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合作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通过合理的分组,在小组成员间产生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合理引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关键词] 合作学习;分组;有效性;评价
合作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
但在具体操作中,很多一线教师认为,新课程背景下若无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显得不是真正的语文课,因此大组合作、小组合作等应运而生。于是,课堂上充斥着学生杂乱无章的讨论和较量,忽略了语文课程的教学需要的自主品读、思考和玩味。在合作学习中,有的教师,要么退至教室一侧或办公室耐心等待,要么如蜻蜓点水般游走于各合作学习小组间,等到讨论基本完毕,课堂基本安静下来之后,才走上讲台听取各组汇报。汇报完毕教师即宣告上课结束,根本没有点评和有效的全程调控。正是由于一些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的正确把握,表面化、形式化地理解其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偏差,影响了这种学习品质的提升。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成为点缀,完全是调节课堂气氛,为讨论而讨论。新课程施行以来,我就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参与面,如何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作了一些尝试。
一、通过合理的分组,在小组成员间产生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
按座位组成的小组,是较为常见的组织形式,但这样的合作小组,座位与成员相对固定,容易形成优秀生主宰,学困生长期扮演接受者的角色,养成依赖的思维定势的情况,难以保证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共同得到提高。注意小组活动的变通性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异质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一个途径。我是这样变通的:
优等生带领:优等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领头羊和组织者,除自己积极表达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外,更重要的是能组织组内成员围绕目标共同学习,归纳成员的发言要点,鼓励中等生畅所欲言,与他们交流自己的观点;教会学有困难的同学生先学会倾听他人发言,理解要点,继而尝试提出自己的理解,营造小组融洽的合作氛围,使组内各层次的成员乐于接纳对方,又快于倾吐自我,使学习小组真正成为学习的共同体。
中下生优先:由于学习基础、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原因,中下等生在面对接受新知识、归纳分析等学习任务时,往往需要更多思考和准备的时间。如果一味地强调优等生的作用,无视这种“时间差”的存在,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会在优等生的滔滔不绝中放弃了主动学习的权利和机会,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面对这样的情况,就要求教师在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时候,充分考虑到这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一些准备时间相对较为充裕的任务规定为中下等生优先,让他们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有机会优先表达自己的意见或学习成果,体会合作学习带来的成功体验。
同水平合作:语文教学中的目标应该是多层次的,是分别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有的目标需要全员掌握,有的则针对高层次学生的进一步提高,有的是需照顾较低层次学生的,因此,同等生的合作小组的组成,也可以在一些问题的解决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采取这种合作小组学习,教师首先要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定出不同的要求,根据各层次学生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的不同进行同等程度合作分组,开展学习活动。这样的合作小组,根据具体的学习目标应运而生,没有固定的位置,也没有固定的合作伙伴,按需组建,比较灵活。这样的合作小组,由于水平相近,活动时彼此之间能相互尊重和信任,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二、合理引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由于初中生自主能力较差,采取合作学习形式时,需要教师精心组织,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及挑战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习小组中的每个成员明确在小组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在小组合作学习前给出小组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中不仅要求这个小组能完成某个任务,还要求全体小组成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合作,能有共同的进步,从而使小组成员不仅自己努力完成学习任务,还能尽力帮助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取得成功。
其次,要保证合作学习的时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充分的时间作为保证,那么小组讨论,只能是组内优等生的“一言堂”,会剥夺大部分学生思考的时间,使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受挫,使合作学习只流于表面形式而不具有实效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给予大部分学生足够的思考、合作的时间,重视生生互动,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这样一来,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彰显,自然会产生求知的欲望,会将学习当作乐趣,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界。总之,只有保证了合作学习的时间,才能保证合作的质量。
第三,要充分发挥小组中核心人物的作用。由于班中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无法一一顾及,这就需要学习小组中有一个核心人物来组织学习小组的学习行为。这个核心人物在开始的时候,可以由教师指定组内的优等生,也可以由学生群体认定,或是由学生自发认定(同等生合作时适用)。这个核心人物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组织组内的成员有序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让每个组员都有表达的机会,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要善于引导组员倾听其他人的发言,并从中鉴别哪些看法与自己相同,哪些与自己不同,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要善于总结组内成员的各种不同意见,在全班交流中担任“代言人”,全面反映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成果。 三、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传统的教学评价强调的是常模参照评价,关注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它把是否“成功”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惟一标准,脱离了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在这种评价方式下,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得到高分或好名次,能够取得分数意义上的成功,而大多数学生则注定是学习的失败者,这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有鉴于此,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将常模参照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尤其是“基础分”和“提高分”的引入可以说是合作学习评价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色和创新之处。所谓基础分是指学生以往学习成绩的平均分;而提高分则是指学生测验分数超过基础分的程度。引入基础分与提高分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为所在的小组赢得最大的分值,指导学生的着力点定位在争取不断的进步与提高上,自己与自己的过去比,只要比自己过去有进步就算达到了目标。另外,为了体现评价的公平性,合作学习还注意根据学生以往的学业成绩表现和测验成绩,安排优等生与优等生一起分组测验,差生与差生一起分组测验,中等生与中等生一起分组测验,有时候测验的难度可以有所不同。各测验组的每个成员的成绩都与原属小组的总分挂钩,优等生小组的第一名与差生或中等生小组的第一名所得的分值完全相同,这种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合作竞争,公平比较其贡献的做法,最终会导致全班学生无一例外地受到奖励,取得进步,并由此走向成功。 总之,合作学习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学生在合作精神和学习方法上一定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 合作学习;分组;有效性;评价
