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0月发生的美国金融海啸,摧毁了美国一些金融企业,大大降低了美国的金融实力。和每次全球性金融危机会给新兴国家带来跃进的机会一样,一个改革开放了三十年的中国,在这次危机中正在逐步获得在世界经济中的话语权
2008年12月4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分别代表中美两国政府签署《中美能源环境十年合作框架下的绿色合作伙伴计划框架》后,世界几家通讯社迅速发出了一张王岐山与保尔森热情握手、喜笑颜开的照片。第二天世界上的不少报纸选用了这张照片:王岐山副总理在红色的国旗前面,左手手持红色的中国国书,右手紧握保尔森的手;保尔森则同样用左手拿着国书,那是一份蓝色的硬皮国书,比他前面的美国国旗中50州的蓝色要浅了一些。想必是保尔森对会谈非常的满意,笑得非常的明亮。
单只是讨论中美能源合作问题的话,中国发改委与美国能源部各自派出官员进行会谈就足够了,各国媒体关注的焦点也应该在能源问题上。毕竟中国、美国都是世界上的能源使用大国,能源市场不稳定,两国坐下来商讨一下十分有必要,也足以引起世界各国的注意。
但国外媒体的报道,似乎并没有放在能源问题上。人们更多地关心的是人民币汇率问题,美国国债问题,与眼下的金融危机联系得十分紧密。会谈之前人民币汇率的跌停,让媒体百般猜测。和11年前的1997年亚洲通货危机相比,在此次危机中,中国的一举一动均会受到世界的瞩目。
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造就出了一个强势美国;等到了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后,日本稳稳当当地坐上了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交椅。21世纪爆发的此次金融危机,从各个方面看,都会给中国增加在世界经济上的话语权。原因就在于美国的金融实力在危机中遭受了重创,其在国际经济中的话语权已经被打
了很大的折扣。
放弃金融话语权?
美国并不希望放弃自己的话语权,特别是在纺织、钢铁、家电行业已经在美国失去了左右经济的力量,汽车业岌岌
可危的时候,美国在世界经济上最大的话语权来自金融。但是2008年10月爆发的金融危机,大大地削减了美国在这方面的力量。
对这个结果,美国是早就预料到了的。
早在金融危机到来前5个月的2008年5月14日,在美国议会共同经济委员会上,当时还只是总统候选人的奥巴马,让自己的最重要的顾问,原美联储主席鲍尔·波尔卡就金融界可能出现的危机一事,发表了一个简短的讲话。那天波尔卡表情严峻地说:“我们正在面临着一场世界末日般的大危机。”他认为,美国国家对投资信用银行及对冲基金监控不力,应该限制金融自由化,对国际金融市场进行彻底的制度改革。
在美国众多学者为金融工程学献策献力、推波助澜的时候,那里不乏冷眼看世界的专家。他们比政治家、官员更早地看出了金融方面将要出现的破绽。4月25日,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斯汀格利茨在接受CNBC电视采访时就说:如果出现经济危机“我们面临的将是我们从未遭遇过的,比上个世纪30年代更加险恶的巨大危机。”当时正是美国盛行次贷的时候,“我在华尔街的普通餐馆看到,有些开名车来这里就餐的年轻人,开口就问最贵的葡萄酒多少钱一瓶。接着就点了店里最贵的那瓶超过1万美元的名酒喝了下去。”在华尔街买卖过股票的神谷秀树在2008年10月出版的《贪得无厌资本主义,华尔街自杀》一书中写到。
美国专家分析过他们国家放弃金融话语权的过程。首先是引进次贷机制,扩大消费市场,然后把不具备吸收存款功能的投资银行推到前面,让证监会监管失效,接着就放心大胆地从事交易,直到整个金融陷入危机,国家大大降低话语权为止。
专家之所以能看出美国经济的破绽,是因为在2006年美国的住宅市场已经出现了种种怪异的变化。这年的美国经济是从住宅市场转入疲软的状态中开始的,按揭的还贷率开始走低,被银行强行收回的住房日益增加了起来。2007年已经有几家住宅按揭公司陷入经营危机,到了4月2日,新世纪金融公司倒闭。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对冲基金等已经觉察出自己手中的住宅债券一天不如一天值钱了,他们需要立即转移手中的债券,但就是这样,6月15日,贝尔斯登证券公司麾下的两家住宅方面的对冲基金还是跟着陷入了经营危机中。更多的人是在2008年5月30日摩根大通收购贝尔斯登以后,才知道一年前该公司的两个对冲基金倒闭的历史意义。
以后一连串的金融公司倒闭、并购,并没有提升美国金融的话语权,而是更加深刻地削弱了美国话语权的力量。
算不清亏损账?
