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城区传统民居和公共建筑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fuh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肇庆城区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文章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对肇庆城区传统民居和公共建筑的现状进行梳理,对其保护开发利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将线性文化遗产理论与肇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结合起来进行论述,并提出一些可以实施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肇庆;文化遗产;传统民居;公共建筑;保护;开发利用
  1 肇庆文化遗产保护与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理论
  1.1 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遗产保护理论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的,在历史的进程中,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究者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的认识也是在不断发展的,这也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除了在保护原则和方法上进行讨论外,对于保护的载体和范围的研究也是不断进步发展的。
  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过去主要是针对具体点状(单体)文化遗产的保护,而现在“线性(带状,网状)文化遗产”越来越成为主要的文化遗产保护的对象。从点到线再到网,是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和进步,也是文化遗产越来越有机会得到更全面保护的保障和基础。
  1.2 肇庆文化遗产保护与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理论耦合的必要性
  肇庆具有丰富的古建筑资源,目前保存下来的主要有传统民居和公共建筑。现存的肇庆城区传统民居主要是明代至民国时期的,传统公共建筑主要是宋代至民国时期的,且数量和规模都比较可观。由于重要的传统公共建筑主要由政府持有产权且实施管理,且主要的公共建筑都列入文物保护单位,所以保存情况还是较好的。目前肇庆城区的传统民居和公共建筑仍然是处于保护的阶段,其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且没有形成系统化的保护开发利用方案,多是以单体保护、单体利用开发为主。
  作为一个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仍然处于逐步发展、成熟的城市,培养专业的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人员,从更专业、更长远的角度制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保护规划,引进最新的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从单体建筑的保护到整个建筑群再到整个村落、古城的保护,将单个的建筑和其所处的环境联结起来,更有利于文化遗产的深度保护,而不仅仅是保护了一个建筑的特色,更重要的是保护建筑本身附着的历史文化意义。
  2 肇庆城区传统民居和公共建筑的概况
  2.1 肇庆城区的传统民居
  传统民居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记载历史信息、体现城市特色风貌的重要构成部分。
  肇庆传统民居主要是以广府民居和客家民居为主。就城区而言,广府民居居多,其建筑和文化特色深受广府文化影响。肇庆地区炎热、多雨、潮湿、山多平地少,因此,“通风隔热、遮阴降温、防风防雨”都是当地民居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这不仅仅是肇庆民居的特色,也是岭南地区传统民居重要的共同点。
  本课题研究主要从传统村落和重要传统民居两方面对肇庆城区的传统民居进行分析研究。
  端州区主要保留的重要传统民居集中在府城及其周边的范围,主要是明代至民国时期的民居。府城周边保留了一些传统街道,其中豪居路、十字路、府前街、明直街、五经里等小巷保存着大量明清、民国时期的传统民居,这些传统民居以三间两廊屋、竹筒屋、明字屋、中西结合楼房居多。端州区还保留的古村落主要有白石村、前村等。白石村是端砚产业特色村。
  高要区的传统民居主要存在于几个著名的古村落中,包括澄湖村、黎槎古村、蚬岗村、槎塘村等。高要区的古村落主要是根据村落所在地的地形进行村落布局,以八卦形状布局最为著名,这和安徽西递宏村的村落布局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除了古村落中的传统民居之外,高要区还有一些重要的传统民居散布在其他村落,主要是红色文化遗址。
  2.2 肇庆城区传统公共建筑
