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国家林业局党组提出要着力加强"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三项工作的要求,界定了森林培育质量管理的概念,构建了森林培育质量管理五大体系.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针对森林培育的六个关键环节,完善规章制度,制定技术标准,公平质量评价,加强质量监管和强化质量保证.针对影响森林培育质量的因素,提出了提高我国森林培育质量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森林培育 质量 方法
中图分类号:TB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7-504-01
中国的人工造林保存率和造林数量都是世界第一,如何在提高造林数量的同时保证质量,始终是这一领域专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对于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教授杜天真认为,高质量的森林应该是结构合理、单产先进、林相复杂、功能强劲、发展持续的森林,培育森林资源不仅包括数量上的扩张还包括质量上的提高。相对来说,森林资源数量的扩张是有限的,而质量的提高是长远甚至是永恒的。
一、调整和改进我国现有的森林经营模式
尽管我国森林资源数量位居世界前列,但存在着森林质量较低、人工林树种单一等问题。由于继续增加森林面积的潜力有限,我国发展森林资源的重点应该从面积的增加转移到质量的提高上来。起源于德国的近自然林业理论,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用它来指导我国的森林经营实践,可以兼顾森林三大效益,平衡林业利益分配,有利于提高森林整体质量。应该调整和改进我国现有的森林经营模式,对天然林实施择伐经营和结构调控,对人工林进行近自然化改造,从而不断提高森林质量,逐步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探索不同地区林业发展新模式
我国地域辽阔,林种众多,树种繁杂,立地条件各异,造林质量问题往往呈现出多样性和分散性的特点。要提高森林培育质量,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森林和人们经营森林的不同目标,采取不同的措施。
1西北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和生态最脆弱的地区。要提高西北地区提高森林培育质量,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理论和近自然林业理论,以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和多学科技术的融合为动力,实现西北地区森林培育理论和技术的新突破。提高西北地区森林培育质量,应重点研究当地土壤干燥化、人工植被质量和有害生物防治等热点问题,大力开发应用在提高森林稳定性、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抗旱育苗、集流与土壤蓄水保墒造林、树种优化配置模式等
2云南干热河谷植被状况直接影响河流水体的质量,河谷内的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成为流域治理最重要的任务。在这里森林培育应该注重干热河谷地区恢复森林。
(二)加大近生态林的培育。首先在森林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可划分重点生态公益林、一般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分别采取不同的培育模式,并以景观斑块为最小培育单元,保持斑块的完整性、多样性同时兼顾森林物种的多样性,因此,树种及群落是以立地条件为主要因子而转移,水肥热条件是影响物种分布一个关键因素,立地条件的选择是森林培育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对人工混交林和人工、天然混交林的培育首要考虑的是种间关系的稳定性,天然次生林栽针、引针、保针是培育天然针阔混交林的关键,森林的培育目标是先锋阳性树种应以中小径级林木为主,而珍贵树种及顶极群落中伴生树种应以大中径级林木为主,根据立地条件选取林分类型采取不同的培育技术措施,应用树高、胸高直径与株数的比值人工调控不同时期的林分密度,期望林分定期达到培育的标准,森林模式培育核心是保持林分中林木平均树高和胸径不变控制林分密度
二、提高造林质量要实行科学经营
1要重视经营。熟话说“三分钟,七分管”只有这样,才能保护生物多样性,发挥林业生产力,最终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但由于生境的异质性,使造林带有明显的区域性。全国和各省份先后开展造林区划、林业区划和主要造林树种的生态气候区划,这些成果无疑将对分区指导起到重大作用。林业局植树造林司造林质量管理应该建立按分类经营。确定培育目标,按培育目标建立效益指标体系,按效益指标体系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新路子。生态公益林要以充分发挥森林生态和社会效益为目标,实行封飞造结合,充分发挥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建立乔灌草立体配置、复层异龄结构、系统稳定、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商品林要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集约经营,定向培育,最大限度地提高林地生产力。
2科学经营管理。按照森林主导需求和培育目标的差别,实行科学经营管理,全面提高林分质量,在林分结构上形成针阔混交,在时间序列上形成异龄林,,围绕提高森林培育质量,制定一系列制度和管理办法,并制订、完善多项技术标准,组建、强化质量监督与管理队伍。开展造林质量大检查,使质量管理工作逐步进入了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工程质量监理稳步推进,造林核查验收进一步强化,质量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初步实现营造林全过程的管理。造林管理上紧跟形势发展的需要,坚持数量与质量协调统一、分类经营的原则,进一步加强营造林设计、施工、监理资质管理等法制建设,逐步构建完善的森林培育质量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浅析我国森林培育与经营管理.《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12期
