶层的出现。人们对货物和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了经济更快的发展。中国沿海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导致许多生产商都将眼光转移到了内陆,以寻求更加低廉的生产成本。
中间阶层的出现以及制造商迁往内陆发展,这两大因素激发了国内航空运输需求的增长。国内机场的年货运量从1997年的26亿吨增加到了去年的86亿吨,足足翻了三倍多。因此,中国国内航空货运市场以10.8%的年增长率成为了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市场。
尽管中国国内航空货运市场的增长速度领先世界,但根据空中客车全球航空市场预测报告,从总量上来看,中国的国内货运航线还排名世界前五名以外。事实上,只有中国到北美这条航线位居世界第二。但是据预测,到2025年,中国将在绝大多数航线上跃居世界前五名,到那时,中国到北美的航线将独占鳌头,中国到欧洲航线也将位居第二,中国国内市场将排名第四。
这一系列预测得到国内机场发展计划的有力支持。根据该计划,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拥有150多个机场,成为世界第二大航空运输市场。
所有这些均表明,中国作为国际舞台上的明星将继续崛起。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给运输服务带来更多的便利性,进而满足中国企业和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一切都是大势所趋。正如我经常指出,在对经济活动的预测和计划中,从历史发展角度看,任何周期以及波动都无法改变这些趋势的发展。而且,这些趋势是那样鼓舞人心!
黄赓,博士,现任美国联邦快递集团(FedEx Corp.)首席经济师,联邦快递经济与行业分析部董事总经理,负责全球经济与金融环境预测,领域涉及FedEx 服务的所有地区和产业。
黄赓现为美欧多个经济顾问小组的成员,包括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界提供权威经济评判的蓝筹共识小组(Blue Chip Consensus Panel)、《华尔街日报》经济学家小组和《商业周刊》经济展望小组。2002年,他被《商业周刊》誉为全美“最准确的经济预测家”。2006年,他又被《华尔街日报》评为全美顶尖经济预测家之一。他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FedEx在全球供应链管理领域给予他的“前排座位”。
黄赓曾是美国商业经济学会的董事会成员。他在美国商务经济和政策领域扮演着积极的角色。他被选为美国商务经济学家会议、国家商务经济事务委员会、哈佛产业经济学家小组和欧洲经济学家委员会等有影响力的商务经济政策学家团体的成员。
黄赓的企业生涯始于1987年,当时他任职于华尔街的一家投资理财公司。此后,他在美国和日本先后服务于多家大型工业企业和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包括沃顿商学院经济研究所、日本国际东亚发展研究中心、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部,以及美国伊顿公司总部。
黄赓拥有美国耶鲁大学硕士学位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学位。他曾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并获法学士学位。黄赓在美日出版过两本产业经济学专著,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的经济与政策类专业刊物上发表过多篇文章。
视窗:东西方商业交流模式充分体现在如今的现代运输行业中。物流提供商不仅促进了全球贸易基础设施的不断提升,同时也从中受益。作为回报,这一发展过程实现了经济一体化,并且使(人们)能更多地接触到货物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