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过吴宇森电影的人很多,但听过吴宇森真身授课的,却很少。吴导演变身吴老师,讲课风格就八个字:信马由缰,海阔天空。在好莱坞闯荡那么多年,他肚子里的故事一大堆,这次为了《全民电影》开讲,许多趣闻都是第一次听说,听的人也是醉了。
“太年轻不要做导演”
“太年轻并不适宜做导演。”吴宇森说,“导演需要一定的人生经历和阅历,对生活体会感悟更多,才能够在电影中表现更多。”他本人年轻时曾经就有过一段相当困难的生活经历——晚上等人家办公室下班后进去睡觉,早上人家上班之前就要离开……唯其如此,才有更多的生活体验。
“年轻人要敢实验”
吴宇森27岁时第一次导演电影,立即得到嘉禾何冠昌先生的看重,就是因为他在处女作《铁汉柔情》中大胆使用实验技巧,将男女双方各自的连贯性动作平行剪辑,来表现思念之情,令人印象深刻。
更为喜感的说法其实是:何冠昌对吴宇森的第一印象太好,以至于和吴宇森签约一签就是数年长约,并且在他的第二部、第三部作品接连失败后,依然坚持用他——要知道当年可是需要做满15年场记、15年副导演才能当导演的,一般人当上导演都已经是四五十岁的年纪了,而吴宇森才27岁。后来他去好莱坞拍动作片,制片人也会叫导演、演员等主创一起观摩他独特的拍摄手法,足见其风格粲然。
“做导演一定要会写剧本”
如今屡次被评为香港电影榜首的《英雄本色》,当年就由吴宇森亲自编剧创作,把他自己郁郁不得志的经历融入其中,还亲自上阵客串了一把。最出名的一段戏:小马哥去台湾饭店双枪复仇,吴宇森構思了足足三天,如何表现这个人的帅气、潇洒、侠义、智慧……到《喋血双雄》开拍时,虽然只有一个故事大纲,但吴宇森很清楚整部电影要讲什么,每一场戏怎么拍。
“只有爱他们,才能拍好他们”
那些年很会给演员讲故事的导演们,吴宇森也是其中一员。这方面他很有经验:“枪战片要观察男演员的手、肢体,爱情片则一定要特别注意女演员的眼神,眼神才是一切情之源起。”每个演员都有不同的气质,要研究每一个演员,爱每一个演员,这是吴宇森的心得。他会观察他们,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语言、动作、习惯,甚至人生经历,再将这些所得提炼入戏。
“第一次通常最好”
“还有一个小秘诀”,吴宇森说,“演员的第一个镜头永远是最放松、最自然的,因为大家心里都预料到要再来过,所以第一个镜头反而最好。”也因此,吴导常常只拍一个镜头,江湖获赠外号“one take John”,令好莱坞演员惊讶不已。拍《变脸》的时候,约翰·屈伏塔有一场戏要表现丧子之痛,演员约翰刚轻松演了一次,另一边导演约翰已经说OK了。演员约翰大惊失色,说电影公司给我很多钱,你可以叫我来十次二十次的。而导演约翰的回答却是:“不管公司给你多少钱,我只要一次,你表现得很好,够了。”
“别让合作伙伴给你冲咖啡”
电影是团队合作的产物,但总有明星喜欢耍大牌。吴导却不以为然:“跟摄影师、美术指导讲话,要有商有量,要尊重,大家是合作伙伴,工作人员并不是你个人的助理和小工,有些导演随便到叫摄影指导给自己冲咖啡,实在是太不尊重人了。”这一点上,异曲同工的是吴宇森早年合作过的张国荣,“人家是会跑出门去给摄影师买咖啡的,因为‘你是我朋友嘛!’”
