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ICU重症脑损伤患者应用镇静镇痛与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cy_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镇静镇痛与针对性护理应用在ICU重症脑损伤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82例ICU重症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组标准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1例。常规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予镇静镇痛联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ICU住院时间、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护理后VAS评分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静镇痛结合针对性护理运用于ICU重症脑损伤患者中能缩短ICU住院时间、减轻疼痛,还能减少并发症,密切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重症脑损伤;护理满意度;ICU;疼痛;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1-0116-02
  重症脑损伤为临床脑外科常见急重症,具有病情复杂、变化迅速等特点,极易引起颅内高压等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研究发现[1],ICU重症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住院时间较长,外加疼痛强烈,无家属陪护,因此清醒后易产生恐惧、烦躁和焦虑等消极情绪,使治疗效果受到影响[2]。基于此,现将本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6月82例ICU重症脑损伤患者纳为研究样本,研究镇静镇痛及针对性护理的可行性,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19年11月至2020年6月82例于本院ICU治疗的重症脑损伤患者。入组标准:患者经CT、MRI等影像学检查证实患有重症脑损伤,符合《重型颅脑损伤诊治指南》[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GCS评分不超过8分;家属对研究知情;研究符合医院伦理要求。排除标准:严重肢体残缺者;有认知障碍与精神病史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将患者均分成两组,常规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48~80岁,平均年龄(65.05±5.43)岁;致伤原因:18例高空坠落,15例交通事故,8例工业事故;单纯脑挫裂伤21例,伴有硬膜下血肿8例,颅骨骨折伴硬膜外血肿1例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脑挫裂伤11例。研究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49~79岁,平均年龄(65.11±5.34)岁;致伤原因:14例交通事故,20例高空坠落,7例工业事故;22例单纯脑挫裂伤,2例颅骨骨折伴硬膜外血肿,7例伴有硬膜下血肿和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脑挫裂伤。经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发现,无典型差异性(P>0.05),有均衡性。
  1.2方法 常规组提供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监测患者基本生命体征,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姿势及体位等变化;对各种导管使用状态、固定情况进行护理;合理控制灯光强度,以减少视觉刺激;另外,还要制定建立完善探视制度。
  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行镇痛镇静、针对性护理:镇静镇痛:①建立护理小组:建立护理干预小组,查找相关文献资料,根据患者病情具体情况制定镇痛镇静方案,并对小组成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护理技能。②病情评估: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时,通过NRS评分表、Ramsay 评分表评价患者疼痛程度,NRS评分超过6分者,遵医予芬太尼微量泵注,0.7~1.0ug/kg·h;评分4~6分者,予0.5~0.7ug/kg·h芬太尼;评分低于4分者,予0.2~0.5ug/kg·h芬太尼;Ramsay 评分5~6分者,予0.4~0.7ug/kg右美托咪定泵注;评分3~4分者,予0.2~0.4ug/kg右美托咪定。针对性护理:①促醒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家属要每日对昏迷患者行促醒干预,如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操作时,要呼唤患者的姓名,将操作目的、要点等告知患者;家属探视时,可在患者耳旁轻声说话,向患者讲述生活中有趣的事,使患者早日清醒。②心理护理:对清醒患者行心理护理,向其耐心解释镇痛镇静的作用、有效性;若患者提出疑问,需仔细进行解答,使患者配合度得到提高;若患者存在情绪不良表现,需予以疏导,耐心与患者沟通,将预后良好的病例介绍给患者,使患者增强治疗信心;另外,家属探视时,需给予患者充足的鼓励与支持,使患者感受到关爱,减少孤独感,重建生活信心。③并发症护理:对患者体征、症状密切观察,若出现小出血点、表皮瘀血等症状,需根据CT结果制定干预方案;另外,还要对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处理,提高并发症预防意识,如强化呼吸道护理,更换管道时落实各项安全防护措施。所有护理操作均严格按照无菌原则进行,积极预防感染;还可按摩患者活动肢体,2h翻身一次,预防静脉血栓与压疮等。
  1.3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ICU住院时间;②对比两组疼痛程度[4]:根据VAS量表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无痛计0分,剧痛计10分,评分与疼痛程度呈正比。③對比两组并发症:主要包括结膜炎、口腔感染和压疮。④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通过自制问卷调查护理满意度,由家属进行评定,总分为100分,评分>90分:满意;90~60分:一般满意;<60分: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0.0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ICU住院时间分析 常规组ICU住院时间为(7.99±2.51)d,研究组为(4.24±2.15)d。两组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65,P=0.000)。
  2.2两组疼痛程度分析 护理后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3两组并发症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4两组满意度分析 常规组护理总满意度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重症脑损伤如颅内血肿、脑挫裂、颅骨骨折、头皮裂伤合并胸腹部外伤等为ICU科室常见病,这类患者需要承受巨大的痛苦。为减轻患者的生理痛苦,提高生理舒适度,临床常采取镇痛镇静干预,此举能使危重患者处于休眠状态,减少机体氧需氧耗、降低代谢率,使机体适应受损后的氧供水平与循环灌注;另外,还可减轻应激反应及强烈刺激引起的损伤,为器官功能恢复奠定基础。贺琳晰,范玲,刘春峰,等[5]研究发现,大剂量镇痛镇静药物的使用会导致呼吸抑制,部分患者还有可能出现压疮、口腔感染等并发症,从而加重原发病。因此在重症脑损伤患者镇痛镇静干预时配合针对性护理措施具有必要性。
