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有一样快乐的童年,
却有不一样的成长影像。
当滨田英明说:“看着孩子,我仿佛重新走过童年”。
多多的爸爸则说:“追着多多穿梭在柳暗花明的林子里,我渐渐产生了些错觉。好像回到以前的那些时光,看见昨天的自己”。
不知道你是否也有这样的记忆,第一次去朋友家拜访,最能解除无话可聊的尴尬境遇又能迅速拉近距离的事情,便是一起翻看家庭相册。那本家庭相册中的绝对主角,八九不离十是孩子的成长记录。累积的光阴在几分钟的相册翻动中被压缩以点式呈现,而人物的面貌改变、环境的更改一目了然。作为摄影师的体会是,拍摄每一张照片的时候可能没有感受到那么的有意义,可是这点滴的记录随着岁月变迁,已经产生了质的变化。如若不是因为持续的记录,那隐匿于岁月中的纤毫改变实难察觉。
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有一样快乐的童年,却有不一样的成长影像。我印象中,有的朋友会每年进一次照相馆,拍一组艺术照片,虽然是站在千篇一律的取景台上,摆千篇一律的颇有时代感的pose,也让我好生羡慕。也有朋友拥有爱好摄影的父母,那些朋友于是留下了关于童年记忆近乎完整的复制。而我的父母既不爱好摄影,也对影楼的兴趣不大,除了那100天和周岁到照相馆的模式化留影之外,其他许多照片都是在和别人的合影中被“顺便”留下的。所以,我关于童年的可呈现的影像只能随那几张零星的照片被拼凑。每每翻看,不免抱憾。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的记忆就无法复制。前一段时间有一组作品在网上流传甚广,一位父亲每年都和女儿拍一张合影,女儿从怀中的婴儿变成了攀着父亲肩膀的窈窕淑女,而父亲则从风华正茂到白发苍苍,同样的场景、同样的人物以同样的站姿,将那岁月的侵蚀凸显得真真切切。许多网友表示唏嘘不已,感叹自己为什么没有早点想到这样有意义的拍摄呢?可惜成长的时光不能再发生一次,根本没有机会去补拍。
当滨田英明说:“看着孩子,我仿佛重新走过童年”。多多的爸爸则说:“追着多多穿梭在柳暗花明的林子里,我渐渐产生了些错觉。好像回到以前的那些时光,看见昨天的自己”。他们不约而同地在对影像的精雕细琢中,实现与曾经的自己对话,于自己、于孩子都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那,何不趁现在开始,拿起相机呢?
家中的艺术馆
斯维特拉娜和女儿的故事
_斯维特拉娜·贝克娅诺娃(Svetlana Bekyarova)
孩子们是我永远的爱和灵感来源。大女儿是安静、多愁善感的,
所以忧郁的、梦幻般的场景适合她,小女儿则是淘气又活泼的,喜欢恶作剧,
我便通过她拍摄让人感到快乐的照片。
Q:您的职业是什么?
A:我的工作非常普通,我在贸易公司做一名销售人员。2007年,我开始接触摄影,当时我的小女儿刚出生,我则在家休产假,在一个养育论坛里偶尔接触到了摄影。从此,摄影从一个业余的爱好,渐渐成为我最喜欢的活动。在我的生活中,我通过摄影来表达我的激情和感觉。
Q:您的照片都是关于您的女儿的,可以分享一下拍摄过程吗?
A:是的,我主要拍摄我的两个女儿。我最喜欢肖像拍摄,并且在我的女儿们的帮助下来实现各种想法。我会提前构思镜头里的影像,主要的风格都来源于童话故事,我和我的女儿们一起去读解人物形象和故事里的感受,当她们能够感受到故事里的场景时,我们沟通起来就变得容易多了。我让孩子们去扮演故事里的形象。不过,也有一些时候,我让孩子们自由自在地玩耍,我抓拍一些镜头。
Q:您和女儿之间的合作模式是什么样的?
A:首先我想说,我的孩子们是我永远的爱和灵感来源。如果没有她们,我不可能得到这些照片。有些时候,如果她们没有理解我的想法,或者她们当时没有心情,我也不会进行拍摄。因此要得到一件完美作品的最核心的事情在于互相理解和良好的沟通,不论是摄影师和模特之间,还是母亲和孩子之间。当然,她们只是孩子,并不是总是愿意从她们玩耍的时间中抽出空来拍照,这时候我就先跟其中一个孩子讲解我的想法,然后再拍另一个。
关于拍照的灵感,总是来得非常偶然。在一个普通的日常场景下,或者看杂志的时候,或者读书的时候,甚至看电影的时候,逛街或者工作的时候……其实普通的事物在不同的构思里完全可以呈现出独一无二效果。
Q:您都是用什么相机和镜头?最爱的是哪一组呢?
A:嗯,我觉得,设备既重要又不是那么重要。
也许,你拥有最先进、最昂贵的设备,却不知道如何使用它的最好的方式,或者你不懂方法也没有灵感,也是毫无意义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好的设备可以使拍摄更为便利,也会帮助你取得好的作品。我使用宾得K5单反相机,DA70mmF2.4Limited镜头是我的最爱,宾得FA50mmF1.4和三阳35mmF1.4ASUMC是我常用的另外两只定焦镜头。我也有一些老的手动镜头,它们特殊的焦外成像风格让照片颇具艺术气息,比如Super Takumar 50mm F1.4、Jupiter 85mm F2和CarL Zeiss Jena Sonnar 135mm F3.5 MC。我正在考虑买全画幅相机,但还没有做出决定,保持使用我的老镜头和相机也不错,毕竟现在摄影器材的选择这么多,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
Q:您使用辅助设备吗?