合作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
但在具体操作中,很多一线教师认为,新课程背景下若无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显得不是真正的语文课,因此大组合作、小组合作等应运而生。于是,课堂上充斥着学生杂乱无章的讨论和较量,忽略了语文课程的教学需要的自主品读、思考和玩味。在合作学习中,有的教师,要么退至教室一侧或办公室耐心等待,要么如蜻蜓点水般游走于各合作学习小组间,等到讨论基本完毕,课堂基本安静下来之后,才走上讲台听取各组汇报。汇报完毕教师即宣告上课结束,根本没有点评和有效的全程调控。正是由于一些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的正确把握,表面化、形式化地理解其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偏差,影响了这种学习品质的提升。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成为点缀,完全是调节课堂气氛,为讨论而讨论。新课程施行以来,我就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参与面,如何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作了一些尝试。
一、通过合理的分组,在小组成员间产生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
按座位组成的小组,是较为常见的组织形式,但这样的合作小组,座位与成员相对固定,容易形成优秀生主宰,学困生长期扮演接受者的角色,养成依赖的思维定势的情况,难以保证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共同得到提高。注意小组活动的变通性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异质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一个途径。我是这样变通的:
优等生带领:优等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领头羊和组织者,除自己积极表达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外,更重要的是能组织组内成员围绕目标共同学习,归纳成员的发言要点,鼓励中等生畅所欲言,与他们交流自己的观点;教会学有困难的同学生先学会倾听他人发言,理解要点,继而尝试提出自己的理解,营造小组融洽的合作氛围,使组内各层次的成员乐于接纳对方,又快于倾吐自我,使学习小组真正成为学习的共同体。
中下生优先:由于学习基础、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原因,中下等生在面对接受新知识、归纳分析等学习任务时,往往需要更多思考和准备的时间。如果一味地强调优等生的作用,无视这种“时间差”的存在,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会在优等生的滔滔不绝中放弃了主动学习的权利和机会,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面对这样的情况,就要求教师在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时候,充分考虑到这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一些准备时间相对较为充裕的任务规定为中下等生优先,让他们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有机会优先表达自己的意见或学习成果,体会合作学习带来的成功体验。
同水平合作:语文教学中的目标应该是多层次的,是分别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有的目标需要全员掌握,有的则针对高层次学生的进一步提高,有的是需照顾较低层次学生的,因此,同等生的合作小组的组成,也可以在一些问题的解决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采取这种合作小组学习,教师首先要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定出不同的要求,根据各层次学生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的不同进行同等程度合作分组,开展学习活动。这样的合作小组,根据具体的学习目标应运而生,没有固定的位置,也没有固定的合作伙伴,按需组建,比较灵活。这样的合作小组,由于水平相近,活动时彼此之间能相互尊重和信任,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二、合理引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由于初中生自主能力较差,采取合作学习形式时,需要教师精心组织,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及挑战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习小组中的每个成员明确在小组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在小组合作学习前给出小组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中不仅要求这个小组能完成某个任务,还要求全体小组成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合作,能有共同的进步,从而使小组成员不仅自己努力完成学习任务,还能尽力帮助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取得成功。
其次,要保证合作学习的时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充分的时间作为保证,那么小组讨论,只能是组内优等生的“一言堂”,会剥夺大部分学生思考的时间,使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受挫,使合作学习只流于表面形式而不具有实效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给予大部分学生足够的思考、合作的时间,重视生生互动,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这样一来,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彰显,自然会产生求知的欲望,会将学习当作乐趣,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界。总之,只有保证了合作学习的时间,才能保证合作的质量。
第三,要充分发挥小组中核心人物的作用。由于班中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无法一一顾及,这就需要学习小组中有一个核心人物来组织学习小组的学习行为。这个核心人物在开始的时候,可以由教师指定组内的优等生,也可以由学生群体认定,或是由学生自发认定(同等生合作时适用)。这个核心人物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组织组内的成员有序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让每个组员都有表达的机会,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要善于引导组员倾听其他人的发言,并从中鉴别哪些看法与自己相同,哪些与自己不同,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要善于总结组内成员的各种不同意见,在全班交流中担任“代言人”,全面反映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成果。 三、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传统的教学评价强调的是常模参照评价,关注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它把是否“成功”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惟一标准,脱离了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在这种评价方式下,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得到高分或好名次,能够取得分数意义上的成功,而大多数学生则注定是学习的失败者,这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有鉴于此,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将常模参照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尤其是“基础分”和“提高分”的引入可以说是合作学习评价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色和创新之处。所谓基础分是指学生以往学习成绩的平均分;而提高分则是指学生测验分数超过基础分的程度。引入基础分与提高分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为所在的小组赢得最大的分值,指导学生的着力点定位在争取不断的进步与提高上,自己与自己的过去比,只要比自己过去有进步就算达到了目标。另外,为了体现评价的公平性,合作学习还注意根据学生以往的学业成绩表现和测验成绩,安排优等生与优等生一起分组测验,差生与差生一起分组测验,中等生与中等生一起分组测验,有时候测验的难度可以有所不同。各测验组的每个成员的成绩都与原属小组的总分挂钩,优等生小组的第一名与差生或中等生小组的第一名所得的分值完全相同,这种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合作竞争,公平比较其贡献的做法,最终会导致全班学生无一例外地受到奖励,取得进步,并由此走向成功。 总之,合作学习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学生在合作精神和学习方法上一定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