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东进“苏中抗大”奏响教育凯歌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z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8年9月,江海大地燃起抗日烽火。国民政府如皋县常备二团团长薛承宗想以明代抗倭英雄邱陞为榜样,干出一番抗日的事业来,并邀请叶胥朝与他合作。叶胥朝本是受中共上海区委民校党团书记侯绍裘委派在如东开展党务活动的,从与薛承宗相处中觉得薛有一点抗日的要求,合作可以便于工作,便答应为薛负责政训和抗日宣传工作。两人在闲谈中,叶胥朝提出要抗日必须培训有志青年,以增后力。薛承宗师范毕业,当过小学校长,叶胥朝的话正中他多日的思考,于是选定马塘北王袁乡许家楼,投资创办完全中学。薛承宗以“邱陞”二字冠于校名,聘用名师,自兼校长。有人见过校门两边墙上写着大字标语:“抗战必胜,建国必成!”办学伊始便吸引着四乡八镇的热血青年。邱陞中学受到中共江北特委领导下的马塘区工委的重视,派员进校秘密开展工作。
  1940年10月下旬,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三纵队东进如东。1941年3月,第一师师部接踵而至,并于4月建立苏中军区和苏中行署。邱陞中学原教务主任吴景陶(新中国成立后任南通市文化局长)在回忆录《忆邱陞中学的教师队伍》中写道:“1940年下半年,新四军东进到通如一带,建立了抗日民主根据地。邱陞中学在如皋县(现在的如东县)抗日民主政府的领导下,更是成为地地道道的培养革命人才的摇篮了。”
  这里是知识的海洋
  许家楼原是许道台的私邸,人称“许公馆”,建有平房﹑楼房,并有广场,四周环水,一个码头进出,其上建筑门房三间,适合办学。许家楼一带原为明清的牧马草原,地处掘港﹑马塘﹑丰利三大古盐场交界的地方,交通不便,比较荒凉。邱陞中学在这里创办,安全合适。一批德高望重的教师欣然应聘,孜孜好学的学生跃然校园,到处朝气勃勃,朝夕书声琅琅,很快驰誉教界。
  教师群体可谓“黄金组合”。吴景陶在《忆邱陞中学的教师队伍》中首推原任南通崇敬中学国文教师的顾贶予:“1938年春,南通沦陷,他便随着学校迁移而迁移到马塘北乡的许家楼来。后来该校又迁回通城,而他却拒不回城。1938年秋季,邱陞中学建立,他欣然应聘。顾贶予是南通古典文学的宿辈,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学素养,同时积累了数十年的教学经验……一直坚持在革命根据地和老解放区……始终坚若磐石,毫不动摇。”顾贶予为学校写的校歌道出了这位爱国志士的博大胸怀和对学子的殷切期望:“何以束身兮,缅先哲之芳踪,惟安定之是崇;何以励志兮,翳邱公与曹公。实我民族之英雄,士弘毅毋自封,我青年其景从,请奋起而为抗敌建国之先锋兮,表东海之雄风。”歌词中的束身,是指要追随如皋教育泰斗胡瑗(世称安定先生),他主张“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励志指报国要以民族英雄邱陞与曹顶为榜样,养成抗敌建国的先锋。吴景陶这样描述顾老师:“他在上国文课时,总是讲得头头是道,津津有味,而同学们则侧耳细听,心领神会”,一派教学相长的图景。
  吴景陶也是才华出众的师长,原是清华大学高材生,博古通今,任英文教师。他编创《叶兰英劝夫参军》,动员爱国夫妇放下小家救国家,由学生排演。数学教师朱经之毕业于浙江大学,他二人与顾贶予组成了“国﹑英﹑数三大台柱”。
