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英和思齐举行婚礼,毛主席说这是他最高兴的一天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t050410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城以后,我的工作虽然繁忙,但家庭生活却渐渐趋于稳定了。行军、转移之类的军事行动,对于我们来说,都成了过去。
  我的大女儿思齐,进了北师大女附中学习,二女儿少华在育英小学学习。三女儿少林尚小,就留在我身边。我请了一位名叫周树华的保姆在家里照顾她。
  岸英被分配到中央调查部,在部长李克农的领导下,从事机要秘书和翻译工作。
  岸青于1947年从苏联回国,在东北克山地区参加了两年土改工作后,于1949年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到了北京。他被分配到中央宣传部马列著作编译局,担任俄文翻译工作。他后来翻译了许多列宁、斯大林的著作。
  建国之初,岸英和岸青都住在各自的机关里。
  每到星期天,岸英就带着岸青到我们家来玩。我的两个小女儿,叫他们大哥和二哥。他们两兄弟,则叫她们为少华妹妹和林林妹妹。她们兄弟姐妹在一起玩,或者复习功课,或者跟着我去看电影、游公园,非常开心。
  平时,岸英下班后,也经常抽空来看我。他的机关,设在北京东城区朝阳门大街,离司法部比较远。因为来一趟在路上要花较多时间,所以他每次来,总要玩到夜晚九点十点钟才走。
  有一天,岸英对我说:“妈妈,您还记得吗?我和思齐订婚已经一年多了。我们约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举行结婚典礼。现在,我希望早日和思齐结婚,不知妈妈的意见如何?”
  我说:“你问过你爸爸没有?你爸爸的意见怎样?”
  岸英说:“爸爸要我们先公后私,待建国后结婚。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我们要求结婚,爸爸是会赞成的。”
  我笑着对他说:“既然你爸爸同意你们这样办,我当然也赞成。”
  岸英高兴地说:“妈妈也同意了,我非常感谢妈妈。我要和思齐商量一下,看选择什么日子来举行婚礼!”
  我点头同意,他就满怀喜悦地告辞了。
  过了短短的几天,岸英兴冲冲地来对我说:“妈妈,我同思齐商量好了,定于10月15日结婚,到时我来接思齐去举行婚礼,爸爸决定在中南海的丰泽园亲自为我们主持婚礼。我们的新房,准备安排在我的机关里。”
  我问:“时间这么紧,来得及吗?”
  岸英:“我和思齐都主张婚事简办,爸爸也同意。我们一切都有,你就不必操心了。到时候,我来接你和两个妹妹去参加婚礼。”
  没想到他们的婚事会说办就办,我一点准备都没有。我稍微有点迟疑地说:“那样不对!我这个做妈妈的,应当为你们操办操办才行。”
  岸英说:“我爸爸都同意我们婚事简办了,妈妈您就千万不要费心。”
  思齐在星期六下午回家时,也告诉我,说他们准备10月15日结婚。她说:“岸英告诉我,说你已经同意了。”
  我说:“我是同意了。不过,时间太紧,来不及为你们置办东西呀!”
  思齐说:“我们婚事简办,什么都不要买。”
  我说:“当妈妈的,连几件新衣服都不给你做,那还像话吗?”
  思齐很懂事地说:“我们什么都准备好了,一切都是现成的,你别操心。你什么都不要管,到时候,你来参加婚礼就行了。”
  我想,就是要做衣服也来不及了,只得随她的便。
  在他们举行婚礼的前两天,岸英又来对我说:“妈妈,爸爸让我来告诉你,请你开一张名单给我,将你家的亲戚朋友都请去参加婚礼。要你不必在家招待客人了。”
  我说:“那怎么能行呢?我的亲戚朋友,不能让你爸爸费心招待。”
  岸英说:“爸爸说了,您家里就您一个人,没有人帮助您操心,所以让您开个名单给我,我们一起招待。这是爸爸对您的体贴,妈妈您不要辜负了我爸爸的心意。”
  我听了这话,心里热乎乎的,很感谢毛主席对我的体贴和关怀。我没有再说什么,就提起笔来,准备开名单。
  当时我想,毛主席那里,不是一般人都可以去的,我不能随便将我的亲友都写到名单上去。所以,我只在名单中写上了任弼时和夫人陈琮英、董必武及夫人何莲芝、谢觉哉及夫人王定国、陈瑾昆及夫人梁淑华,同时还写上了党内有威望的几位女同志如邓颖超、康克清、王光美等。
  我把名单开好后,交给了岸英。
  岸英看了看名单,问我说:“妈妈,您怎么不写上朱伯伯、周伯伯和少奇叔叔呢?”
  我说:“他们都是中央领导人,不是我的亲戚朋友,我不敢开,他们的夫人,我可以作为朋友开上去。至于董老、谢老、陈老等人,现在是我的直接领导,所以我敢开,你说对吗?”
