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二氧化碳减排谈碳收集中的二氧化碳捕获封存技术(CCS)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und7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类活动难免排放的二氧化碳,超限度的产生对地球的生态环境会造成近远期危害。CCS这种减排措施是短期内减缓全球环境恶化的重要手段。文中综述了碳捕获和碳封存的技术方法,以及CCS技术在储存方面存在的问题。碳捕获分为燃烧前捕获、富氧燃烧捕获和燃烧后捕获。碳封存方式有地质封存、工业利用、矿石碳化及生态封存等,其中地质封存是主流方式。
  [关键词]二氧化碳;捕获封存;风险
  中图分类号:X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043-02
  随着世界人口和能源消耗的增长,尤其是含碳能源的消耗占比较大,其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大量CO2将对地球环境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人类社会除了面临能源供应紧张问题,还得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尤其是酸雨、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凸现。而CO2作为含碳能源消耗过程中产生的最主要温室气体,设法对其进行节能减排而捕捉和封存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1],同时也是世界各国科研人员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2]。
  二氧化碳(CO2)捕获和封存技术(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简称CCS技术。二氧化碳捕捉技术是将工业和有关能源产业所生产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再通过碳储存手段,将其输送并封存到海底或地下等与大气隔绝的地方。二氧化碳(CO2)捕获和封存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迈向低碳,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有力武器[3]。
  通过此过程,CO2将被压缩、输送并封存在地质构造、海洋、碳酸盐矿石中,或是用于工业流程。它主要用于处理大型的CO2点源排放,例如大型化石燃料或生物能源设施,主要CO2排放型工业、天然气生产、合成燃料工厂以及基于化石燃料的制氢工厂等。这一技术目前仍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二氧化碳的永久安全埋存;二氧化碳能否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生物多样性;如何采取国际协商一致的程序以独立核查监测二氧化碳的相关活动;怎样降低碳捕集埋存的成本,以大规模实施这一技术等。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需要进行相应的工业实践及理论研究。在理论上,CO2的捕获封存技术包含了捕获和封存两个方面。
  CO2的捕获技术又可分为燃烧前、燃烧后捕集技术和富氧燃料燃烧捕获。 燃烧前捕集技术主要有2个阶段的反应。首先化石燃料先同氧气或者蒸汽反应,产生以CO2和H2为主的混合气体(称为合成气),待合成气冷却后,再经过蒸汽转化反应,使合成气中的CO转化为CO2,并产生更多的H 。最后,将H2从CO2与H 的混合气中分离,干燥的混合气中CO2的含量可达15%~60%,总压力2~7MPa。CO2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并捕获和存储,H2被用作燃气联合循环的燃料送人燃气轮机,进行燃气轮机与蒸汽轮机联合循环发电。这一过程也就是考虑了碳的捕获和存储的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从CO2和H2的混合气中分离CO2的方法包括:变压吸附、化学吸收、物理吸收(常用于具有高的CO2分压或高的总压的混合气的分离)、膜分离(聚合物膜、陶瓷膜)等。
  燃烧后捕集是从含有NOX和SO2的烟气中分离CO2并作回收处理,将烟气中的CO2分离回收,有化学吸收法、物理吸附法、膜分离法及化学链分离法等,化学吸收是燃烧后处理CO2的常用方式,具有较高的捕集效率和选择性,而能源消耗和收集成本较低。它是利用碱性溶液与酸性气体之问的可逆化学反应。例如单乙醇胺(MEA)吸收[4]。
  而有的是发展燃烧后氧化钙/碳酸钙化学循环二氧化碳捕获,利用钙回路中的氧化钙把水泥窑等释放源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捕捉下来。
  化学吸收技术已大规模用于天然气工业,优点在于能分离出较纯的CO2。尽管化学吸收剂在规模和投资上与SO2洗涤器相当,但吸收剂能除去发电厂烟气排放总量的1/4~1/3,可以大大减少电厂的发烟量。膜气体分离技术是后燃烧处理捕捉CO2的另一种方式。