“导演还得会点交际”
“大明星尤其需要人捧,尤其注重面子,所以他们在拍摄时会有很多要求,以期在银幕上呈现出他们以为的最佳状态。”而在好莱坞,不仅仅是明星本人,他们的经纪公司、经纪人都会有更严苛的要求。既要服众,又要给足明星面子,对导演来说是不小的考验。吴导堪称此中翘楚,因为他不但搞得定大明星,还搞得定据说是全世界最难搞的阿汤哥。拍《碟中谍》的时候,吴导运用他极富技巧性的语言,告诉阿汤哥:“你的意见很好,我们用这一部分,然后我希望这样,这是我们的意见,你看怎么样……”阿汤哥合作完一次还对吴导念念不忘。
“导演一定要参与剪辑”
“在不浪费的前提下,现场素材多拍一点,到剪辑的时候才可以有更多选择做出最佳决定。”吴宇森说,“剪辑是二次创作。很多时候看剧本是一个电影,现场拍是一部电影,到剪辑出来,又会是另一部电影了。”在好莱坞,吴宇森是为数不多的拥有最终剪辑权的导演之一,突出的个人风格,令制片公司对他极其信任,甚至要求所有人都不准提意见不准要求修改,保证完全是“John Woo作品”。
“无论东西方总有些东西是一致的”
中西文化毕竟有隔阂,所以吴宇森初到好莱坞,第一部电影并不成功。不过他很快就想明白了:“真正的根源在于思想,无论东方西方,思想内核永远都是一致的,家庭、宽容、爱……站在人性的高度去思考,才可以跨越文化背景的影响。”《变脸》的结尾,制片公司以文化背景不同,要求英雄不可以哭,不可以对仇人的儿子产生感情。结果试映之后,观众普遍反映结尾难以接受,直到改为吴宇森所坚持的结尾:反派的儿子和英雄一起回家,影片才最终获得艺术商业两方面的巨大成功。
“西学中用”
让白鸽飞、让子弹飞,似乎已经是吴宇森最显著的个人标签了。东方式的浪漫,融合在西方的技巧里,也是吴宇森闯荡好莱坞屡战屡胜的秘诀。据说《变脸》原本是一个科幻故事,吴宇森收到剧本很喜欢,但他却不喜欢也不擅长拍科幻题材,于是保留了“变脸”这一主要情节,却把故事换成了现代警匪故事。这么一置换,令影片多了不少浪漫神秘的东方气韵,令人想到武侠世界中最常见的易容术,而故事的内核也从拯救世界变为家庭为重,使好莱坞大片实现了跨文化的突破。
“太年轻不要做导演”
“太年轻并不适宜做导演。”吴宇森说,“导演需要一定的人生经历和阅历,对生活体会感悟更多,才能够在电影中表现更多。”他本人年轻时曾经就有过一段相当困难的生活经历——晚上等人家办公室下班后进去睡觉,早上人家上班之前就要离开……唯其如此,才有更多的生活体验。
“年轻人要敢实验”
吴宇森27岁时第一次导演电影,立即得到嘉禾何冠昌先生的看重,就是因为他在处女作《铁汉柔情》中大胆使用实验技巧,将男女双方各自的连贯性动作平行剪辑,来表现思念之情,令人印象深刻。
更为喜感的说法其实是:何冠昌对吴宇森的第一印象太好,以至于和吴宇森签约一签就是数年长约,并且在他的第二部、第三部作品接连失败后,依然坚持用他——要知道当年可是需要做满15年场记、15年副导演才能当导演的,一般人当上导演都已经是四五十岁的年纪了,而吴宇森才27岁。后来他去好莱坞拍动作片,制片人也会叫导演、演员等主创一起观摩他独特的拍摄手法,足见其风格粲然。
“做导演一定要会写剧本”
如今屡次被评为香港电影榜首的《英雄本色》,当年就由吴宇森亲自编剧创作,把他自己郁郁不得志的经历融入其中,还亲自上阵客串了一把。最出名的一段戏:小马哥去台湾饭店双枪复仇,吴宇森構思了足足三天,如何表现这个人的帅气、潇洒、侠义、智慧……到《喋血双雄》开拍时,虽然只有一个故事大纲,但吴宇森很清楚整部电影要讲什么,每一场戏怎么拍。
“只有爱他们,才能拍好他们”
