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功能失调与不寐的关系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man_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全世界月有27%的人患有失眠症,严重降低了个人及家庭的生活质量,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激烈,工作压力的增加,导致失眠越来越多。防治失眠至关重要,中医在治疗失眠上有其独特的优势:经济实惠、副作用小、无依赖性等。历代医家在完善丰富和发扬中医治疗失眠方面有许多论述。本文试从脾胃功能失调与不寐的关系进行综述,希望对临床从调理脾胃治疗失眠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中医;失眠;脾胃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48-01
  “胃不和则卧不安”是《素问·逆调论》中的经典,是指胃失和降则胃气不降而反上逆,扰动神明,故出现睡眠反复不宁之状,张琦注:“胃气昼行于经则寤,夜行于藏则寐,而胃气之出入依乎胃气,阳明逆则诸阳皆逆,不得入于阴,故不得卧[1]。胃不和则卧不安”这一理论在失眠发病与论治中有其特殊意义:作为失眠经典病机,得益于后世医家的发挥,并对临床从“胃”人手治疗失眠有较大启示,以及根据“和胃”制定相应的治则治法,相关的实验研究则补充证明了“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指导诊治失眠的科学性。脾胃功能失调致失眠,不同的医家侧重的角度并不一致,主要表现在脾胃气虚导致失眠、胃气上逆营卫不和致失眠、饮食积聚致失眠、胃中痰火内扰致失眠。分别论述如下:
  1 脾胃气虚
  脾为后天之本,是血液生成的物质来源,脾胃功能失调,血液化生无源,心神失养,中医认为心主神明,神不安,则出现不得卧的病症,《诸病源候论·虚劳不得眠候》认为,虚劳或大病之后,“脏腑尚虚,荣卫未和,故生于冷热。阴气虚,卫气独行于阳,不入于阴,故不得眠。”。归脾汤为治疗脾胃气虚导致失眠的经典方剂,方中以参、芪、术、草大队甘温之品补脾益气以生血,使气旺而血生;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茯苓、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复中焦运化之功;姜、枣调和脾胃,以资化源。治法上心脾同治,补其不足,以生气血,使气血调和,阴阳平衡从而神安得寐。
  2 痰热内扰
  近年以来,社会竞争日益剧烈,人类生活压力亦随之增大,久之情郁于中不得疏泄,导致肝胆失条达之性,疏泄不利,胃气亦因而不和,进而化热生痰;痰气交互,气郁日久而化热,痰火上扰心神,遂成虚烦不眠、惊悸不宁,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伴口苦,头重,目眩,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症。拟方黄连温胆汤加减,半夏、陈皮、茯苓、枳实健脾化痰,理气和胃;黄连、竹茹清心降火化痰;治法上清化痰热、和中安神[2]
  3 胃气上逆
  若阳明病胃中阳热偏盛,津液损伤严重,邪热不能透发于外,内结于胃,形成津伤胃热,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胃中邪热壅盛,影响胃气的正常通降,“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阳明胃府失降,胃中火热上扰心胸而致失眠。《伤寒论》第207条云:“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方:甘草、芒硝、大黄,这个方子是承气汤中最轻的泻下剂,调胃者,就胃不和[3]。证见:心烦失眠.上腹部胀满疼痛,大便秘结,舌红苔燥微黄,脉数,治宜调胃承气汤润燥通便以除胃中邪热,胃热除,上焦火热自降,失眠可愈。
  4 饮食积聚
  饮食不节,食滞胃脘,《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饮食过度,食积内停,气机不畅,脾胃升降失职,浊阴不降,清气不升。这种情况引起的失眠较为常见,证见:失眠多梦,胃中胀闷疼痛。如《诸病源候论.食伤饱候》谈到食伤脾胃、胃腑不和所致的失眠有“夫食过于饱,则脾不能磨消,令气急烦闷,睡卧不安”。明代张景岳《类经.不得卧》说:“今人有过于饱食或病胀满者,卧必不安,此皆胃气不和之故”[4]。此种失眠可与保和丸方:山楂、神曲、茯苓、半夏、陈皮、莱菔子、连翘。诸药配伍,使食积得化,胃气得和。胃气和则失眠得愈。
  本文主要从以上四个方面对脾胃功能失调导致失眠进行论述,失眠之症,现今颇为常见,然其病因病机甚为复杂,除脾胃功能失调外,还有心肾不交、阴虚火旺、七情内伤等,方剂之运用亦较为灵活,如交泰丸、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半夏厚朴汤、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等,失眠之症,除方药外,针灸、推拿、理疗、心理治疗也是治疗失眠得重要方法,另外患者性格,生活习惯,所处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仅从脾胃功能失调进行论述,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希望通过调理脾胃,解决失眠患者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 王庆奇,王键,等.内径选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33.
