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特点,笔者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并结合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进行探讨。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大一阶段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是一门知识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为将来运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解决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几年的教学,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
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目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仍然被很多教师采用,并且坚持以教师为中心。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抹杀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刚开始时感兴趣,但学习一段时间后,随着神秘感的消失,兴趣顿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如:学生往往抱怨“为什么学校的电脑不是Vista操作系统”“在学校学的软件社会上都淘汰不用,现在用的软件学校都不教”……
认知层面的问题大多数学生认识不足,总觉得所学过于简单,导致考试失利。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计算机等级考试中通过率不是太高,课堂实验和课程设计中存在动手操作计算机能力和再学习能力较差的情况。而多数学生认为考试主要是对理论知识的考查,看轻实践,且要求较低,造成学习中的惰性、死记硬背等不良心理的出现。
计算机基础新教学模式的尝试
随着教学手段的推陈出新,教学方法也应不断改进,教师要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可综合采用以下教学模式。
入学摸底,分组教学新生入学时所具备的计算机知识差异较大,有些学生在中学时代已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而有些学生甚至没接触过电脑。通常在给新生上第一课时,应进行摸底,课后根据他们的水平来分学习小组,即让那些基础很好的学生在完成练习后充当“小老师”,去流动辅导很难完成作业的学生。这样他们在辅导的过程中也有新的发现和提高,而被辅导的学生也能跟上学习进度,体会到成功的感觉。
改进授课方式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用计算机这个工具去解决在学习、科研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又能自觉吸收新知识、新技术,而不应把大量时间花在学习理论知识上。高职院校学生采用“应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现代教学理念主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作为主导,教师不仅要将课程内容传授给学生,更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教给他们发现问题的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针对不同专业,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不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大多是企事业单位、商业工业部门,对计算机理论方面的知识运用较少,很少会更深入地对计算机软件编程和硬件维护方面进行研究,而是办公软件运用较为频繁。所以,笔者在介绍基本的软件使用技巧之后,讲解大量与本专业相关的案例。例如,在进行Word基本技巧的讲解之后,笔者增加“如何通过Word制作销售协议书”“如何通过Word制作年度工作计划”“如何通过Word制作企划方案”等工商管理方面的小案例进行情景教学。这样使得学生通过具体的应用了解计算机的相关软件,给他们的学习、生活以至工作带来便利。又如,财务等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财务等相关工作,对计算机理论方面的知识运用较少,但对基础办公软件的运用较为频繁,需要了解一定的计算机软件编程知识。所以,笔者重点进行Excel的相关案例教学。在基本技巧讲解完后,增加“如何通过Word制作公司企划方案”“如何通过Excel制作工资表、销售清单统计与分析表”“如何通过PowerPoint制作项目资产分析报告”等,并提供相关情景案例给学生课后练习和参考。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在讲课时,一方面要通过少而精的讲述,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和方向;另一方面要尽可能保留一些与旧知识相似规律的新知识,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它。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与交流,并针对学生中出现较多的问题和困难,在教授中与学生共同分析和探讨,使学生在获得对自身能力的自信感的同时,对知识的理解也进一步加深。
结束语
高职教育应以“培养高等技术型应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鉴于此,教师应改变观念,改
进教学方式,注重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以使他们更好地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注重从该课程特点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大一阶段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是一门知识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为将来运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解决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几年的教学,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
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目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仍然被很多教师采用,并且坚持以教师为中心。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抹杀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刚开始时感兴趣,但学习一段时间后,随着神秘感的消失,兴趣顿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如:学生往往抱怨“为什么学校的电脑不是Vista操作系统”“在学校学的软件社会上都淘汰不用,现在用的软件学校都不教”……
认知层面的问题大多数学生认识不足,总觉得所学过于简单,导致考试失利。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计算机等级考试中通过率不是太高,课堂实验和课程设计中存在动手操作计算机能力和再学习能力较差的情况。而多数学生认为考试主要是对理论知识的考查,看轻实践,且要求较低,造成学习中的惰性、死记硬背等不良心理的出现。
计算机基础新教学模式的尝试
随着教学手段的推陈出新,教学方法也应不断改进,教师要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可综合采用以下教学模式。
入学摸底,分组教学新生入学时所具备的计算机知识差异较大,有些学生在中学时代已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而有些学生甚至没接触过电脑。通常在给新生上第一课时,应进行摸底,课后根据他们的水平来分学习小组,即让那些基础很好的学生在完成练习后充当“小老师”,去流动辅导很难完成作业的学生。这样他们在辅导的过程中也有新的发现和提高,而被辅导的学生也能跟上学习进度,体会到成功的感觉。
改进授课方式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用计算机这个工具去解决在学习、科研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又能自觉吸收新知识、新技术,而不应把大量时间花在学习理论知识上。高职院校学生采用“应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现代教学理念主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作为主导,教师不仅要将课程内容传授给学生,更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教给他们发现问题的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针对不同专业,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不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大多是企事业单位、商业工业部门,对计算机理论方面的知识运用较少,很少会更深入地对计算机软件编程和硬件维护方面进行研究,而是办公软件运用较为频繁。所以,笔者在介绍基本的软件使用技巧之后,讲解大量与本专业相关的案例。例如,在进行Word基本技巧的讲解之后,笔者增加“如何通过Word制作销售协议书”“如何通过Word制作年度工作计划”“如何通过Word制作企划方案”等工商管理方面的小案例进行情景教学。这样使得学生通过具体的应用了解计算机的相关软件,给他们的学习、生活以至工作带来便利。又如,财务等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财务等相关工作,对计算机理论方面的知识运用较少,但对基础办公软件的运用较为频繁,需要了解一定的计算机软件编程知识。所以,笔者重点进行Excel的相关案例教学。在基本技巧讲解完后,增加“如何通过Word制作公司企划方案”“如何通过Excel制作工资表、销售清单统计与分析表”“如何通过PowerPoint制作项目资产分析报告”等,并提供相关情景案例给学生课后练习和参考。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在讲课时,一方面要通过少而精的讲述,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和方向;另一方面要尽可能保留一些与旧知识相似规律的新知识,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它。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与交流,并针对学生中出现较多的问题和困难,在教授中与学生共同分析和探讨,使学生在获得对自身能力的自信感的同时,对知识的理解也进一步加深。
结束语
高职教育应以“培养高等技术型应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鉴于此,教师应改变观念,改
进教学方式,注重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以使他们更好地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注重从该课程特点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