A:不,我不使用任何辅助设备,我喜欢自然光,拍摄中我只用自然光和反光板。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尝试使用闪光灯、灯具、柔光箱等等。我也没有工作室,我只在家里或外面拍摄。也许有条件的话,我可能会使用更多种光源,但是我还是更爱自然光,它也更为便利。
Q:您在拍摄中会挑选时间段吗?场景如何选取呢?
A:只采用自然光的话,时间段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我来说,因为我的拍摄对象大多需要保持10-15分钟的造型,要捕捉那最契合我心里预想效果的眼神、表情和姿态的那一刻。室外拍摄时,我偏爱阴天,或者是日落时分,这些时候的光线都是漫射光,比较适合人像拍摄。场景的选择同样需要与我的想法相接近,如果我选择的是梦幻主题的拍摄,那么场景的布置最好也充满了梦幻的感觉。不过也有一些情况是我先遇到一个场景,然后产生灵感并策划出一个创意。 斯维特拉娜
保加利亚的女摄影师斯维特拉娜,拥有两个可爱的女儿。女儿是她的御用模特,她从各种童话故事中汲取灵感,并把她的奇妙想法讲解给女儿们,希望得到她们的配合。而女儿们也非常乐意为妈妈效劳,总是乖乖地被妈妈装扮成油画中娴静的人物形象,完成了一幅幅非常具有艺术美感的作品。
根据孩子的个性和气质,我为她们设计特定的主题形象。我非常尊重孩子们的情绪和性格,会选择适合她们的故事来表达。例如,大女儿是安静、多愁善感的,所以忧郁的、梦幻般的场景适合她,小女儿则是淘气又活泼的,喜欢恶作剧,我便通过她拍摄让人感到快乐的照片。
我的照片风格总是试图将现实与幻想中的各种元素混合起来,就像儿童脑子里想象的那样天马行空。我把照片想象成一张画纸,然后逐步去完善每一个细节,包括人物形象、意境、服装、时间、光线、场景等等。当然,我也常常受其他人作品的影响,但总是会寻求一些不太一样的创作,而不是简单的临摹。我希望我的作品能表达许多唯一的、只属于我自己的想法。想法非常重要,想法激励我去拍摄,与观众产生共鸣。
你是我的主角
稻冈亚里子和她的双胞胎模特
_稻冈亚里子(Ariko Inaoka)
幸运的Erna和Hrefna长大后,
或许可以把亚里子的作品看作她们童年做过的许多个梦,
在这些梦里,她们在草原上追逐奔跑,与马儿嬉戏,用窗帘做着捉迷藏的道具。
年轻的日本女摄影师稻冈亚里子最受关注的作品,莫过于她关于一对来自冰岛的双胞胎Erna和Hrefna的拍摄,面容清丽、颇有仙女味道的姐妹在亚里子眼中是拥有着神秘联系的孪生星球。亚里子非常钟爱她的这一组模特,并决定每年拍摄一组她们的图片,这个项目至今已经进行了四年。Erna和Hrefna的童年在摄影师的镜头中是如此地具有迷人的气质,被描摹成了“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味道。正如我前文所描述的,Erna和Hrefna就是我小时候羡慕的那些每年进一次影楼进行岁月留恋的朋友们,她们关于童年的记忆是由一组组缤纷多色的造型组成的。亚里子把对Erna和Hrefna的拍摄当作一个项目来制作,区别于影楼拍摄模式,更具有艺术创作的意味。我想,幸运的Erna和Hrefna长大后,或许可以把亚里子的作品看作她们童年做过的一个梦,在这个梦里,她们在草原上追逐奔跑,与马儿嬉戏,用窗帘做着捉迷藏的道具。
Q:这一对双胞胎是你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为什么与她们有如此长时间的合作呢?
A:当时我在冰岛进行一个风景的拍摄项目,遇见了双胞胎Erna和Hrefna。当时我还住在纽约。后来我搬回到日本,但我非常想再去冰岛拍摄。于是我去寻找一些商业拍摄,或者为唱片拍摄封面,这样我才能再次飞到冰岛。幸运的我找到了为日本设计师Mina Perhonen拍摄的工作,他给了我一份工作目录,让我找10组模特进行拍摄,双胞胎便是其中一组。还记得我最好的朋友帮我在冰岛选演员,她在一个游泳池里看到了Erna和Hrefna,心想着,“哦,也许她们可以成为亚里子的好作品”,这是我们缘分的开始。
但我当时那个项目直到3年后才开工,而这期间我正因为别的项目忙碌着,当我完成了我的出版计划和个人展览之后,Erna和Hrefna又来找我,我想,也许她们对拍摄很有兴趣,接下来的一年,我又回到了冰岛。我想每年都拍摄她们,到目前已经实现了四年。
Q:为什么选择用这样的表现方式拍摄双胞胎呢?可否形容一下你照片的风格?