对美国心怀疑虑,最重要的一点是,金融危机不同于普通的产业危机。产业出现危机时,一个工厂欠别人多少钱是很容易算出来的,但次贷债券被卖到了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中,到底卖出去了多少,最后是谁买的,则是一笔糊涂账。
购买住宅向银行申请按揭时,如果申请人在取得贷款后不按时还贷,直接受损失的是银行。美国的“金融革命”能很好地让银行躲过这个风险,他们发明了住宅按揭还贷担保业务。保险公司保证申请贷款的人按时还贷,银行向保险公司支付一定的保险费。在一旦出现不按时还贷的情况时,由保险公司负责全款偿还。这样先是银行从风险中回避了出来。
保险公司并不能完全承担所有风险。社会之大,基本上不可能出现汽车贷款、信用卡贷款、中小企业贷款等全部走低的情况,通常是有亏有赚,最后平衡。保险公司把住房按揭与其他贷款打成一个包,将其证券化以后,就能把这些证券销售出去。这样一来,保险公司似乎也能从风险中回避出来。
除了走正常的路子,在证券市场销售外,这些打包的证券更多的没有走通常的发行渠道,而是在交易所柜台进行的交易,交易结果并没有全部被统计在各种报表中。证券保险专业公司负责给这些证券提供保险,保证在发生债务不履行的时候,由它们最终负责偿还债务,而评级企业也会非常“公正”地告诉购买者,现在的证券的信用程度。证券的价格就是在这样的机制下成立的。
只要泡沫不破裂,保险就能起作用,不断地让泡沫往大里吹。一个小的泡沫的破裂就有可能让周边的泡沫连锁般地炸裂开,这个时候,金融机关的正常运行的机制就要开始逆转,规避风险的手段变成最大的风险。
因为次贷打包处理的证券,是评级机关评价后给出的价格,信用越低越没有价,证券卖不出去也需要不断降价。评价机关每评价一份证券价格,市场上就会发生一次变动,到目前没有人能最后确定美国的次贷到底需要多少钱才能够填满。
算不清到底出了多少亏损,大大地给美国的金融力量打了折扣,让美国的话语权开始旁落。
重组世界体制?
