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规划趋于生态化、人文化、绿色化已成为时代标准,面对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逐渐的不平衡,設计人员应当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对生态规划引起重视,并将生态城市理念融入至城市规划的一般要求中,并旨在寻求一种生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办法,为城市生态发展与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规划;融合;发展
就我国的城市规划发展履历来看,明显是由旧时城市为推动经济而形成的集中工业化建设,向降低自然破坏走向生态文明宜居型城市建設而逐步推进的。在这一过程中,显然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才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关键所在,于是从我国近年来的有关政策及“十三五”发展规划中都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这一重要举措。
一、生态城市的基本概念
生态城市可以简单的从字面上理解为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低能耗、低污染的基本城市运行情况和发展态度。它可以是一种以居民出行包括公共交通或新兴的共享类交通为基础的城市行为,也可以是以居民绿色住宅包括利用太阳能、风能使住宅能耗更低的一种生活情况等等。因此,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一方面思考的是如何通过有效的城市布局安排和更多生态元素的纳入,来使城市运行呈现更环境友好的态势和效果;另一方面则是该思考如何使这些生态元素更好的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同时使个人需求与生态系统融为有机整体互利共生,从而使生态价值观念更好的落实到城市居民的心里,以此来推动城市生态化的进程。
二、生态城市与城市规划融合的基本方向
2.1加强园林绿化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将生态城市规划落到实处的第一方法就是要强化城市与自然环境的接触和协调,因此强化城市中的绿化与园林建设是首要举措。城市园林绿化的功能是丰富且可见的,它具有降低和净化低空环境粉尘污染的作用,以及储碳排氧,降低空气中污染性气体浓度的功能;另外,城市中的园林树木还可以作为天然的隔音和吸收噪音的墙壁,使嘈杂的室外环境得到一丝缓解,降低噪音污染;同时在城市中配置合理的园林景观绿化可以使城市景观得到美化,使树木、花草等与建筑结合为一整体,给城市中的居民以美的享受。城市规划和发展的过程中,在城市居民生活集中区域及工业集中区域更多的设立公共园林绿地,从而维系城市生态和气候条件。
2.2强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改与更新
为满足生态城市总体规划建设,除加强城市绿化外,核心问题应当是考虑到加强对城市中老旧城区的有机更新。将视角落在中心人口密集、开发过度的区域,坚持改善城市污染情况,解决人口集中区域的公共设施短缺、交通拥堵、环境卫生恶化等现象,坚决拆除违法违章建筑,迁移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推广城市公共交通,积极组织参与城市交通管理的现代化,以低污染、低能耗的基本目标为依据,推广绿色生态建筑,鼓励采用建筑节能技术,太阳能、风能及各种绿色建材、门窗等。对于公共区域推广生态型绿色基础设施,如太阳能路灯、信号灯及各类社会公益设施,推动社会由细节到整体的生态化进程。
2.3以地方特色为依托深化区域生态建设
各个城市的生态规划建设应当以地方为基础,倚山靠山,依水靠水的理念同样适用于城市生态规划建设。任何设计或城市规划问题首要考虑的应当是我们地处于哪里,然后再去思考在满足政策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因地制宜的发展规划。最早的生态布局不是靠人为建设的,而是长期定居于此的居民在理解和顺从自然和谐的基础之上而慢慢形成的,城市的早期形成也是“逐水草而居”的理念规则下产生的结果,而随着工业化的渗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逐渐忘记了城市最早的形成背景而受到自然环境破坏的惩罚。因此,我们在对生态城市进行规划建设时,要考虑充分依靠当地的自然生态,依托城市中所原有的河流、湿地、湖泊、山峦等,通过恢复和整治等手段使其原有的面貌和生态功效得以重新发挥,从而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建设。
2.4以新型智慧城市理念带动生态发展
现阶段智慧城市所带来的对城市规划类型的创新表现使人们眼前一亮,智慧的城市设计理念使更精准、更完善的城市生活方式注入到城市运行的血液中来,以更加高效、更加宜居、更加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智慧城市发展进程并非完全颠覆已有城市生态及功能体系,而是补充与革新,完善和交互的,以规划为引领,以创新思维为核心,用物联网和智慧产业为支撑,影响、带动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从而进一步实现区域性创新产业与智慧城市的有效联接互动。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以新的、绿色的理念和技术,融汇到生态社会的发展进程当中,从而逐步实现智慧一生态一和谐,三位一体的新型城市布局,从根本上达到生态城市规划发展的目标和效果。
2.5以绿色建筑群落深化生态城市进程
从建设角度来看,绿色建筑所采用的施工手段与技术可以是通过建筑信息模型或建筑控制围栏等技术实现的系统性修建,降低建设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所产生的污染和环境破坏;而从使用角度来看,主要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ArcGIS等,实现固定建筑的生态反馈和调整,实现有效的能量与物质的交换,给建筑加上一层生态皮肤,增强建筑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降低对电、水、天然气等资源的利用,实现节能和保护环境的功能。
