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年的桃花雨纷纷落定,文徵明放舟南下,乞归故里。一江碧水流动,荷花俱已亭亭,当真是好风景。可那汪碧水过分澄澈,映出他的风尘仆仆,亦映出他的两鬓斑斑。他伸手点破那层倒影,这才恍然想起自己已年逾花甲。
彼时恰逢四月,顺天府中熙熙攘攘,一派和乐,唯有一叶扁舟逐水而逝。文徵明孑然立于船头,一身青衫被风吹起。身后的船夫摇起双桨,嬉笑问道:“京中甚好,何故离去?”
文徵明闻言愣怔片刻,最后一次回望那九重宫阙。他忆起皇城中开不败的寒梅,阅不完的书卷,是啊,京中甚好,何故离去?
或许他在想念一众旧友,想去唐伯虎坟前折一枝桃花换一壶好酒,再与他对酒当歌把盏问月。或许他是想起了兄长“生平气义自胜,不为贵势拙折”的教诲,以文冠姓的人性情终归孤傲。又或许他是思慕起那不知何时曾在拙政园中植下的一株朱藤,如今那株藤是枯死泥中还是笑傲东风?
似是想起什么,他忽然笑了起来,用广袖兜住一捧荻花,继而又张开袖子,任飞雪漫天。他躺在船上回应船夫:“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
文徵明白衣翩翩冠盖京华,也曾春衫年少红袖满楼。他该如那株朱藤,迎风逆雨睥睨奸邪,有着决不谄媚他人、折辱自己风骨的气节。于是,他的心愈加澄透,亦明了田园将芜胡不归的真义。
他听着流水声,做了场大梦。梦起处是长州的细柳,枝叶如笛,一曲曲吹着肆意不羁的少年心。雨雾深处有唐伯虎的幡然白衣,有祝允明的玉骨小扇,有徐祯卿的六节洞箫,亦有他的青衫落拓。
他们相识于微,结缘于诗书,意笃于字画。他们常在花开时节赏春踏青,亦常在清秋时节临渊赋诗。春光明媚,尺裾招展,当真是少年。四州文人曾将他们誉为吴中四才子。
文徵明生于武弁世家,自祖父起便以文显达。家境殷实,年少盛名,总是春风得意,他便不知人世艰辛,以为春色盈盈可握,事事皆可顺遂心愿。
友人们与他相仿,俱是书香门第养出的才子,未尝历经坎坷的少年。他以为可与他们赋诗作对,一同迷醉于字画间,直到白发苍苍。可他初次明了人世无常也是因为他的友人,那个折桃花换酒钱的唐伯虎。
那年,唐伯虎的父亲因病去世,紧随而来的便是母亲、幼子、胞妹相继去世,唐伯虎一夜白头。时值科考,文徵明与友人前去相劝,一句又一句,唐伯虎终于答应前去应考,可昔天纵风流的少年眼中再无一丝神采。
唐伯虎酗酒大醉时曾在月下纵歌,一曲悲歌唱罢便冲他道:“徵明,人生得意须尽欢,我们俱已尽欢。那这漫漫人生,余下的便只有金樽空对月。”他望见唐伯虎眼中的荒凉,像是长满草的坟茔,全不似那曾吟出“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的少年。那时的文徵明并不懂唐伯虎心中的悲苦,只是望着他身后那轮孤月甚感凄凉。
次年开春时又逢科举,旧友们纷纷返回各自州县备考。他立在江边为好友送别。小舟一叶叶顺水而去,唐伯虎临上船前深深望了他一眼,他便觉得心底有千头万绪想说与他听。可最终谁也没有开口,只相视一笑后落落转身。
