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近年来,中央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政府逐年加大投资力度,黑龙江省农村各项基础设施明显加强,但同时由于一些经济和社会的原因,仍然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
二、黑龙江省农村基础设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
目前黑龙江省水库调需能力只有5%,地表水截留能力不足15%,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只占20%,低于全国40%的水平;全省中低产田约占现有耕地面积的2/3,旱涝保收田占耕地面积的1/7,其成灾率高达75%,比全国高出30个百分点;全省水土流失面积1378.2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0.3%,其中水土流失面积566.55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48.55%。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我省水利投入60多个亿,而仅武汉市的水利投人远超过我省。农田水利建设设施的不完善,农业抵抗自然能力弱,严重影响了我省的农业发展和粮食增长。
2,农业科技水平不高。
近年来虽然黑龙江农机总量、装备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速度、规模上看,现代农机化水平依然较低。2007年黑龙江省农村大型拖拉机38.18万台,动力927.3万千瓦,平均每台大型拖拉机动力为24.28千瓦。小型拖拉机75.7万台,是大型拖拉機数量的1.98倍,动力820.3万千瓦,平均每台拖拉机动力为10.83千瓦。可以看出黑龙江省整体机械动力规格较小,这样的农业技术、农业机械结构,对于黑龙江省这个农业大省来说是十分不合理的。
3,农村公路设施不配套。
到目前为止,全省1205个乡镇中大约有500多个乡镇仍然不通公路,占乡镇总数的42%;同时还有208个行政村不通公路。乡村公路设施的不配套,连通情况差,导致农产品运输困难,加之道路缺乏保养,使农村的机械作业受到限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4,农村用电水平较低。
现代农业机械化的生产速度的提高与农村电力资源的多少密切相关。2007年底,黑龙江省农村用电量达410335万千瓦时,占全国农村用电量(550 990百万千瓦时)的7.4%,全省还有16个村无法通电。同时省内许多地区电网老旧、电压不稳、电价普遍高,这大大影响了农村农民耐用品的消费需求,调查发现,农民的洗衣机、彩色电视机、电冰箱的拥有数量要远远低于城市同期水平。
三、黑龙江省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原因分析
1,资金投入不足。
近几年,全国各省财政支农投入虽然在逐年增加,但相对于农业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来说远远不够,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全社会建设投资的比例仍然低而不稳。资金的严重缺乏影响着整个黑龙江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制约着农业的进步。
2,资金使用率低。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仅存在着投资总量不足的问题,还存在着资金分散、投资效益低、资金使用率低等问题。目前国家和省级相应各种支农投资部门之间缺乏一定的沟通,使得资金在使用方向和建设内容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交叉和重复,资金和项目难以合理配合,而且大量投资无法回收,无法通过有限的投资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造成了有限的资金不能发挥其应有效益的难题。
3,农民积极性不高。
农民对现有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反应不积极,总是等着国家投入与补贴,这极大地影响了国家和政府各项政策的落实和实施,进一步阻碍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进步和发展。缺乏农民的参与,任何农村事业的建设都不能完好地实施和发展。
4,忽视科技的作用。
不注重技术的进步是阻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又一个“瓶颈”。在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技术改造和技术的创新可以提高农业生产力,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率等,如果不注重技术的进步,陈旧、老化的农业设施只能带来农业生产的低产出、高消费和低下的效率。例如,许多农民不懂得利用技术先进的大型农机具进行耕作,用小四轮拖拉机作为主要的机耕动力,而小四轮拖拉机的使用,严重地破坏了耕层土壤结构,造成了土地板结,加剧了危害,土地生产力持续下降。
四、加强黑龙江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分析
1,加大政府各部门的投入。
由于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与资金供给的矛盾十分突出,而政府的投资力度又与农村基础设施供给规模成正比,没有政府投入的增加,农田水利、农村交通、教育、医疗卫生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就不能够完善,而农民自我自理根本无法满足其自身的基础设施要求。因此,只有扩大政府投资覆盖农村的范围,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大政府的农业建设财政支出,并且不断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才能切实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2,提高农业科技的转化能力。
农村公路、水利以及医疗卫生等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都需要有强大的科技力量做后盾;没有高科技,现代农村的各项建设都将会停止在一个非常落后的阶段。黑龙江省应着力提高本地农业科研能力,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训练一批高技术水平的高科技人才,深入到农村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去,有效地提高科学技术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应该在继续依托省农科院、农机研究所和东北农业大学等研发单位和高等院校的同时,利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培育适合本省农业生产的技术与设备和与之有关的高科技人才,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强化基础研究和能力建设,提升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率。
3,建立多种形式的基础设施合作组织。
目前黑龙江省累计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110个,占黑龙江省全省合作社的14%,促进110多个乡镇或农村实施“五统一”生产。这些专业生产组织强化了农民的生产协作能力和市场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政府应该在这方面鼓励农民参与合作,分类进行如农机合作社、农村道路维护合作社、农村医疗保护合作社等。当农村基础设施方面出现了农民无法自己解决的问题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基础设施合作社来为农民争取最大利益,保护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这些组织还可以代表农民对国家、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人、建设进行建议和监督,切实保证农村基础建设工程的实施。
