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长丰县旅游业发展呈现加速发展态势,通过举办推介会、节庆活动、系列活动,支持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公开征集旅游LOGO、宣传口号等方式推动全县旅游营销宣传不断发声;以景区创建、项目招商、廊道建设、出台奖补等方式稳步推进了全县旅游项目的建设;在乡村旅游品牌创建上取得丰硕成果,马郢乡村研学游如火如荼,持续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打造东线、西线2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持续加速全县乡村旅游发展;不断优化荣事达智能家居双创示范基地、合肥万力轮胎有限公司、伊利工业园的场馆设置、参观线路,持续升温全县的工业旅游。本人对全县旅游工作做了一些思考,对自身在开展工作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也提出了一些建议,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全县旅游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
以杜集镇为例,杜集镇地处长丰县东北部,东与定远县为邻,南与肥东县接壤,距县城水家湖24公里,省会合肥60公里,处于合肥一小时交通圈内。杜集镇以生态闻名,境内有合肥杜集鸟岛生态旅游区、荒沛河、杜集水库(翠月湖)、静雅龙虾养殖基地、育蕾火龙果基地、干校桃林等自然资源,还有合肥“五七干校”旧址、邱集千年古井、明城寺遗址、陈寺坡、说法寺旧址等诸多人文资源。杜集镇先后被命名为“安徽省生态乡镇”、“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安徽省森林城镇”。但杜集镇在旅游发展上仍存在较多问题。
总体规划不契合。杜集镇在2016年提出全域旅游概念,但对本土旅游资源如何有效开发、利用缺少实质性认识,缺少系统的、科学的、可持续性的旅游规划。从全县来说,虽成立了长丰县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编制了《长丰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5)》、《长丰县乡村旅游扶贫规划(2016-2030)》、《长丰县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设立了300万元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印发了《长丰县旅游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但对于各个乡镇如何发展旅游、规划业态没有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
产业要素不完善。杜集镇自创建AAA级景区起,努力提升境内交通、接待等基础设施,但产业要素极其不完善。在“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中,杜集镇一是境内农家乐数量少,唯一一家较有名气的运动农家乐也个体特色不突出;二是杜集境内除五七干校接待中心,没有配套建设民宿项目;三是无特色旅游产品可供游客购买;四是活动内容单一,季节性强;五是与周边地区重合度高,且规模小,同质化严重。从全县来看,大部分乡镇都存在此类问题,采摘周边无餐饮,想要留宿不可能。走时带点什么好?左看右看不想买。这类问题带来的延伸问题就是留不住人,留不住钱。
旅游线路不高端。杜集镇的生态旅游资源,除鸟岛、“五七干校”旧址知名度稍高外,其他都处于开发起步阶段。尚未形成规模,且各园区、景点较为分散,缺乏有竞争力的产品线路,许多游客慕名鸟岛而来,参观过后,就匆匆离去。纵观全县,先天没有极具旅游吸引力的名山大川和珍贵文物古迹,所以目前旅游开发涉及我县景区景点开发建设主要是属地管理,各乡镇参差不齐,且长期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没有形成拳头产品、规模效应。县文旅局于2018年提出的东、西两条旅游线路,仍处于概念性状态,在沿线各乡镇没有具体落脚点,旅行社线路开发层次低,吸引力不够。
旅游管理不专业。旅游资源开发管理一直是杜集镇的头疼问题,因为没有正式编制,旅游办长期处于挂名状态,人员均为兼职,且不具备专业素养,对于旅游资源开发管理工作没有专业的管理理念,对一些资源没有很好的扶持和引导,部分农家乐不能做到规范化经营;部分景点管理服务人员素质较低,服务质量不高;对旅游市场监管还不够到位,对部分游客反映的问题还不能及时解决,一段时期,鸟岛甚至出现私收门票现象。目前全县,除杨庙镇的马郢乡村研学游初具专业管理团队,如北乡支部纪念馆,作为全县主要的乃至合肥地区较为突出的红色教育基地,因缺少专业管理团队,基本处于用时开放、闲时关闭状态;杨庙镇的刘云峰纪念馆更是长期处于闲置状态,近期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整合后,利用率有所提高;开发较为成熟的非遗园也存在园区利用率极低、没有做到规范化管理、服务质量不高等情况,不能够给游客带来舒适的游玩体验。
招商力度不强劲。杜集镇手握鸟岛、玫瑰园等大量资源,但一是生态旅游开发的顾虑重重,二是项目包装、宣传推介、政策配套等方面存在不足等原因,没有有效地引入社会资本,引进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大项目。2018年县旅游局主动联系项目,邀请有关企业前来各乡镇参观考察,对接土地、规划、财税等政策支持,并积极协调各单位赴企业实地考察,但目前签约落地项目寥寥无几。当前我县范围内的旅游大项目各有侧重,非遗园侧重研学旅行、元一双凤湖侧重高尔夫休闲、荣事达、伊利工业园侧重工业旅游,对普通游客更具吸引力的精品项目较少。
二、旅游发展的相关建议