  [2] 邓中甲,李冀,等.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323.
  [3] 鲍艳举,花宝金,等.胡希恕伤寒论讲座[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2:334.
  [4] 张景岳.景岳全书.类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74.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对颈源性咽炎患者采用针刺配推拿治疗,观察和分析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26例颈源性咽炎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13例;对照组:对患者采用推拿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针刺治疗。结果 试验组:痊愈6例,占46.2%;好转6例,占46.2%;无效1例,占7.6%;治疗总有效率为92.4%。对照组:痊愈3例,占23.1%;好转5例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解毒化湿饮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住院小儿手足口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38例,观察组使用解毒化湿饮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对照组使用更昔洛韦治疗,观察退烧时间、疱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退烧时间、疱疹消讨退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
期刊
【摘要】 目的 研究并分析中西医药物合并心理干预对乳腺增生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0年6月——2012年6月所收治的乳腺增生患者共计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的方式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患者各计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枸橼酸他莫昔芬片进行治疗,10.0mg/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给予枸橼酸他莫昔芬片进行治疗(用药剂量、频率均与对照组患者完全一致)的基础之上,给予夏枯草口服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64例病人均在三伏天采用冬病夏治“三伏贴”穴位贴敷治疗,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中午时分为佳,一年为一疗程,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后,冬季随访患者病情及发病情况,观察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结果 264例病人中,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一个疗程后,临床控制40例(15.15%),显效144例(54.
期刊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患者入院顺序,把此次研究所抽取的84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治疗组42人,对照组42人,对84位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的42位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前提下进行康复训练,同时治疗组的42位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接受分期针刺治疗。结果 对比接受治疗后的两组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得出治疗组的临床效果相对于对照组更加显著,并且两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医辨治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8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本组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则要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以1个月为一个疗程,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科学评价。结果 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究疏肝健脾和胃方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病患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病患采用疏肝健脾和胃方治疗,对照组病患采用常规西医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病患中,痊愈的有36例,占比49.3%,显效的有28例,占比38.3%,有效的有6例,占比8.2%,无效的有3例,占比4.1%,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病患中,痊
期刊
【摘要】 老年性便秘是一种老年人最常见的消化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也是老年人心血管死亡的诱因之一。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性便秘困扰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及其家庭,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近年来中医治疗老年性便秘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诸多方法经试验证  明对老年性便秘有很不错的疗效。  【关键词】 老年性便秘;中药汤剂;穴位按摩;针刺疗法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42-02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自拟凉血益肾汤结合常规西药治疗成人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紫癜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结果 治疗组采用自拟凉血益肾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疗程共8周。治疗组临床治愈率43.33%;对照组临床治愈率26.66%。结论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必要进一步进行研究并推广。  【关键词】 紫癜性肾炎
期刊
【摘要】 目的 研究前房积血患者采用蒙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采取半流食、半卧位、双眼包扎,情绪紧张者给予镇静剂。结果 I级积血治疗1-3天吸收,II级积血3-7天吸收,III级积血7-11天完全吸收。入院时伴眼压高者4例经甘露醇治疗,并随着积血吸收很快降至正常。所有患者无角膜血染发生。  【关键词】 眼挫伤;前房积血;蒙西医结合治疗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4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