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 国是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也是最为纷乱、最有魅力的一个时代。作家南门太守的新作《三国英雄记》近日出版,用通俗又不失严谨的文字细说公元180年到280年这百年间的历史,以新视角、新写法再现三国。
“汉末三国的历史之所以充满魅力,不是因为权谋,也不是因为斗勇,更不是因为杀戮,而是因为英雄。”南门太守原名陈忠海,现居西安。本刊日前专访了他,一起领略作者这番英雄情怀。
廉政瞭望:就您已出版的数部作品来看,您似乎尤其偏爱汉末三国这段历史。除了您在《三国全史》中提到的三国历史本身具有的魅力,是否还有其他特殊的原因令您对三国情有独钟呢?
南门太守:我出生在安徽亳州,三国时代的沛国谯县,也就是曹操的家乡,从小听了很多曹操的故事、三国的故事,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大概是喜欢三国的特殊原因吧。
后来离开亳州到外地求学、工作,但亳州那一个个“曹氏孤堆”以及曹操运兵道常常浮现在脑海里,于是遇到与三国历史相关的书籍、文章,我总喜欢收集起来。外出途中但凡遇到有三国遗迹的地方,不管多麻烦我也要想办法绕道去看一看。日积月累、心追手摩,三国就成了我业余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廉政瞭望:有心关注一下现在的图书市场,或是影视行业,我们可以发现,“三国”是一个非常热的主题,有关三国的作品很多,质量也参差不齐。而史料是相对固定、有限的,您认为在写作中需要如何创新,如何在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写得更好看?
南门太守:当然,首先得尊重史实,不能说“伪三国”,要写“真实的三国”。其次,要有自己的观点,也就是写“有态度”的三国。再次,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写“有温度的三国”。
读三国要读那些真正的三国,一方面要传达正确的历史知识,还历史的本原,不将真正的历史与传说、附会杂糅在一起;另一方面对历史要有自己的观点,是褒扬还是批判、是肯定还是否定,要有明确的说法,不能似是而非,不能在历史面前圆滑和世故。
而哪些是“有温度”的呢?我认为:有锲而不舍、百折不挠,有舍生取义、忠贞不屈,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人们都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将勇力与智力发挥到极致,这些东西远远超越了阴谋与权谋,也超越了庸俗的成功学,它直通每一个人的心灵,即使我们没有生活在那个时代,也会被它深深触动。
除此之外,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质,品读三国既需要用时代的语言,又要切合当下的物质成果和精神追求。这次的《三国英雄记》也秉承了这样的精神。
廉政瞭望:作品名为《三国英雄记》,您是如何考量的?与以前的作品《三国全史》相比,在内容或者写作手法等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
南门太守:《英雄记》是三国时期“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写的一部书,也叫《汉末英雄记》,原文约6万字,现在只剩1万字左右了。但这部书很重要,因为它是汉末的“口述实录”,还是曹操生前可能看过的一部三国史,所以有特别的意义。我比较喜欢这部书,曾专门为此写了一本《浪花淘尽英雄——汉末英雄记里的三国往事》,后来香港中华书局出了繁体版。但我觉得还不够,所以就有了这部一百多万字的《三国英雄记》。当然这部书不是对《汉末英雄记》的解读,可以理解为一种致敬。
之前的作品,要么是人物传记,要么比较简单。而《三国英雄记》是全景式的,写法上也更细一些,有些之前从未涉及的东西,在《三国英雄记》里都尽量涉及 了。可以说,目前有关三国历史的史料,只要是有趣的,都尽可能写到这部书里了。
廉政瞭望:您在这本书上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改了五稿,那写作过程中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南门太守:最大的困难是史料的混乱。有关三国的史料虽然不多,但比较乱,很大程度上是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引了太多的杂史、杂著,再加上后代关于三国的民间故事、小说、戏曲非常多,正本清源比较困难。我在这方面花的精力比较多,力求给读者一个“最靠谱”的三国。
面对杂乱和把握不准的史料,我一般是采用对比的方法。比如同一件事,大家的说法不一样,有几种说法,全列出来进行比较,看哪一种最可信。这样做比较费时间,但很有意义。举一个例子,曹操有没有杀吕伯奢?这个有不同的说法,于是我把不同的说法列出来,就发现了问题:最晚出的书,反而写得最详细,说明什么呢?说明后面有人在演绎。这样,读者就有了自己的判断。
毕竟三国的历史大家都比较熟悉了,要想进一步挖掘,必须关注细节,细致地分析、推理,再做出判断。
廉政瞭望:既然这次的作品名为《三国英雄记》,那在您眼里,哪些人算得上是英雄?如果要有一个排名,您心目中的前五名都是谁?
