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125-02
“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学案导学的特点
“学案导学”指以围绕學案创设的情景、任务和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交流等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它打破了只用教案的常规做法,要求学案与教案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交桥”。
2 学案设计及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学案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自学疑难信息反馈、学习探索过程的学法指导、学能尝试测试,自我矫正反馈等环节。学案设计不是依据教师的教学意图进行设计,而是在分析知识层级结构、学生学习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过程和思维特点后在结合学生基础认知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进行设计。学案编写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其遵循的基本原则如下:
2.1 主体性原则。 坚持主体性原则,教师设计目标表述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读的明白,弄清学习任务。教师设计要符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较充足的想象与创造的时间与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2 层次性原则。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学案设计要注意它的层次性和梯度性。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面向全体,照顾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给每一个学会提供成功的机会。
2.3 指导性原则。 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在学案编写中,学法线贯穿始终,如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设计、疑难问题的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构成一条清晰的学法线,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2.4 探究性原则。 导学学案的编写离不开问题的探究,学案的问题教学就是使学生在自行的探索过程当中,在积极的思维中,进入思考和创造的王国,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2.5 开放性原则。 学案编写一定要有开放的思路,宏观的视野,要针对课堂中学生的实际及时的惊醒反馈调整,不断更新完善。
3 学案导学的一般过程
3.1 教师提出自学的要求:教师的学案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①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②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做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③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不看详细也不行,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④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3.2 学生自学教材: 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3.3 讨论交流: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4 精讲释疑: 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而比较幼稚的问题不应讥笑、挖苦,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3.5 练习巩固: 这是学案导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在练习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多设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对高中不同年级的学生练习的测重点应有所不同。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高年级学生应把测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讲评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学案导学的特点
“学案导学”指以围绕學案创设的情景、任务和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交流等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它打破了只用教案的常规做法,要求学案与教案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交桥”。
2 学案设计及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学案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自学疑难信息反馈、学习探索过程的学法指导、学能尝试测试,自我矫正反馈等环节。学案设计不是依据教师的教学意图进行设计,而是在分析知识层级结构、学生学习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过程和思维特点后在结合学生基础认知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进行设计。学案编写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其遵循的基本原则如下:
2.1 主体性原则。 坚持主体性原则,教师设计目标表述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读的明白,弄清学习任务。教师设计要符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较充足的想象与创造的时间与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2 层次性原则。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学案设计要注意它的层次性和梯度性。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面向全体,照顾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给每一个学会提供成功的机会。
2.3 指导性原则。 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在学案编写中,学法线贯穿始终,如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设计、疑难问题的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构成一条清晰的学法线,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2.4 探究性原则。 导学学案的编写离不开问题的探究,学案的问题教学就是使学生在自行的探索过程当中,在积极的思维中,进入思考和创造的王国,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2.5 开放性原则。 学案编写一定要有开放的思路,宏观的视野,要针对课堂中学生的实际及时的惊醒反馈调整,不断更新完善。
3 学案导学的一般过程
3.1 教师提出自学的要求:教师的学案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①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②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做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③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不看详细也不行,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④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3.2 学生自学教材: 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3.3 讨论交流: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4 精讲释疑: 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而比较幼稚的问题不应讥笑、挖苦,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3.5 练习巩固: 这是学案导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在练习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多设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对高中不同年级的学生练习的测重点应有所不同。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高年级学生应把测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讲评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