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河北宽城唐镏金鹿纹菱花形银盘的艺术内涵及制作工艺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wei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唐代的金银器无论形制、纹样、制造技术、材质和工艺构成,都达到了历代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河北省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镏金鹿纹菱花形银盘为唐代金银器中最典型的代表作之一,充分体现了这一时期的人文精神和经济实力,无论从图案形式、工艺构成都代表了唐代金银器制造的最高水平。
  [关键词]唐代金银器;河北宽城;鹿纹菱花形银盘
  [中图分类号]K87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0)02-0031-03
  
  金银器的制造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文献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产生。秦汉以后,炼丹术的兴盛推动了金银器制造的发展,丹家方士认为使用黄金做的饮食器皿,有延年益寿、长生不死的效应,这种思想一直到唐朝仍为统治阶级所接受。“皇室和权贵们对金银器的喜好,使一些人通过进奉金银器来取悦帝王,为唐代金银器制造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
  唐代的金银器无论形制、纹样、工艺技术、材质和工艺构成,都达到历代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就各种盘类制品来讲,有圆形、多曲花瓣形(四至十曲)、桃形、菱形、荷叶形等,盘底多为圆底、平底、矮圈足、三足、四足等;其纹饰繁复精美,工艺精湛,以各种人物、动物、花卉为主,周围辅以各种花朵枝叶及几何图形;其工艺技术多以钣金、焊接成型,纹样及表面处理主要依靠锤揲、錾刻、模压、镏金、抛光、镂空等技术。
  
  河北省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镏金鹿纹菱花形银盘是唐代金银器皿中最典型的代表作之一,充分体现了这一时期的人文精神和制作工艺。(图1)这件银盘于1984年河北宽城峪耳崖大野鸡峪窖藏出土,为国家一级文物。此银盘盘体平面呈六瓣菱花形(菱花形特点是花瓣为尖状),底部有焊接的银制卷叶状三足,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惟一的三足保存完整的银盘。银盘通高10厘米,盘体硕大,正面呈敞口,口径50厘米,浅腹平底,体厚2厘米,总重达2400克,整件器物为银质,饰镏金花纹。(图2)盘的内外纹区同为6瓣菱花形,相符叠环连体圆周而构成,其外纹区径7厘米,平底,以相同的蝶状石榴单独纹样6个,(图3)随菱花形瓣茂密的间布,其浅腹平底内纹区径43厘米,中饰一只体态健美的梅花鹿。
  
  此银盘的图案极具民族特色,如石榴、鹿、灵芝都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吉祥图案。中国的图案纹样不仅是一种艺术形象,更是一种思想的体现、情感的表达、文化的沉淀。石榴寓意多子多福、子嗣承传的思想; “鹿”通“禄”,寓意着俸禄和富贵;灵芝则寓意长寿。这些都表现了我国人民祈望美好生活的愿望。
  
  盘中鹿头顶肉芝(也叫珍珠盘角),昂首挺立,身錾梅花斑纹,短尾上翘,四足前后错落,舒展大方。盘沿为六瓣,每瓣内饰一组石榴花卉,器形硕大,纹饰精美,主题突出,类似浮雕,立体感强。(图4)这种在素底中心饰以图案的布局,在隋唐以前的文献记载和传世的盘、碗纹饰中,都没有发现过。显然,此银盘反映了唐代重新打通西域后引入的西方文化因素对中国传统技艺的影响。
  