  传统公共建筑主要是区别于民居的,从用途上讲公共建筑具有公众性,也就是说,传统公共建筑不是属于某个人或者某个家庭所私有的,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和社会属性。在中国古代,皇家建筑、祭祀用的建筑(如祭天的天坛,民众祭祀祖先的祠堂①,祭祀神明、佛祖的寺庙等)、用于教育和考试的学宫和贡院等、具有风水作用的佛塔、政府办公的府衙、具有守御和防洪功能的城墙等都属于公共建筑的范畴。
  2.3 肇庆城区传统民居的保护开发利用情况
  肇庆城区传统民居的开发利用仍然处于较为低层次的阶段。如古村落,除了高要的八卦村是被人熟识的古村落且保护利用情况相对较好外,其他古村落仍然是比较原始的状态。白石村的端砚产业发展较好,但是古建筑保护情况一般。砚洲村近年的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也是为数不多得到较好开发和利用的村落,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交通不太方便,出入砚洲村仍然需要靠渡轮,且晚上没有渡轮可以出入砚洲村。
  肇庆城区传统民居的保护开发利用当前的总体情况都是不容乐观的。这些在历史长河中被有意或无意留存下来的传统民居,不仅仅是建筑,这些民居的存在也是对过去人们的日常生活的记录,具有非常重要的、不容被忽略的历史文化价值,值得更好地保护开发利用。
  3 古村落的保护开发利用
  肇庆城区古村落的保护开发利用要有整体的规划,积极申报“中国传统村落”,将古村落的保护开发利用纳入城市总体的发展规划中,和村民进行積极的沟通合作,根据不同村落的特点进行开发利用,突出村落的特色,使村落的保护开发利用也能让村民从中获得实惠,进而提高生活水平,实现多方的合作共赢。
  3.1 传统街区的保护开发利用
  肇庆府城周边传统街道人口密集,道路狭窄,新旧建筑混为一体,居住条件相对较差。为了体现城市历史的延续,可考虑选择部分地段,规整街巷格局与风貌,进行局部的重点保护。即对某些有特色的传统民居,在保存原来建筑风貌的基础上,以改造内部结构,治理外部环境,通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来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3.2 重要的传统民居的保护开发利用
  针对重要的传统民居,要做好基本的调查研究工作,搜集关于传统民居的基本信息和数据,分类别实施不同的保护开发利用措施。   根据本课题的调查研究结果,重要的传统民居,主要包括名人故居、具有重要特色的传统民居、蕴含红色文化的传统民居。
  对于名人故居来说,要注重发掘名人与该故居的关联性、名人在这个故居生活过程中发生的故事,丰富名人故居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具有重要建筑特色的传统民居,应该要保护好其建筑特色,并作为保护利用的重要宣传点。对于蕴含红色文化的传统民居,则要做好该民居红色故事方面的发掘,记录,可以制作一些简单的展览,做一些专题的报道,使其成为具有自身特色的传统民居,将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4 肇庆城区传统公共建筑的现状及保护开发利用情况
  总体上讲,肇庆城区传统公共建筑的保护情况还是较好的,开发和利用情况也属于正常水平。这主要得益于在大拆大建时代肇庆并不在城市高速发展的时期,而到了今天城市高速发展的时代,肇庆也守住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底线,也得益于几十年来肇庆文物管理部门、文物工作者孜孜不倦的努力。在珠三角,乃至全国同等经济条件的城市中,肇庆传统公共建筑的保护情况相对来说还是较好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这个城市保留了宋以来的古城格局和古城墙大部分的本体建筑。这其中有人的因素、时代的因素,也有历史时机的恰到好处的成全。
  目前肇庆城区保护开发利用情况最好的公共建筑有阅江楼、肇庆府学宫、梅庵、崇禧塔、白沙龙母庙、悦城龙母庙、肇庆古城墙、德庆学宫、庆云寺等。阅江楼2019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也是AAA景区;肇庆古城墙在府城保护与复兴项目的推动下整个城墙的面貌也得以显露出来,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肇庆府学宫、德庆学宫已经成为城区重要的儒学文化、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梅庵、白沙龙母庙、悦城龙母庙、庆云寺也是城区重要的宗教场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信众。
  “古城中的公共建筑相较于现代建筑更显示出它的魅力,不仅仅是旅游给人所带来的新鲜感,更多的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内在文化内涵和功能。它的实用和审美功能能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予人们指导,尤其是教育功能更是能够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能够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幸福。”①传统公共建筑作为被留存下来的古建筑,其建筑规格和精美程度往往是大于传统民居的,在中国传统建筑的秩序中,建筑是等级和文化的外化表现,因此,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传统公共建筑在其被建造的年代本身就具有超越民居私人化功能的公共功能,是城市的公共空间,俗称城市的客厅。相对于传统民居来说,传统公共建筑本身就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价值和功能,也受到更多人的维护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传统公共建筑的保护开发利用情况从总体上来讲就是优于传统民居的,这点从历史文献和我们所调查到的现状都可以看出。目前肇庆城区传统公共建筑的开发利用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需要探索研究出更宏观、更科学的保护开发利用方法,从对单体建筑的保护逐步发展到对建筑群、古城,甚至整个肇庆城区、肇庆地区传统公共建筑的保护的联结,要做到把传统民居和公共建筑结合起来进行保护利用,做到更深层次的保护开发利用。