A:这很难,我真的无法用一个准确的词汇来形容。这对双胞胎,这对孪生的生命,在我看来就是很神秘的联系。我努力去展现这种联系,因为相比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来说,我更相信看不见的东西。同时,我的照片总是集中于一个主题或者是概念,通常都非常个人化的,因为我根据自己的直觉来创作。当我完成一个拍摄之后,我不会去回顾。我并不需要看到我作品的所有观众都有同样的视觉体验,我更想知道他们看到我的作品之后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
稻冈亚里子
摄影师稻冈亚里子1975年出生于日本京都,17岁搬到美国圣迭戈高中,并开始从事摄影,现居东京。1999年,亚里子从帕尔森艺术学院摄影专业毕业,曾获1999年度PDN 30新锐奖,至今已举办个人展览数十场。
昨日不再来
滨田英明和他的兄弟俩
_滨田英明(Hideaki Hamada)
我的孩子不仅是我的心肝宝贝,
也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当我看着他们时,我有一种奇怪的感觉,
仿佛在重新经历我的成长过程。
Q:可否分享一下你们在一起的拍摄故事?
A:我的两个儿子是我的主要拍摄对象。大儿子春,7岁,小儿子米娜,5岁。
基本上,我的拍摄项目“春和米娜”就是对他们的成长记录,目的是希望待他们长大之后还能感受到童年的记忆,我猜想,这些照片也是给他们未来最好的礼物吧。
Q:小孩子总是很好动,如何拍摄到理想的画面呢?
A:理想的场景是,摄影师希望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拍到自己想要的图片,但是孩子们可不是所有的时间都有你想要的表情。相反,他们大多数时间没有特别多的面部表情。我希望这些照片能记录他们一天天的生活方式。如此以来,他们偶尔展现出来的生动的表情才看起来更生活化、更自然,也让作品更加百看不厌。偶尔我也会“导演”我的照片,但是大多数情况下,照片拍摄的就是孩子们的真实状态。
Q:您的作品看起来就好像是您为孩子们精心布置的画面,请问这些灵感来自于何处?
A:我的孩子不仅是我的心肝宝贝,还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当我看着他们时,我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仿佛在重新经历我的成长过程。我希望通过作品展示的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孩子们的表现总是出乎我们的预料,而我照片的灵感往往来源于此。 Q:您使用什么器材拍摄?
A:我使用宾得67II相机,SMC Takumar105mm F2.4镜头,柯达Portra400的早期产品,总是理所当然地采用胶片拍摄,尽管人们都开始更新相机设备,使用电子打印照片。但是我也明显地感受到,随着各种摄影器材的盛行,包括手机拍摄的流行,我们也流失了关于摄影本身的某种东西。现在的设备都越来越方便于使用,还具有各种花哨的功能,不像胶片拍摄过程那样,按下快门的时候是兴奋和期待的,你需要时间来验证你是否拍摄成功了,这种感受是数码时代所没有的。
Q:使用辅助器材吗?
A:有时使用三脚架。
使用器材
宾得67II相机
SMC Takumar105mm 1︰2.4
滨田英明
1977年出生于日本大阪,职业摄影师,从高中开始拍摄。
孩子们时时刻刻都在享受玩耍的过程,所以拍摄机会几乎是转瞬即逝。我一般都在家里或者邻居家里拍摄他们,对我的拍摄风格而言,日常的生活场景比那些刻意布置的更为重要。我认为对孩子记录式的拍摄最重要是要保持一个客观的视角,不要距离太近,对他们少加干预,当然也不要远到看不清楚:)。就好像我们从背后看他们的距离,只是观察。
我们都是时间中的孩子
肉腾腾和多多的故事
_肉腾腾
岁月就像骑上小车的你,嗖一下已经溜出老远。天高了,远了,阳光纵耀眼还是带了些稀薄的凉意。
远远看,多多还是团小小的影子。
好像四季不曾带走我曾拥有的,却又不断提醒着,我们都是时间中的孩子。
作为从不出现在镜头中的爸爸,他是一位尽职地不能更多的摄影师。每隔几天,多多的爸爸都会把儿子成长的小故事用一张图片配寥寥几句话更新到多多的成长相册中,静静地,却融化人心。多多由一个小不点儿长成男孩的过程存在于网友的脑海中,更像一个邻家的小孩。那些镜头里的细碎时光,那些温暖的如热巧克力般的甜蜜话语,刻画出多多田园诗般的童年,让我不禁对这个男孩“羡慕嫉妒恨”了。我想起了自己和多多一样、在大自然中打滚儿的欢快童年,不过,我缺失那些可以真实呈现的影像记录。
Q:对孩子多年的跟踪拍摄,给您带来了哪些感受?
A:“跟踪”一词换成“陪伴”对我而言更贴切一些。拍摄只是陪伴当中偶然按下快门的结果。与孩子一同成长,是件有意思的事。作为父母,并非只是简单地监护和喂养,我们分享彼此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教会我很多。
Q:在拍摄的过程中,您和孩子有互动的过程吗?
A:我理解这个问题的意思,是不是如何指导或者说安排孩子的表情动作?这个不是我拍摄的初衷,我也没这方面的技巧。互动是探索这个世界的过程,有时他需要我解释大自然的一些来龙去脉,有时他就是完全感受其中,在这个过程里,孩子是投入的,心无旁骛。
有时候我也会忘了按下快门。
Q:在儿童的记录式拍摄中,有什么技巧?
A:忘记镜头的存在。这不是什么经验技巧,但唯有这样,才能得到最真实的一瞬。
Q:如何能捕捉到最精彩的那一瞬间?
A: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想应该就是眼界所至,内心被打动的那一瞬间,按下快门。
Q:您使用什么相机拍摄?对器材有什么选择?对光线有何处理吗?