  很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古代金属文物都是用铸造方法成型的,即把金属材料加热熔化后浇铸到事先做好的、能耐高温的非金属型范中,待金属溶液冷却、凝固后便得到了和型范内腔形状一致的成品。“这种成型方法对少数贵重金属,如黄金、白银、红铜等材质的器物制造就不适用了,因为金属在加热熔化过程中会发生氧化和烧损,型范内腔也不可能做得极为细小和狭满,势必造成贵重金属的浪费,使制作成本极大提高。另一方面,由于金、银等贵重金属的硬度很低,延展性好、即塑性成型(指利用模具使金属在应力下塑性变形)的性能好,所以从古至今都是以塑性成型、即锻压的方法为主对其进行制造加工的。”因此,制作的具体方法是,首先在常温下把金银器物原材料锻压成厚度不同的金银板片,再将其铺在模具上,锻打出所需的轮廓形状和内部繁复的花纹。这种加工方法现在广泛用于各种材质金属板料制品的冲压加工,是由锻压机械通过模具对凸模和凹模之间的板料施加压力,凸凹模完全闭合后就使板料成为和模具表面形状及花纹完全吻合的形体。
  中国古代没有锻压机械设备,也无法加工出与凸模完全匹配的、符合冲压工艺要求的凹模,但被加工的金银塑性成型性能极好,当时应有一个凸模做基础,再加以娴熟的手工锤击就可以完成成型工作了。这就是所谓的锤揲成型法。
  宽城鹿纹银盘就是采用了整体锤揲成型的方法。纹样突出于器表,鹿的形象逼真,口、鼻、眼等细部清楚,身体肌肉走向明显;盘沿上的六组石榴花完全相同,随意锤揲难度很大,必须先精心制作一个锤揲底模。底模必须能依照预先的设计进行雕刻造型,又能承受住金银板片成型时的击打和磨擦,因此,所选用的模具材料要软硬适度、有伸缩性,达到成型的目的。此银盘被锤揲出主题轮廓后,再运用各种大小和不同纹理的錾子,用小锤打击錾具,錾出细部精美图案。后将纯金和汞按比例混合,涂抹在器物上,在火上烘烤,汞蒸发后,金留在器物表层,这就是镏金。银盘上以镏金花纹装饰的器皿,颜色银白金黄,雍容华贵,当时称其为“金花银盘”。关于金花银盘的记载较多,《安禄山事迹》中记载,唐玄宗曾赐禄山“金花大银盘四”。《宫词一百首》中有“一样金盘五千面,红酥点出牡丹花之”句。
  唐镏金鹿纹菱花形银盘就材质美感而言,其金黄中暖与银冷白相融合的微妙对比而又协调的色彩容光,给人以富丽堂皇以及明朗典雅相协调的美感,令人蔼然尊崇。镏金的纹饰宝色虽已然不在,但仍雍容华贵,神情如初。虽然其斑驳蚀落而沧桑,但其由明快的协调美,演变成了明与暗、冷与暖的鲜明对比,在沉静坚实的包浆斑驳互侵和交错映辉的影像中相得益彰,增添了其质朴苍浑而富丽典雅的神秘性,仍不失宝物雍容华贵的特质。
  此银盘的工艺形式构成完美,以相同的镏金纹饰在银盘的整体设计中,体现了艺术理念的全部内涵。此银盘菱花形六瓣六出、六敛的相符叠环,所构成的辐射张力,与其内敛的向心力,穿越其素面时空而聚焦于鹿,突出了盘纹饰的主题,构成吉祥光芒向外辐射以普照寰宇的艺术形式,而且形成了全盘心花怒放的审美情趣,这种无限拓延放射状的旋律美感,超越了银盘有限的实体。
  在中西文化交流频繁的唐代,由于金银工艺的迅猛发展及其制品的质料珍贵使其成为对外交往的礼品,日本正仓院就保存有一件盛唐时期的镏金鹿纹葵花形银盘,其形制与图案风格、装饰方法都与宽城出土的银盘十分相似,只是宽城银盘为六瓣菱花形,盘心鹿纹文静伫立,昂首向前,体形健硕而短,头顶肉芝略小。正仓院银盘为六瓣葵花形(葵花形特点是花瓣为漫圆弧状),盘心鹿纹回首后顾,行动矫健,体形肥硕而长,头顶肉芝肥厚,底部有后世补的银制三足,器高13.2厘米,器宽61.5厘米,比宽城银盘略大一些。(图5)这两件银盘应为同时期的产物。
  
  唐代文化不论是对内、对外,都能兼收并包,其方式是把内在的和外来的都融入到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并使之发扬光大,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当时作为一个强大的民族有着海纳百川的气魄和文化融合产生的勃勃生機,而此件唐镏金鹿纹菱花形银盘就是一件中西文化交融的极具特色的有极高艺术和学术价值的艺术精品。
  
  [注释]
  卢兆荫:《从考古发现看唐代的金银“进奉之风”》,
  《考古》,1983年第5期。
  王德拥等:《追溯中国古代的锻造》,《塑性工程学报》,2006年第3期。
  姚汝能:《安禄山事迹》卷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全唐诗》,第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762页。
其他文献
1金鱼的选购 一般来说,金鱼变异越大,即与其祖先——鲫鱼外貌差异越大,品种就越珍贵。选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1健康状况 观赏鱼市场出售的金鱼,其体质健康状况较为复杂。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