但是,世界上还是有人想测算美国金融到底亏损了多少美元。美国的一家证券运用企业比克姆公司测算了2004年以后美国销售出去的大约2500万户住宅的担保状况,根据这个结果,它们认为美国的按揭大约为5万亿美元,其中1/5已经处于亏损状态,也就是出现了1万亿美元的亏损。如此看来,美国国会给出的7500亿美元的救市款项,尚不足以应付这些亏损。2004年以后的状况非常紧迫,美国要想恢复先前在世界上的经济信用,可谓难上加难。
对于金融危机中的美国,人们有各种见解。
神谷秀树从美国社会本身去寻找新的出口。神谷说:“美国不仅选择了黑人奥巴马出任总统,还有比尔·盖茨那样将终生获取的全部家财捐献给慈善事业的人。”赚大钱已经在一些人中不是人生的唯一目标。
而日本庆应大学教授金子胜说:“美国霸权已经走入终极。”在失去了实体经济的基础后,金融危机让美国除了在军事上的强势外,在经济上能说的话已经日益减少。
一个在过去30年不断加强实体经济力量的中国,今天已经走到了世界经济的主要国家阵营中,中国的话语权正在扩大。美国需要容纳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中国也在扩大自己在国际体系中的作用。一个新的世界经济体制正在形成。
2008年12月4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分别代表中美两国政府签署《中美能源环境十年合作框架下的绿色合作伙伴计划框架》后,世界几家通讯社迅速发出了一张王岐山与保尔森热情握手、喜笑颜开的照片。第二天世界上的不少报纸选用了这张照片:王岐山副总理在红色的国旗前面,左手手持红色的中国国书,右手紧握保尔森的手;保尔森则同样用左手拿着国书,那是一份蓝色的硬皮国书,比他前面的美国国旗中50州的蓝色要浅了一些。想必是保尔森对会谈非常的满意,笑得非常的明亮。
单只是讨论中美能源合作问题的话,中国发改委与美国能源部各自派出官员进行会谈就足够了,各国媒体关注的焦点也应该在能源问题上。毕竟中国、美国都是世界上的能源使用大国,能源市场不稳定,两国坐下来商讨一下十分有必要,也足以引起世界各国的注意。
但国外媒体的报道,似乎并没有放在能源问题上。人们更多地关心的是人民币汇率问题,美国国债问题,与眼下的金融危机联系得十分紧密。会谈之前人民币汇率的跌停,让媒体百般猜测。和11年前的1997年亚洲通货危机相比,在此次危机中,中国的一举一动均会受到世界的瞩目。
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造就出了一个强势美国;等到了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后,日本稳稳当当地坐上了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交椅。21世纪爆发的此次金融危机,从各个方面看,都会给中国增加在世界经济上的话语权。原因就在于美国的金融实力在危机中遭受了重创,其在国际经济中的话语权已经被打
了很大的折扣。
放弃金融话语权?
美国并不希望放弃自己的话语权,特别是在纺织、钢铁、家电行业已经在美国失去了左右经济的力量,汽车业岌岌
可危的时候,美国在世界经济上最大的话语权来自金融。但是2008年10月爆发的金融危机,大大地削减了美国在这方面的力量。
对这个结果,美国是早就预料到了的。
早在金融危机到来前5个月的2008年5月14日,在美国议会共同经济委员会上,当时还只是总统候选人的奥巴马,让自己的最重要的顾问,原美联储主席鲍尔·波尔卡就金融界可能出现的危机一事,发表了一个简短的讲话。那天波尔卡表情严峻地说:“我们正在面临着一场世界末日般的大危机。”他认为,美国国家对投资信用银行及对冲基金监控不力,应该限制金融自由化,对国际金融市场进行彻底的制度改革。
在美国众多学者为金融工程学献策献力、推波助澜的时候,那里不乏冷眼看世界的专家。他们比政治家、官员更早地看出了金融方面将要出现的破绽。4月25日,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斯汀格利茨在接受CNBC电视采访时就说:如果出现经济危机“我们面临的将是我们从未遭遇过的,比上个世纪30年代更加险恶的巨大危机。”当时正是美国盛行次贷的时候,“我在华尔街的普通餐馆看到,有些开名车来这里就餐的年轻人,开口就问最贵的葡萄酒多少钱一瓶。接着就点了店里最贵的那瓶超过1万美元的名酒喝了下去。”在华尔街买卖过股票的神谷秀树在2008年10月出版的《贪得无厌资本主义,华尔街自杀》一书中写到。
美国专家分析过他们国家放弃金融话语权的过程。首先是引进次贷机制,扩大消费市场,然后把不具备吸收存款功能的投资银行推到前面,让证监会监管失效,接着就放心大胆地从事交易,直到整个金融陷入危机,国家大大降低话语权为止。
专家之所以能看出美国经济的破绽,是因为在2006年美国的住宅市场已经出现了种种怪异的变化。这年的美国经济是从住宅市场转入疲软的状态中开始的,按揭的还贷率开始走低,被银行强行收回的住房日益增加了起来。2007年已经有几家住宅按揭公司陷入经营危机,到了4月2日,新世纪金融公司倒闭。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对冲基金等已经觉察出自己手中的住宅债券一天不如一天值钱了,他们需要立即转移手中的债券,但就是这样,6月15日,贝尔斯登证券公司麾下的两家住宅方面的对冲基金还是跟着陷入了经营危机中。更多的人是在2008年5月30日摩根大通收购贝尔斯登以后,才知道一年前该公司的两个对冲基金倒闭的历史意义。
以后一连串的金融公司倒闭、并购,并没有提升美国金融的话语权,而是更加深刻地削弱了美国话语权的力量。
算不清亏损账?