而从资源利用角度来看,绿色建筑更多的是指一种能够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通过一定程度的建筑材料循环利用和资源再生等,实现建筑在建设和使用阶段的能耗最低化的要求。同时伴随以建筑使用阶段所运用的太阳能技术、沼气池、风能新型能源技术,将建筑整体价值体现在节能、清洁、环境友好上,给人类活动创设更加适宜的环境基础,为城市整体增添一种生态功能。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规划;融合;发展
就我国的城市规划发展履历来看,明显是由旧时城市为推动经济而形成的集中工业化建设,向降低自然破坏走向生态文明宜居型城市建設而逐步推进的。在这一过程中,显然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才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关键所在,于是从我国近年来的有关政策及“十三五”发展规划中都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这一重要举措。
一、生态城市的基本概念
生态城市可以简单的从字面上理解为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低能耗、低污染的基本城市运行情况和发展态度。它可以是一种以居民出行包括公共交通或新兴的共享类交通为基础的城市行为,也可以是以居民绿色住宅包括利用太阳能、风能使住宅能耗更低的一种生活情况等等。因此,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一方面思考的是如何通过有效的城市布局安排和更多生态元素的纳入,来使城市运行呈现更环境友好的态势和效果;另一方面则是该思考如何使这些生态元素更好的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同时使个人需求与生态系统融为有机整体互利共生,从而使生态价值观念更好的落实到城市居民的心里,以此来推动城市生态化的进程。
二、生态城市与城市规划融合的基本方向
2.1加强园林绿化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将生态城市规划落到实处的第一方法就是要强化城市与自然环境的接触和协调,因此强化城市中的绿化与园林建设是首要举措。城市园林绿化的功能是丰富且可见的,它具有降低和净化低空环境粉尘污染的作用,以及储碳排氧,降低空气中污染性气体浓度的功能;另外,城市中的园林树木还可以作为天然的隔音和吸收噪音的墙壁,使嘈杂的室外环境得到一丝缓解,降低噪音污染;同时在城市中配置合理的园林景观绿化可以使城市景观得到美化,使树木、花草等与建筑结合为一整体,给城市中的居民以美的享受。城市规划和发展的过程中,在城市居民生活集中区域及工业集中区域更多的设立公共园林绿地,从而维系城市生态和气候条件。
2.2强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改与更新
为满足生态城市总体规划建设,除加强城市绿化外,核心问题应当是考虑到加强对城市中老旧城区的有机更新。将视角落在中心人口密集、开发过度的区域,坚持改善城市污染情况,解决人口集中区域的公共设施短缺、交通拥堵、环境卫生恶化等现象,坚决拆除违法违章建筑,迁移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推广城市公共交通,积极组织参与城市交通管理的现代化,以低污染、低能耗的基本目标为依据,推广绿色生态建筑,鼓励采用建筑节能技术,太阳能、风能及各种绿色建材、门窗等。对于公共区域推广生态型绿色基础设施,如太阳能路灯、信号灯及各类社会公益设施,推动社会由细节到整体的生态化进程。
2.3以地方特色为依托深化区域生态建设
各个城市的生态规划建设应当以地方为基础,倚山靠山,依水靠水的理念同样适用于城市生态规划建设。任何设计或城市规划问题首要考虑的应当是我们地处于哪里,然后再去思考在满足政策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因地制宜的发展规划。最早的生态布局不是靠人为建设的,而是长期定居于此的居民在理解和顺从自然和谐的基础之上而慢慢形成的,城市的早期形成也是“逐水草而居”的理念规则下产生的结果,而随着工业化的渗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逐渐忘记了城市最早的形成背景而受到自然环境破坏的惩罚。因此,我们在对生态城市进行规划建设时,要考虑充分依靠当地的自然生态,依托城市中所原有的河流、湿地、湖泊、山峦等,通过恢复和整治等手段使其原有的面貌和生态功效得以重新发挥,从而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建设。
2.4以新型智慧城市理念带动生态发展
现阶段智慧城市所带来的对城市规划类型的创新表现使人们眼前一亮,智慧的城市设计理念使更精准、更完善的城市生活方式注入到城市运行的血液中来,以更加高效、更加宜居、更加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智慧城市发展进程并非完全颠覆已有城市生态及功能体系,而是补充与革新,完善和交互的,以规划为引领,以创新思维为核心,用物联网和智慧产业为支撑,影响、带动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从而进一步实现区域性创新产业与智慧城市的有效联接互动。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以新的、绿色的理念和技术,融汇到生态社会的发展进程当中,从而逐步实现智慧一生态一和谐,三位一体的新型城市布局,从根本上达到生态城市规划发展的目标和效果。
2.5以绿色建筑群落深化生态城市进程
从建设角度来看,绿色建筑所采用的施工手段与技术可以是通过建筑信息模型或建筑控制围栏等技术实现的系统性修建,降低建设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所产生的污染和环境破坏;而从使用角度来看,主要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ArcGIS等,实现固定建筑的生态反馈和调整,实现有效的能量与物质的交换,给建筑加上一层生态皮肤,增强建筑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降低对电、水、天然气等资源的利用,实现节能和保护环境的功能。
而从资源利用角度来看,绿色建筑更多的是指一种能够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通过一定程度的建筑材料循环利用和资源再生等,实现建筑在建设和使用阶段的能耗最低化的要求。同时伴随以建筑使用阶段所运用的太阳能技术、沼气池、风能新型能源技术,将建筑整体价值体现在节能、清洁、环境友好上,给人类活动创设更加适宜的环境基础,为城市整体增添一种生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