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着重强调了“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探究性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它的出观标志着我国的教育已从继承性学习转向创新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科学研究的方式去学习,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能力;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科学研究的方式去学习,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方法的真正意义是要适应信息时代学生学习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习惯、方法、态度和精神,改变学生单纯接受教师讲授知识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求人类文化知识,积极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
在实施“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中发现“探究性学习”能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克服传统的数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定势。下面我来介绍一下对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关注学生的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何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是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切入点,学生提问有以下几种类型:
1.揭题式提问。是教学揭示课题后,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一是让学生从上课开始就明确本课学习目的;二是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如在教学“商不变的规律”时,教师揭示课题后让学生看看课题提问,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什么是商不变的规律”、“在什么情况下商不变”、“学习商不变的规律后有什么用途?”等有价值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探究新知识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2.自学式提问。即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在接触新知识的过程中发现旧知识发生矛盾的地方提出问题,为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确定思维方向,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现代教学所提倡的优良学习方式,教师只要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以充分的自学时间和空间,学生的自学能力肯定会迅速提高。同时,我们针对低年级学生自学能力较弱的特点,让低年级学生进行“仿学”提问,设计与例题相似的尝试题,让学生模仿例题进行学习,最后“仿学”提问。例如在教小数乘法时,先组织学生说出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然后出示尝试题1.5×7,2.4×6让学生自己看书后完成,告诉同学们能做的就做,不能做的有什么问题就提出来。结果,会做的和不会做的都在教师的鼓励下提出了不同的问题:老师,为什么在因数中扩大几倍,反而在积中又要缩小相同的倍数呢?还有的问:老师能不能把1.5×6 中的1.5扩大100倍或1000。这样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动手操作,善于创新的能力是未来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是从小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传统数学教学一个十分薄弱的方面。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多让学生进行“试一试”、“画一画”、“换一换”和“摆一摆”、加一加“、减一减”、“反一反”、“变一变”等创造技法,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不断探求知识,寻找规律,不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发现创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数一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再引导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动手活动,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长与底、宽与高相等的长方形,让学生在“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中找出平行四边形与相应的长方形的内在联系。最后引导学生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让学生在学习三角形、梯形、圆的面积公式中,去动手拼拆,进行“举一反三。
三、重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探究情况画龙点睛地进行归纳、概括。让学生用探究获得的知识,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这一阶段,既使学生巩固和开拓知识,又是吸收、内化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的是以学生归纳、概括为主,要耐心地倾听孩子们的回答,即使是错误的认识也应该让他们说完,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四、激励评价机制
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鼓励为主的民主评价,对学生探究活动的收获和积极参与探究的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并为学生今后类似相关问题指明方向,养成探究习惯。评价可以分学生自评、互评和师生共评。教师在评价中给予适当的眼神、动作和鼓励的语言给学生以勇气和信心,让学生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的信心,使学生逐渐把探究学习作为自己学习的第一乐趣。
总之,实施探究性学习,关键是保护和发展学生思考的能力,使学生敢于除旧创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观念,是新课程改革的理想选择。
参考文献:
[1]黄明月.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新课程(教研版),2009(6).
[2]王宏有.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3).
【关键词】数学教学;能力;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科学研究的方式去学习,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方法的真正意义是要适应信息时代学生学习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习惯、方法、态度和精神,改变学生单纯接受教师讲授知识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求人类文化知识,积极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
在实施“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中发现“探究性学习”能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克服传统的数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定势。下面我来介绍一下对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关注学生的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何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是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切入点,学生提问有以下几种类型:
1.揭题式提问。是教学揭示课题后,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一是让学生从上课开始就明确本课学习目的;二是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如在教学“商不变的规律”时,教师揭示课题后让学生看看课题提问,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什么是商不变的规律”、“在什么情况下商不变”、“学习商不变的规律后有什么用途?”等有价值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探究新知识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2.自学式提问。即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在接触新知识的过程中发现旧知识发生矛盾的地方提出问题,为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确定思维方向,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现代教学所提倡的优良学习方式,教师只要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以充分的自学时间和空间,学生的自学能力肯定会迅速提高。同时,我们针对低年级学生自学能力较弱的特点,让低年级学生进行“仿学”提问,设计与例题相似的尝试题,让学生模仿例题进行学习,最后“仿学”提问。例如在教小数乘法时,先组织学生说出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然后出示尝试题1.5×7,2.4×6让学生自己看书后完成,告诉同学们能做的就做,不能做的有什么问题就提出来。结果,会做的和不会做的都在教师的鼓励下提出了不同的问题:老师,为什么在因数中扩大几倍,反而在积中又要缩小相同的倍数呢?还有的问:老师能不能把1.5×6 中的1.5扩大100倍或1000。这样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动手操作,善于创新的能力是未来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是从小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传统数学教学一个十分薄弱的方面。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多让学生进行“试一试”、“画一画”、“换一换”和“摆一摆”、加一加“、减一减”、“反一反”、“变一变”等创造技法,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不断探求知识,寻找规律,不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发现创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数一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再引导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动手活动,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长与底、宽与高相等的长方形,让学生在“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中找出平行四边形与相应的长方形的内在联系。最后引导学生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让学生在学习三角形、梯形、圆的面积公式中,去动手拼拆,进行“举一反三。
三、重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探究情况画龙点睛地进行归纳、概括。让学生用探究获得的知识,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这一阶段,既使学生巩固和开拓知识,又是吸收、内化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的是以学生归纳、概括为主,要耐心地倾听孩子们的回答,即使是错误的认识也应该让他们说完,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四、激励评价机制
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鼓励为主的民主评价,对学生探究活动的收获和积极参与探究的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并为学生今后类似相关问题指明方向,养成探究习惯。评价可以分学生自评、互评和师生共评。教师在评价中给予适当的眼神、动作和鼓励的语言给学生以勇气和信心,让学生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的信心,使学生逐渐把探究学习作为自己学习的第一乐趣。
总之,实施探究性学习,关键是保护和发展学生思考的能力,使学生敢于除旧创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观念,是新课程改革的理想选择。
参考文献:
[1]黄明月.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新课程(教研版),2009(6).
[2]王宏有.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