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能有效激发基层党建活力,构建服务型党组织,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在整合资源、集聚服务
力量,践行宗旨、提升服务观念,依托载体、创新工作机制,构建平台、服务中心工作等方面不断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设服务型党组织,需要不断探索加强党的建设方法,构建更多行之有效的服务群众的机制,即通过转换基层党组织功能、树立新型服务理念、共建共融、资源整合等途径,激发基层党建活力。
关键词: 昌吉回族自治州;服务型党组织;基层党建活力
中图分类号:D26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3)05-0026-04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动员社会和整合社会的基本组织资源,是党执政为民的重要组织基础。但是,随着社会资源配置方式及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党的基层组织的功能体系和政治作用出现了弱化趋势,其内在活力和应有战斗力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如何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1]3“服务型党组织的定位,是由我们党的宗旨决定的。作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政党,服务是本质属性,也是最重要的执政方式”。[2]2建设服务型党组织,需要不断探索加强党的建设之路,构建更多行之有效的服务群众的渠道、方式和机制。
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至今尚未形成一整套为大家所公认并且自觉实行的做法。在此情形下,昌吉回族自治州(以下简称为昌吉州)立足自身实际,通过采取干部在一线工作、任务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业绩在一线创造的“五个一线工作法”,不断拓展工作领域,创新服务载体,完善服务制度,千方百计地把方便送到群众家门口,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构建了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并在实践中不断激发基层党建工作的活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昌吉州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探索
(一)整合资源,集聚服务力量。基层党组织要服务好群众,就要把组织资源统筹起来,把各领域党组织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昌吉州以构建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共同服务群众、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等为内容的服务工作体系,以完善保障机制、创新活动载体、改进服务方式为主要内容,积极创新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始终把群众的呼声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把满足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第一重点,把解决群众的困难作为工作的第一责任,把群众的满意作为工作的第一追求,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对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新机制、新格局作了成功的探索。
首先是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比如,吉木萨尔县广泛开展领导包村、干部联村、党员联户活动。近两年来共组成结对帮扶对子1420个,以“面对面”的交流增强了“亲人”意识,以“心贴心”的服务密切了“血肉”联系。
其次是增强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比如,奇台县通过农村党支部+企业捆绑式联建,提高村级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奇台县采取组织联建、产业联姻、实事联办、党员结对等方式,选择60个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与村党支部结成“1+1”或“1+N”帮扶对子,整合基层党建工作资源。企业在扶贫帮困、捐资助学、兴办公益事业等方面为结对村提供支持,把热心支持企业发展的村内老党员、老干部选聘为监督员,监督企业环保、用工、土地、安全等情况。结对村党支部为企业解决用工问题,选派村干部到企业任职,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村企联建活动开展以来,企业共为农村培育了150名农村经济能人和党员,为120人解决了就业岗位,资助农村90万元建设资金、40万元发展资金。[3]4如奇台县方正建筑安装公司与七户乡八户村党总支结对,企业为村党总支提供了10万元壮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村党总支为企业组织了30人的劳务派遣队,解决了企业的用工荒,实现了结对共赢。通过企业与支部结对共建,村级党组织自身发展的能力得到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也得到增强。
(二)践行宗旨,提升服务观念。昌吉州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上下工夫,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把服务工作推进到群众最需要的“前沿阵地”,把服务地点、办公场所尽可能地设置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形成服务“直通车”,实现了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多次办”为“一次办”的服务转型,杜绝了“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事难办”现象,让群众找得着人、办得着事、解得了难,有效解决了政府作风问题。
