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ys20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谓反思呢?杜威认为反思是“一种得以产生思维活动的怀疑、犹豫、困惑,心灵困难的状态,和一种为了发现解决这种怀疑,消除和清除这种困惑而进行的探索、收集和探究的行为”。它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与思的有机结合,一个人从接受数学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过程。学会反思,犹如一面镜子,能够清晰地照出教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够完美的瑕癖之处,拓宽视野,激发不断追求的动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更新与重建,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一、课前反思,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1、质疑课题,激发反思动力
  教学是师生积极互动、生生互相合作的过程,活动中师生、生生之间交往多、对话多、互动多,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得自然也就多了,而这恰恰是值得教师反思的问题,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问题。让学生感到宽松、自如,他们就能敢于质疑和探索,促发反思需求。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正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让学生反思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归结为“这些图形都可以转化成长方形来推导面积公式”。再出示一个圆,请学生尝试推导面积公式。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尝试,学生发现“同样可以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来研究面积公式”。我再次请学生反思以前推导过程与今天推导过程的异同,体会到“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后拼成的只是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再让学生对这种“近似推导”的合理性进行适度反思,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激活学生的思维。
  2、情境导入,调动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的课堂教学导入,如同戏曲的“引子”、影剧的“序幕”,负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让这些看的见、摸的着、想的出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眼前,自然会调动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愿望。开头开得好,就能先声夺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时,学生对“等底等高”这个条件不太注意,教师要联系实际,巧设陷阱来设置悬念。让学生分组做倒水实验:用大小不同的圆锥容器盛满水倒入同样大小的圆柱体容器内,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一个小组到了3次水,还没灌满,而另一小组的同学却大叫:“水淌出来了,淌出来了!”,有一个小组的同学刚好灌满,“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一个问题引发议论,学生自觉参加学习。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好奇、好问是儿童的天性,是创造的源头。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有一定的思考性。运用操作反思的方法能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学会抽象概括的数学方法。
  二、课中反思,促进学生自主探索
  1、因果反思,优化算法
  事物处于普遍联系的状态之中,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都有它的过去和未来,找出过去经历的因果关系,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这道题我为什么没做出来?”“我这样做将来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学生经历过这样的反思,其自主性、自觉性一定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我在讲“鸡兔同笼”问题时,“鸡兔共有16个头,44只脚,问鸡兔各有多少只?”我按照教材上的方法进行讲解,正当学生听的认真时,忽然听到最后一排一个男孩小声嘀咕:“这样想太繁了,把每只兔子都砍掉两只脚,每只鸡都斩掉一只脚不就得了。”我让他走上讲台进行讲解:“鸡和兔共有44只脚,每只兔子砍去两只脚,每只鸡砍去一只脚,44只脚就少了一半既22只脚。这22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16,另一部分是兔子的只数:22- 16=6(只)。”由此可以看出,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反思解题过程,优化解题方法,推广解题结论,拓宽解题视野,在反思中提高。
  2、回顾反思,深化思维。
  新课程提倡适时适度地开放学习探索过程和时空,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但我们只注重对过程的展示,忽略追溯过程,引导学生对知识、方法、策略、情感等做回顾反思。知识的得出固然重要,但学生反思知识是用何种方式、通过何种途径获得的则更有意义。在高年级数学教学时,让学生解决这样一道题:长城旅游社推出A、B两种优惠方案。A方案:景园一日游,大人每位160元,小孩每位40元。B方案:团体5人以上(含5人)每位100元。则6个大人、3个小孩,哪种方案买票省钱?