强化顶层设计。立足省情、市情、县情,统筹谋划县域总体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三划合一”,邀请高水平的策划单位介入,明确产业布局、工作举措、任务节点,着力培育布局科学、效益显著、带动性强的旅游产业,进一步打破旅游景点分散、各乡镇各自为政的格局。注重品味,立足差异化,把项目建成有文化、有个性、有亮点、有核心竞争力的精品,打造特色品牌、拳头产品。实现全县各旅游点的空间布局、功能布局和发展计划的统筹协调、紧密衔接。
落实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县旅游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统筹各相关部门优化全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掌握和指导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态势。由县文旅局牵头,指导乡镇发展旅游产业,优化乡镇旅游管理部门结构,加强旅游人才引进和培育,抓好旅游行业管理,提升旅游行业服务水平,改善旅游消费软环境,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向专业化和精细化转变。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直接投资或者采取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多渠道筹措资金建设乡村旅游点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旅游厕所、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标识标牌等要合理设置。县文旅局加强对各旅游点的指导力度,提高各旅游点的专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通过招商引资等途径,引进省内外知名文旅企业建设农家乐民宿综合体,或者推进现有星级农家乐引进战略投资者,拓展农家乐经营业态,提升农家乐规模档次,提高游客接待力、承载力,增强乡村旅游吸引力。
优化旅游线路。依据长丰县域的自然条件、文化基础、旅游资源、经济发展、社会环境等要素的分析,以“两心、三轴、三廊、五个集聚区、三大片区” 的空间结构与布局模式,对线路沿线乡镇进行环境提升、功能提升、内涵提升,让旅游线路有点可落,让线路开发高端化,同时又避免临近乡镇之间的同质化竞争。
深度挖掘旅游资源。深入推进“旅游+”,依托县域优势产业基础,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推进全县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拓展旅游产业链,积极发展度假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研学旅游等新兴产品业态,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摆脱旅客摘个草莓就走、拍個花和鸟就走、看个开幕式就走的窘境,让旅客产生“留下来”的欲望。
加大旅游营销宣传。引入市场机制,与旅行社加强合作,通过旅行社渠道引入客流,强化旅游节庆活动的规模影响力,形成长期效果。策划开发一批文创产品,尤其是长丰草莓的周边产品,扩大我县精品项目的影响力,丰富游客的“购”环节。
一、全县旅游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
以杜集镇为例,杜集镇地处长丰县东北部,东与定远县为邻,南与肥东县接壤,距县城水家湖24公里,省会合肥60公里,处于合肥一小时交通圈内。杜集镇以生态闻名,境内有合肥杜集鸟岛生态旅游区、荒沛河、杜集水库(翠月湖)、静雅龙虾养殖基地、育蕾火龙果基地、干校桃林等自然资源,还有合肥“五七干校”旧址、邱集千年古井、明城寺遗址、陈寺坡、说法寺旧址等诸多人文资源。杜集镇先后被命名为“安徽省生态乡镇”、“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安徽省森林城镇”。但杜集镇在旅游发展上仍存在较多问题。
总体规划不契合。杜集镇在2016年提出全域旅游概念,但对本土旅游资源如何有效开发、利用缺少实质性认识,缺少系统的、科学的、可持续性的旅游规划。从全县来说,虽成立了长丰县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编制了《长丰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5)》、《长丰县乡村旅游扶贫规划(2016-2030)》、《长丰县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设立了300万元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印发了《长丰县旅游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但对于各个乡镇如何发展旅游、规划业态没有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
产业要素不完善。杜集镇自创建AAA级景区起,努力提升境内交通、接待等基础设施,但产业要素极其不完善。在“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中,杜集镇一是境内农家乐数量少,唯一一家较有名气的运动农家乐也个体特色不突出;二是杜集境内除五七干校接待中心,没有配套建设民宿项目;三是无特色旅游产品可供游客购买;四是活动内容单一,季节性强;五是与周边地区重合度高,且规模小,同质化严重。从全县来看,大部分乡镇都存在此类问题,采摘周边无餐饮,想要留宿不可能。走时带点什么好?左看右看不想买。这类问题带来的延伸问题就是留不住人,留不住钱。