首先是在践行服务宗旨上有了新突破。近年来,昌吉州各县市以基层党员干部为骨干,建立了县(市中心)城政务中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和社区便民服务站、村民小组和居民小区便民服务点四级便民服务体系。仅吉木萨尔县就建立了143个为民服务全程代办点,服务网络遍及城乡各个角落,代办员和协办员人数多达257人,年均受理各类事项4万件,办结率高达98.4%,逐步实现了“覆盖无盲区、流程零障碍、服务全方位、工作可持续、群众要满意”的工作目标。
其次是转变了党员干部的作风,提升了服务观念。例如,呼图壁县的州、县驻村工作组的干部们开展“夜访夜谈”活动,以这种方式让驻村干部“住读”村队,沉下身子听民声、集民意、聚民心、解民忧,真正为基层群众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如今“夜访夜谈”活动已经成了该县281名驻村干部的“必修课”,成了架起干群之间的连心桥。阜康市三工河乡在每个村设立了一个“民情小超市”,每周三晚上,所有驻村干部都必须到“民情小超市”和村民谈心聊天,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到目前为止,到“民情小超市”光顾的村民已达3000多人次,村民提出的38个问题有29个得到了解决,其余问题正在限期反馈中。有了“民情小超市”后,村民心情舒畅了,党员干部得到了锻炼,作风得到了转变,服务观念进一步得到提升。 (三)依托载体,创新工作机制。首先是增强了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为适应当前服务群众工作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吉木萨尔县在具备条件的楼栋、巷道建立网格党支部27个,建立党小组37个,以网格党组织为单位,积极组建以党员为骨干、社区群众参加、服务内容广泛、形式灵活的爱老助残、外来党员服务、安全巡防、应急服务、爱心服务、便民服务等社区小红帽党员义工服务队,增强党组织服务功能。
其次是激活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活力。比如阜康市博峰街民主路社区党支部在全市率先探索成立了面向全市居民群众服务的阜康市博峰街民主路社区爱心公益协会,先后开展了“爱心中枢搭建工程”、“蒲公英计划”、“春苗助长工程”等爱心公益活动,帮助市区内各类需要帮助的人群,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也激活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活力。
(四)构建平台,服务中心工作。昌吉州坚持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群众生产生活质量作为服务群众的首要任务,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以促进党员带头致富。
首先是从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入手。比如,呼图壁县广泛开展“致富明白人”建设活动,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培训基地,逐步形成了县乡有培训基地,村有示范园区,党员有示范场所的县、乡、村三级干部人才教育培训基地网络。该县还在广大农牧区广泛实施“乡村领路人工程”,扎实有效地开展“四培活动”,深入实施“双带”能力建设,发展农村党员经纪人300余人,培养党员致富能手120人,帮助党员联系创业项目451个,为党员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创造条件,满足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密切了党群关系。
其次是以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为目标。昌吉州一些县市依托畜牧、果蔬等产业,在农村探索实行村两委正职与合作社产业党支部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工作模式,形成“村党总支+村委会+合作社党支部”三位一体的党组织设置新体系。“奇台县村两委正职兼任合作社负责人已经实现了全覆盖,村两委成员兼任合作社管理人员达85%以上。在与市场对接中,村党支部解决了单家独户难以解决的资金、销售、价格等难题,依托合作社,村党组织确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38个,今年争取中心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50万元的10个,超100万元经济强村5个。”[4]3通过在产业合作社上建立党支部,农村党组织凝聚群众、组织群众的能力明显提升,激活了基层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实现了村党组织政治功能、村委会行政功能和合作社经济功能的有机统一。
昌吉州在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激发基层党建活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在一些地方,党的基层组织的功能体系和政治作用弱化的问题还未得到有效解决,基层组织的内在活力不足、战斗力不强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管理机制不完善。一些地方没有制定有效的干部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目标管理细则,工作难以落到实处,以致在一些地方出现了运动式、走形式、走过场的现象;一些派驻单位和部门领导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热衷于搞一些立竿见影的短、平、快项目。二是服务措施不到位。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还没有完全摒弃惯常的行政命令、开会发文件和下达指标等思维定势,对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了解不多,没有从党员、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中寻找着力点,活动载体、服务方式比较单一,基层党员群众对此项活动的关注度、参与度不高。