  学生轻而易举地算出:
  A方案:6×160+3×40=1080(元)
  B方案:9×100=900(元)
  引导学生“这道题目还有最佳的买票方案吗”?同学们一听,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这道题目的信息是大人多,小孩少,小孩的票价比团体票便宜,可以用组合的方法。大人买团体票,小孩买个人票:6×100+3×40=720(元)。学生通过反思可以生成自己的知识,说说自己的想法,感受生活中数学的魅力。
  三、课后反思,省思得失
  课后反思,“反”是回顾,“思”是思考。课后反思就是对自己教学过程的再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总结、回顾、思考去发现问题,好的经验和习惯要发扬,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克服。教师要舍得花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自问:今天主要讲了什么知识?我知道了多少?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还存在哪些疑问?让学生举手提问,师生讨论解决。在课末进行这样的反思,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让学生敢想,更敢说。学生梳理思维线索,加强了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完善知识的认知结构,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作用。
  总之,反思性学习是一种在体验的基础上侧重于理性的学习。从而积极改变教学策略,做反思的引导者。学生学会了反思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要经常反思,及时总结经验,随时吸取运用好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把培养反思能力,作为学生数学学习必需的一种重要内在素质来抓。
  【作者单位:永春县达埔镇中心小学福建】
其他文献
随着幼教的不断发展,幼儿的主体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学过程不再被看作是一种纯粹的给予或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大班语言活动“猜猜乐”在师幼互动方面做了以下探索。  一、定准活动目标,为师幼互动架构核心  “猜猜乐”的活动来源于教师发现孩子们玩儿时特别喜欢猜谜语,时不时的还念出几个谜语来考问老师。于是教师想设计一个猜谜活动,但又发现猜谜语时只要有一个能
期刊
我园目前正在研究的课题是《美陶.美文的实践研究》,这是我园自2001以年开展有关陶艺方面研究的第四个课题。此文就“如何合理地选择美文”进行一些探究,一方面引导各位课题组老师进行学习和交流,促使大家更加合理、有效地组织美文欣赏的教学。一方面让幼儿在美文欣赏中提升审美能力、获得审美经验、提高美陶创作的兴趣。  二、理论思考。  (一)概念界定。  什么是美文,什么是美陶,什么是“美陶.美文的实践研究”
期刊
爱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我们无时无刻不渴望被爱,同时我们也时时刻刻去爱别人。爱将伴随着我们每个人一生,如果从小忽视儿童的爱心教育,就有可能导致他们爱的缺失,影响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甚至影响他们的人生。儿童爱心教育的作用可见一斑,鉴于此爱心教育对于儿童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以下就本人的儿童教育经历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儿童感恩意识的激发是儿童爱心教育的基础  我们总抱怨孩子没爱心,其实孩子小,缺乏
期刊
一、口语交际的实践性  新课标提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口语交际实践训练,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技能,养成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等。所以,口语交际具有实践性。“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口语交际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实际运用。它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一系列口语交际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对口语交际的掌握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获得离不开实践。  二、会倾听
期刊
孩子们自升入大班以来,对益智类游戏表现出特有的热情,这是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的一种需要。在进行这类游戏时,幼儿必须开动脑筋进行积极地思维活动,才能以智慧和技能赢得一种心理的满足。它可以发展他们的运算和推理能力,促进思维和认知水平的发展;它还可以满足幼儿好动手的需求,促进他们与同伴合作,在游戏中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调动起幼儿战胜困难,向自我挑战的勇气,并获得同伴的认可,为将来的学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期刊
春天來了情开门
期刊
真小
期刊
幼儿语言教育是孩子一生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孩子今后的智力开发和能力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幼儿语言教育应该是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的,既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也具有随机性和不定时性质。教师要将教学融入生活之中,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主动获取丰富的语言,在推动幼儿语言能力提升的同时,也可以促使幼儿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  一、幼儿的语言特点  幼儿是指度过了婴儿
期刊
拖拖拉拉的樹袋熊
期刊
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儿童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自己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自己独特视角和策略解决问题,孩子们才能走出数学苦旅的沙漠,奔向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的绿洲,儿童才能体验到数学奇境的乐趣,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者和开拓者。  一、挖掘教学资源,培养数学意识  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时,本人利用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