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的“身份”策略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injia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课是最普遍、平常的教研方式。怎样听课,才能使评课有的放矢,使开课者和听课者均有启迪、感悟,达到应有的教研效果呢?笔者认为,只有带着教师、编者、学生的身份去倾听,将听课转化为探究教师、教材、学生三者间的研究活动,才能提高教研实效。这是因为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阵地,教学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教材等因素。因此,听课要进入教师驾驭课堂的境界,要进入编者解读教材的境界,要进入学生参与学习的境界,去感受、考量一节课的维度和效度。
  一、 以教师的身份听课
  教师只有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娴熟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灵活的教育机智和课堂点拨、引导艺术,才能胜任相应学科的教学,课堂上才能彰显收放自如、张弛有度的教学艺术。像导演,指挥若定,左右逢源;如演员,绘声绘色,生动形象,使课堂呈现出严肃活泼的、积极互动的景象。教研听课中,该关注教师驾驭课堂的哪些层面呢?
  1.教师基本功
  教师基本功有以下几种:口头表达与书写,包括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具备的口头表达、倾听、体态语言、板书、板画、硬笔书写等技能;实验操作,包括实验操作的方法和实验技能;教具和课件的设计、制作、使用。这些基本技能在课堂中是否运用自如,基本功提升的空间在哪里,应作为听课要件之一,给予指明。
  2.教育机智
  课堂是灵动生成的,学生又是具有鲜明个性的独特生命体,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课前无法预设的问题,对生成性问题,无论是对的还是错的,都需要教师具有慧眼,智慧而灵动地驾驭,以促进学习进程。课堂组织的调控需要教育机智灵动调控;课堂中的意外事故需要教师智慧地妥善处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根据学生实际,利用智慧调控课堂,利用评价组织教学,利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处理意外事件,推进教学进程,调节学生心理,这些都是评价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动态要素,也是听课的一个关注点。
  3.教学点拨艺术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课堂学习的组织形式、探究问题的选定、学生疑问的解答、学生观点的甄别、师生对话的深入、学习资源的开发利用等,都需要教师的引导与点拨。只有灵动地点拨,适时地指导,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深入学习。教学中能否根据学情,根据知识的重难点,根据思维训练点,根据生成性资源,根据学科特点,能否利用问题探究、有效对话、读书指导、评价激励等手段进行点拨,推进学习;能否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在学生“不愤不启”时点拨、引领学习;能否关注课堂环节,凸显“有厚度的导入,有精度的探究,有深度的思考,有效度的巩固”,以及每个环节层次中“承接、转换、深入”等过渡性语言的点拨引领艺术。
  二、 以编者的身份听课
  教材的编写总是遵循课程标准和时代精神,按照学段要求,选取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心理规律、认知特点及体现时代特征的文本,作为教材范例。因此,在解读教材、运用文本课例时,就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目标定位、课程资源、时代主流精神等方面考虑,进行多元解读,从教材呈现方式、教学目标定位、资源补充等方面探究教学预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1.教学预设符合学情吗
  学情就是学生现有知识状况和思维发展水平(包含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的具体情况。学习过程是学生个体历经认知、内化、表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特点和认知水平。因此教案预设的学习方式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现有学情。如一年级数学10以内“加减法”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可按“凑十法”预设学习方式;基于学情考虑,一年级学生在幼儿园已接触10以内数的认识,既要巩固学生现有知识与思维水平,又要提升学生最近发展区思维水平与能力,可按“想加算减”的思路预设学习方式。因此评判教学预设是否合理,着眼点应基于学情和教材编排目标与体系。
  2.教材目标定位正确吗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是依据单元导读要求和训练点,定位教学重点;依据学情分析,定位教学难点;依据文本特点,确定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训练点。学生历经教学过程,目标有否达成。
  3.教材增删调整合理吗
  文本范例是一定时代的产物,或多或少折射出作者所处时代的特征和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主观意愿。教学时需要随时代发展和学情来增删、调整课程资源。对听课中补充、调整的资源,要从学段目标、教材编排体系和训练要求等方面进行对比、补充、调整。要辨析重组创编的教材是否更科学、合理,更贴近学情,对提高课堂实效是否更有利?