  本研究中,研究组护理后ICU住院时间与常规组对比明显缩短,VAS评分与常规组对比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组对比明显降低,护理总满意度与常规组对比明显提高(P<0.05),提示相较于常规护理,镇痛镇静结合针对性护理在缩短重症脑损伤患者ICU住院时间、减轻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增加护理满意度中占明显优势。贾春燕,杨静[6]研究中对5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与镇痛镇静干预,ICU住院时间为(4.17±2.08)d、VAS评分为(3.18±1.55)分、并发症发生率为4.00%、护理总满意度为98.00%,与本研究中研究组取得的结果对比一致性好。推测原因可能是:①镇痛镇静干预除了能控制患者躁动、疼痛和焦虑,减轻护理操作带来的伤害性刺激,还能维持脑氧供需平衡,起到腦保护作用,使患者舒适度、预后效果得到提高。②针对性护理中的促醒护理能加快觉醒,还能促进患者意识恢复,使患者大脑皮质潜在能力得到调动,从而改善预后;心理护理能增加患者的认知,减轻患者的恐惧感,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工作;并发症护理能积极预防各种影响疾病恢复的不良因素,使患者尽快康复。
  综上所述,对ICU重症脑损伤患者实施镇痛镇静和针对性护理效果显著,适合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徐桂霞. 预见性护理在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J]. 智慧健康, 2018, 4(27): 106-107.
  [2] 刘素霞, 许铁, 石远峰. BIS评分、丙泊酚血药浓度在ICU重症脑损伤伴意识障碍并机械通气患者镇静评估中相关性研究[J]. 临床急诊杂志, 2018, 19(2): 117-120.
  [3] 涂忠宇, 郝艳红, 芦乙滨, 等. 某地区8所县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镇痛镇静认知状况及实践状况调查[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20, 27(2): 172-175.
  [4] 汪玲, 尹皓, 刘成祥, 等. ICU护士遵循集束化镇静镇痛策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4): 526-529, 533.
  [5] 贺琳晰, 范玲, 刘春峰, 等. 东北及内蒙古地区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士镇痛镇静护理行为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20, 27(3): 211-215.
  [6] 贾春燕, 杨静.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内外营养支持及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 26(z1): 440-441.
  作者简介:李正子(1993.03-)女,汉族,安徽省合肥市人,现为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平路院区)重症监护室护士。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奥司他韦颗粒联合预见性护理对流行性感冒患儿IL-6、TNF-α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患儿家长意愿将148例流行性感冒患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两组患儿均常规处理,对照组采用金刚烷胺治疗,研究组采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均治疗5 d,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时间、血清IL-6、TNF-α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鼻塞、退热等症状缓解时间相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集本院接治的424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开展研究,采取分别抽样法分组,即采纳常规治疗的对照组(n=212)和恩替卡韦治疗的观察组(n=212),对比治疗效果、肝硬化指标、肝功能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分析治疗效果,和对照组(93.87 %)相比,观察组
【摘要】目的:研讨不同微生物检验方法用于妇科炎症感染的检验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在本院治疗的750例妇科炎症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检验方式将其均分为A组以及B组。其中A组选择培养法,B组采用镜检法。比较两组检测结果以及假菌丝、菌丝以及菌孢子发现情况。结果:两组检测结果比较可知,两组患者间检验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阳性率高于B组(χ2=6
【摘要】目的:分析在消毒供应中心日常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在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患者中选取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工作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消毒供应中心日常工作水平高于对照组(P5 cm,且其距地面高度>20 cm,距天花板高度>50 cm。同时,管理人员应及时对灭菌物品的灭菌时间、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比索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可行性。方法:以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作为研究对象的选取时间,纳入对象为于我院就诊治疗的64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32例常规组患者用药方案为比索洛尔治疗,32例研究组患者用药方案为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统计分析常规组与研究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情况,主要指标有6 min行走距离、一氧化氮水平、人内皮素-1
【摘要】目的:探析护理干预在急性重度硫化氢中毒伴心肌损伤患者救治中的积极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64例急性重度硫化氢中毒伴心肌损伤患者,所有患者以救治中是否采取护理干预分为参照组(32例,常规救治)和研究组(32例,常规救治+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及患者对救治效果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死亡率分别为3.13%、15.63%,研究组显
【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血糖检验过程中应用快速血糖仪的价值。方法:在2021年1~5月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选取7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进行血糖检测,研究组采用罗氏快速血糖仪进行血糖检测,对比两组临床数据。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糖指标测试用时短于对照组;研究组对于检测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之间均存在显
【摘要】目的:分析在脑出血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所取得的价值。方法: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中选取15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将常规护理模式在对照组患者中进行实施,同时将临床护理路径在研究组中进行实施,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加以分析和比较。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医疗知识掌握水平出现明显改善,且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影响更高(P<0.05);护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