A:基本上手头有什么就用什么,数码、胶片,包括手机,都可以。用的比较多的是Rolleiflex 3.5F,一架双反胶片相机。原因是我迷恋胶片这件事。
说到光线,完全是自然光,闪光灯,反光板什么的,没有用过。自然的是最好的。
Q:我们有许多影友看到了别人拍摄的精彩的成长图片,很想拍摄,却又苦于无从下手,您有什么经验和建议吗?
A:能与人产生共鸣的东西,一定是来源于生活本身,拍照也是如此。它应反映你真实的内心和生活。包括这当中的细碎、瑕疵、彷徨、无奈,也包括爱、成长、勇气。
现代人压力大,为功名利禄奔忙。很多人花了很多时间加班买一台高级相机逢年过节拍几张,或者选择去影楼拍艺术照。对我而言,放下这些,放慢自己的脚步,在他还需要你的时候,给孩子多一些陪伴,与之一起成长。这就是我拍照的技巧,也是我生活的信条。
肉腾腾
多多爸爸,摄影爱好者。记录了多多成长中的点滴故事。
你的成长,我的欣赏
李舸和儿子的故事
呱呱坠地的啼哭、第一次淡定地打预防针、第一次在天安门留影、第一次参加毕业典礼……
遇见一个生命的羽翼渐丰,可能是为人父母最大的欣慰吧。
相比艺术写真,纪录式的拍摄具有自己独特的味道和更为实际的意义。无法否认,童年本身就是最纯净美好的事物,纪实风格的拍摄让童年得以最大程度的还原重现。关于纪录式的拍摄,父母是最佳摄影师的担纲者,那些精彩的、唯一的瞬间往往出其不意,如昙花一现般绽放,只有父母才可以完成对自己的孩子跟踪式的拍摄。没有时刻的守护,怎可能收获最细腻的一瞬?对孩子倾注了无限的爱的父母们,往往能实现观察入微的拍摄。
Q:可否分享一下您的创作思路?
A:天下所有的父母无一不觉得自己的孩子最美丽可爱,所以我们会看到许多照片总是去捕捉孩子的笑脸。其实孩子丰富的世界一定不仅限于此,我们为孩子留影,最大的意义是为孩子留下成长的足迹。然而,成长足迹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就是成长的环境,是环境的变化烘托了成长的历程。我对儿子的拍摄总是会强调他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这样的记忆才会是丰满的、立体的。
Q:在对孩子的成长记录中,您收获最多的是什么?
A:一种思考。为什么许多人对孩子的拍摄总是对孩子笑脸的捕捉、特写呢?这和社会现状有某种因果联系。当下,太多人凡事都从自己出发,只着眼于对自身的关注,很少会关心周围的事物和环境,所以除了孩子本身,照片中的其他元素都处于从属、被忽略的地位。分出一些精力,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多考虑全局,这种感悟,是对孩子的成长记录带给我的。 Q:对于想要提高摄影水平的影友,您有什么建议吗?
A:我或许可以对爱好摄影的朋友提一个小小的建议,如今摄影得到了大大的普及,很多人奔赴名山大川、甚至人迹罕至的地方去创作,然而还是难免会落入题材的俗套。其实,有一个讨巧的办法,便是仔细观察你身边的事物。身边熟悉的事物是自己最为了解的,也最容易驾轻就熟。比如自己的孩子,孩子天马行空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可能性,自己的孩子一定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你的作品一定是唯一的。不过,这需要拍摄者多多观察,任何一组摄影作品都是无法模仿的。
相比艺术写真,纪录式的拍摄具有自己独特的味道和更为实际的意义。无法否认,童年本身就是最纯净美好的事物,纪实风格的拍摄让童年得以最大程度的还原重现。关于纪录式的拍摄,父母是最佳摄影师的担纲者,那些精彩的、唯一的瞬间往往出其不意,如昙花一现般绽放,只有父母才可以完成对自己的孩子跟踪式的拍摄。没有时刻的守护,怎可能收获最细腻的一瞬?对孩子倾注了无限的爱的父母们,往往能实现观察入微的拍摄。
Q:可否分享一下您的创作思路?
A:天下所有的父母无一不觉得自己的孩子最美丽可爱,所以我们会看到许多照片总是去捕捉孩子的笑脸。其实孩子丰富的世界一定不仅限于此,我们为孩子留影,最大的意义是为孩子留下成长的足迹。然而,成长足迹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就是成长的环境,是环境的变化烘托了成长的历程。我对儿子的拍摄总是会强调他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这样的记忆才会是丰满的、立体的。
Q:在对孩子的成长记录中,您收获最多的是什么?
A:一种思考。为什么许多人对孩子的拍摄总是对孩子笑脸的捕捉、特写呢?这和社会现状有某种因果联系。当下,太多人凡事都从自己出发,只着眼于对自身的关注,很少会关心周围的事物和环境,所以除了孩子本身,照片中的其他元素都处于从属、被忽略的地位。分出一些精力,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多考虑全局,这种感悟,是对孩子的成长记录带给我的。
Q:对于想要提高摄影水平的影友,您有什么建议吗?
