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码布的制作管理与使用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2173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肥城市陆房中学·董富秋】
  1.临时号码布的制作
  运动会期间,总会有学生丢失或找不到号码布的现象,如果学校没有两套号码布就要迅速的制作临时号码布。例如丢失是12号,制作办法是取一张A4纸从中间分开,用毛笔或彩笔在纸上写上12号,用透明胶带将写有12号的纸贴在多余的号码布上,让学生继续比赛。也可利用多余的号码布上有12X或者1X2数字,就把数字X用白纸贴上,临时号码布就制成了。
  2.常用号码布的制作
  购置一定数量的白色结实布料,把它裁剪成长宽约21×14cm的方布,再找10张废硬板纸或幻灯片,在它们上面分别刻出“0~9”数字,然后将相应的数模放在空白号码布上,利用“喷漆”即可形成所需的号码。
  【南京雨花台区眉山第一中学·李安成】
  1.号码布使用要与规范相结合
  尽管田径运动会是学生展示自己运动能力的一个舞台。可是,学生们在参加比赛时却呈现出不知如何正确而规范地使用号码布的状况。尽管在秩序册上已经作出明确清晰的表述;尽管对每个班级的体育委员进行了正确佩戴号码布的培训;尽管给每名运动员都分发了四枚别针,但是到了比赛日,依然会发生把号码布放在裤口袋里来比赛、别在髋部、拿在手中、放在班主任那里等现象。为了比赛高效有序地进行,就得从点名环节把好关,凡是来参赛的就必须把号码布正确佩戴在胸前并且用别针别好。
  2.号码布使用要与课余竞赛相结合
  学校除了每年一次的田径运动会,还会在其他时间段里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余竞赛。不仅每个年级都有竞赛项目,而且班级之间还有一些友谊赛、对抗赛等。这些比赛的组织都需要最大程度地方便裁判员的判罚,让学校去购买整套的比赛服装是不现实的,因此,巧借号码布就能有效地区分比赛双方队员。尤其是在足球、篮球和排球比赛中,必须做到其中一个队的上场队员要在胸前和后背别上号码布,而另外一个队的队员就随便穿什么服装就能进入比赛场地了。
  3.号码布保管要有清洗晾晒环节
  保管号码布,最好做到每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晾干。对长期存放不用的号码布要经常拿到太阳下晾晒,晾晒的时间不能过长,防止褪去颜色。特别是江南地区多雨潮湿,更要经常晾晒,否则容易发霉。
  4.号码布保管要有及时补充环节
  在使用中,难免会有遗失、损坏情况的发生。但是不能因为学生主观上的原因而省略了及时补充遗失和损坏号码布环节。否则,等到下次校运动会时,就会因号码布不齐而影响比赛进程。
  【银球天地】
  本人从事号码布的保管和使用工作近十年,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游刃有余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其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被人追讨号码布的尴尬。细细回忆,真是苦尽甘来。
  号码布准备工作是运动会顺利圆满召开的保证,其作为运动会前期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千万不能马虎。首先要清点已有的号码布,若有缺页、残缺情况,应及时与总务处联系补全。其次给各个代表队分配号码。科学合理的编码是成功的一半,既要考虑到有一定的代表性,也要考虑到操作的方便性。代表性指每块号码布上的每个数字都有一定的意义,便于裁判员识别运动员情况。如第一个号码可以代表年级,第二个代表班级,第三个号码则代表第几个运动员。例:345,表示三(4)班5号运动员,使检录员、裁判员一看就明了。如果每个年级的班级数或每班参加比赛运动员人数在2位数以上,号码布相应位置也跟着调整为两位数,号码布整体数字升到4~5位。
  【安徽铜陵县教研室·戴恒年】
  我们组织一次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往往需要近千份号码布,在号码布的管理上,我们采取的做法是:专人保管、分发、回收,参赛单位领取号码布必须先交押金(一般5元/份),再签字认领。回收时若丢失则自行补全或由我们的保管员扣除押金,并及时补齐。收齐后保管员清洗规整入库。
  【陕西汉中陕飞二中·张志民】
  号码布的使用及管理其实很简单,首先要按号码布的号码大小整理,这样有利于迅速找到;其次统一放在一个箱子存放;第三,学校在制作号码布时,一定要多备份空白号码布,以用于补做丢失号码布;第四,谁领取谁签名,归还时清点,号码布按顺序摆放。我们的号码布就是这样管理的,还从来没有出现过问题。
  【浙江玉环县坎门一中·叶海辉】
  我校今年定做一种背心式号码布,共制作了红、蓝、白、绿四款颜色,并印上醒目的大号码,需要时往身上一套即可,不用别针,既便捷又安全,极大地减少了组织活动的时间。目前,主要用于中考体育(或教学)长跑测试,也非常适用于篮、排、足球的比赛,深受师生喜爱。
  【柘汪人】
  运动员用的大号码布,我们在第一次制作的时候就已经预留很多空白的,每次运动会后第一时间同班主任联系收缴,万一缺失,请美术老师用空白的补全,然后按号码顺序摆放,下次再用时就省心了。小号码在中长跑中用的多,一般比赛完立即收回,从未丢失过。
  
其他文献