二、昌吉州经验对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激发基层党建活力的启示
(一)通过转换基层党组织功能,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激发基层党建活力。基层党组织内在活力降低的重要原因,是其原有功能的实现空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而逐渐缩小。因此,“基层党组织必须实现功能转换,把党组织从与行政权力的结合中分离出来,使基层党组织的角色从领导核心向领导核心、政治核心、保证监督作用的多重定位转变,复归政党的政治功能”。[5]8而凸显服务功能则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所在。凸显服务功能,直接为群众谋求看得见的利益,满足群众的利益诉求,事实上是在铸造党执政的利益依托、群众基础和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凸显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恰恰是实现其政治功能的有效途径。因此,借鉴昌吉州的经验,增强基层党建的活力必须从转换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入手,探索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新机制、新格局,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二)通过树立新型服务理念,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激发基层党建活力。理念创新是行动不断发展的指南。借鉴昌吉州的经验,基层党组织要以人为本,把人的尊严放在第一位,力求改变“以我为主”的政治权力逻辑,向着尊重社会生活逻辑转变。其一,要树立全方位服务理念,就应该把涉及群众生产、生活、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方方面面都纳入服务的视野。其二,“要树立主动式服务理念,摒弃惯常的行政命令、开会发文件和下达指标等思维定势”,[6]8就要主动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做到“服务到位而不包办、积极主动而不越位”。其三,“要树立全覆盖服务理念,要主动适应服务对象的多元化特点,开阔思路,拓宽视野”,[5]9就要把服务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增强基层党组织工作的亲和力。
(三)通过共建共融,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激发基层党建活力。有效地化解农村基层社会的各种矛盾,是构建基层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证。借鉴昌吉州的经验,基层党组织要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讲究方法,善于用民主的、沟通的方法调解矛盾,完善基层社会管理,促进基层社会和谐。其一,要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创建“外来党员之家”等党员服务平台,形成组织健全、职责到位、反应灵敏、工作有效的组织网络体系。其二,要创新活动载体,通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特色文化娱乐活动、应急救助关爱基金、志愿服务活动等,打造“爱心凝聚”工程,积极帮助外来党员、外来人员解决家庭实际困难,为他们提供就业培训、务工信息、法律咨询等服务,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让外来党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其三,要将就业服务与党员教育管理融为一体,把外来党员教育培训同步纳入本地党员教育培训范围,开展经常性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就业服务指导、创业致富典型宣传等。要积极组织外来人员参与居住社区、村庄的环境整治,改善社区、村庄居住环境,通过开展生产生活活动,让外来人员参与到当地的社会生活中去,消除本地人的排斥心理,促进社会和谐。
(四)通过资源整合,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激发基层党建活力。借鉴昌吉州的经验,基层党组织应从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从改革发展的创新举措,从党员、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中寻找着力点,精心设计载体,搭建工作平台,让党员、群众广泛参与,从中受教育、得实惠。要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努力做到好的形式、载体与好的内容实现最佳结合。其一,要加强资源整合,构建党建合力机制,吸纳各方力量,运用已有载体与渠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增强各部门为党建工作服务的意识,形成“服务、党建、发展”三者的互动互进良性循环。其二,要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党内服务能力,要在党建工作中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增强党组织的内聚力。其三,要创新服务方式方法,建立服务制度,如党务公开制度、全程一站式窗口服务制度、民主评议服务质量制度等,要正视基层党组织、党员和群众的不同需求,坚持以服务对象的全覆盖和服务内容的全方位为目标追求,依托不同的组织体系和服务载体开展分层分类服务,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直接和间接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新疆日报,2012-11-9.
[2]季明.服务——执政为民的鲜明标志[N].昌吉日报,2012-11-12.
[3]白云峰.奇台县为农牧民搭建致富幸福桥[N].昌吉日报,2013-05-26.
[4]齐祖文.干给群众看 带着群众干[N].昌吉日报,2013-06-20.
[5]李万奎.浅谈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的有效途径[J].天马论坛,2012(3).