  “妈妈讲得有道理。”岸英理解地点点头,把名单收起来后,告辞而去了。
  第二天,即14号,岸英亲自给我送来了四份大红请帖。其中,一份是请我的,另外三份请董必武夫妇、谢觉哉夫妇和陈瑾昆夫妇的。那三份请帖,岸英请我代为转交。
  岸英告诉我说,他爸爸看了我开的名单,也问他,为什么我只开了几位女同志,不开男同志。岸英把我的意思告诉他爸爸后,他爸爸说:“这话有道理,那我来请吧!”于是,毛主席提笔加上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同志的名字。
  岸英又对我说:“请妈妈把思齐赶快接回来。明天下午两点,我来接思齐,同时接妈妈和两个妹妹。”
  岸英走后,我代他将请帖转交给了三位领导。董老因感冒,很遗憾不能参加,其他两位都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10月15日下午,岸英带了两部小汽车,到司法部来接我们。他和思齐坐了一部车,我和两个小女儿坐了另一部车。谢觉哉夫妇和陈瑾昆夫妇,分乘了他们自己的小汽车。
  岸英迎亲的车走在前头,我们三部车紧随其后,一起开进了中南海,在毛主席的住宅门口停下来。
  岸英和思齐下车后,连忙转身来接我们。岸英对我们说:“爸爸今天亲自主持婚礼,请先到爸爸的会客室去谈谈。”
  毛主席站在会客室的门口迎接我们,满面笑容地和我们一 一握手。谢觉哉和陈瑾昆夫妇都向毛主席道喜致贺。我也叫思齐向毛主席行鞠躬礼。
  毛主席看见自己的干女儿长大成人,并将成为自己的儿媳妇,很高兴地抚摸着思齐的头,拉到面前站着,风趣地笑着说:“思齐,你今天是新娘子,从今天起,你就成了大人,不是小孩子了,你知道吧?你是新娘子,为什么头上不插花呀?”
  思齐听毛主席这么一说,当时脸就红起来,连忙把头低了下去。这时,她的妹妹少华、少林、李纳,不知从哪里拿出两朵鲜红的小绒花,给她插在头上。
  思齐羞羞答答地想把头上花取下来,她的妹妹却按住她的手。
  我对她说:“思齐,你不要取花,照社会上的风俗习惯,新娘子还要满头戴花哩,这两朵小红花是应当戴的。”
  思齐的妹妹一听更来劲,又去找了两朵稍大一点鲜艳的绢花,给思齐头上一边插上一朵,大花小花,绒花绢花,成双成对,相映生辉。来宾们见了纷纷说好,赞美新郎英俊潇洒,新娘秀丽端庄。大家都向毛主席道喜,说毛主席真有福气。
  岸英深情地望着思齐,这时,他情不自禁地走上前去,要和思齐拉着手。他在苏联生活过很长时间,觉得拉着手是很常见的事,但是,思齐害羞地不敢伸出手来,岸英也就站在那儿乐滋滋地笑。
  不久,朱德总司令、周恩来总理、刘少奇副主席和他们的夫人康克清、邓颖超、王光美,以及其他中央负责同志,也相继前来,真是嘉宾云集,贵客满堂。
  毛主席很兴奋地对大家说:“今天是我家办喜事的一天,也是我有生以来最高兴的一天。看到儿子结婚,我非常高兴,感谢大家来参加婚礼。孩子长这么大,我没为他操过半点心。今天的这一切,也是在同志们的帮助下,岸英自己筹办的,我感到无比的快慰。我的孩子,这些年来,在艰难困苦中,自己度过来了,今天终于结婚了。这是我最高兴的一天,不知道你们的孩子,结婚了没有?”
  毛主席在为自己儿子高兴时,马上就想到了别人。
  谢老说:“我的儿子有的结了婚,孙子都七八岁了。”
  毛主席一听,很感慨地说:“这么说,我比你们都落后了。你们的孙儿都长大了,可喜可贺呀!可惜我的儿子今天才结婚,我这做爸爸的,没有尽到责任,真落后了。”
  陈瑾昆忙说:“主席不是落后了,而是忙于国家大事,没有时间为家务事操心。”
  “陈老说得对!我们没有像主席那样为国家大事操心,是我们落后了。”
  接着,大家纷纷议论,说主席大公无私,以国家为重;说岸英在苦难中长大,今天结婚了,真是大喜事。
  大家热热闹闹地交谈了一阵后,岸英来请各位嘉宾到丰泽园的大厅入席,吃喜酒。
  大厅里摆着三桌酒席。岸英和思齐被安排在正中的酒席上。
  周总理和邓大姐与我一道,坐在新郎新娘的两边。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少奇同志等,坐在左边的一桌。其他中央负责同志,坐在右边的一桌。岸青、少华、少林和其他领导同志的一些孩子在另一间房里人席,他们很开心,岸青、少华、少林为岸英、思齐的婚事特别高兴。
  桌子中间摆着一个大拼盘,盘里装的是湖南腊肉、腊鱼、腊鸡和香肠。拼盘的四周是红烧肉和一些小菜。我暗想,主席办的酒席,大部分是湖南家乡菜,又简单又实惠。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真是值得我们学习呀!
