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观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作为核心理念。为此,教师应努力创造一个人人都能参与,“动脑”和“动手”相结合,并使学生产生一种对知识的主动探究欲望的课堂。下面我就以“二氧化碳教学”为例,谈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
一、 创设问题情境,激励探究创新
创设问题情境是探究性学习的第一个环节,是创新的起点。教师要根据课的教学目标,从学生已有知识或生活实际出发,找出与课紧密联系的、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现象,引发学生生疑,创设探究的情境,进而导出问题。
例如,在讲到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不供给呼吸时,我选择了一则新闻为教学情境。据报道,我市有位五十多岁的农妇,到自家地窖中拿红薯时,不幸身亡。经分析确认,农妇是因地窖中二氧化碳过多使其缺氧而窒息身亡。在学生读了这篇报道后,就可以提问:“我们怎样测定地窖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呢?”然后组织学生分组对地窖的二氧化碳质量分数进行探究。学生准备好实验仪器后,可将学生带到附近的一个菜窖进行实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菜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这一内容的设计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而且增加了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又为以后在生活中的安全知识添了重重的一笔。
二、 实验观察对比,学习探究方法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大实验进行对比的力度,让学生在对比中求同存异。因此,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学生从观察对比中获得正确的结论,发现有价值的观点,进而体验探究和成功的乐趣。
例如,在讲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这一物理性质时,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是倾倒二氧化碳来观察平衡偏移,从而证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由于空气的流动,及本身仪器不精密,引起摆动,故实验往往不易成功。在这种问题情境下,我顺势推舟,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有何不足?(2)证明氢气比空气轻是如何实验的?(3)你能设计空气比二氧化碳轻的实验吗?此时全体学生思维活跃,纷纷提出改进方案……然后引导、分析、归纳,师生共同设计出更合理的方案。这样,通过对比、观察,对演示实验进行改进,使学生敢质疑、勤思考、有主见。
三、 归纳整理小结,体悟探究成果
学生学习完一个课题或一个单元后,让学生归纳整理小结,并对自己的成果进行自我评价。这既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再探究的过程,又是创新的过程。让学生在一种和谐民主氛围中交流,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体悟自己的成果。
例如,在学完二氧化碳性质后,学生利用评价卡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小结。
请看:学生课堂评价卡
自我评价:
(1)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掌握的知识有?
(2)通过这节课学习你了解到的生活(或生产)知识有?
(3)你还有不明白的知识点是?还没有做好的实验操作是?你如何去加强?需要教师的帮助吗?
(4)你们的实验小组合作的如何?谁是最棒的?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教师应给学生一个怎样的支点呢?我想这个支点应该是一个思考的空间,一个探究与体验的空间。
(唐山市丰南区柳树O中学)
一、 创设问题情境,激励探究创新
创设问题情境是探究性学习的第一个环节,是创新的起点。教师要根据课的教学目标,从学生已有知识或生活实际出发,找出与课紧密联系的、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现象,引发学生生疑,创设探究的情境,进而导出问题。
例如,在讲到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不供给呼吸时,我选择了一则新闻为教学情境。据报道,我市有位五十多岁的农妇,到自家地窖中拿红薯时,不幸身亡。经分析确认,农妇是因地窖中二氧化碳过多使其缺氧而窒息身亡。在学生读了这篇报道后,就可以提问:“我们怎样测定地窖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呢?”然后组织学生分组对地窖的二氧化碳质量分数进行探究。学生准备好实验仪器后,可将学生带到附近的一个菜窖进行实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菜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这一内容的设计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而且增加了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又为以后在生活中的安全知识添了重重的一笔。
二、 实验观察对比,学习探究方法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大实验进行对比的力度,让学生在对比中求同存异。因此,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学生从观察对比中获得正确的结论,发现有价值的观点,进而体验探究和成功的乐趣。
例如,在讲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这一物理性质时,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是倾倒二氧化碳来观察平衡偏移,从而证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由于空气的流动,及本身仪器不精密,引起摆动,故实验往往不易成功。在这种问题情境下,我顺势推舟,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有何不足?(2)证明氢气比空气轻是如何实验的?(3)你能设计空气比二氧化碳轻的实验吗?此时全体学生思维活跃,纷纷提出改进方案……然后引导、分析、归纳,师生共同设计出更合理的方案。这样,通过对比、观察,对演示实验进行改进,使学生敢质疑、勤思考、有主见。
三、 归纳整理小结,体悟探究成果
学生学习完一个课题或一个单元后,让学生归纳整理小结,并对自己的成果进行自我评价。这既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再探究的过程,又是创新的过程。让学生在一种和谐民主氛围中交流,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体悟自己的成果。
例如,在学完二氧化碳性质后,学生利用评价卡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小结。
请看:学生课堂评价卡
自我评价:
(1)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掌握的知识有?
(2)通过这节课学习你了解到的生活(或生产)知识有?
(3)你还有不明白的知识点是?还没有做好的实验操作是?你如何去加强?需要教师的帮助吗?
(4)你们的实验小组合作的如何?谁是最棒的?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教师应给学生一个怎样的支点呢?我想这个支点应该是一个思考的空间,一个探究与体验的空间。
(唐山市丰南区柳树O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