[6]辛鸣.学习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精神的若干要点[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2(9).
力量,践行宗旨、提升服务观念,依托载体、创新工作机制,构建平台、服务中心工作等方面不断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设服务型党组织,需要不断探索加强党的建设方法,构建更多行之有效的服务群众的机制,即通过转换基层党组织功能、树立新型服务理念、共建共融、资源整合等途径,激发基层党建活力。
关键词: 昌吉回族自治州;服务型党组织;基层党建活力
中图分类号:D26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3)05-0026-04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动员社会和整合社会的基本组织资源,是党执政为民的重要组织基础。但是,随着社会资源配置方式及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党的基层组织的功能体系和政治作用出现了弱化趋势,其内在活力和应有战斗力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如何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1]3“服务型党组织的定位,是由我们党的宗旨决定的。作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政党,服务是本质属性,也是最重要的执政方式”。[2]2建设服务型党组织,需要不断探索加强党的建设之路,构建更多行之有效的服务群众的渠道、方式和机制。
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至今尚未形成一整套为大家所公认并且自觉实行的做法。在此情形下,昌吉回族自治州(以下简称为昌吉州)立足自身实际,通过采取干部在一线工作、任务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业绩在一线创造的“五个一线工作法”,不断拓展工作领域,创新服务载体,完善服务制度,千方百计地把方便送到群众家门口,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构建了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并在实践中不断激发基层党建工作的活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昌吉州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探索
(一)整合资源,集聚服务力量。基层党组织要服务好群众,就要把组织资源统筹起来,把各领域党组织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昌吉州以构建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共同服务群众、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等为内容的服务工作体系,以完善保障机制、创新活动载体、改进服务方式为主要内容,积极创新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始终把群众的呼声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把满足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第一重点,把解决群众的困难作为工作的第一责任,把群众的满意作为工作的第一追求,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对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新机制、新格局作了成功的探索。
首先是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比如,吉木萨尔县广泛开展领导包村、干部联村、党员联户活动。近两年来共组成结对帮扶对子1420个,以“面对面”的交流增强了“亲人”意识,以“心贴心”的服务密切了“血肉”联系。
其次是增强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比如,奇台县通过农村党支部+企业捆绑式联建,提高村级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奇台县采取组织联建、产业联姻、实事联办、党员结对等方式,选择60个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与村党支部结成“1+1”或“1+N”帮扶对子,整合基层党建工作资源。企业在扶贫帮困、捐资助学、兴办公益事业等方面为结对村提供支持,把热心支持企业发展的村内老党员、老干部选聘为监督员,监督企业环保、用工、土地、安全等情况。结对村党支部为企业解决用工问题,选派村干部到企业任职,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村企联建活动开展以来,企业共为农村培育了150名农村经济能人和党员,为120人解决了就业岗位,资助农村90万元建设资金、40万元发展资金。[3]4如奇台县方正建筑安装公司与七户乡八户村党总支结对,企业为村党总支提供了10万元壮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村党总支为企业组织了30人的劳务派遣队,解决了企业的用工荒,实现了结对共赢。通过企业与支部结对共建,村级党组织自身发展的能力得到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也得到增强。
(二)践行宗旨,提升服务观念。昌吉州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上下工夫,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把服务工作推进到群众最需要的“前沿阵地”,把服务地点、办公场所尽可能地设置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形成服务“直通车”,实现了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多次办”为“一次办”的服务转型,杜绝了“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事难办”现象,让群众找得着人、办得着事、解得了难,有效解决了政府作风问题。