那些年很会给演员讲故事的导演们,吴宇森也是其中一员。这方面他很有经验:“枪战片要观察男演员的手、肢体,爱情片则一定要特别注意女演员的眼神,眼神才是一切情之源起。”每个演员都有不同的气质,要研究每一个演员,爱每一个演员,这是吴宇森的心得。他会观察他们,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语言、动作、习惯,甚至人生经历,再将这些所得提炼入戏。
“第一次通常最好”
“还有一个小秘诀”,吴宇森说,“演员的第一个镜头永远是最放松、最自然的,因为大家心里都预料到要再来过,所以第一个镜头反而最好。”也因此,吴导常常只拍一个镜头,江湖获赠外号“one take John”,令好莱坞演员惊讶不已。拍《变脸》的时候,约翰·屈伏塔有一场戏要表现丧子之痛,演员约翰刚轻松演了一次,另一边导演约翰已经说OK了。演员约翰大惊失色,说电影公司给我很多钱,你可以叫我来十次二十次的。而导演约翰的回答却是:“不管公司给你多少钱,我只要一次,你表现得很好,够了。”
“别让合作伙伴给你冲咖啡”
电影是团队合作的产物,但总有明星喜欢耍大牌。吴导却不以为然:“跟摄影师、美术指导讲话,要有商有量,要尊重,大家是合作伙伴,工作人员并不是你个人的助理和小工,有些导演随便到叫摄影指导给自己冲咖啡,实在是太不尊重人了。”这一点上,异曲同工的是吴宇森早年合作过的张国荣,“人家是会跑出门去给摄影师买咖啡的,因为‘你是我朋友嘛!’”
“导演还得会点交际”
“大明星尤其需要人捧,尤其注重面子,所以他们在拍摄时会有很多要求,以期在银幕上呈现出他们以为的最佳状态。”而在好莱坞,不仅仅是明星本人,他们的经纪公司、经纪人都会有更严苛的要求。既要服众,又要给足明星面子,对导演来说是不小的考验。吴导堪称此中翘楚,因为他不但搞得定大明星,还搞得定据说是全世界最难搞的阿汤哥。拍《碟中谍》的时候,吴导运用他极富技巧性的语言,告诉阿汤哥:“你的意见很好,我们用这一部分,然后我希望这样,这是我们的意见,你看怎么样……”阿汤哥合作完一次还对吴导念念不忘。
“导演一定要参与剪辑”
“在不浪费的前提下,现场素材多拍一点,到剪辑的时候才可以有更多选择做出最佳决定。”吴宇森说,“剪辑是二次创作。很多时候看剧本是一个电影,现场拍是一部电影,到剪辑出来,又会是另一部电影了。”在好莱坞,吴宇森是为数不多的拥有最终剪辑权的导演之一,突出的个人风格,令制片公司对他极其信任,甚至要求所有人都不准提意见不准要求修改,保证完全是“John Woo作品”。
“无论东西方总有些东西是一致的”
中西文化毕竟有隔阂,所以吴宇森初到好莱坞,第一部电影并不成功。不过他很快就想明白了:“真正的根源在于思想,无论东方西方,思想内核永远都是一致的,家庭、宽容、爱……站在人性的高度去思考,才可以跨越文化背景的影响。”《变脸》的结尾,制片公司以文化背景不同,要求英雄不可以哭,不可以对仇人的儿子产生感情。结果试映之后,观众普遍反映结尾难以接受,直到改为吴宇森所坚持的结尾:反派的儿子和英雄一起回家,影片才最终获得艺术商业两方面的巨大成功。
“西学中用”
让白鸽飞、让子弹飞,似乎已经是吴宇森最显著的个人标签了。东方式的浪漫,融合在西方的技巧里,也是吴宇森闯荡好莱坞屡战屡胜的秘诀。据说《变脸》原本是一个科幻故事,吴宇森收到剧本很喜欢,但他却不喜欢也不擅长拍科幻题材,于是保留了“变脸”这一主要情节,却把故事换成了现代警匪故事。这么一置换,令影片多了不少浪漫神秘的东方气韵,令人想到武侠世界中最常见的易容术,而故事的内核也从拯救世界变为家庭为重,使好莱坞大片实现了跨文化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