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近年来,中央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政府逐年加大投资力度,黑龙江省农村各项基础设施明显加强,但同时由于一些经济和社会的原因,仍然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
二、黑龙江省农村基础设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
目前黑龙江省水库调需能力只有5%,地表水截留能力不足15%,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只占20%,低于全国40%的水平;全省中低产田约占现有耕地面积的2/3,旱涝保收田占耕地面积的1/7,其成灾率高达75%,比全国高出30个百分点;全省水土流失面积1378.2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0.3%,其中水土流失面积566.55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48.55%。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我省水利投入60多个亿,而仅武汉市的水利投人远超过我省。农田水利建设设施的不完善,农业抵抗自然能力弱,严重影响了我省的农业发展和粮食增长。
2,农业科技水平不高。
近年来虽然黑龙江农机总量、装备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速度、规模上看,现代农机化水平依然较低。2007年黑龙江省农村大型拖拉机38.18万台,动力927.3万千瓦,平均每台大型拖拉机动力为24.28千瓦。小型拖拉机75.7万台,是大型拖拉機数量的1.98倍,动力820.3万千瓦,平均每台拖拉机动力为10.83千瓦。可以看出黑龙江省整体机械动力规格较小,这样的农业技术、农业机械结构,对于黑龙江省这个农业大省来说是十分不合理的。
3,农村公路设施不配套。
到目前为止,全省1205个乡镇中大约有500多个乡镇仍然不通公路,占乡镇总数的42%;同时还有208个行政村不通公路。乡村公路设施的不配套,连通情况差,导致农产品运输困难,加之道路缺乏保养,使农村的机械作业受到限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4,农村用电水平较低。
现代农业机械化的生产速度的提高与农村电力资源的多少密切相关。2007年底,黑龙江省农村用电量达410335万千瓦时,占全国农村用电量(550 990百万千瓦时)的7.4%,全省还有16个村无法通电。同时省内许多地区电网老旧、电压不稳、电价普遍高,这大大影响了农村农民耐用品的消费需求,调查发现,农民的洗衣机、彩色电视机、电冰箱的拥有数量要远远低于城市同期水平。
三、黑龙江省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原因分析
1,资金投入不足。
近几年,全国各省财政支农投入虽然在逐年增加,但相对于农业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来说远远不够,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全社会建设投资的比例仍然低而不稳。资金的严重缺乏影响着整个黑龙江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制约着农业的进步。
2,资金使用率低。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仅存在着投资总量不足的问题,还存在着资金分散、投资效益低、资金使用率低等问题。目前国家和省级相应各种支农投资部门之间缺乏一定的沟通,使得资金在使用方向和建设内容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交叉和重复,资金和项目难以合理配合,而且大量投资无法回收,无法通过有限的投资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造成了有限的资金不能发挥其应有效益的难题。
3,农民积极性不高。
农民对现有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反应不积极,总是等着国家投入与补贴,这极大地影响了国家和政府各项政策的落实和实施,进一步阻碍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进步和发展。缺乏农民的参与,任何农村事业的建设都不能完好地实施和发展。
4,忽视科技的作用。
不注重技术的进步是阻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又一个“瓶颈”。在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技术改造和技术的创新可以提高农业生产力,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率等,如果不注重技术的进步,陈旧、老化的农业设施只能带来农业生产的低产出、高消费和低下的效率。例如,许多农民不懂得利用技术先进的大型农机具进行耕作,用小四轮拖拉机作为主要的机耕动力,而小四轮拖拉机的使用,严重地破坏了耕层土壤结构,造成了土地板结,加剧了危害,土地生产力持续下降。
四、加强黑龙江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分析
1,加大政府各部门的投入。
由于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与资金供给的矛盾十分突出,而政府的投资力度又与农村基础设施供给规模成正比,没有政府投入的增加,农田水利、农村交通、教育、医疗卫生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就不能够完善,而农民自我自理根本无法满足其自身的基础设施要求。因此,只有扩大政府投资覆盖农村的范围,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大政府的农业建设财政支出,并且不断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才能切实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2,提高农业科技的转化能力。
农村公路、水利以及医疗卫生等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都需要有强大的科技力量做后盾;没有高科技,现代农村的各项建设都将会停止在一个非常落后的阶段。黑龙江省应着力提高本地农业科研能力,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训练一批高技术水平的高科技人才,深入到农村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去,有效地提高科学技术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应该在继续依托省农科院、农机研究所和东北农业大学等研发单位和高等院校的同时,利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培育适合本省农业生产的技术与设备和与之有关的高科技人才,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强化基础研究和能力建设,提升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率。
3,建立多种形式的基础设施合作组织。
目前黑龙江省累计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110个,占黑龙江省全省合作社的14%,促进110多个乡镇或农村实施“五统一”生产。这些专业生产组织强化了农民的生产协作能力和市场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政府应该在这方面鼓励农民参与合作,分类进行如农机合作社、农村道路维护合作社、农村医疗保护合作社等。当农村基础设施方面出现了农民无法自己解决的问题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基础设施合作社来为农民争取最大利益,保护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这些组织还可以代表农民对国家、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人、建设进行建议和监督,切实保证农村基础建设工程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