  另外,教师中还有毕业于无锡国学专科学校的陈霜桥,毕业于浙江之江大学的张钧才,一些教师毕业于南京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同大学。吴景陶回忆说:“蒯世勋是当时文化界的知名人士,曾经翻译过《华北前线》。他被派来担任英语教学……他为人谦虚谨慎,老诚持重,善于和同仁和睦相处。他在团结教师和引导学生走向进步的工作上,留给我们极其深刻的印象。”他本是奉党组织指示奔赴抗日根据地开展工作的,在邱陞中学任职期间,开设革命文艺讲座,翻译改编苏联电影文学剧本《红军侦察队》,由学生剧团排演。吴景陶还写道:“邱陞中学虽然只有几年的历史,但它却培养了不少的革命和建设人才,分布在全国各地。这些人才的成长,是和当时教师们孜孜不倦的教诲分不开的。”
  吴景陶追忆说:“1944年春,邱陞中学迁并到苏中二分区联合中学时,凡是坚持抗日战争到底的教师,都毅然率领同学们冒着夤夜偷渡,冲破敌伪封锁线的风险北上了。合并后,顾贶予被任命为校长。”1944年夏,苏中行署在教育会议上授予顾贶予等8位坚持抗战的老教育工作者“苏中八老奖”殊荣。
  这所私立中学由于战时物价上涨,学校收费标准较高,为防止学生因缴不起学费和伙食费而中途辍学,自建校第二年开始设立百分之十学额的奖学金,尽量挽留家境贫寒而品学兼优的学生,受到百姓的称赞。
  邱陞中学不愧是知识的海洋﹑上进的阶梯。许多年后,如东县教育局局长苏国光撰文《如东教育漫记》:“为了适应斗争形势,校址曾多次迁移……由于有党的领导,有一支严整的教师队伍,一套严格的教学要求,又有严谨的校风﹑学风,严肃的军事纪律,故邱陞中学在如东地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这里是宣传的基站
  苏国光还记下一段珍贵的历史:“当时的邱陞中学在地下党支部的组织发动和进步教师的支持下最为活跃。他们秘密办起小图书馆,把《新民主主义论》《西行漫记》《什么是帝国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大众哲学》等进步书籍借给同学,宣传马列主义;他们组织歌咏队﹑演唱队,参加冬学运动宣传抗日;他们鼓励并带动50多位青年学生参加新四军;他们与其他中学一起组织学生抗日联合会,在更大范围内发展学生运动。”
  当时,中共马塘区工委以邱陞中学为阵地,举办“小号手”诗社,创办墙报,开办农民夜校。“小号手”诗社社员莫林(姚世瑞,后担任过区县领导)创作了激情澎湃的《奔之歌》:“天茫茫,夜茫茫,何处是我的路啊!路在何处?没有梁山,我奔向大海,我成了海的女儿。人民将我哺育,海浪将我洗礼,导我奔向共产主义事业的彼岸。”师生抗日情绪高涨,《壮士赞》《大刀进行曲》等抗日歌曲天天唱。学生会积极分子还排演话剧宣传演出,配合抗战支队政工组地下党员到王袁乡办农民夜校宣传抗日,同时接受进步思想的熏陶。
  老校友顾斌忆述说:“当时的‘邱中’校内已经接受到进步势力的影响,不少老师和同学都有抗日救亡的要求。他们已经行动起来了。一队人群敲着锣鼓,挑着担儿,到了一个村子就摆开场子,群众围拢起来看热闹……原来,这是‘邱中’同学演出的广场剧《放下你的鞭子》。”   老校友赵沅(丛昌沅,新中国成立后任江苏省京剧院院长)在《我演〈红鼻子参军〉前后》中写道:这是“永远忘怀不了的一次演出”,“区委派人来联系并指定要我们去演出《红鼻子参军》……区长作参军动员后,我们拉开大幕演唱起来,演着演着,台下的口号声此起彼落,没等演完就有青年纷纷跳上来,慷慨激昂,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军。我们兴奋,激动,我们流泪。……有些乡长﹑村长带头参了军。目睹这种火热场面,怎不受感动?”