A:我或许可以对爱好摄影的朋友提一个小小的建议,如今摄影得到了大大的普及,很多人奔赴名山大川、甚至人迹罕至的地方去创作,然而还是难免会落入题材的俗套。其实,有一个讨巧的办法,便是仔细观察你身边的事物。身边熟悉的事物是自己最为了解的,也最容易驾轻就熟。比如自己的孩子,孩子天马行空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可能性,自己的孩子一定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你的作品一定是唯一的。不过,这需要拍摄者多多观察,任何一组摄影作品都是无法模仿的。
却有不一样的成长影像。
当滨田英明说:“看着孩子,我仿佛重新走过童年”。
多多的爸爸则说:“追着多多穿梭在柳暗花明的林子里,我渐渐产生了些错觉。好像回到以前的那些时光,看见昨天的自己”。
不知道你是否也有这样的记忆,第一次去朋友家拜访,最能解除无话可聊的尴尬境遇又能迅速拉近距离的事情,便是一起翻看家庭相册。那本家庭相册中的绝对主角,八九不离十是孩子的成长记录。累积的光阴在几分钟的相册翻动中被压缩以点式呈现,而人物的面貌改变、环境的更改一目了然。作为摄影师的体会是,拍摄每一张照片的时候可能没有感受到那么的有意义,可是这点滴的记录随着岁月变迁,已经产生了质的变化。如若不是因为持续的记录,那隐匿于岁月中的纤毫改变实难察觉。
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有一样快乐的童年,却有不一样的成长影像。我印象中,有的朋友会每年进一次照相馆,拍一组艺术照片,虽然是站在千篇一律的取景台上,摆千篇一律的颇有时代感的pose,也让我好生羡慕。也有朋友拥有爱好摄影的父母,那些朋友于是留下了关于童年记忆近乎完整的复制。而我的父母既不爱好摄影,也对影楼的兴趣不大,除了那100天和周岁到照相馆的模式化留影之外,其他许多照片都是在和别人的合影中被“顺便”留下的。所以,我关于童年的可呈现的影像只能随那几张零星的照片被拼凑。每每翻看,不免抱憾。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的记忆就无法复制。前一段时间有一组作品在网上流传甚广,一位父亲每年都和女儿拍一张合影,女儿从怀中的婴儿变成了攀着父亲肩膀的窈窕淑女,而父亲则从风华正茂到白发苍苍,同样的场景、同样的人物以同样的站姿,将那岁月的侵蚀凸显得真真切切。许多网友表示唏嘘不已,感叹自己为什么没有早点想到这样有意义的拍摄呢?可惜成长的时光不能再发生一次,根本没有机会去补拍。
当滨田英明说:“看着孩子,我仿佛重新走过童年”。多多的爸爸则说:“追着多多穿梭在柳暗花明的林子里,我渐渐产生了些错觉。好像回到以前的那些时光,看见昨天的自己”。他们不约而同地在对影像的精雕细琢中,实现与曾经的自己对话,于自己、于孩子都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那,何不趁现在开始,拿起相机呢?
家中的艺术馆
斯维特拉娜和女儿的故事
_斯维特拉娜·贝克娅诺娃(Svetlana Bekyarova)
孩子们是我永远的爱和灵感来源。大女儿是安静、多愁善感的,
所以忧郁的、梦幻般的场景适合她,小女儿则是淘气又活泼的,喜欢恶作剧,
我便通过她拍摄让人感到快乐的照片。
Q:您的职业是什么?
A:我的工作非常普通,我在贸易公司做一名销售人员。2007年,我开始接触摄影,当时我的小女儿刚出生,我则在家休产假,在一个养育论坛里偶尔接触到了摄影。从此,摄影从一个业余的爱好,渐渐成为我最喜欢的活动。在我的生活中,我通过摄影来表达我的激情和感觉。
Q:您的照片都是关于您的女儿的,可以分享一下拍摄过程吗?
A:是的,我主要拍摄我的两个女儿。我最喜欢肖像拍摄,并且在我的女儿们的帮助下来实现各种想法。我会提前构思镜头里的影像,主要的风格都来源于童话故事,我和我的女儿们一起去读解人物形象和故事里的感受,当她们能够感受到故事里的场景时,我们沟通起来就变得容易多了。我让孩子们去扮演故事里的形象。不过,也有一些时候,我让孩子们自由自在地玩耍,我抓拍一些镜头。
Q:您和女儿之间的合作模式是什么样的?
A:首先我想说,我的孩子们是我永远的爱和灵感来源。如果没有她们,我不可能得到这些照片。有些时候,如果她们没有理解我的想法,或者她们当时没有心情,我也不会进行拍摄。因此要得到一件完美作品的最核心的事情在于互相理解和良好的沟通,不论是摄影师和模特之间,还是母亲和孩子之间。当然,她们只是孩子,并不是总是愿意从她们玩耍的时间中抽出空来拍照,这时候我就先跟其中一个孩子讲解我的想法,然后再拍另一个。
关于拍照的灵感,总是来得非常偶然。在一个普通的日常场景下,或者看杂志的时候,或者读书的时候,甚至看电影的时候,逛街或者工作的时候……其实普通的事物在不同的构思里完全可以呈现出独一无二效果。
Q:您都是用什么相机和镜头?最爱的是哪一组呢?
A:嗯,我觉得,设备既重要又不是那么重要。
也许,你拥有最先进、最昂贵的设备,却不知道如何使用它的最好的方式,或者你不懂方法也没有灵感,也是毫无意义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好的设备可以使拍摄更为便利,也会帮助你取得好的作品。我使用宾得K5单反相机,DA70mmF2.4Limited镜头是我的最爱,宾得FA50mmF1.4和三阳35mmF1.4ASUMC是我常用的另外两只定焦镜头。我也有一些老的手动镜头,它们特殊的焦外成像风格让照片颇具艺术气息,比如Super Takumar 50mm F1.4、Jupiter 85mm F2和CarL Zeiss Jena Sonnar 135mm F3.5 MC。我正在考虑买全画幅相机,但还没有做出决定,保持使用我的老镜头和相机也不错,毕竟现在摄影器材的选择这么多,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
Q:您使用辅助设备吗?