  入席不久,毛主席站起身来,端着一杯酒,满脸喜色地走到我身边,说:“文秋同志,感谢你教养的好女儿,成了我的儿媳妇。我敬你一杯酒,祝你健康,请你饮了这杯酒。”
  我连忙站起来,连说不敢当,并向主席道了谢。然后,我和主席对饮了一杯酒。
  毛主席走后,我坐下来想,我应当回敬主席一杯酒,但是,如何措词才好呢?坐在我身边的周恩来总理,看到我的表情,一下就猜出了我的想法。他侧过身子,在我耳边说:“文秋同志,你也应当向主席敬一杯酒。你也感谢主席,把主席的话,回敬过去好了。”
  经周总理一提醒,我觉得要说的话有了,便站起来,斟上一杯酒,走到主席身边,说:“主席,感谢你教育的好儿子,使我的女儿有幸成为你的儿媳妇;思齐年幼无知,今后还望主席多加教育。我感谢你对我们的关心和照顾,敬祝你身体健康,请你干这一杯酒。”
  毛主席笑着站起来,高兴地说:“谢谢你!谢谢你!”说着,我和主席碰了杯,主席和我把酒一饮而尽。
  岸英和思齐也站起来,先向同桌的周总理和邓大姐敬了酒,接着,向毛主席、朱总司令、少奇同志敬了酒。然后,到右边席上,向其他中央领导同志敬了酒。宴席上,欢声笑语,喜气洋洋。
  散席后,不少来宾余兴未尽,纷纷向毛主席告辞,要送新郎新娘入洞房,到新房去闹洞房花烛夜。我也向毛主席道了别,想同岸英和思齐一道,去他们的新房看一看。
  岸英和思齐向主席鞠躬告辞时,主席叫住了他们,说:“你们慢走一步,等我找点礼物送你们。”
  毛主席到房里,亲手取出一件墨色的旧呢子大衣,递到岸英的手里,说:“我没有别的礼物送你们,送你们一件大衣,白天岸英穿着,夜晚盖在被子上,思齐也有份。”
  岸英接过大衣,递到思齐手上。两人一起鞠躬向主席致谢,并再次告辞。这件大衣随着毛主席转战南北,是一件很有纪念意义的礼品。
  岸英和思齐的新房,是在岸英工作的中央调查部的院子里,与调查部部长李克农的卧室相对。我和谢觉哉、陈瑾昆同志等来宾与岸英和思齐一起,去看了新房。
  新房布置得简单朴素,清洁整齐。被子、枕头和床铺、桌椅等家具,都是平时用过的旧物,只是洗得干净,摆得整齐而已。新房的墙壁上挂着几幅山水画,正面墙中间挂着大红双喜字,两边是警卫连赠送的贺联,上面写着:“岸英、思齐两同志新婚德喜,祝你们朝夕共枕席,熟读沁园春。”
  那时,调查部长李克农是岸英的直接领导。他按照中国的传统风俗习惯,为岸英准备了两大盘喜糖、两大盘红枣和两大盘花生,还在桌上燃点着一对红蜡烛。
  我们与岸英和思齐一起到新房时,李克农喜笑颜开地向我道喜称贺,还对我说:“欢迎丈母娘来送亲!”并亲自给我奉糖。
  新房里早已挤满了人,主要是岸英的同事和岸英、思齐的朋友。岸青也坐在那里,高兴地等兄嫂入洞房。
  回到家里,我不觉想起孩子父亲和我们自己的青年时代。我们那时悄悄地传播革命真理,轰轰烈烈地一起街头游行示威,拥有的是另一种幸福。我更多的是想起我和谦初的婚礼,我们在动乱的岁月里结为夫妻。新婚的第三天,谦初就踏上了北伐的征途,
  以后,我和他在山东的团聚也是那么短暂,转眼之间,将近20年的岁月已悄然逝去。如今,他留下的、从未见面的女儿已长大成人了。他在给我的遗嘱中要求我好好替他照顾孩子。
  今天,我终于可以无愧无悔地告慰谦初的英灵。我对孩子已经尽责尽力了。那一夜,我心潮起伏,想了很多很多。
  第二天,岸英和思齐先到中南海拜望了毛主席。接着,到我这里来玩了半天。在我这里吃过午饭后,又去谢了一些亲切关怀他们的叔叔伯伯们。他们的婚事,就是这样既隆重热闹,又简单朴素。凡是知道的人,无不对他们艰苦朴素的精神,发出由衷的赞叹。
  毛主席为岸英结婚主张简朴,没有让外人知道,可是苏联大使馆还是知道了,尤金大使送两座美丽的镜屏,周围都刻成花纹。一个中间刻上“丹凤呈祥”四个大字,另一个刻着“凤登牡丹”四个大字。李克农还请尤金大使来吃喜酒,并请我作陪,叫新郎新娘给尤金大使敬酒,尤金大使频频举杯向我祝贺。
  《毛泽东的亲家张文秋回忆录》 张文秋著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2.10 定价:23.00元
  
其他文献
提出了一种抗弯曲大模场面积双模光子晶体光纤。采用全矢量有限元法结合完美匹配层边界条件分析了光纤的传输特性,并讨论了弯曲特性与弯曲半径及弯曲方向角的关系。通过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