  富氧燃烧捕集技术是用纯度非常高的氧气助燃,燃料在几乎不含氮的纯氧中燃烧,燃烧产物主要是CO2和水蒸气,另外还有多余的氧气以保证燃烧完全,以及燃料中所有组成成分的氧化产物、燃料或泄漏进入系统的空气中的惰性成分等。经过冷却水蒸汽冷凝后,烟气中CO2含量在80%~98%之间。这样高浓度的CO2经过压缩、干燥和进一步的净化可进入管道进行存储。在富氧燃烧系统中,由于CO2浓度较高,因此捕获分离的成本较低,但是供给的富氧成本较高。目前氧气的生产主要通过空气分离方法,包括使用聚合膜、变压吸附和低温蒸馏。燃气流中的CO2浓度、燃气流压力以及燃料类型(固体或气体)都是选择捕获系统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此外,植树造林、光合作用、海洋施肥、气体水合物及矿物碳化等技术也为CO2捕捉与封存提供了新思路。并行不悖的是同时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逐渐提高。
  目前我国的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整体上还处于实验室阶段,而且大都采用燃烧后捕集的方式。工业上的应用也主要是源于提高采油率。但在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相信会有更多富有成效的CO2捕捉与封存技术将问世,这对经济的循环发展、大气环境保护和人群的健康意义巨大[5]。
  比较而言,CO2封存技术相对于CO2捕集技术也更加成熟,CO2封存技术主要的有地质封存,海洋封存以及将CO2固化成无机碳酸盐[6]。
  潜在的技术封存方式主要是地质封存(分存在地质构造中,例如石油和天然气田、不可开采的煤田以及深盐沼池构造),利用现有油气田封存CO2,是将CO2注入油气层起到驱油作用,既可以提高采收率,又实现了碳封存,兼顾了经济效益和减排效果。煤层气封存技术是指将CO2注入比较深的煤层当中,置换出含有甲烷的煤层气。海洋封存是直接释放到海洋水体中或海底以及将CO2固化成无机碳酸盐[7]。
  海洋封存常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经固定管道或移动船只将CO2注入并溶解到 1000米以下水中,另一种则是经由固定的管道或者安装在深度3000米以下的海床上的沿海平台将其沉淀,此处的CO2比水更为密集,预计将形成一个“湖”,从而延缓CO2分解在周围环境中。   但是,CO2的封存还没有形成真正的成熟化市场,在结合CO2捕获、运输并将其封入一个实现全面一体化的CCS系统方面的经验相对很少,并且对于CO2封存技术的风险评估的研究还不是很透彻,大量的CO2注入地下,其潜在的风险不可忽视。对于地质储层中CO2渗漏所引发的风险分为两大类:全球风险和局部风险。全球风险包括,如果封存构造中的部分CO2泄漏到大气中,那么释放出的CO2可能引发显著的气候变化。关于局部风险,可能发生渗漏的有两种情景。第一种情景,注入井破裂或废弃油气井泄漏有可能造成CO2突然快速的释放,造成空气中CO2浓度急剧增高,空气中CO2的浓度大于7–10 %将立刻危害人们的生活和健康。第二种情景,通过未被发现的断层、断裂或漏泄的油气井发生渗漏,其释放到地面更加缓慢并扩散。在这种情况下,灾害主要影响饮用蓄水层和生态系统。对于海洋存储[8],注入几千兆吨CO2将产生能够测量到的注入区的海洋化学成分的变化,而注入数百千兆吨的CO2 将使注入区发生更大的变化,最终在整个海洋体产生可供测量的各种变化。据报导海洋中CO2的增加能影响海洋生物的钙化的速度、繁殖、生长,导致周期性供氧及活动性放缓和死亡率上升。因此,不仅因为大量的二氧化碳注入地下可能会破坏了碳的自然循环,更由于二氧化碳作为一种稳定的含碳化合物,可以作为一种丰富且廉价碳源用来合成有机化合物,提高附加值,变废为宝[9]。
  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关CO2的活化规律将逐步被揭示, CO2将得以再度利用,从而使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能够同时解决[10]。因此,为节能减排而研究CO2的资源化是一项迫切而重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Figueroa J. D., Fout T., Plasynski S., et al., Advancesn in CO2 capture technology - The US Department of Energy's Carbon Sequestration Progra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house Gas Control, 2008, Vol. 2 (1): 9~20.
  [2] 李雪静,乔明.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技术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分析[J].中外能源,2011,13(5) .
  [3] 栾建,陈德珍.二氧化碳减排技术及趋势[J].能源研究与信息,2009,25(2).
  [4] 梁志武,那艳青。单乙醇胺(MEA)捕获二氧化碳过程解吸能耗的模拟[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36(11) .
  [5] 张鸿翔,李小春,魏宁.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的主要技术环节与问题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11,(3).
  [6] 张兵兵,王慧敏, 曾尚红.二氧化碳矿物封存技术现状及展望[J].化工进展. 2013, 31(9).
  [7] 贺喜,童刚.二氧化碳海洋封存系统,化工管理,2013, (22) .