A:不,我不使用任何辅助设备,我喜欢自然光,拍摄中我只用自然光和反光板。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尝试使用闪光灯、灯具、柔光箱等等。我也没有工作室,我只在家里或外面拍摄。也许有条件的话,我可能会使用更多种光源,但是我还是更爱自然光,它也更为便利。
Q:您在拍摄中会挑选时间段吗?场景如何选取呢?
A:只采用自然光的话,时间段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我来说,因为我的拍摄对象大多需要保持10-15分钟的造型,要捕捉那最契合我心里预想效果的眼神、表情和姿态的那一刻。室外拍摄时,我偏爱阴天,或者是日落时分,这些时候的光线都是漫射光,比较适合人像拍摄。场景的选择同样需要与我的想法相接近,如果我选择的是梦幻主题的拍摄,那么场景的布置最好也充满了梦幻的感觉。不过也有一些情况是我先遇到一个场景,然后产生灵感并策划出一个创意。 斯维特拉娜
保加利亚的女摄影师斯维特拉娜,拥有两个可爱的女儿。女儿是她的御用模特,她从各种童话故事中汲取灵感,并把她的奇妙想法讲解给女儿们,希望得到她们的配合。而女儿们也非常乐意为妈妈效劳,总是乖乖地被妈妈装扮成油画中娴静的人物形象,完成了一幅幅非常具有艺术美感的作品。
根据孩子的个性和气质,我为她们设计特定的主题形象。我非常尊重孩子们的情绪和性格,会选择适合她们的故事来表达。例如,大女儿是安静、多愁善感的,所以忧郁的、梦幻般的场景适合她,小女儿则是淘气又活泼的,喜欢恶作剧,我便通过她拍摄让人感到快乐的照片。
我的照片风格总是试图将现实与幻想中的各种元素混合起来,就像儿童脑子里想象的那样天马行空。我把照片想象成一张画纸,然后逐步去完善每一个细节,包括人物形象、意境、服装、时间、光线、场景等等。当然,我也常常受其他人作品的影响,但总是会寻求一些不太一样的创作,而不是简单的临摹。我希望我的作品能表达许多唯一的、只属于我自己的想法。想法非常重要,想法激励我去拍摄,与观众产生共鸣。
你是我的主角
稻冈亚里子和她的双胞胎模特
_稻冈亚里子(Ariko Inaoka)
幸运的Erna和Hrefna长大后,
或许可以把亚里子的作品看作她们童年做过的许多个梦,
在这些梦里,她们在草原上追逐奔跑,与马儿嬉戏,用窗帘做着捉迷藏的道具。
年轻的日本女摄影师稻冈亚里子最受关注的作品,莫过于她关于一对来自冰岛的双胞胎Erna和Hrefna的拍摄,面容清丽、颇有仙女味道的姐妹在亚里子眼中是拥有着神秘联系的孪生星球。亚里子非常钟爱她的这一组模特,并决定每年拍摄一组她们的图片,这个项目至今已经进行了四年。Erna和Hrefna的童年在摄影师的镜头中是如此地具有迷人的气质,被描摹成了“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味道。正如我前文所描述的,Erna和Hrefna就是我小时候羡慕的那些每年进一次影楼进行岁月留恋的朋友们,她们关于童年的记忆是由一组组缤纷多色的造型组成的。亚里子把对Erna和Hrefna的拍摄当作一个项目来制作,区别于影楼拍摄模式,更具有艺术创作的意味。我想,幸运的Erna和Hrefna长大后,或许可以把亚里子的作品看作她们童年做过的一个梦,在这个梦里,她们在草原上追逐奔跑,与马儿嬉戏,用窗帘做着捉迷藏的道具。
Q:这一对双胞胎是你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为什么与她们有如此长时间的合作呢?
A:当时我在冰岛进行一个风景的拍摄项目,遇见了双胞胎Erna和Hrefna。当时我还住在纽约。后来我搬回到日本,但我非常想再去冰岛拍摄。于是我去寻找一些商业拍摄,或者为唱片拍摄封面,这样我才能再次飞到冰岛。幸运的我找到了为日本设计师Mina Perhonen拍摄的工作,他给了我一份工作目录,让我找10组模特进行拍摄,双胞胎便是其中一组。还记得我最好的朋友帮我在冰岛选演员,她在一个游泳池里看到了Erna和Hrefna,心想着,“哦,也许她们可以成为亚里子的好作品”,这是我们缘分的开始。
但我当时那个项目直到3年后才开工,而这期间我正因为别的项目忙碌着,当我完成了我的出版计划和个人展览之后,Erna和Hrefna又来找我,我想,也许她们对拍摄很有兴趣,接下来的一年,我又回到了冰岛。我想每年都拍摄她们,到目前已经实现了四年。
Q:为什么选择用这样的表现方式拍摄双胞胎呢?可否形容一下你照片的风格?
