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dao Ando:折翼而飞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rofile
  1941 年生于日本大阪 , 成年之前的他在运动场和大街上度过了童年。曾迷恋过船模和航模制作 , 并学过木工手艺 , 也学过拳击 ,18 岁时 , 安藤开始考察日本文化古城京都和奈良的庙宇、神殿和茶社等传统建筑。三年后开始游历欧美 , 考察研究西方文明中的著名建筑。
  28 岁 , 安藤回到家乡大阪成立了安藤忠雄建筑事务所。
  34 岁那年完成了自己的成名作——住吉的长屋 , 此后获奖不断。
  
  安藤忠雄的轨迹看似星光灿烂 , 却是一次又一次折翼而飞的历程。“回顾过去时发现 , 这三十年来 , 作为一个建筑师 , 我的工作几乎没有一件是按我所想顺利进行的。自己所想的和现实条件有很多出入而碰壁、不如意是家常便饭 , 结果是不少计划方案中断 , 竞赛 ( 设计竞赛 ) 也多以失败告终。至于向城市方面的提案 , 别说实现 , 几乎没人要听。这样长久反复直到今天 , 是名副其实的连战连败。”安藤忠雄曾经这么说。
  
  1965 年 , 美国的第一家有空调设备的游乐场开幕 , 在休斯顿引起了一阵新技术与消费融合的新浪潮。丘吉尔在那一年离开了人世 , 宣布了战争年代的结束。那一年 , 有位日本年轻人自筹经费到欧洲旅游 , 旅途结束后 , 登上了归国的客船。
  他绕道经过了象牙海岸、开普敦、马达加斯加 , 横穿印度洋 , 然后在印度的孟买下了船。在那里像是被什么迷住了似的乘上火车奔向了圣地贝拿勒斯。
  在恒河边 , 他看到有许多人在河水中沐浴 , 旁边有牛在游泳 , 岸边还有死者在被火葬。“异常的恶臭 , 强烈的阳光 , 漫无边际的大地。这一混沌的景象将人生存的意义全部暴露了出来 , 并产生着一种震慑的威力。”他后来回忆的时候说。他独自一人坐在岸边 , 不停地问着自己 , 人到底是为什么活着。
  他竭力抵御着自己想要逃离现场的念头 , 持续着坐在那里。终于也被一种莫名其妙的内省的感觉所缠绕 , 产生了顿悟。
  对印度人来讲 , 死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死 , 是为了生 , 为了再一次轮回转生。这里是生与死浑然一体的场所。
  他突然意识到 , 人生的终点无论落在何处 , 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区别。既然如此 ,应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 , 因为这是自然的法则。无论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目标 , 还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信念而奋斗 , 也终究会有倒下去的那一天。年轻人为此终于明白了职业与生命之间的关系 ,“将自己的职业作为武器 , 去抗争 , 去争取自由 , 要相信自己 ,负己之责 , 凭借自己的力量去与社会进行斗争”。这就是那位年轻人最终所选择的人生观 : 一种游击式的人生观。那是日本经济迅速腾飞的起跑阶段 , 那年安藤忠雄 24 岁。
  24 岁的安藤确认了职业就是生命的武器。但这并非是安藤最初决定成为建筑师的原因 , 早在 15 岁的时候 , 安藤就已经发现了建筑师的乐趣。那年 , 他与家附近的工匠一起进行了祖母家房子的改建。那是他第一次尝到设计建筑的乐趣 , 并因此想成为一名职业建筑师。
  旅游是安藤学习建筑的最自然的形态。他家住在大阪市 , 到京都和奈良非常方便 , 安藤便经常去那里考察古建筑。当时 , 在京都最能吸引他的兴趣的是那里的庭园。京都有很多有名的庭园 , 如南禅寺、龙安寺、西芳寺、银阁寺等。在安藤看来 , 庭园表现的是希望的净土 , 但是用另一种视点去观察的话 , 也可以理解为建筑所剩余的空间或空白。
  后来 , 安藤独自一人游历日本。他去看高山一带的古民居 , 攀爬四国的高山。当他看到这些传统的建筑时 , 他逐渐形成了自己对于当地建筑传统的理解。在他看来 , 充分发挥了自然材质感、限制装饰的书院造形式的那种力量感、美感更具有吸引力。他从中感受到了传统建筑中表现出的谦逊抑郁美学 。