南门太守:三國时代的前五名英雄我认为是曹操、诸葛亮、刘备、司马懿、孙权。当然,这个排名是有个人主观性的。曹操不用说,他是个了不起的人,比较全面。诸葛亮也是一个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有特殊地位的人。他们二人可以说是“超世之杰”,超越了那个时代。刘备是个了不起的人,主要是个人奋斗的精神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司马懿主要是在于他对历史的贡献,没有他,三国还会再乱很长时间。至于孙权,也是一个英雄,只是晚年犯了很多错误,相较上面几个人逊色一些。
这只是个人的看法,相信每个人心目中的排名都会不太一样,大家偏好、关注的重点可能也不太一样。总的来说,上面这五个人的综合成就、历史贡献、个人能力都是超一流的。所以,我给三国人物写传,最早选定的就是这5个人,分别给他们都写了书。另外写的一个是吕布,本来还想写袁绍,但出版社的朋友劝我算了,因为吕布勉强会有人看,袁绍估计卖不动,因为大家不喜欢失败的英雄。
廉政瞭望:除了三国这段历史,您还比较喜欢哪段历史呢?
南门太守:除了三国,我还比较喜欢宋朝以及晚清。宋朝是文人的黄金时代,社会事业也很发达,有很多有意思的人和事。晚清值得反思的东西有很多,包括民国。晚清这一部分,我写了《大清国亡于经济战》《民国金融战》这两本书,总觉得那一时期有什么东西更能引发我们的关注。
对于宋朝,也想写点儿东西,但实在是精力比较有限,难以再开辟一个领域,还是专注一个地方,不断深挖比较好。
“汉末三国的历史之所以充满魅力,不是因为权谋,也不是因为斗勇,更不是因为杀戮,而是因为英雄。”南门太守原名陈忠海,现居西安。本刊日前专访了他,一起领略作者这番英雄情怀。
写真实、有态度、有温度的三国
廉政瞭望:就您已出版的数部作品来看,您似乎尤其偏爱汉末三国这段历史。除了您在《三国全史》中提到的三国历史本身具有的魅力,是否还有其他特殊的原因令您对三国情有独钟呢?
南门太守:我出生在安徽亳州,三国时代的沛国谯县,也就是曹操的家乡,从小听了很多曹操的故事、三国的故事,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大概是喜欢三国的特殊原因吧。
后来离开亳州到外地求学、工作,但亳州那一个个“曹氏孤堆”以及曹操运兵道常常浮现在脑海里,于是遇到与三国历史相关的书籍、文章,我总喜欢收集起来。外出途中但凡遇到有三国遗迹的地方,不管多麻烦我也要想办法绕道去看一看。日积月累、心追手摩,三国就成了我业余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廉政瞭望:有心关注一下现在的图书市场,或是影视行业,我们可以发现,“三国”是一个非常热的主题,有关三国的作品很多,质量也参差不齐。而史料是相对固定、有限的,您认为在写作中需要如何创新,如何在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写得更好看?