后来,他一人留在繁华的长州,留在这一捧灼盛春光中。他仰头,瞥见一只离了群的孤雁,声声悲切。他喜聚不喜散,也不懂挽留。纵有再多不舍,最终也无法令他折一枝新柳,道一句惜别。可那之后多少个日夜,他独自翻书,总是翻着翻着便停了。他总恍惚以为,旧友离去后,滚滚江水一夜干涸。
文徵明不曾想过,自己会在科举上消磨半生时光。他太高傲,一次次拒绝考官的索贿,也期待在一次次满座少年的会场中与唐伯虎重逢。
那时他们都白了头,见了面便一同去酒馆小酌,饮一杯烈酒。他甚至清楚地记得,他曾同唐伯虎一起为友人亡妻作墓志铭,唐伯虎伤感之余又作白发诗。他为其谱了曲,和唐伯虎在枯死的竹林间唱和。音色过于凄惨,唐伯虎便苦笑着折断竹笛。
唐伯虎挥袖断笛的模样他尚记得真切,转眼却又是他为其作铭。唐伯虎的墓碑立在桃树下,他几次去看他,在坟前浇了一杯又一杯酒,想起他曾说人生一世不过蜉蝣之于天地,转瞬而已。这年他已五十多岁,手中握着一旨翰林院待诏的荐书。那是他十次落第求不得的恩典,可如今他拿到了,却不知该何去何从。
他最终还是去了,去之前游了一番拙政园,在园子的西南角处亲手植下一棵朱藤。弱枝扶风,尚未开花,他踩着一方新泥去抚摸那怯生生抖动的花枝。他想,纵入仕为官,亦不能辜负那时月下的初心,不能辜负文人傲骨。
于是他入了仕,亲证其心。可盛名在外,许多人前来求其字画,翰林院的同僚们便妒忌排挤他。他心中不悦,却又觉得人生在世本不应在意旁人说辞,便守其心行其道,不事权贵。正因如此,他几次三番受到诬陷,又目睹官场腐败,终于决意辞官。
一封辞呈,半世逍遥。眼前春光灼灼,他曾送别旧友的河堤上又有柳枝新发。长州到了,他轻轻笑起来,念起那株朱藤,便作了一首兴许只有船夫得闻的《感怀》:“五十年来麋鹿踪,苦为老去入樊笼。五湖春梦扁舟雨,万里秋风两鬓蓬……”
兰舟靠岸,他步入风细柳斜的长州,而他唯一想做的便是去拙政园看一看那棵朱藤。
园里姹紫嫣红,他于僻静处寻得那棵朱藤。繁花满树,老桩横斜,瘦长的果实迎风摇曳。他笑了,它终归不曾辜负这万里春光,而他亦不曾辜负离散的旧友,不曾辜负月下的诗酒。
文徵明从仕途中挣脱后仿佛回到了少年时。他戏墨弄翰自遣,一手蝇头小篆字字如刻,文笔遍天下。90岁时尚能为人撰写墓志铭,相传他是在正为人书铭时,未待写完便置笔,端坐而逝。
世人常想,若让文徵明为自己作铭,他当写些什么?世人也常以为,他会写下《感怀》的最后两句:白头漫赴公车召,不满东方一笑中。
朱藤再次曳于风中,文徵明又可做一场五湖春梦。而这次,他再也不会醒来。
彼时恰逢四月,顺天府中熙熙攘攘,一派和乐,唯有一叶扁舟逐水而逝。文徵明孑然立于船头,一身青衫被风吹起。身后的船夫摇起双桨,嬉笑问道:“京中甚好,何故离去?”
文徵明闻言愣怔片刻,最后一次回望那九重宫阙。他忆起皇城中开不败的寒梅,阅不完的书卷,是啊,京中甚好,何故离去?
或许他在想念一众旧友,想去唐伯虎坟前折一枝桃花换一壶好酒,再与他对酒当歌把盏问月。或许他是想起了兄长“生平气义自胜,不为贵势拙折”的教诲,以文冠姓的人性情终归孤傲。又或许他是思慕起那不知何时曾在拙政园中植下的一株朱藤,如今那株藤是枯死泥中还是笑傲东风?