[2]加强森林培育是东北重点国有林区可持续经营...《林业经济》2006年12期
[3]福建森林资源培育合作经济组织的调查与思考《福建林业科技》2007年01期
[4]基于森林资源培育与保护条件下的山区生态城...《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08期
[关键词]森林培育 质量 方法
中图分类号:TB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7-504-01
中国的人工造林保存率和造林数量都是世界第一,如何在提高造林数量的同时保证质量,始终是这一领域专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对于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教授杜天真认为,高质量的森林应该是结构合理、单产先进、林相复杂、功能强劲、发展持续的森林,培育森林资源不仅包括数量上的扩张还包括质量上的提高。相对来说,森林资源数量的扩张是有限的,而质量的提高是长远甚至是永恒的。
一、调整和改进我国现有的森林经营模式
尽管我国森林资源数量位居世界前列,但存在着森林质量较低、人工林树种单一等问题。由于继续增加森林面积的潜力有限,我国发展森林资源的重点应该从面积的增加转移到质量的提高上来。起源于德国的近自然林业理论,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用它来指导我国的森林经营实践,可以兼顾森林三大效益,平衡林业利益分配,有利于提高森林整体质量。应该调整和改进我国现有的森林经营模式,对天然林实施择伐经营和结构调控,对人工林进行近自然化改造,从而不断提高森林质量,逐步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探索不同地区林业发展新模式
我国地域辽阔,林种众多,树种繁杂,立地条件各异,造林质量问题往往呈现出多样性和分散性的特点。要提高森林培育质量,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森林和人们经营森林的不同目标,采取不同的措施。
1西北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和生态最脆弱的地区。要提高西北地区提高森林培育质量,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理论和近自然林业理论,以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和多学科技术的融合为动力,实现西北地区森林培育理论和技术的新突破。提高西北地区森林培育质量,应重点研究当地土壤干燥化、人工植被质量和有害生物防治等热点问题,大力开发应用在提高森林稳定性、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抗旱育苗、集流与土壤蓄水保墒造林、树种优化配置模式等
2云南干热河谷植被状况直接影响河流水体的质量,河谷内的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成为流域治理最重要的任务。在这里森林培育应该注重干热河谷地区恢复森林。
(二)加大近生态林的培育。首先在森林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可划分重点生态公益林、一般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分别采取不同的培育模式,并以景观斑块为最小培育单元,保持斑块的完整性、多样性同时兼顾森林物种的多样性,因此,树种及群落是以立地条件为主要因子而转移,水肥热条件是影响物种分布一个关键因素,立地条件的选择是森林培育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对人工混交林和人工、天然混交林的培育首要考虑的是种间关系的稳定性,天然次生林栽针、引针、保针是培育天然针阔混交林的关键,森林的培育目标是先锋阳性树种应以中小径级林木为主,而珍贵树种及顶极群落中伴生树种应以大中径级林木为主,根据立地条件选取林分类型采取不同的培育技术措施,应用树高、胸高直径与株数的比值人工调控不同时期的林分密度,期望林分定期达到培育的标准,森林模式培育核心是保持林分中林木平均树高和胸径不变控制林分密度
二、提高造林质量要实行科学经营
1要重视经营。熟话说“三分钟,七分管”只有这样,才能保护生物多样性,发挥林业生产力,最终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但由于生境的异质性,使造林带有明显的区域性。全国和各省份先后开展造林区划、林业区划和主要造林树种的生态气候区划,这些成果无疑将对分区指导起到重大作用。林业局植树造林司造林质量管理应该建立按分类经营。确定培育目标,按培育目标建立效益指标体系,按效益指标体系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新路子。生态公益林要以充分发挥森林生态和社会效益为目标,实行封飞造结合,充分发挥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建立乔灌草立体配置、复层异龄结构、系统稳定、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商品林要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集约经营,定向培育,最大限度地提高林地生产力。
2科学经营管理。按照森林主导需求和培育目标的差别,实行科学经营管理,全面提高林分质量,在林分结构上形成针阔混交,在时间序列上形成异龄林,,围绕提高森林培育质量,制定一系列制度和管理办法,并制订、完善多项技术标准,组建、强化质量监督与管理队伍。开展造林质量大检查,使质量管理工作逐步进入了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工程质量监理稳步推进,造林核查验收进一步强化,质量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初步实现营造林全过程的管理。造林管理上紧跟形势发展的需要,坚持数量与质量协调统一、分类经营的原则,进一步加强营造林设计、施工、监理资质管理等法制建设,逐步构建完善的森林培育质量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浅析我国森林培育与经营管理.《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12期
[2]加强森林培育是东北重点国有林区可持续经营...《林业经济》2006年12期
[3]福建森林资源培育合作经济组织的调查与思考《福建林业科技》2007年01期
[4]基于森林资源培育与保护条件下的山区生态城...《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