旅游线路不高端。杜集镇的生态旅游资源,除鸟岛、“五七干校”旧址知名度稍高外,其他都处于开发起步阶段。尚未形成规模,且各园区、景点较为分散,缺乏有竞争力的产品线路,许多游客慕名鸟岛而来,参观过后,就匆匆离去。纵观全县,先天没有极具旅游吸引力的名山大川和珍贵文物古迹,所以目前旅游开发涉及我县景区景点开发建设主要是属地管理,各乡镇参差不齐,且长期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没有形成拳头产品、规模效应。县文旅局于2018年提出的东、西两条旅游线路,仍处于概念性状态,在沿线各乡镇没有具体落脚点,旅行社线路开发层次低,吸引力不够。
旅游管理不专业。旅游资源开发管理一直是杜集镇的头疼问题,因为没有正式编制,旅游办长期处于挂名状态,人员均为兼职,且不具备专业素养,对于旅游资源开发管理工作没有专业的管理理念,对一些资源没有很好的扶持和引导,部分农家乐不能做到规范化经营;部分景点管理服务人员素质较低,服务质量不高;对旅游市场监管还不够到位,对部分游客反映的问题还不能及时解决,一段时期,鸟岛甚至出现私收门票现象。目前全县,除杨庙镇的马郢乡村研学游初具专业管理团队,如北乡支部纪念馆,作为全县主要的乃至合肥地区较为突出的红色教育基地,因缺少专业管理团队,基本处于用时开放、闲时关闭状态;杨庙镇的刘云峰纪念馆更是长期处于闲置状态,近期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整合后,利用率有所提高;开发较为成熟的非遗园也存在园区利用率极低、没有做到规范化管理、服务质量不高等情况,不能够给游客带来舒适的游玩体验。
招商力度不强劲。杜集镇手握鸟岛、玫瑰园等大量资源,但一是生态旅游开发的顾虑重重,二是项目包装、宣传推介、政策配套等方面存在不足等原因,没有有效地引入社会资本,引进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大项目。2018年县旅游局主动联系项目,邀请有关企业前来各乡镇参观考察,对接土地、规划、财税等政策支持,并积极协调各单位赴企业实地考察,但目前签约落地项目寥寥无几。当前我县范围内的旅游大项目各有侧重,非遗园侧重研学旅行、元一双凤湖侧重高尔夫休闲、荣事达、伊利工业园侧重工业旅游,对普通游客更具吸引力的精品项目较少。
二、旅游发展的相关建议
强化顶层设计。立足省情、市情、县情,统筹谋划县域总体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三划合一”,邀请高水平的策划单位介入,明确产业布局、工作举措、任务节点,着力培育布局科学、效益显著、带动性强的旅游产业,进一步打破旅游景点分散、各乡镇各自为政的格局。注重品味,立足差异化,把项目建成有文化、有个性、有亮点、有核心竞争力的精品,打造特色品牌、拳头产品。实现全县各旅游点的空间布局、功能布局和发展计划的统筹协调、紧密衔接。
落实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县旅游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统筹各相关部门优化全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掌握和指导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态势。由县文旅局牵头,指导乡镇发展旅游产业,优化乡镇旅游管理部门结构,加强旅游人才引进和培育,抓好旅游行业管理,提升旅游行业服务水平,改善旅游消费软环境,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向专业化和精细化转变。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直接投资或者采取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多渠道筹措资金建设乡村旅游点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旅游厕所、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标识标牌等要合理设置。县文旅局加强对各旅游点的指导力度,提高各旅游点的专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通过招商引资等途径,引进省内外知名文旅企业建设农家乐民宿综合体,或者推进现有星级农家乐引进战略投资者,拓展农家乐经营业态,提升农家乐规模档次,提高游客接待力、承载力,增强乡村旅游吸引力。
优化旅游线路。依据长丰县域的自然条件、文化基础、旅游资源、经济发展、社会环境等要素的分析,以“两心、三轴、三廊、五个集聚区、三大片区” 的空间结构与布局模式,对线路沿线乡镇进行环境提升、功能提升、内涵提升,让旅游线路有点可落,让线路开发高端化,同时又避免临近乡镇之间的同质化竞争。
深度挖掘旅游资源。深入推进“旅游+”,依托县域优势产业基础,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推进全县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拓展旅游产业链,积极发展度假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研学旅游等新兴产品业态,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摆脱旅客摘个草莓就走、拍個花和鸟就走、看个开幕式就走的窘境,让旅客产生“留下来”的欲望。
加大旅游营销宣传。引入市场机制,与旅行社加强合作,通过旅行社渠道引入客流,强化旅游节庆活动的规模影响力,形成长期效果。策划开发一批文创产品,尤其是长丰草莓的周边产品,扩大我县精品项目的影响力,丰富游客的“购”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