  [8] Huijgen W. J. J., Witkamp G. J., Comans R. N. J., Mineral CO2 sequestration by steel slag carbonati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5, Vol. 39 (24): 9676~9682.
  [9] 顾洋,申永顺,周扬震.国际间节能减碳相关产业的发展状况[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0, 41(5) .
  [10] House K. Z., Altundas B., Harvey C. F., et al., The Immobility of CO2 in Marine Sediments Beneath 1500 Meters of Water. Chemsuschem, 2010, Vol. 3 (8): 905~912.
其他文献
[摘 要]配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点多、线长、面广,结线方式复杂多变,加之受外力机械性因素及设备故障因素影响,配电线路故障率较高。如何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对策,加以防范,使配电线路更好地为电网工作是一个艰巨的课题。本文试对此作了浅析。  [关键词]配电线路故障;原因分析;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TM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036-01
期刊
中图分类号:TG4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032-01  T91/P91钢广泛用于锅炉过热器、主蒸汽及再热器管道。各电厂、施工单位对其进行了焊接工艺评定试验,总的说来大同小异,虽说工艺方案己基本运用成熟,但其焊接工艺及参数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1 T91/P91钢的焊接性分析  1.1 T91/P91钢的组织为马氏体,供货状态一般为正火+回火,属于
期刊
[摘 要]矿山机电安装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以及设备能否正常运转的重要前提,如果在安装质量上存在巨大的问题,会引起很多的安全隐患,导致比较严重的事故发生,所以保证机电设备安装的质量是重要的。本文从多个方面论述了影响机电设备安装质量的相关因素,并且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机电设备安装;管理;操作水平;方法  中图分类号:TG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
期刊
[摘 要]纸张作为承印物,由于其成份的不均匀性造成纸张在制造、运输中产生摩擦静电,在印刷工作中在供纸过程中产生剥离静电,由于纸张具有较好的绝缘性,一旦静电产生很难消除。纸张静电会给印刷生产的工作效率及印成品质量带来许多影响,本文通过实践,对静电产生原因,存在的危害及处理办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印刷; 剥离静电; 承印物; 绝缘性  中图分类号:TS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期刊
[摘 要]10kV配网的设计是确保配网供电安全、可靠的基础保障,也是供电公司发展的重要内容。现结合10kV配网运行的实际情况,对其设计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10kV配网 设计 问题 方法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053-01  0 背景  对于电力来说,不管是从设计研发还是到投入运行质量的保障是至关重要的;而质量的保
期刊
[摘 要]笔者从当前我国用电监察管理的现状出发,陈述了当前电力监管的严峻形势。然后分别从技术和行政管理两个大的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反窃电措施。  [关键词]用电监察 反窃电 措施  中图分类号:U2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050-01  目前,窃电手段和方式愈来愈多元化和先进化,各式各样的窃电手段层出不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就为用电监察管理提出了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日益增多。目前,我国国民经济日益蓬勃发展,建筑正向着大型化、高层化快速发展,大量大型建筑、高层建筑拔地而起,日益增多深基坑作为高层建筑施工的基础,它的施工质量直接和建筑的质量挂钩。做好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及管控,对于提升建筑物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技术;质量.  中图分类号:TU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 要]本文根据圆满贯水电站碾压混凝土坝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通过对多组不同混凝土配合比进行现场试验,最终确定满足设计要求的最优配合比,从而达到满足施工设备的机械性能、符合工程施工指标的要求。  [关键词]圆满贯水电站;双曲拱坝;碾压试验;混凝土施工  中图分类号:TV6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055-02  0 工程概况  园满贯水电站位于赤水河
期刊
[摘 要]本工程论述了道路桥涵工程中涉及到的台背回填质量如何控制,结合本人的工作经历及具体的工程,较全面地梳理了台背回填质量的控制要点。  [关键词]台背回填 ;质量控制; 准备阶段 ;回填材料; 挖台阶; 回填长度; 检测指标 ; 堆载预压; 沉降观测 ;地基处理  中图分类号:U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067-01  某市政道路新建工程,沿线总长
期刊
[摘 要]智能变电站的现场测试区别于型式试验和集中集成测试。本文结合江苏淮安地区首批智能变电站的调试、验收工作,探讨了智能元件的现场测试方法。分析了合并单元的延时和同步误差的关系,分析了智能站继电保护的整组动作时间和动作延时。根据智能站合并单元、保护装置、智能终端的运行状态及其组合,总结了主变保护和线路保护检修机制的标准化、规范化验证方案,可供电力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参考。  [关键词]智能站;现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