A:这很难,我真的无法用一个准确的词汇来形容。这对双胞胎,这对孪生的生命,在我看来就是很神秘的联系。我努力去展现这种联系,因为相比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来说,我更相信看不见的东西。同时,我的照片总是集中于一个主题或者是概念,通常都非常个人化的,因为我根据自己的直觉来创作。当我完成一个拍摄之后,我不会去回顾。我并不需要看到我作品的所有观众都有同样的视觉体验,我更想知道他们看到我的作品之后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
稻冈亚里子
摄影师稻冈亚里子1975年出生于日本京都,17岁搬到美国圣迭戈高中,并开始从事摄影,现居东京。1999年,亚里子从帕尔森艺术学院摄影专业毕业,曾获1999年度PDN 30新锐奖,至今已举办个人展览数十场。
昨日不再来
滨田英明和他的兄弟俩
_滨田英明(Hideaki Hamada)
我的孩子不仅是我的心肝宝贝,
也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当我看着他们时,我有一种奇怪的感觉,
仿佛在重新经历我的成长过程。
Q:可否分享一下你们在一起的拍摄故事?
A:我的两个儿子是我的主要拍摄对象。大儿子春,7岁,小儿子米娜,5岁。
基本上,我的拍摄项目“春和米娜”就是对他们的成长记录,目的是希望待他们长大之后还能感受到童年的记忆,我猜想,这些照片也是给他们未来最好的礼物吧。
Q:小孩子总是很好动,如何拍摄到理想的画面呢?
A:理想的场景是,摄影师希望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拍到自己想要的图片,但是孩子们可不是所有的时间都有你想要的表情。相反,他们大多数时间没有特别多的面部表情。我希望这些照片能记录他们一天天的生活方式。如此以来,他们偶尔展现出来的生动的表情才看起来更生活化、更自然,也让作品更加百看不厌。偶尔我也会“导演”我的照片,但是大多数情况下,照片拍摄的就是孩子们的真实状态。
Q:您的作品看起来就好像是您为孩子们精心布置的画面,请问这些灵感来自于何处?
A:我的孩子不仅是我的心肝宝贝,还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当我看着他们时,我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仿佛在重新经历我的成长过程。我希望通过作品展示的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孩子们的表现总是出乎我们的预料,而我照片的灵感往往来源于此。 Q:您使用什么器材拍摄?
A:我使用宾得67II相机,SMC Takumar105mm F2.4镜头,柯达Portra400的早期产品,总是理所当然地采用胶片拍摄,尽管人们都开始更新相机设备,使用电子打印照片。但是我也明显地感受到,随着各种摄影器材的盛行,包括手机拍摄的流行,我们也流失了关于摄影本身的某种东西。现在的设备都越来越方便于使用,还具有各种花哨的功能,不像胶片拍摄过程那样,按下快门的时候是兴奋和期待的,你需要时间来验证你是否拍摄成功了,这种感受是数码时代所没有的。
Q:使用辅助器材吗?
A:有时使用三脚架。
使用器材
宾得67II相机
SMC Takumar105mm 1︰2.4
滨田英明
1977年出生于日本大阪,职业摄影师,从高中开始拍摄。
孩子们时时刻刻都在享受玩耍的过程,所以拍摄机会几乎是转瞬即逝。我一般都在家里或者邻居家里拍摄他们,对我的拍摄风格而言,日常的生活场景比那些刻意布置的更为重要。我认为对孩子记录式的拍摄最重要是要保持一个客观的视角,不要距离太近,对他们少加干预,当然也不要远到看不清楚:)。就好像我们从背后看他们的距离,只是观察。
我们都是时间中的孩子
肉腾腾和多多的故事
_肉腾腾
岁月就像骑上小车的你,嗖一下已经溜出老远。天高了,远了,阳光纵耀眼还是带了些稀薄的凉意。
远远看,多多还是团小小的影子。
好像四季不曾带走我曾拥有的,却又不断提醒着,我们都是时间中的孩子。
作为从不出现在镜头中的爸爸,他是一位尽职地不能更多的摄影师。每隔几天,多多的爸爸都会把儿子成长的小故事用一张图片配寥寥几句话更新到多多的成长相册中,静静地,却融化人心。多多由一个小不点儿长成男孩的过程存在于网友的脑海中,更像一个邻家的小孩。那些镜头里的细碎时光,那些温暖的如热巧克力般的甜蜜话语,刻画出多多田园诗般的童年,让我不禁对这个男孩“羡慕嫉妒恨”了。我想起了自己和多多一样、在大自然中打滚儿的欢快童年,不过,我缺失那些可以真实呈现的影像记录。
Q:对孩子多年的跟踪拍摄,给您带来了哪些感受?
A:“跟踪”一词换成“陪伴”对我而言更贴切一些。拍摄只是陪伴当中偶然按下快门的结果。与孩子一同成长,是件有意思的事。作为父母,并非只是简单地监护和喂养,我们分享彼此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教会我很多。
Q:在拍摄的过程中,您和孩子有互动的过程吗?
A:我理解这个问题的意思,是不是如何指导或者说安排孩子的表情动作?这个不是我拍摄的初衷,我也没这方面的技巧。互动是探索这个世界的过程,有时他需要我解释大自然的一些来龙去脉,有时他就是完全感受其中,在这个过程里,孩子是投入的,心无旁骛。
有时候我也会忘了按下快门。
Q:在儿童的记录式拍摄中,有什么技巧?
A:忘记镜头的存在。这不是什么经验技巧,但唯有这样,才能得到最真实的一瞬。
Q:如何能捕捉到最精彩的那一瞬间?
A: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想应该就是眼界所至,内心被打动的那一瞬间,按下快门。
Q:您使用什么相机拍摄?对器材有什么选择?对光线有何处理吗?