  1958 年 , 安藤在东京看到了弗兰克 · 劳埃德 · 赖特设计的旧帝国饭店 , 在那里体验到了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空间感觉 , 并强烈地被他的“建筑世界”所吸引。同一时期 , 他在古旧书店发现了勒 · 柯布西耶的建筑作品集 ,被里面的设计草图所迷住 , 从此不停地反复模仿勒 · 柯布西耶的这些草图。安藤自称 :“对于想通过自学进入建筑领域的我而言 , 对没有受过正规建筑教育却开拓了现代建筑发展方向的勒 · 柯布西耶不单单只是一种仰慕。”安藤不仅通过描摹他的作品来做完成对基础的建筑设计的学习, 并且从他身上学会了一个职业建筑设计师的思考方式。勒 · 柯布西耶在自己二十多岁的时候 , 为了探索西方古典建筑的根源 , 曾经进行了长途跋涉的旅行。安藤也通过这种方式来学习如何进行建筑的思考 , 如何从历史中汲取养料。以至于当 1965 年安藤忠雄第一次乘船去欧洲的时候 , 心中最为强烈的念头就是“拜见勒 · 柯布西耶”。
  在安藤看来 , 欧洲的建筑与他之前在日本游历的建筑有着完全不同的特征印象。欧洲建筑有更为强烈的与自然对抗的形象 , 背后渗透着人的理性思考 , 充满了秩序感。强烈的对抗感让人们感受到力量的震撼。比如最古典的古罗马议会大厅就是典型的代表。
  在看过更多的西欧建筑之后 , 安藤反而开始意识到日本建筑的独特风味。日本建筑依靠的是传统的技巧和感觉 , 从局部开始思考。而欧洲的建筑则是由逻辑构成的 , 从整体出发 , 然后逐步向局部展开。日本的建筑更强调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 强调天人合一、与周围风景的对话和交流。在西方建筑中 , 很少看到类似于日本庭院建筑的柔和气质。
  安藤的养料并非仅仅来自于这位善于在旅途中思考的前辈。对年轻的安藤影响最大的艺术家是杰克 · 逊波洛克 , 他探索的是超越画板限制、追寻有生命力的绘画。他创作了在地板上通过自己身体的运动将颜料滴在画布上的行动画法。这种探索自由边界的做法非常刺激安藤作为建筑设计师的想象力。
  安藤还曾经说 , 对他而言 , 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老师还有伊萨姆 · 诺古奇。这位雕塑师曾经是三宅一生灵感的来源。
  伊萨姆 · 诺古奇生前曾经说过 :“对石头过分地加工 , 它就难以成为雕塑 , 石头也会死去。”安藤因此引申到建筑 , 他认为建筑也是如此 , 建筑设计过了头就难以打动人心。伊萨姆 · 诺古奇还认为 ,雕塑是以形的形式出现的 , 重要的是它完成之前的思考过程。安藤因此对思考的深度更有兴趣 , 将所有的内容都集中在设计的思考过程之中。他因而得出了“建筑师需要不断地持续地思考”的结论。这一结论导致了他在日本的诸多建筑的产生 , 比如日本一块战后建筑的改建工程 ( 即“住吉的长屋”)就是安藤不断思考社会问题而引发的结果。
  “建筑难以避开其社会的、法规的制约 , 但是 ,如果问我对建筑来说什么是第一位的 , 我的回答是 ,具有持续不断的自由思考。”与年轻艺术家的交往让安藤明白 , 只有执著而深入的思考才能成为开拓未知世界的原动力。也因此 , 在安藤的作品中 , 充满了对于现实的抗争、对于传统的抗争的元素。
  纵观安藤的一生充满了里程碑般的杰出作品。建筑师与其他的职业不同 , 建筑师每完成一个建筑 , 就是一次心灵探索的旅程。而这次心灵探索的道路并不会结束 , 建筑本身会作为一个路标一直伫立在那里。回头看看 , 就能看到这位建筑师一身的建筑理念发展的轨迹。
  安藤忠雄的轨迹看似星光灿烂 , 却是一次又一次折翼而飞的历程。“回顾过去时发现 , 这三十年来 , 作为一个建筑师 , 我的工作几乎没有一件是按我所想顺利进行的。自己所想的和现实条件有很多出入而碰壁、不如意是家常便饭 , 结果是不少计划方案中断 , 竞赛 ( 设计竞赛 ) 也多以失败告终。至于向城市方面的提案 , 别说实现 , 几乎没人要听。这样长久反复直到今天 , 是名副其实的连战连败。”安藤忠雄曾经这么说。
  在他看来 , 建筑是战斗。在这场战斗中你能否保持紧张状态决定了一切。正是这种紧张状态的持续和对事物穷追不舍的态度 , 使问题明朗化 , 从而诞生出有着突破羁绊的建筑作品。
  战斗 , 失败 , 再次战斗 , 再次面临失败。对于那些著名的建筑而言 , 其中的美不言而喻。但其中包含的安藤的精神 , 却是从日本典型的文化性格中孕育而出的。
  
