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生记叙文的“故事”写作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4910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好记叙文,是初中生必须面对的一关。但是,不是每一位学生都擅长记叙,一旦面对题目,必须尽快动笔,哪怕是编也要编下去。这就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更注意这方面的训练,让学生具备基本的写作能力。
  写记叙文,学生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先确定要写的内容,也可以称作故事或事件。譬如,作家莫言在2012年12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就发表了一个很有名的演讲,说自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其实这不是莫言的原创,1936年瓦尔特·本雅明就撰写了《讲故事的人——尼古拉·列斯科夫作品随想录》。如果初中学生想写好记叙文,看到题目就要尽快搜索自己掌握的相关材料内容。
  是的,写好记叙文,首先要学会讲故事,让故事去打动人,让故事说明道理。那么,能不能从生活里找到一个与材料要求完全吻合的故事呢?事实上,不能把生活里的故事原样搬到作文里来,而是需要学生对故事进行适当的、恰当的、必要的加工,对故事进行加工是一个很复杂的课题,这也是需要认真研究的内容。
  如何写出一篇情节有波澜、能打动别人的故事呢?有这样三点:
  第一,要紧扣一个点,或者说要聚焦在一个点。
  不能中途由这个话题跑到那个话题上去,由这个内容跑到那个内容上去。很多学生写记叙文的时候,认为“我笔写我心”,记叙文是“我”写的,“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而真实的道理却是,天下没有一棵树长成椅子,无论如何不能把一件事完全写到作文里去,完全把事情写到作文里90%可以确定是不符合要求的。
  没有任何东西比聚焦的叙述风格能更有效地使故事长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讲故事的人,越是紧扣一个事件、一个点讲述,越是容易把故事深深地印在别人的记忆中。学生讲故事,在一举一动都融入讲述的节奏的时候,脑子里就会自然而然形成复述故事的天赋,而这正是聚焦的过程。
  譬如,开篇,开始写记叙文,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开头的问题。“万事开头难”,写记叙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50%以上集中在开篇。好的开篇,能够快速地进入主要事件,并与接下来的内容相呼应,而且语言精练,描述生动。譬如,海明威《老人与海》的开篇:“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至今已去了八十四天,一条鱼也没逮住。”简明扼要,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全部都熔在一句中,让读者迅速进入主要情境:捕鱼。类似的例子非常多,学生可以去参考无数经典作品的第一句或者第一段,进行归纳总结。
  第二,故事的结构要紧凑紧密。
  前面一个事情,引出后面一个事情。学生经常看电影大片,或者在寒暑假看电视连续剧,电影的故事情节,电视剧一集一集的情节,甚至小说,比如,《三国演义》的一回一回,故事都是紧密联系的,甚至是通过慎重选择“动情点”精心打造细节而层层向前推进的。
  复杂的记叙文,结构安排在严密、完整的前提下,当然也应该追求跌宕变化。譬如,有这样几种常见的结构形式:一是逐层递进式,文章各个片段的中心之间形成层递关系,使得文章主旨不断升华或深入。二是片断并列式,可以是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片段形成并列,也可以是不同时间、同一空间的片段形成并列。三是一线串珠式,根据内容特点选准恰当线索,串起表现主旨的材料,基本框架是由实物引起话题——就实物陈述往事——因实物抒发感情。另外,还有点面结合式、穿插回放式(倒叙,插叙巧妙运用)等多种形式,都可以灵活使用,从而达到结构的紧密与合理。
  第三,作为初中生,写记叙文最好还要形成矛盾,要有变化。
  “文似看山不喜平”,一篇记叙文如何营造高潮,是一个技巧问题,也是一个立意问题。记叙文的立意,从一开始,就体现在文章的整体构思中了,这就突出体现了立意的重要性。要记住,记叙文靠故事表达,要提前构思谋划,才能实现最佳或者较佳立意。
  譬如,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每天早晨,人们都会听到发生在全球的新闻,然而人们所拥有的值得一听的故事却少得可怜。这是因为人们所获知的事件,几乎没有一件是有明确立意的,它只是信息的传播,它作为新闻报道的价值无法超越新闻之所以成为新闻的水平。它只存在于那一刻,向别人阐述了一个事件,只具有即刻性的存在价值。故事就不同了,它因为有着稳定的立意,即便在漫长的时间之后,价值还是能释放出来。
  立意,的确就是记叙文或者说故事的中心。但从故事中追寻立意的过程,可以从两个角度思考:一个是故事本身具备的意义、特殊性或者借鉴性等;另一个是“从故事得到的教益”,可以结合时代、背景等,思考故事中人的命运、事情的发展趋向和思想情感的延伸等。
其他文献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而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是人成才、成长的“起点”。学科兴趣是学生兴趣发展的重要方面。在我国95%左右的学生都能明确指出自己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学科,这也表明他们对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兴趣。因此,学生对学科有无兴趣直接关系到该学科教学活动的成败与否。  一、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很必要的。  我对学校个
期刊
在新一轮的教育深化改革和发展中,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单打独斗的教学行为已经很难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教师间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合力学习、合作教学、合作研讨的团队模式将成为教学的必然趋势。  一、区域教研的基本内涵和基本模式:  所谓的区域教研就是指以地理位置相近、教育环境相似的几所学校或者一个县、一个区联合开展的各种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区域
期刊
传统语文教学往往以教师的“一桶水”灌给学生“一碗水”,而在现行的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之下,师生角色转换,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地、有创造性地说,就是以教师的“一碗水”引出学生的“一桶水”。这样的做法,是否果真如有些教师所认为的那样,是在掩盖教师知识储备的不足,也就是在“护浅”呢?其实不尽然。  常言道,“厚积而薄发”。教师在课堂上奉献这“一桶水”,常常是引经据典,滔滔不绝,
期刊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关注生命、培养有独立人格的“人”。艺术化的课堂评价,就是激励、唤醒学生的情感需求和生命意识。它是高效语文教学的源头,它给学生以人文关怀,带给学生学习的幸福感。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和能力的提高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是滋养学生心灵的美好土壤,它能催开学生心底灼灼的生命之花。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学中的艺术评价往往是
期刊
班集体是学校工作的一个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班集体构建水平是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发展的引领者。良好的班集体管理能加速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展现学生各方面的潜质和才能,为学生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  构建特色学校已经成为学校当前重要的发展内容,只有提升班主任的管理水平,才能更加有效地构建特色学校。  一、明确班集体的奋斗目标,这是班集体前
期刊
新课标倡导教师对教学要发展性评价,为了落实新课标的精神,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都十分关注教与学的过程评价。作业,是了解教学质量和了解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作业的评价的探索。有效的作业评价,可以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师生互动,评价课堂上的作业  课堂上的作业
期刊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学生学习的性质应当由传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新性。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成为中学教师研究的重点所在。语文学科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奠基工程,培养民族创新人才,语文教学责无旁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大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期刊
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目的是造就创新型人才。当今世界,知识的更新周期缩短,高新技术发展迅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都急需涌现一批又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共同重视。作为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在教学实践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开展语
期刊
“和谐产生美,美在和谐中。”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角色定位,努力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  一、语文教师对学生的爱与尊重,是语文课堂和谐融洽的前提  语文的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教师应尊
期刊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学好语文的作用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课堂却陷入了耗时多、收效低、吃力不讨好的尴尬境地。如何改变目前的被动局面呢?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为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新要求,应该对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探索。  一、知己知彼,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及学生实际情况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并用谨慎的态度去深入研究教学大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