对美国心怀疑虑,最重要的一点是,金融危机不同于普通的产业危机。产业出现危机时,一个工厂欠别人多少钱是很容易算出来的,但次贷债券被卖到了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中,到底卖出去了多少,最后是谁买的,则是一笔糊涂账。
购买住宅向银行申请按揭时,如果申请人在取得贷款后不按时还贷,直接受损失的是银行。美国的“金融革命”能很好地让银行躲过这个风险,他们发明了住宅按揭还贷担保业务。保险公司保证申请贷款的人按时还贷,银行向保险公司支付一定的保险费。在一旦出现不按时还贷的情况时,由保险公司负责全款偿还。这样先是银行从风险中回避了出来。
保险公司并不能完全承担所有风险。社会之大,基本上不可能出现汽车贷款、信用卡贷款、中小企业贷款等全部走低的情况,通常是有亏有赚,最后平衡。保险公司把住房按揭与其他贷款打成一个包,将其证券化以后,就能把这些证券销售出去。这样一来,保险公司似乎也能从风险中回避出来。
除了走正常的路子,在证券市场销售外,这些打包的证券更多的没有走通常的发行渠道,而是在交易所柜台进行的交易,交易结果并没有全部被统计在各种报表中。证券保险专业公司负责给这些证券提供保险,保证在发生债务不履行的时候,由它们最终负责偿还债务,而评级企业也会非常“公正”地告诉购买者,现在的证券的信用程度。证券的价格就是在这样的机制下成立的。
只要泡沫不破裂,保险就能起作用,不断地让泡沫往大里吹。一个小的泡沫的破裂就有可能让周边的泡沫连锁般地炸裂开,这个时候,金融机关的正常运行的机制就要开始逆转,规避风险的手段变成最大的风险。
因为次贷打包处理的证券,是评级机关评价后给出的价格,信用越低越没有价,证券卖不出去也需要不断降价。评价机关每评价一份证券价格,市场上就会发生一次变动,到目前没有人能最后确定美国的次贷到底需要多少钱才能够填满。
算不清到底出了多少亏损,大大地给美国的金融力量打了折扣,让美国的话语权开始旁落。
重组世界体制?
但是,世界上还是有人想测算美国金融到底亏损了多少美元。美国的一家证券运用企业比克姆公司测算了2004年以后美国销售出去的大约2500万户住宅的担保状况,根据这个结果,它们认为美国的按揭大约为5万亿美元,其中1/5已经处于亏损状态,也就是出现了1万亿美元的亏损。如此看来,美国国会给出的7500亿美元的救市款项,尚不足以应付这些亏损。2004年以后的状况非常紧迫,美国要想恢复先前在世界上的经济信用,可谓难上加难。
对于金融危机中的美国,人们有各种见解。
神谷秀树从美国社会本身去寻找新的出口。神谷说:“美国不仅选择了黑人奥巴马出任总统,还有比尔·盖茨那样将终生获取的全部家财捐献给慈善事业的人。”赚大钱已经在一些人中不是人生的唯一目标。
而日本庆应大学教授金子胜说:“美国霸权已经走入终极。”在失去了实体经济的基础后,金融危机让美国除了在军事上的强势外,在经济上能说的话已经日益减少。
一个在过去30年不断加强实体经济力量的中国,今天已经走到了世界经济的主要国家阵营中,中国的话语权正在扩大。美国需要容纳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中国也在扩大自己在国际体系中的作用。一个新的世界经济体制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