首先是在践行服务宗旨上有了新突破。近年来,昌吉州各县市以基层党员干部为骨干,建立了县(市中心)城政务中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和社区便民服务站、村民小组和居民小区便民服务点四级便民服务体系。仅吉木萨尔县就建立了143个为民服务全程代办点,服务网络遍及城乡各个角落,代办员和协办员人数多达257人,年均受理各类事项4万件,办结率高达98.4%,逐步实现了“覆盖无盲区、流程零障碍、服务全方位、工作可持续、群众要满意”的工作目标。
其次是转变了党员干部的作风,提升了服务观念。例如,呼图壁县的州、县驻村工作组的干部们开展“夜访夜谈”活动,以这种方式让驻村干部“住读”村队,沉下身子听民声、集民意、聚民心、解民忧,真正为基层群众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如今“夜访夜谈”活动已经成了该县281名驻村干部的“必修课”,成了架起干群之间的连心桥。阜康市三工河乡在每个村设立了一个“民情小超市”,每周三晚上,所有驻村干部都必须到“民情小超市”和村民谈心聊天,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到目前为止,到“民情小超市”光顾的村民已达3000多人次,村民提出的38个问题有29个得到了解决,其余问题正在限期反馈中。有了“民情小超市”后,村民心情舒畅了,党员干部得到了锻炼,作风得到了转变,服务观念进一步得到提升。 (三)依托载体,创新工作机制。首先是增强了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为适应当前服务群众工作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吉木萨尔县在具备条件的楼栋、巷道建立网格党支部27个,建立党小组37个,以网格党组织为单位,积极组建以党员为骨干、社区群众参加、服务内容广泛、形式灵活的爱老助残、外来党员服务、安全巡防、应急服务、爱心服务、便民服务等社区小红帽党员义工服务队,增强党组织服务功能。
其次是激活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活力。比如阜康市博峰街民主路社区党支部在全市率先探索成立了面向全市居民群众服务的阜康市博峰街民主路社区爱心公益协会,先后开展了“爱心中枢搭建工程”、“蒲公英计划”、“春苗助长工程”等爱心公益活动,帮助市区内各类需要帮助的人群,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也激活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活力。
(四)构建平台,服务中心工作。昌吉州坚持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群众生产生活质量作为服务群众的首要任务,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以促进党员带头致富。
首先是从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入手。比如,呼图壁县广泛开展“致富明白人”建设活动,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培训基地,逐步形成了县乡有培训基地,村有示范园区,党员有示范场所的县、乡、村三级干部人才教育培训基地网络。该县还在广大农牧区广泛实施“乡村领路人工程”,扎实有效地开展“四培活动”,深入实施“双带”能力建设,发展农村党员经纪人300余人,培养党员致富能手120人,帮助党员联系创业项目451个,为党员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创造条件,满足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密切了党群关系。
其次是以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为目标。昌吉州一些县市依托畜牧、果蔬等产业,在农村探索实行村两委正职与合作社产业党支部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工作模式,形成“村党总支+村委会+合作社党支部”三位一体的党组织设置新体系。“奇台县村两委正职兼任合作社负责人已经实现了全覆盖,村两委成员兼任合作社管理人员达85%以上。在与市场对接中,村党支部解决了单家独户难以解决的资金、销售、价格等难题,依托合作社,村党组织确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38个,今年争取中心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50万元的10个,超100万元经济强村5个。”[4]3通过在产业合作社上建立党支部,农村党组织凝聚群众、组织群众的能力明显提升,激活了基层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实现了村党组织政治功能、村委会行政功能和合作社经济功能的有机统一。
昌吉州在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激发基层党建活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在一些地方,党的基层组织的功能体系和政治作用弱化的问题还未得到有效解决,基层组织的内在活力不足、战斗力不强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管理机制不完善。一些地方没有制定有效的干部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目标管理细则,工作难以落到实处,以致在一些地方出现了运动式、走形式、走过场的现象;一些派驻单位和部门领导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热衷于搞一些立竿见影的短、平、快项目。二是服务措施不到位。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还没有完全摒弃惯常的行政命令、开会发文件和下达指标等思维定势,对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了解不多,没有从党员、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中寻找着力点,活动载体、服务方式比较单一,基层党员群众对此项活动的关注度、参与度不高。
二、昌吉州经验对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激发基层党建活力的启示