  5 引进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做好肇庆城区传统民居和公共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既要有新的规划和思路,符合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要守住文化遗产保护的底线,而不是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立起来。要将两者融合,实现二者的和谐发展、共同发展。
  要做好肇庆城区文化遗产(传统民居和公共建筑)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制定更科学、更合理、更能持续发展的保护规划,做好城市整体空间结构与局部空间形态的统筹规划,尊重城市整体的协调性,拒绝见缝插针,在规划上要讲究统一,要有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大局意识。在古城、古村落、传统街道、传统民居和公共建筑与现代建筑之间,要做到有所边界,同时又能相互融合。在控制建设地带一定要做好新建筑的限高工作,做好新建筑的风貌控制工作,不能让一时的利益破坏了城市的整体规划和未来发展,破坏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成果。
  第二,开发特色游径(包括历史、地方特色文化、红色文化方面的特色游径),并做好特色游径的推广工作,加强各种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方面的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的配套等,为城市创造更多的生态的游憩空间。
  第三,成立专门的保护机构,培养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人才,为肇庆文化遗产保护储备更多的人力资源,为肇庆文化遗产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加强各个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做好肇庆城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肇庆城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是某个区可以独立完成的工作,而是做好各个区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才能做好资源共享、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第五,不断发掘传统民居和公共建筑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赋予其新时代的新价值,将古建筑和人民的生活联结在一起,创造更多的文化联结。目前肇庆城区的传统公共建筑有些已经实现了拥有了新时代的文化价值,譬如阅江楼、肇庆府学宫、悦城龙母庙、梅庵等上文提到的保护开发利用工作做得较好的几个公共建筑。因此,我们以此为重要的借鉴,将其推广到其他传统公共建筑的保护开发利用工作中。
  参考文献
  [1]陆琦.广府民居[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2]唐孝祥.试论岭南建筑及其人文品格[J].新建筑,2001(6):63-65.
  [3]田银生,张健,谷凯.广府民居形态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古建园林技术,2012(3):58,68-71.
  [4]彭长歆.现代性·地方性—岭南城市与建筑的近代转型[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
  [5]陈元轮.传统古城公共建筑的功能解析—以阆中古城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2):9-10.
  [6]單霁翔.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J].中华建设,2019(2):140-141.
  [7]刘霄霞.中国古代遗产观下的文化遗产保护[J].卷宗,2019(4):248.
  [8]刘彦.历史街区公共空间的营造及原真性更新保护研究—以漳州古城为例[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7(5):115.
  [9]朱亚斓.古城重塑—公共空间的活力建设研究[J].建筑设计管理,2017,34(3):67-69.
  [10]王毅,刘明玥.汉水流域襄阳古城开放空间发展研究[J].四川水泥,2016(7):271.