  安藤忠雄的部分作品
  
  水之教堂
  安藤忠雄和他的助手们在场里挖出了一个 90m×45m 的人工水池 , 从周围的一条河中引来了水。水池的深度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 以使水面能微妙地表现出风的存在 , 甚至一阵小风都能兴起涟漪。
  
  风之教堂
  直筒形连廊的尽端意外地通向峭壁与海 , 海风贯穿而过 , 沁人心脾——“风之教堂”由此得名。
  
  光之教堂
  以坚实的混凝土墙围合出绝对黑暗的空间 , 阳光从墙体上留出的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开口渗透进来 , 从而形成“光的十字架”。
  
  淡路岛梦舞台
  “淡路岛梦舞台”是安藤忠雄近年完成的最大规模的作品。阪神大震灾的震撼 , 促使安藤对他自己环境意识的重新审视 , 并在“淡路国际花园都市”规划中得以实施。“淡路岛梦舞台”以前由于大规模的开山辟地 , 已成为荒山。经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规划和设计后现在又成了绿茵葱葱、鲜花灿烂的山涧公园。
  
  安藤说——
  ●像打瞌睡一样半途而废的跑步方法是不行的。比如说开车 , 时速 60 公里左右就会马虎 , 希望大家用超速的 120 公里、150 公里奔跑。当然要有撞车就是结束的精神准备。周围的人说不定会给你忠告 , 那是因为你比较突出、拼命的姿态显现出来的缘故。明确的想法和强烈的意志都应该告诉自己的朋友们。如果都是些不想出人头地只愿平静地生活的人的话 , 那这个国家也就只有日渐颓废了吧。想跟年轻人说的是 , 即便只想体验一下什么是认真工作的感觉 , 也应该全力以赴地工作 , 让自己成为 Leader。
  ●建筑是生活的原点 , 或者说是生活的容器。透过建筑 , 我将自己的意志传达给社会。在挑战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张力 , 正是我生存的力量。对我来说 , 唯有建筑才是参与社会的最有效手段。
  