(一)通过转换基层党组织功能,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激发基层党建活力。基层党组织内在活力降低的重要原因,是其原有功能的实现空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而逐渐缩小。因此,“基层党组织必须实现功能转换,把党组织从与行政权力的结合中分离出来,使基层党组织的角色从领导核心向领导核心、政治核心、保证监督作用的多重定位转变,复归政党的政治功能”。[5]8而凸显服务功能则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所在。凸显服务功能,直接为群众谋求看得见的利益,满足群众的利益诉求,事实上是在铸造党执政的利益依托、群众基础和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凸显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恰恰是实现其政治功能的有效途径。因此,借鉴昌吉州的经验,增强基层党建的活力必须从转换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入手,探索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新机制、新格局,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二)通过树立新型服务理念,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激发基层党建活力。理念创新是行动不断发展的指南。借鉴昌吉州的经验,基层党组织要以人为本,把人的尊严放在第一位,力求改变“以我为主”的政治权力逻辑,向着尊重社会生活逻辑转变。其一,要树立全方位服务理念,就应该把涉及群众生产、生活、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方方面面都纳入服务的视野。其二,“要树立主动式服务理念,摒弃惯常的行政命令、开会发文件和下达指标等思维定势”,[6]8就要主动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做到“服务到位而不包办、积极主动而不越位”。其三,“要树立全覆盖服务理念,要主动适应服务对象的多元化特点,开阔思路,拓宽视野”,[5]9就要把服务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增强基层党组织工作的亲和力。
(三)通过共建共融,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激发基层党建活力。有效地化解农村基层社会的各种矛盾,是构建基层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证。借鉴昌吉州的经验,基层党组织要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讲究方法,善于用民主的、沟通的方法调解矛盾,完善基层社会管理,促进基层社会和谐。其一,要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创建“外来党员之家”等党员服务平台,形成组织健全、职责到位、反应灵敏、工作有效的组织网络体系。其二,要创新活动载体,通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特色文化娱乐活动、应急救助关爱基金、志愿服务活动等,打造“爱心凝聚”工程,积极帮助外来党员、外来人员解决家庭实际困难,为他们提供就业培训、务工信息、法律咨询等服务,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让外来党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其三,要将就业服务与党员教育管理融为一体,把外来党员教育培训同步纳入本地党员教育培训范围,开展经常性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就业服务指导、创业致富典型宣传等。要积极组织外来人员参与居住社区、村庄的环境整治,改善社区、村庄居住环境,通过开展生产生活活动,让外来人员参与到当地的社会生活中去,消除本地人的排斥心理,促进社会和谐。
(四)通过资源整合,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激发基层党建活力。借鉴昌吉州的经验,基层党组织应从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从改革发展的创新举措,从党员、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中寻找着力点,精心设计载体,搭建工作平台,让党员、群众广泛参与,从中受教育、得实惠。要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努力做到好的形式、载体与好的内容实现最佳结合。其一,要加强资源整合,构建党建合力机制,吸纳各方力量,运用已有载体与渠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增强各部门为党建工作服务的意识,形成“服务、党建、发展”三者的互动互进良性循环。其二,要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党内服务能力,要在党建工作中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增强党组织的内聚力。其三,要创新服务方式方法,建立服务制度,如党务公开制度、全程一站式窗口服务制度、民主评议服务质量制度等,要正视基层党组织、党员和群众的不同需求,坚持以服务对象的全覆盖和服务内容的全方位为目标追求,依托不同的组织体系和服务载体开展分层分类服务,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直接和间接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新疆日报,2012-11-9.
[2]季明.服务——执政为民的鲜明标志[N].昌吉日报,2012-11-12.
[3]白云峰.奇台县为农牧民搭建致富幸福桥[N].昌吉日报,2013-05-26.
[4]齐祖文.干给群众看 带着群众干[N].昌吉日报,2013-06-20.
[5]李万奎.浅谈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的有效途径[J].天马论坛,2012(3).
[6]辛鸣.学习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精神的若干要点[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