南门太守:当然,首先得尊重史实,不能说“伪三国”,要写“真实的三国”。其次,要有自己的观点,也就是写“有态度”的三国。再次,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写“有温度的三国”。
读三国要读那些真正的三国,一方面要传达正确的历史知识,还历史的本原,不将真正的历史与传说、附会杂糅在一起;另一方面对历史要有自己的观点,是褒扬还是批判、是肯定还是否定,要有明确的说法,不能似是而非,不能在历史面前圆滑和世故。
而哪些是“有温度”的呢?我认为:有锲而不舍、百折不挠,有舍生取义、忠贞不屈,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人们都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将勇力与智力发挥到极致,这些东西远远超越了阴谋与权谋,也超越了庸俗的成功学,它直通每一个人的心灵,即使我们没有生活在那个时代,也会被它深深触动。
除此之外,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质,品读三国既需要用时代的语言,又要切合当下的物质成果和精神追求。这次的《三国英雄记》也秉承了这样的精神。
哪些人配得上三国时代前五名英雄
廉政瞭望:作品名为《三国英雄记》,您是如何考量的?与以前的作品《三国全史》相比,在内容或者写作手法等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
南门太守:《英雄记》是三国时期“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写的一部书,也叫《汉末英雄记》,原文约6万字,现在只剩1万字左右了。但这部书很重要,因为它是汉末的“口述实录”,还是曹操生前可能看过的一部三国史,所以有特别的意义。我比较喜欢这部书,曾专门为此写了一本《浪花淘尽英雄——汉末英雄记里的三国往事》,后来香港中华书局出了繁体版。但我觉得还不够,所以就有了这部一百多万字的《三国英雄记》。当然这部书不是对《汉末英雄记》的解读,可以理解为一种致敬。
之前的作品,要么是人物传记,要么比较简单。而《三国英雄记》是全景式的,写法上也更细一些,有些之前从未涉及的东西,在《三国英雄记》里都尽量涉及 了。可以说,目前有关三国历史的史料,只要是有趣的,都尽可能写到这部书里了。
廉政瞭望:您在这本书上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改了五稿,那写作过程中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南门太守:最大的困难是史料的混乱。有关三国的史料虽然不多,但比较乱,很大程度上是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引了太多的杂史、杂著,再加上后代关于三国的民间故事、小说、戏曲非常多,正本清源比较困难。我在这方面花的精力比较多,力求给读者一个“最靠谱”的三国。
面对杂乱和把握不准的史料,我一般是采用对比的方法。比如同一件事,大家的说法不一样,有几种说法,全列出来进行比较,看哪一种最可信。这样做比较费时间,但很有意义。举一个例子,曹操有没有杀吕伯奢?这个有不同的说法,于是我把不同的说法列出来,就发现了问题:最晚出的书,反而写得最详细,说明什么呢?说明后面有人在演绎。这样,读者就有了自己的判断。
毕竟三国的历史大家都比较熟悉了,要想进一步挖掘,必须关注细节,细致地分析、推理,再做出判断。
廉政瞭望:既然这次的作品名为《三国英雄记》,那在您眼里,哪些人算得上是英雄?如果要有一个排名,您心目中的前五名都是谁?
南门太守:三國时代的前五名英雄我认为是曹操、诸葛亮、刘备、司马懿、孙权。当然,这个排名是有个人主观性的。曹操不用说,他是个了不起的人,比较全面。诸葛亮也是一个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有特殊地位的人。他们二人可以说是“超世之杰”,超越了那个时代。刘备是个了不起的人,主要是个人奋斗的精神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司马懿主要是在于他对历史的贡献,没有他,三国还会再乱很长时间。至于孙权,也是一个英雄,只是晚年犯了很多错误,相较上面几个人逊色一些。
这只是个人的看法,相信每个人心目中的排名都会不太一样,大家偏好、关注的重点可能也不太一样。总的来说,上面这五个人的综合成就、历史贡献、个人能力都是超一流的。所以,我给三国人物写传,最早选定的就是这5个人,分别给他们都写了书。另外写的一个是吕布,本来还想写袁绍,但出版社的朋友劝我算了,因为吕布勉强会有人看,袁绍估计卖不动,因为大家不喜欢失败的英雄。
廉政瞭望:除了三国这段历史,您还比较喜欢哪段历史呢?
南门太守:除了三国,我还比较喜欢宋朝以及晚清。宋朝是文人的黄金时代,社会事业也很发达,有很多有意思的人和事。晚清值得反思的东西有很多,包括民国。晚清这一部分,我写了《大清国亡于经济战》《民国金融战》这两本书,总觉得那一时期有什么东西更能引发我们的关注。
对于宋朝,也想写点儿东西,但实在是精力比较有限,难以再开辟一个领域,还是专注一个地方,不断深挖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