  邱陞中学剧团还排演《工农兵学商一齐来救亡》《坚持苏中疆场》《亡囯奴当不得》《新四军上前线》等歌曲。
  1942年暑假,如东处于抗日战争和反摩擦斗争的紧张时期,苏中行政公署文教处长刘季平获悉邱陞中学为了师生安全要求西迁,随即批准。邱陞中学后与其他如东的中学联合办学,但始终发挥着骨干作用。在邱陞中学学生代表提议下,如中参政会同意增开学生课外活动。在战争环境里,苏中区党委等上级机关夏征农等领导同志,都到邱中作过报告。如中行署举办中学夏令营,除俞铭璜外,还有苏中教育界抗敌协会党组书记曾一凡、苏中教抗理事徐静渔、苏中四专署专员季方等,循循善诱的演讲,使参加活动的学生们大长见识。
  这里是革命的熔炉
  1939年,邱陞中学开学之初,教师们贴出门联、标语:“忍令上国衣冠沦于夷敌,相率中原子弟还我河山”,“岂容大好河山长期沦于敌手,誓必茹苦含辛化愤慨为力量”。表达了师生们对敌人的仇恨和誓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大家亮出了办学宗旨:毋忘国耻,抗日救亡,形成催人成才的氛围。为适应抗战需要,学校还开设军训课,由军事教官执教,学生生活也军事化,配置10支步枪,供军训打靶用。学校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学生一律穿军装,戴军帽,绑腿,初中生上童子军课,高中生接受军训,设有号兵,一切行动听号令,有时还紧急集合,搞防空演习。
  不久,顾贶予的儿子顾尔钥接受党组织委派,利用回家探亲之机在校内活动,发展金礼章(金湘,后担任过区县领导)、顾尚劼(顾斌,新中国成立后任江苏省建设银行副行长)、莫林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3月,校内秘密建立中共党支部,学生金礼章、顾尚劼先后任支部书记,掌握并控制了学生会,改选顾尚勋(陈浩,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市外经局党委书记)当学生会主席,并发动进步学生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夏天,正式建立中共邱陞中学地下党支部。这是中共江北特委在南通地区中等学校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有党员19名,成为江海平原师生的一面旗帜。
  1941年3月,新四军一师机关东进如东。4月,在栟茶镇成立苏中军区。5月,如东县抗日民主政府首任县长叶胥朝在邱陞中学主持召开县参政会。6月,苏中军区领导在邱陞中学召开第一届文教界代表会,成立苏中文教界抗敌协会。7月,四专区在这里召开第一届文教研究会,事前还请顾贶予作一门联,以壮盛景。顾贶予略思以后,笔走龙蛇,上联是:以文化奠民主之基,东箭南金,聚德星五百里,下联为:育英才充立国之本,允文允武,有弟子三千人。会上成立苏中文协会四分区分会。一师音乐家涂克在文艺晚会上指挥三旅政治部文工团演唱革命歌曲,观看话剧《红鼻子参军》,形成浓厚的团结抗日气氛。
  这些喜讯和活动给邱陞中学吹来阵阵春风,对广大师生鼓舞很大。苏中区党委委派宣传部长俞铭璜在师生座谈会上讲话,要求学生学好革命道理和文化科学知识,敢于也要胜任当前救国和未来建国的重托。不久,邱陞中学建立青年先锋队,队长为姚迁(姚宪昌,新中国成立后任南京博物院院长)。学校地下党支部动员50多名进步学生离校参加抗日工作,吴一里﹑张毓华等未读完高中就投笔从戎,参加了抗日部队。
  抗战是考场,熔炉炼赤子。在抗战热情高涨的邱陞中学入党的进步学生在烽火中迅速成长,后来成为党的优秀干部。除上述外,还有冒素英﹑张平﹑陈汝明等担任过区县领导,对巩固根据地政权作了很大贡献。有的后来成为党政财文方面重要干部或知名学者,如薛驹后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邢白后任江苏省人大副主任﹑林枫(陆鑫如)后任全国新闻协会副理事长新闻学院教授﹑周远谋后任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海笑(杨忠)后成为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著名作家﹑郑伯亚(郑令仪)后任新华社上海分社负责人等等。后来成为新中国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丁固、高宇(姚世鹤)、丁图(周俊翼)、甄为民(姚世虎)等,也都是从邱陞中学校门里走出的佼佼学子。
  这些已过古稀之年的老校友在回眸往事时滔滔不绝,许多人写了文章,深情地回忆邱陞中学对他们的教诲和培养,感恩不已,感慨万千。
  后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叶胥朝曾给邱陞中学题词:“邱陞中学创建于抗日战争时期,如皋县城沦陷以后,是我党开展青年学生工作重点学校之一,培养了大批党的优秀干部。这对坚持敌后斗争,取得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曾驻栟茶担任苏北行署主任,后任江苏省副省长的管文蔚著文指出,邱陞中学“创校于民族危亡之际,曾培养出大批抗日爱国人才,为祖国作出了很大贡献。”在新四军东进以后造就了一批批抗日英才,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苏中抗大”。 (责任编辑 魏冉)
其他文献