  如果基于某个研究专题来探究活动的公开课,还要考虑是否彰显专题特色。
  三、 以学生的身份听课
  学生是学习主体。听课者在课后要关注学生是否掌握所学内容,重点问题是否理解,难点问题是否突破,思维是否受到启迪,情感、态度有无受到熏陶感染,学习习惯有无得到提升?
  1.思维启迪了吗
  学习任务的完成、知识的内化伴随思维的发展,在感悟知识、内化知识的过程中,思维能否得到积极开发,质疑能力、问题意识等方面有无关注,均是评价课堂是否有效的要素之一。问题设计、课堂练习与作业训练有无体现层次性,能否从学生现有水平和最近发展区水平预设作业训练,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
  2.知识掌握了吗
  学习过程是新旧知识不断接纳内化、促进认同的过程。新知识的学习既要有利于促进原有认知水平的提升巩固,又要发展新的认知水平。这样的知识学习过程才是有效的课堂学习。课堂学习中能否凸显“温故知新”、“经验引导”和“达成新知”的学习历程呢?
  3.情趣激发了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课堂学习方式及所学学科有了兴趣,才能在情感上形成一种“爱屋及乌”的情感效应,主动亲近课堂,亲近学习,主动与老师对话,主动与老师互动。要把学生参与课堂发言、讨论、提问等的人数、次数,学困生表现、精神状态作为评价其参与课堂学习的情感、兴趣效度。
  4.习惯提升了吗
  习惯的形成需要长久的积累与夯实,小学生持久性差,更需要每节课都给予关注。他们不良的学习习惯要及时给予纠正,良好的习惯要不断给予提升。如每节课能否让学生评一评自己的学习表现?学会了什么,解决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以此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提升与反思。
  评课是听课效果的直接反馈,评课中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是听课者基于不同视角所发出的不同声音。如果我们能从教师、编者、学生的角度去看待每节课,对话教研课堂,那么,每次教研活动的收获都是沉甸甸的。
  【责任编辑:白文军】
其他文献
针对互连芯片化学机械抛光去除机理的认知不足,假设金属材料弹塑性变形连续,对单磨粒划擦互连芯片的材料去除进行了数值表征.通过芯片应力分布和工艺参数对材料去除率分析发
注水作业是管道试压中重要的一环,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新疆段所处位置地形复杂,地理条件恶劣,距离长,管径大,注水具有相当的难度,而目前国内外尚无长距离整体注水的经验可借鉴
介绍了清末民初吉林西部蒙边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背景条件及取得的成效,指出这一时期农业领域经由封禁到政策性放荒,由大面积放垦到三大农业区的形成,再由农业初级商品化程度
针对忠县天然气净化厂工程一年来的运行和使用情况,进行回访和总结。主要介绍了工程建筑物设计的总体设计思想、立面造型与内装修、各主要建筑物关键技术、使用效果及存在问题
通过四川双流某公司科研办公大楼采用高压旋喷注浆法复合地基的工程实例,介绍了高压旋喷注浆法在高层建筑地基处理工程中的成功应用,简述了高压旋喷注浆法的工作机理、设计计算
由于变频输油电路中,存在谐波电流,并产生畸变功率N,为此以电工理论为基础,确定了畸变功率N、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和视在功率S构成的功率四边形,得出了计算畸变功率N、谐波
根据南宁市1996~2007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基础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空间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等方法和模型,全面分析南宁市过去11年间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化过程,揭示其演变
为降低催化油浆中固体物含量,提高油浆的附加值,胜利石化总厂引进了美国MOTT公司生产的HyPulse LSI型专用油浆过滤系统,实践证明,该系统具有滤液质量好、轻液收率高、单器过
压降和持液率的计算在多相管流工艺计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般说来,影响压降的主要因素有温度、管径、管路粗糙度、气液相流量等;影响持液率的因素主要有压力、管径、气液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