关键词:教研工作;教研活动;教研经历;教研员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09-0014-02  一问:您从事教研工作多年,请谈谈教研的功能与作用。  教研工作本身就是从教育现象中发现规律,认识规律的活动,无论是对课堂教学规律的认识,对教师成长规律的认识,还是对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认识,在基础教育发展中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研在稳定正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对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东湖中学城的校园足球开展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对法库县东湖中学城校园足球开展的基础保障和运行发展两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合理化建议,旨在通过东湖中学校园足球活动成功开展的案例,为辽宁省内其他县域校园足球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校园足球;法库县;青少年;县域推进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关键词:废旧;羽毛球筒;妙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0-0071-01  羽毛球筒在体育教学中妙用颇多,不仅可存放鞋钉、哨子、毽子等体育小器物,还可用于训练后敲打按摩棒或接力棒等,下面再介绍八种羽毛球筒的简单用途,同仁们在教学中不妨一试。  1.球托:将球筒用钢锯或刀子截成约3cm高的圆环,然后将篮(排、足)球放于其上面,就是一个球
教学技能第4期网络讨论之一:课后自我反思的意义、内容与功能  【山东肥城市陆房中学·董富秋】:我们先听一个故事:某校有一位教师,不但在工作上任劳任怨,而且积极利用业余时间收集各类与自身业务相关的学科知识、经典教学案例、教育名家的精辟论述,几年下来剪贴和摘抄了几大本资料。一次,教育局领导到该校视察工作,校长以此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先进典型向领导汇报。领导看后意味深长地说:“这位教师的学习意识和执著精神
游戏一:改变两队名称和起始动作,提高学生反应速度    在原游戏基础上,首先改变两队名称,赋予教育意义和时代色彩,如:用红军长征途中革命圣地“遵义、延安”或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贝贝、晶晶”、“欢欢、迎迎”代替“长江、黄河”。第二,改变动作方式,学生由静止背对中心线站立听信号集体追逐,变为两队向前齐步走,在行进间听信号相互追逐,计分方法和规则同原游戏。改编后的游戏,名称有新意,学生追逐的
摘 要:通过对《挺身式跳远》一课的观摩,我们可以发现潘雪峰老师用热情开朗、幽默风趣的个人魅力,关注学生兴趣的方法设计,搭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平台,用协同互助的合作方式构建他所追求的“快乐的体育课堂”,使理念成为一种践行。  关键词:感受;快乐;体育课堂;挺身式跳远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5-0056-02  国培期间,在福建师大附中观
关键词:游戏;体育教学;培训收获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08-0069-01  这次我们有幸参加了全国中小学体育游戏研讨培训班的学习。通过培训深深感觉到真是不枉此次自费之行,具体收获有以下几点:  第一,连续三天的学习、交流、研讨、培训,使我们感受颇深,尤为感到惊讶的是,培训我们的老师们(《体育教学》编辑部和历奇团队的老师)每天从早到晚
11月3~4日,金水区金桥学校、四月天小学和艺术小学参与了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主办,金水区教育体育局承办的第八届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现场展示活动。本次活动展现内容丰富,异彩纷呈,呈现出以下亮点。  亮点一:全国首届校园足球全员运动会, 梦想和激情的飞扬  金桥学校把“乐享足球”课程作为学校落实“健康第一快乐成长”育人目标的有力推手,提出了“立体化推进 分层次实施”
关键词:教师基本功;模拟上课;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1-0031-01  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在湖北大学举行。我们重庆代表队二期学员怀揣着梦想再次起航,身着红色服装整齐亮相赛场,广播操干脆有力,队列队形整齐划一,体现了重庆体育人的精、气、神。伙伴们在各项比赛中都展现出了重庆体育
摘 要:党和国家历来都非常关心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问题。现如今,我们发现体育课堂教学在增强学生体质上,面临这样或那样一些问题。找准这些问题,分析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策略去破解这些问题,对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是有意义的。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学生;体质增强;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11-0014-03  一、面临的问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