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为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需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满足信息化社会的需要和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 项目教学 任务驱动
1.引言
在目前高校开展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有来自各方提出的不同的教学要求和实施方案,其中能左右高职院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并具有引领其教学方向的,主要有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地方性的计算机等级考试,而高职高专学生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应用能力,它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更应该注重计算机的实际操作,着重培养学生操作、使用计算机的能力,以及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
2.现状分析
由于高考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没有任何要求,因此学生进校时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比较大。另外,如果采用原有的教师授课、学生听讲的课堂教学方式,就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因为在这门课程中所讲授的内容并不是学生完全没有接触过的知识。他们有时候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因此,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顺应时代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针对高职培养目标,我校提出学生关于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办公软件Office的使用及网络的应用,为今后其他课程及工作需要提供先备条件,并以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Office考证作为学生的考核标准。同时我院正积极推进项目式教学,要求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分析,并套用到各课程中来,确定整个专业知识体系和课程安排。针对本门课程,我们需先分析高职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通过本课程应掌握的各项知识和技能,再设计一个教学项目为载体,分解成各个项目,以驱动学生掌握这门课程需具有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因此,针对全校学生这两点计算机教学目标,我们需要对原有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建设和考核方法等都作探索并实践。
3.设计教材
首先,根据教育部对高职学生提出的能力要求及学校提出的项目式教学改革要求,计算机公共教研室发动所有老师积极分析学生所需掌握能力,研究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要求,再结合学校提出的项目式教学过程,专门撰写以开展一次运动会为项目载体,应用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实例,使得学与用相结合,在突出案例实用性的同时,注重对深层次技术的发掘。该教材采用项目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内容,方便教师备课、学生自学。内设“情景设置”作为案例产生的背景,突出内容的实用性,“学习目标”为学生提供本任务学习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学习任务”则详细介绍任务的解决步骤,“支撑知识”提供为完成任务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点,“拓展任务”供学生在巩固本次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更多知识和操作技能。教材知识涉及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XP操作、Office软件、Internet、常用网络工具,以及网页制作。同时配套出版实训指导书,可供学生自行上机时作为操作参考和平时作业操作指导。
4.教学手段
采用案例教学、项目任务驱动型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加教师与学生互动模式,搭配网络平台,构建师生互动的交流场所,比如,建立网络课程,内设“基础课程教学论坛”。项目式教学是以“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以做为主,从中发现问题并学习知识。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应用的都是连通网络的多媒体教室和机房实训室,多媒体教室配备有电脑和多媒体投影仪,方便教师在讲授知识点的同时实时操作,并随时观看到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每一个实验室都安装了广播式多媒体教学控制系统,方便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实现单独交流,同时方便教师组织教学、监控实验。除了实践型上课环境外,校园内开通计算机基础网络,上面有各种教学素质和资料,学生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我学习和提高技能。
由于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在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培养。除安排与课堂教学课时数相当甚至更高的上机实践教学学时外,还要求学生的作业通过网络上传到指定的教师机,并由辅导老师转发至各任课教师进行审阅,这样既可以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又可以让学生练习上传的操作,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
由于学生进校时水平参差不齐,还需对学生分类、分层。借鉴德国的双轨制教学模式,我校对学生进行了分类教学,缓和并合理利用了教学资源,先在教学时间上分类、分层分类、分层,在不同的学期开展不同专业的授课,同时对学生进行了分类,基础很好的考虑选修其他更高层的计算机类课程,如Office高级应用或网页制作等,基础一般的先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5.教学方法
在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前,可根据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掌握程度进行分层教学,如对计算机基础掌握较差的学生,可以先行教授计算机基础、操作系统、Office软件,对于基础教好的学生可将其作为选修课开设,再申请学习其他计算机基础内容。
传统的教师授课、学生听讲的课堂教学方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因为在这门课程中所讲授的内容并不是学生完全没有接触过的知识,他们有时候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可采用“任务提出”型教学方式,将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子项目,每一个子项目又可细分成若干个工作任务。由学生首先尝试自己解决该工作任务,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鼓励了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如果任务无法由学生完全解决,就可由其他学生参与,老师在旁边给予指导和帮助。当任务完成后再由教师作总结,将该工作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归纳,并提出新的拓展任务要求。这样教师可了解不同专业学生毕业后所需要掌握的具体技能,真正做到让学生学以致用。例如,给会计专业学生讲解Excel制作电子表格时,可选用会计专业的会计报表作为拓展教学案例进行教学。
6.课程考核
为了使各个学院的学生顺利完成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通过考核,必须有与之配套的方法,及时了解学生对当前课堂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实践操作非常重要,形成性考核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成绩由平时的教室项目任务操作成绩和上机实践时的实验成绩构成,而且所占比值在总成绩中比例很高。因此老师需要及时记录下各位同学的各项任务成绩,期末进行汇总。同时强调学生多做一级等级考试模拟题,熟悉环境和题型及掌握考点知识。
7.结语
21世纪需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对学生的培养要求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只有细致考虑、积极实施、逐步丰富实践经验,并得到学校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才能够不断深化和发展,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江昌明,陆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方向研究.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与研究,2009.
[2]张心天.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改进探讨.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2008.
[3]徐琳,谢建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拓展创新.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与研究,2008.
[4]钟建坤,徐莉.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6,第二版.
[5]吴亚馨,严颖敏,徐琳.提高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与研究,2009.