A:基本上手头有什么就用什么,数码、胶片,包括手机,都可以。用的比较多的是Rolleiflex 3.5F,一架双反胶片相机。原因是我迷恋胶片这件事。
说到光线,完全是自然光,闪光灯,反光板什么的,没有用过。自然的是最好的。
Q:我们有许多影友看到了别人拍摄的精彩的成长图片,很想拍摄,却又苦于无从下手,您有什么经验和建议吗?
A:能与人产生共鸣的东西,一定是来源于生活本身,拍照也是如此。它应反映你真实的内心和生活。包括这当中的细碎、瑕疵、彷徨、无奈,也包括爱、成长、勇气。
现代人压力大,为功名利禄奔忙。很多人花了很多时间加班买一台高级相机逢年过节拍几张,或者选择去影楼拍艺术照。对我而言,放下这些,放慢自己的脚步,在他还需要你的时候,给孩子多一些陪伴,与之一起成长。这就是我拍照的技巧,也是我生活的信条。
肉腾腾
多多爸爸,摄影爱好者。记录了多多成长中的点滴故事。
你的成长,我的欣赏
李舸和儿子的故事
呱呱坠地的啼哭、第一次淡定地打预防针、第一次在天安门留影、第一次参加毕业典礼……
遇见一个生命的羽翼渐丰,可能是为人父母最大的欣慰吧。
相比艺术写真,纪录式的拍摄具有自己独特的味道和更为实际的意义。无法否认,童年本身就是最纯净美好的事物,纪实风格的拍摄让童年得以最大程度的还原重现。关于纪录式的拍摄,父母是最佳摄影师的担纲者,那些精彩的、唯一的瞬间往往出其不意,如昙花一现般绽放,只有父母才可以完成对自己的孩子跟踪式的拍摄。没有时刻的守护,怎可能收获最细腻的一瞬?对孩子倾注了无限的爱的父母们,往往能实现观察入微的拍摄。
Q:可否分享一下您的创作思路?
A:天下所有的父母无一不觉得自己的孩子最美丽可爱,所以我们会看到许多照片总是去捕捉孩子的笑脸。其实孩子丰富的世界一定不仅限于此,我们为孩子留影,最大的意义是为孩子留下成长的足迹。然而,成长足迹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就是成长的环境,是环境的变化烘托了成长的历程。我对儿子的拍摄总是会强调他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这样的记忆才会是丰满的、立体的。
Q:在对孩子的成长记录中,您收获最多的是什么?
A:一种思考。为什么许多人对孩子的拍摄总是对孩子笑脸的捕捉、特写呢?这和社会现状有某种因果联系。当下,太多人凡事都从自己出发,只着眼于对自身的关注,很少会关心周围的事物和环境,所以除了孩子本身,照片中的其他元素都处于从属、被忽略的地位。分出一些精力,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多考虑全局,这种感悟,是对孩子的成长记录带给我的。 Q:对于想要提高摄影水平的影友,您有什么建议吗?
A:我或许可以对爱好摄影的朋友提一个小小的建议,如今摄影得到了大大的普及,很多人奔赴名山大川、甚至人迹罕至的地方去创作,然而还是难免会落入题材的俗套。其实,有一个讨巧的办法,便是仔细观察你身边的事物。身边熟悉的事物是自己最为了解的,也最容易驾轻就熟。比如自己的孩子,孩子天马行空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可能性,自己的孩子一定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你的作品一定是唯一的。不过,这需要拍摄者多多观察,任何一组摄影作品都是无法模仿的。
相比艺术写真,纪录式的拍摄具有自己独特的味道和更为实际的意义。无法否认,童年本身就是最纯净美好的事物,纪实风格的拍摄让童年得以最大程度的还原重现。关于纪录式的拍摄,父母是最佳摄影师的担纲者,那些精彩的、唯一的瞬间往往出其不意,如昙花一现般绽放,只有父母才可以完成对自己的孩子跟踪式的拍摄。没有时刻的守护,怎可能收获最细腻的一瞬?对孩子倾注了无限的爱的父母们,往往能实现观察入微的拍摄。
Q:可否分享一下您的创作思路?
A:天下所有的父母无一不觉得自己的孩子最美丽可爱,所以我们会看到许多照片总是去捕捉孩子的笑脸。其实孩子丰富的世界一定不仅限于此,我们为孩子留影,最大的意义是为孩子留下成长的足迹。然而,成长足迹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就是成长的环境,是环境的变化烘托了成长的历程。我对儿子的拍摄总是会强调他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这样的记忆才会是丰满的、立体的。
Q:在对孩子的成长记录中,您收获最多的是什么?
A:一种思考。为什么许多人对孩子的拍摄总是对孩子笑脸的捕捉、特写呢?这和社会现状有某种因果联系。当下,太多人凡事都从自己出发,只着眼于对自身的关注,很少会关心周围的事物和环境,所以除了孩子本身,照片中的其他元素都处于从属、被忽略的地位。分出一些精力,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多考虑全局,这种感悟,是对孩子的成长记录带给我的。
Q:对于想要提高摄影水平的影友,您有什么建议吗?
A:我或许可以对爱好摄影的朋友提一个小小的建议,如今摄影得到了大大的普及,很多人奔赴名山大川、甚至人迹罕至的地方去创作,然而还是难免会落入题材的俗套。其实,有一个讨巧的办法,便是仔细观察你身边的事物。身边熟悉的事物是自己最为了解的,也最容易驾轻就熟。比如自己的孩子,孩子天马行空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可能性,自己的孩子一定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你的作品一定是唯一的。不过,这需要拍摄者多多观察,任何一组摄影作品都是无法模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