  10 日下午参观了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事务所井然有序 , 书籍、资料和各种工具摆放整齐 , 是我所见过的日本建筑家事务所中最为有序的。事务所内 ,安藤忠雄本人以及所有工作人员的身上都明显地弥漫着一种追求极致的紧张气氛。不禁令我想起了安藤忠雄爱读的《粗之石》一书。该书描写了中世纪的修道士们凭借自己的信仰 , 一石一石垒建修道院的故事。对待建筑创造 , 安藤忠雄希望员工们也能像修道士那样用自己的信念来完成。这大概是安藤忠雄作品里常常让人感到一种令人振作的紧张感和坚定不移的意志的缘故。员工们都穿着薄底运动胶鞋 , 移动快捷而悄无声息。据说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的所员们使用的基本工具 ( 比如尺、笔等 ) 都必须是自备的。曾做过手艺徒的安藤忠雄 , 对于工具有自己的一套想法 , 他认为对自己工具不倾注感情的人是做不出好东西的。而且未婚的员工都必须住在离事务所骑自行车 5 分钟的路程之内。随时能进入创造的状态 , 这是安藤忠雄对每位员工的要求。这种对创造抱着虔诚的态度和近乎宗教般的信念 , 使得安藤忠雄的作品里注入了精神性。”
  ——马卫东出版人 , 建筑评论家 , 现任文筑国际总经理《a+u》和《ElCroquis》杂志中文版主编
  栏目编辑 : 王默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专栏/李倩玲的恒动力  李倩玲  生长在台湾的李倩玲从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传播专业硕士毕业后 , 就加入中国台湾智威汤逊任媒介策划。从1990 年 8 月 1 日到今天 , 她一直在WPP 集团各个分公司工作。从媒体购买策划专员到副总经理、总经理 , 直至成为包括传立、迈势、灵立、尚扬、宝林五家公司在内的群邑集团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李倩玲每天都在告诉自己 :“运气总有一天会过去 , 我一直要准备应对
期刊
No rich relatives?  No professional mentors? No problem. Ashley Qual s, 17, has built a milion-dollar web site. She's LOL all the way to the bank. :)  没有富有的亲戚?没有专业的导师?没关系。17 岁的 Ashley Qualls 已经创建了价值百万
期刊
专栏/刘润的微观察  刘润  30 岁 的 微 软 中 国有限公司公共事业部高级经理。去年一不小心因为一篇《出租司机给我上的MBA 课》而低调不再 , 这让他很后悔 ,以至于我们费了很大劲儿才以“分享”为名说服他“抛头露面”。我们预言 ,今后企业更需要的是刘润这样善于微观察、精提炼和多分享的人 , 你可以比照一下 , 在这个众生平等的平台上 ,他的眼里有什么 ?    人们总是说 , 失败的道路千
期刊
专栏/Michael 的 E-mail 秘籍  Michael Song  MichaelSong 是Cohesive Knowledge Solution(CKS) 公司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CKS 是一家电邮技巧培训公司 , 向顾客提供关于电邮效率和电邮礼仪的培训讲座 ,客户包括惠普、诺华、第一资本金融公司等。他及公司另外两位专家所著的《仓鼠革命——如何管理好你的电子邮件 , 在你被它控制以前》
期刊
“OT 狂”就是“Over time 狂”, 也就是加班狂人的意思。心理学上这种人通常是被划入具有强迫心理的一类 , 他们会表现得过分“热爱”工作 , 不工作的时候会表现得无所适从 , 安全感缺失 , 或者脾气暴躁。周末这种对于工作人来说难得的休息时间 ,对他们来说却更像一种“折磨”,因为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担心自己的工作进度和满意度 ,担心在自己休息的时间里被同事“超越”, 担心别人对他们工作成绩的
期刊
很多人以为 , 在摄影的现场 , 按下快门的那一刻就代表结束。但黄慧雄却能够让许多人相信按下快门之后还有许多路要走。    黄慧雄  职业 :电脑修图师  职业历程 :  平 面 设 计 专 业 —— 香 港 lobland Colour图片社 底片冲洗员 (9 个月 )——平面设计和商业摄影 (9 个月 )——香港 lobland Colour 图片社 底片冲洗员 (9 个月 )——出版社 传统
期刊
31 年前诞生在愚人节的一家公司 , 顶着一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 , 波澜壮阔地走到了今天。  属于苹果的江湖 , 没法让人不好奇。它滋润了太多对极致设计顶礼膜拜的心田 , 养活了太多以做Apple 配件为摇钱树的厂商 , 还给看客们提供了无限谈资与安慰。2007 注定是苹果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 , 我们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 iPhone, 见到了向 iPhone 靠拢的全新 iPod, 但我们依然无法
期刊
办公室里的流言闲语 , 就像是墙角不种自生的一株“葡萄藤”一样 , 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生长出来了 , 逐渐抽枝发芽 , 并开始四处蔓延。你很可能不知道它的根在哪里 , 又会攀沿哪里去。你大概会被它影响了视线和心情 ; 也可能你就是给“葡萄藤”浇水的人 ;或许 , 你是个能品尝到葡萄的聪明人。  Mary Simpson 博士  新西兰怀卡托大学管理学院管理与传播系教授 , 咨询公司顾问。对组织中关系
期刊
很多人说,他们所从事的,并不是自己“理想中”的工作。  他们理想中的工作,应该是在太阳马戏团黄蓝相间的大帐篷下,手持“空中飞人”的秋千,脚踩高跷,或者带上小丑的鼻子。  “那应该是自由的、没有层级的、艺术家般的、惊心动魄的、与众不同的、维持生命热度的、超越名利的、最直接享受到掌声的、环游四海的工作,应该每天都可以把近乎疯狂的想法变成可能。”人们描述。  “只有进入了理想中的组织,我才能发挥我的长处
期刊
2007年,还有什么组织比“太阳马戏团”更具吸引力?  当第一次印刷的、以他们名字为开篇的《蓝海战略》登上畅销书排行榜;  当在摩纳哥,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年度企业家奖评委经过深思熟虑后把奖项颁给盖·拉里贝特;  当他们随《Quidam》巡演至上海,把五星红旗插上帐篷:  所有人就不能停止给这个企业插上神化的翅膀。  23年前,创始人盖·拉里贝特在创立太阳马戏的时候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那就是太阳马戏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