关键词: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 项目教学 任务驱动
1.引言
在目前高校开展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有来自各方提出的不同的教学要求和实施方案,其中能左右高职院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并具有引领其教学方向的,主要有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地方性的计算机等级考试,而高职高专学生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应用能力,它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更应该注重计算机的实际操作,着重培养学生操作、使用计算机的能力,以及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
2.现状分析
由于高考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没有任何要求,因此学生进校时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比较大。另外,如果采用原有的教师授课、学生听讲的课堂教学方式,就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因为在这门课程中所讲授的内容并不是学生完全没有接触过的知识。他们有时候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因此,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顺应时代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针对高职培养目标,我校提出学生关于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办公软件Office的使用及网络的应用,为今后其他课程及工作需要提供先备条件,并以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Office考证作为学生的考核标准。同时我院正积极推进项目式教学,要求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分析,并套用到各课程中来,确定整个专业知识体系和课程安排。针对本门课程,我们需先分析高职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通过本课程应掌握的各项知识和技能,再设计一个教学项目为载体,分解成各个项目,以驱动学生掌握这门课程需具有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因此,针对全校学生这两点计算机教学目标,我们需要对原有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建设和考核方法等都作探索并实践。
3.设计教材
首先,根据教育部对高职学生提出的能力要求及学校提出的项目式教学改革要求,计算机公共教研室发动所有老师积极分析学生所需掌握能力,研究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要求,再结合学校提出的项目式教学过程,专门撰写以开展一次运动会为项目载体,应用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实例,使得学与用相结合,在突出案例实用性的同时,注重对深层次技术的发掘。该教材采用项目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内容,方便教师备课、学生自学。内设“情景设置”作为案例产生的背景,突出内容的实用性,“学习目标”为学生提供本任务学习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学习任务”则详细介绍任务的解决步骤,“支撑知识”提供为完成任务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点,“拓展任务”供学生在巩固本次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更多知识和操作技能。教材知识涉及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XP操作、Office软件、Internet、常用网络工具,以及网页制作。同时配套出版实训指导书,可供学生自行上机时作为操作参考和平时作业操作指导。
4.教学手段
采用案例教学、项目任务驱动型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加教师与学生互动模式,搭配网络平台,构建师生互动的交流场所,比如,建立网络课程,内设“基础课程教学论坛”。项目式教学是以“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以做为主,从中发现问题并学习知识。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应用的都是连通网络的多媒体教室和机房实训室,多媒体教室配备有电脑和多媒体投影仪,方便教师在讲授知识点的同时实时操作,并随时观看到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每一个实验室都安装了广播式多媒体教学控制系统,方便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实现单独交流,同时方便教师组织教学、监控实验。除了实践型上课环境外,校园内开通计算机基础网络,上面有各种教学素质和资料,学生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我学习和提高技能。
由于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在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培养。除安排与课堂教学课时数相当甚至更高的上机实践教学学时外,还要求学生的作业通过网络上传到指定的教师机,并由辅导老师转发至各任课教师进行审阅,这样既可以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又可以让学生练习上传的操作,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
由于学生进校时水平参差不齐,还需对学生分类、分层。借鉴德国的双轨制教学模式,我校对学生进行了分类教学,缓和并合理利用了教学资源,先在教学时间上分类、分层分类、分层,在不同的学期开展不同专业的授课,同时对学生进行了分类,基础很好的考虑选修其他更高层的计算机类课程,如Office高级应用或网页制作等,基础一般的先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5.教学方法
在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前,可根据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掌握程度进行分层教学,如对计算机基础掌握较差的学生,可以先行教授计算机基础、操作系统、Office软件,对于基础教好的学生可将其作为选修课开设,再申请学习其他计算机基础内容。
传统的教师授课、学生听讲的课堂教学方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因为在这门课程中所讲授的内容并不是学生完全没有接触过的知识,他们有时候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可采用“任务提出”型教学方式,将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子项目,每一个子项目又可细分成若干个工作任务。由学生首先尝试自己解决该工作任务,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鼓励了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如果任务无法由学生完全解决,就可由其他学生参与,老师在旁边给予指导和帮助。当任务完成后再由教师作总结,将该工作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归纳,并提出新的拓展任务要求。这样教师可了解不同专业学生毕业后所需要掌握的具体技能,真正做到让学生学以致用。例如,给会计专业学生讲解Excel制作电子表格时,可选用会计专业的会计报表作为拓展教学案例进行教学。
6.课程考核
为了使各个学院的学生顺利完成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通过考核,必须有与之配套的方法,及时了解学生对当前课堂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实践操作非常重要,形成性考核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成绩由平时的教室项目任务操作成绩和上机实践时的实验成绩构成,而且所占比值在总成绩中比例很高。因此老师需要及时记录下各位同学的各项任务成绩,期末进行汇总。同时强调学生多做一级等级考试模拟题,熟悉环境和题型及掌握考点知识。
7.结语
21世纪需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对学生的培养要求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只有细致考虑、积极实施、逐步丰富实践经验,并得到学校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才能够不断深化和发展,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江昌明,陆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方向研究.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与研究,2009.
[2]张心天.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改进探讨.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2008.
[3]徐琳,谢建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拓展创新.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与研究,2008.
[4]钟建坤,徐莉.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6,第二版.
[5]吴亚馨,严颖敏,徐琳.提高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与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