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档案 profile
仇和,男,汉族,1957年1月生,江苏滨海人。197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1月参加工作,现任中共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
1982年,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保研究所科研人员、院团委书记
1984年,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工会副主席、党办副主任、院办副主任
1986年,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保研究所副所长、党支部副书记兼院团委书记、院工会副主席
1990年,江苏省科委计划处副处长、农村处副处长
1992年,江苏省科委农村科技处处长、省农业科技发展基金办公室主任、省星火计划办公室主任
1996年,宿迁市委常委、副市长、沭阳县委书记
2000年,宿迁市委副书记、副市长
2001年,宿迁市委书记、市长
2002年,宿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6年,江苏省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宿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7年,中共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
中国时代新闻人物征评活动组委会授予仇和的颁奖辞
他是中国改革的先行者。
从宿迁到昆明,
他以“个性化”的施政方式努力尝试创新,
以“铁腕风格”推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当他吹起向旧体制宣战的号角,
就引来无数媒体的聚焦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争议。
误解、反对、骂名,丝毫不能动摇其改革的决心,
前进的步伐依旧铿锵有力。
支持、褒扬、升迁,也未现自满和骄躁,
工作的态度仍是“闭口务实,埋头干事”。
他说“为公才改革,为私谁改革!”。
他是仇和。
一个出身贫寒的农民儿子,
一位宿迁人民感激不尽的市委书记,
一个拉动昆明这艘“巨轮”前行的纤夫。
引发争议的 标志性事件
仇和,八年以来一直以激进的手段推进改革,一次次爆炸性的事件,引发无数争议,使他成为公众和媒体的焦点。如果说,这一系列颇具争议的事件只是其在改革之途上的投石问路,那么这些石块激起的绝不仅仅是舆论界的千层浪。
1998年,宿迁市下属的沭阳县,给教师下达“招商引资”任务,结果引起集体罢课,此事被央视《焦点访谈》披露。
1999年,沭阳县将犯有小偷小摸等行为的人,在电视上予以亮相、念检讨书,取名“沉重的忏悔”,此事被《南方周末》曝光。
2002年,宿迁市推行1/3干部离岗招商、1/3干部轮岗创业,政府催生了上千“官商”,这同样引起媒体集中轰炸。
2003年,宿迁市推进医改教改,引起激烈争议。此举被外界称为“卖光式”改革,《焦点访谈》三次聚焦宿迁。
2008年,《昆明日报》公布了昆明市从市委书记、市长到5区、1市、8县及市直各部门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联系电话,同时详细刊登了各位领导的职务分工情况,公众反响热烈。
2008年,昆明市召开招商引资经验交流会,坐在台下第一排的一名干部在听讲过程中竟打起瞌睡来,被仇和点名批评。两天后,这位昆明市辖下呈贡县的招商局副局长,辞职,此“瞌睡门”的事件被媒体热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