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人听到陶渊明这个名字,就自然而然地跟“世外桃源”的意境联系起来。美国教科书的作者们常常以跨学科为荣,经常把文学、哲学和历史糅合在一起。麦基的《世界社会的历史》里有一段陶渊明小传,从中颇能看出一些教科书作者对他的看法:
陶渊明是中国人最喜爱的诗人之一。他生活在东晋至南北朝天下大乱的年代。他早期也希望进入仕途、博取功名。有好几年他投奔于一些将军门下,跟着他们戎马倥偬,但是他很快就对这样的生活非常厌倦。趁着母亲去世的机会,他按照儒家的礼制,辞职回家守孝。重新出山后,他被任命为彭泽县令;但是在这个职位他只呆了82天,据说是因为不愿意讨上司的欢心,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就挂印而去了。在40岁上陶渊明彻底放弃了进取官场之心,住在乡下以农耕自给。此后的22年里,他经受了作为中国农民的所有苦难:一年四季为了果腹而面朝黄土背朝天,饱尝水旱之虞、病痛之灾。但是他不是一般的中国农民,他跟士大夫阶层的人士保持紧密联系,经常在一起诗酒唱和。他的作品里反映了他对这样简单的田园生活很满足,甚至把这种生活美化成为世外桃源。
麦基在同一页中还引用了陶渊明的几首诗,包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脍炙人口的诗句。
最后麦基还给学生留下了几个思考问题,问他们觉得陶渊明是儒家弟子呢,还是道家弟子?
2004年西方汉学大家马克·艾尔文出版了一本挺有意思的书,书名叫做《大象的撤退》,讲的是在中国大地上曾经漫山遍野都是大象,在过去的几千年里却被人挤到西南一角去了。书中号称是采用了环境保护主义的新观点。在艾尔文看来,陶渊明并不是真的愤世嫉俗,而是时不我与;他之所以挂印而去,是因为他在官场激烈的竞争中没有取得先手,“不为五斗米折腰”只是他的说辞而已,因为在那以后他还几次谋求东山再起,只是都没有成功。汉代盛世已与生态环境一样被破坏殆尽,大象离去以后,田园风光也一去不复返了。所以在陶的作品中表达的情趣,其实是对汉代盛世的一种折射型的缅怀,这样的心态骨子里还是儒家思想的基调。
(归雁生摘自《美国教科书里的中国》)
陶渊明是中国人最喜爱的诗人之一。他生活在东晋至南北朝天下大乱的年代。他早期也希望进入仕途、博取功名。有好几年他投奔于一些将军门下,跟着他们戎马倥偬,但是他很快就对这样的生活非常厌倦。趁着母亲去世的机会,他按照儒家的礼制,辞职回家守孝。重新出山后,他被任命为彭泽县令;但是在这个职位他只呆了82天,据说是因为不愿意讨上司的欢心,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就挂印而去了。在40岁上陶渊明彻底放弃了进取官场之心,住在乡下以农耕自给。此后的22年里,他经受了作为中国农民的所有苦难:一年四季为了果腹而面朝黄土背朝天,饱尝水旱之虞、病痛之灾。但是他不是一般的中国农民,他跟士大夫阶层的人士保持紧密联系,经常在一起诗酒唱和。他的作品里反映了他对这样简单的田园生活很满足,甚至把这种生活美化成为世外桃源。
麦基在同一页中还引用了陶渊明的几首诗,包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脍炙人口的诗句。
最后麦基还给学生留下了几个思考问题,问他们觉得陶渊明是儒家弟子呢,还是道家弟子?
2004年西方汉学大家马克·艾尔文出版了一本挺有意思的书,书名叫做《大象的撤退》,讲的是在中国大地上曾经漫山遍野都是大象,在过去的几千年里却被人挤到西南一角去了。书中号称是采用了环境保护主义的新观点。在艾尔文看来,陶渊明并不是真的愤世嫉俗,而是时不我与;他之所以挂印而去,是因为他在官场激烈的竞争中没有取得先手,“不为五斗米折腰”只是他的说辞而已,因为在那以后他还几次谋求东山再起,只是都没有成功。汉代盛世已与生态环境一样被破坏殆尽,大象离去以后,田园风光也一去不复返了。所以在陶的作品中表达的情趣,其实是对汉代盛世的一种折射型的缅怀,这样的心态骨子里还是儒家思想的基调。
(归雁生摘自《美国教科书里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