似是想起什么,他忽然笑了起来,用广袖兜住一捧荻花,继而又张开袖子,任飞雪漫天。他躺在船上回应船夫:“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
文徵明白衣翩翩冠盖京华,也曾春衫年少红袖满楼。他该如那株朱藤,迎风逆雨睥睨奸邪,有着决不谄媚他人、折辱自己风骨的气节。于是,他的心愈加澄透,亦明了田园将芜胡不归的真义。
他听着流水声,做了场大梦。梦起处是长州的细柳,枝叶如笛,一曲曲吹着肆意不羁的少年心。雨雾深处有唐伯虎的幡然白衣,有祝允明的玉骨小扇,有徐祯卿的六节洞箫,亦有他的青衫落拓。
他们相识于微,结缘于诗书,意笃于字画。他们常在花开时节赏春踏青,亦常在清秋时节临渊赋诗。春光明媚,尺裾招展,当真是少年。四州文人曾将他们誉为吴中四才子。
文徵明生于武弁世家,自祖父起便以文显达。家境殷实,年少盛名,总是春风得意,他便不知人世艰辛,以为春色盈盈可握,事事皆可顺遂心愿。
友人们与他相仿,俱是书香门第养出的才子,未尝历经坎坷的少年。他以为可与他们赋诗作对,一同迷醉于字画间,直到白发苍苍。可他初次明了人世无常也是因为他的友人,那个折桃花换酒钱的唐伯虎。
那年,唐伯虎的父亲因病去世,紧随而来的便是母亲、幼子、胞妹相继去世,唐伯虎一夜白头。时值科考,文徵明与友人前去相劝,一句又一句,唐伯虎终于答应前去应考,可昔天纵风流的少年眼中再无一丝神采。
唐伯虎酗酒大醉时曾在月下纵歌,一曲悲歌唱罢便冲他道:“徵明,人生得意须尽欢,我们俱已尽欢。那这漫漫人生,余下的便只有金樽空对月。”他望见唐伯虎眼中的荒凉,像是长满草的坟茔,全不似那曾吟出“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的少年。那时的文徵明并不懂唐伯虎心中的悲苦,只是望着他身后那轮孤月甚感凄凉。
次年开春时又逢科举,旧友们纷纷返回各自州县备考。他立在江边为好友送别。小舟一叶叶顺水而去,唐伯虎临上船前深深望了他一眼,他便觉得心底有千头万绪想说与他听。可最终谁也没有开口,只相视一笑后落落转身。
后来,他一人留在繁华的长州,留在这一捧灼盛春光中。他仰头,瞥见一只离了群的孤雁,声声悲切。他喜聚不喜散,也不懂挽留。纵有再多不舍,最终也无法令他折一枝新柳,道一句惜别。可那之后多少个日夜,他独自翻书,总是翻着翻着便停了。他总恍惚以为,旧友离去后,滚滚江水一夜干涸。
文徵明不曾想过,自己会在科举上消磨半生时光。他太高傲,一次次拒绝考官的索贿,也期待在一次次满座少年的会场中与唐伯虎重逢。
那时他们都白了头,见了面便一同去酒馆小酌,饮一杯烈酒。他甚至清楚地记得,他曾同唐伯虎一起为友人亡妻作墓志铭,唐伯虎伤感之余又作白发诗。他为其谱了曲,和唐伯虎在枯死的竹林间唱和。音色过于凄惨,唐伯虎便苦笑着折断竹笛。
唐伯虎挥袖断笛的模样他尚记得真切,转眼却又是他为其作铭。唐伯虎的墓碑立在桃树下,他几次去看他,在坟前浇了一杯又一杯酒,想起他曾说人生一世不过蜉蝣之于天地,转瞬而已。这年他已五十多岁,手中握着一旨翰林院待诏的荐书。那是他十次落第求不得的恩典,可如今他拿到了,却不知该何去何从。
他最终还是去了,去之前游了一番拙政园,在园子的西南角处亲手植下一棵朱藤。弱枝扶风,尚未开花,他踩着一方新泥去抚摸那怯生生抖动的花枝。他想,纵入仕为官,亦不能辜负那时月下的初心,不能辜负文人傲骨。
于是他入了仕,亲证其心。可盛名在外,许多人前来求其字画,翰林院的同僚们便妒忌排挤他。他心中不悦,却又觉得人生在世本不应在意旁人说辞,便守其心行其道,不事权贵。正因如此,他几次三番受到诬陷,又目睹官场腐败,终于决意辞官。
一封辞呈,半世逍遥。眼前春光灼灼,他曾送别旧友的河堤上又有柳枝新发。长州到了,他轻轻笑起来,念起那株朱藤,便作了一首兴许只有船夫得闻的《感怀》:“五十年来麋鹿踪,苦为老去入樊笼。五湖春梦扁舟雨,万里秋风两鬓蓬……”
兰舟靠岸,他步入风细柳斜的长州,而他唯一想做的便是去拙政园看一看那棵朱藤。
园里姹紫嫣红,他于僻静处寻得那棵朱藤。繁花满树,老桩横斜,瘦长的果实迎风摇曳。他笑了,它终归不曾辜负这万里春光,而他亦不曾辜负离散的旧友,不曾辜负月下的诗酒。
文徵明从仕途中挣脱后仿佛回到了少年时。他戏墨弄翰自遣,一手蝇头小篆字字如刻,文笔遍天下。90岁时尚能为人撰写墓志铭,相传他是在正为人书铭时,未待写完便置笔,端坐而逝。
世人常想,若让文徵明为自己作铭,他当写些什么?世人也常以为,他会写下《感怀》的最后两句:白头漫赴公车召,不满东方一笑中。
朱藤再次曳于风中,文徵明又可做一场五湖春梦。而这次,他再也不会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