  [11]柳肃.营建的文明—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建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
  [12]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哲学走向荒野[M].刘耳,叶平,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98.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以杭州孔庙碑林的保护与传承为研究重点,以“商业化推广,保护性发展”为践行宗旨,采用文献调查、实地考察、访问调查、比较分析等方法,针对当前杭州孔庙碑林在保护、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结合国家政策与文创市场当下形势,对其进行商业化推广分析,并由此实现保护性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杭州孔庙碑林;商业化推广;保护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上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入、国家系列政策的不断完善,我国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成绩显著。但众多地方博物馆还面临重视程度不高、体制改革不完善、创意研发不足、“互联网+”手段运用少等困难问题。文章以日照市博物馆为例,立足地方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实际,从思想认识、政策制度、管理机制、打造品牌、营销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时代;地方博物馆;文创;探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
期刊
摘 要:武平县博物馆是武平历史、客家文化、红色文化、林改文化的重要资源载体,充分展示了武平历史的变迁和客家人的奋起,全面深刻地反映了武平历史文化内涵。开发武平县博物馆中的地方课程资源,挖掘潜在性、多样性、具体性的地域文化,使馆内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进而传承地方文化知识,与馆校合作,形成学校教育教学特色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馆校合作;武平县博物馆;课程资源;开发探索  1 馆校合作下课程资源的含
期刊
摘 要:行业博物馆是博物馆的一种表现形式,通常陈列的是某一个行业中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事物及资料,其意义在于展示这一行业的发展历程及传承行业文化、科普行业知识等,对行业发展具有积极性作用。但是目前我国行业博物馆的发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不利于其发挥社会教育功能。文章以嘉峪关长城博物馆为例,结合我国有关行业博物馆如何发挥社会教育功能的相关研究成果,从宣传、展览、陈列、人才及教育活动这五个角度进行分析,提
期刊
摘 要:苗绣纹样图案是图案的艺术宝库,图案丰富多彩且蕴含深刻的文化内涵,经过苗族的起源、迁徙、生活方式、信仰等历史传承因素的发展,在图案库中占有一席之地。苗绣纹样图案中蝶纹是最常见、运用最为广泛的纹样之一,在苗族人的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极具民族代表性。文章从图案构成、图案色彩、图案内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分析研究蝶纹的美学特征及艺术表现,从而阐述苗绣中耐人寻味的精神世界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苗
期刊
近日,北京市东城区正阳桥遗址发掘出土一具镇水兽。据推测,该镇水兽应为明代遗存。此次发现对研究北京城护城河及防御、水利、交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从北京市文物局获悉,此次发掘出土的遗存应为正阳桥东南侧的镇水兽,推测为明代遗存。此次发现有助于了解正阳桥的地理方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北京中轴线的物质实证。  2021年8月27日至9月17日,为了解正阳桥的位置与形制,北京市文物局对正阳桥遗址开展了考古
期刊
近日,安徽省界首市一处建筑工地施工时,挖出两座古代砖室墓。经文物专家确认是宋代古墓。  界首市文物管理所获悉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了抢救发掘。在发掘过程中,又有两座墓葬先后出土,挖掘工作持续了近10个小时。  本次出土的墓葬3座为宋代仿木结构砖室墓,1座墓葬因施工时被破坏,具体情况不明。3座宋代砖室墓有统一的构造风格,规格一大两小。墓室南北向,四壁由青砖平铺,四角倚柱由三竖列青砖垒砌。墓室南面
期刊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主办的“礼和万方—商周青铜鼎特展”于9月14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汇集了近40件商周时期极具代表性的青铜礼器,结合陶范、全形拓,从用鼎制度、造型艺术、纹饰纹样、铭文内容、制作工艺等方面综合呈现商周青铜礼仪文明的源远流长。  商周时期是中華传统礼制发展的关键时期,以青铜器为主的礼器和盛大庄严的礼仪是礼制规定中最重要的内容。青铜鼎作为商周青铜礼器的核心类型,既承载着身
期刊
从辽上京考古队获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通过对辽上京皇城西山坡佛寺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明确了西山坡佛寺遗址的布局。  辽上京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西山坡佛寺遗址是辽上京皇城内一处规模宏大的寺院遗址,因位于皇城西部地势较高处而得名。佛寺遗址由多组东向院落组成,地表遗迹保存较好。佛寺的核心建筑位于西山坡制高点,由以佛塔为中心的北院和以佛殿为中心的南院组成,两侧还有附属院落。
期刊
摘 要: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许多博物馆都选择闭馆,以贡献出一分力量。经过一段时间的防控,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博物馆也逐渐张开“怀抱”,重新面向民众开放。新冠肺炎疫情对博物馆的影响巨大,文章重点分析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博物馆使命与行动逻辑—为了明天收藏今天,及其对博物馆发展的诸多影响。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博物馆;使命;行动逻辑  “为了明天收藏今天”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