浮梁,是镶嵌在赣东北的一颗璀璨明珠,隶属景德镇市。她素以“瓷之源、茶之步、林之海”闻名于世,历史文化厚重,生态环境优美。  浮梁还是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近年来,浮梁县委书记林群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传承铁军精神,发扬光荣传统,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和谐的幸福浮梁”的目标,顺时而为、逆势而进,统筹做好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稳增长等各项工作,实现了经济社会健康较快发展。  2014年12
期刊
铁蹄暴虐践中华,  四起狼烟蔽日霞。  閣舍毁焚灰塞谷,  同胞屠戮血流涯。  群英操戟铜墙垒,  倭寇丢盔纸虎爬。  鬼社招魂犹玩火,  醒狮缚魍勿忘疤。
期刊
黑雪不挂白旗  纷纷落向地狱  选择黄泉的日本兵  不肯投降  如同顽石,拒绝醒悟  就连今天的有些日本人  仍死不承认  “玉碎”过的历史  不承认曾经的累累罪恶  不用把“碎”字拆开  全世界也知道  顽石,不一定就是玉  但卒,注定是侵略者的下場
期刊
1942年,侵华日军平林十七师团和十三师团混成旅团纠集伪军一部共9000多兵力,以钳形包围之势,对苏皖边区进行空前规模的大扫荡,妄图一举消灭驻扎在洪泽湖西岸的新四军主力,摧毁淮北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新四军中一个由苦娃子组成的“小鬼班”,面对顽敌,在历时33天艰苦卓绝的反扫荡斗争中,大显神威,展示了英雄本色。  1942年12月9日,已连续奋战20多天的新四军四师九旅二十六团的爱国将士,虽然体力消
期刊
清明前的一天,我来到闽北红色之旅景点光泽县中山台烈士陵园正中的一个墓前。墓旁高高耸立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是那么肃穆、庄严,青松翠柏团团守护着这里长眠的巍巍英魂。  这里长眠着一位历史的伟人,这里长眠着一个民族的精魂,他就是為光泽解放、为新中国诞生而英勇献身的闽北红军司令员吴先喜烈士。  1933年,革命的烈火熊熊燃烧在闽赣边大地上,受苦受难的闽北光泽人民在悲愤与血泪中举起了反抗的刀枪。在共产党领导下
期刊
西出金陵往孝昌,高铁腹穿大别山;  群孥同忆先辈情,最喜忠训相承传。  乙未正月十八日,恰逢刘震将军百年诞辰,刘震将军子女和数十位新四军后代齐聚湖北孝昌县城,举行了一场风格独特的纪念活动,堪称简约、紧凑、意深、情浓。  活动由刘震子女组织主持,出席活动的有黄克诚、吴信泉、李雪三、宋乃德等各位老前辈的第二代、第三代乃至第四代后人的代表,和分别来自北京、沈阳、太原、南京、淮安以及孝昌本地的受邀嘉宾、亲
期刊
朱文泉上将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纵观古今,深思高举,在认真总结长期从事军事指挥经验的基础上,静下心来进行长达七年深入系统的梳理研究,撰写出《岛屿战争论》这一鸿篇巨制,出言成章,下笔为论,洋洋百万言,洒洒十二论,使兵家叫绝,令政治家振奋。这部巨著,就其形论,宽宏高远;就其质论,博大精深;就其文论,逸态横生;就其艺论,云霞万丈;就其情论,涛聚波涌。朱将军站在时代的高度,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战略与战役战术相
期刊
荣获“兴化团”称号  海军航空兵“海空雄鹰团”的前身,最早为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是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领导的主力部队之一。皖南事变后,该部编为新四军第十八旅五十四团。  1944年底,已经改编为高邮独立团的这支部队,参加了攻克戚家庄的战斗,全歼日伪一个自卫团,俘虏了大批敌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在三洋河战斗中歼敌一个营,狠狠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1944年10月,参加解放宝应、兴化的战斗。1945
期刊
本刊讯 南京军区原司令员朱文泉上将的呕心力作《岛屿战争论》于2014年10月出版后,广受好评,专家学者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上将在为该书所作序言中称:“《岛屿战争论》融古通今,资料翔实,思想深刻,气势恢宏,不仅填补了我军军事理论的一个空白,而且对世界岛屿战争研究也是一个积极推动,值得广大读者特别是有志于在军队建功立业的年轻军官们深入研读。”  这部鸿篇巨制是朱文泉上将辛勤耕耘播种的
期刊
编者按:2013年4月,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决定集中三年时间抢救新四军老战士史料。会长朱文泉提出,抢救新四军的活史料,要与时间赛跑,与老战士的生命赛跑。铁军影视中心是承担任务的履职部门,已在南京、武汉、北京、青岛、上海、杭州等地寻访新四军老战士百人以上。本刊从2015年第一期起,在“寻访新四军老战士”专栏增辟《新四军老战士史料抢救工作记者日记》子栏目,记者以日记形式记录新四军老战士的真实故事,生动展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