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是现实的延伸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aoxf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7年我在厦门大学中文系做访问学者,其间认识了不少国内知名的学者和教授,周宁博士便是其中之一。那时我常听到中文系的研究生们议论,说周宁是中文系最棒的老师。我问“棒”是什么意思?他们说就是道德文章都好。他们当然举了很多例子,详细地证明着他们的观点。他们反复强调的周宁的两大特点:博学和儒雅,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当后来我终于见到了周宁本人的时候,这两大特点也都得到了应证。
  的确,在厦大中文系,周宁堪称最博学者之一,他不仅外语好,中文也很好,所以博览群书,学贯中西;其知识结构也非常合理,英语本科,中文硕士,戏剧博士,很少有人能像他这样有跨如此之多学科的优势。而他的儒雅是我后来多次与他接触之后才真正体会出来的。他待人热情诚恳,不卑不亢,做事大方得体,有节有度;中国知识分子身上那种要么迂腐要么奸猾的毛病在他身上似乎都看不到。
  在厦大我听过周宁博士两次讲座,后来我又请他到泉州黎明职业大学给我的学生讲过一回,每一次的效果都好得出奇,简直令人妒嫉。他在泉州黎明职业大学的讲座结束后,连我们系里那位从来没有佩服过任何人也从未说过任何人好话的系主任都说了这么一句:这个人是有真本事的。
  如同他极富煽动性的演讲一样,周宁的文章诗意盎然又逻辑缜密。我对他如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和深邃的思想总是敬佩得五体投地。我差不多拜读过他迄今为止的全部著作,大多数著作都是我写信向他索要的。最近读到他的一组文章则是在《书屋》杂志上发表的。在2003年一年中,他共在《书屋》杂志发表了四篇文章,这即便不是一个奇迹,也应该说是少有的。
  我沉浸在他对西方妖魔化中国的叙述和分析之中。阅读的过程使我浮想联翩。我没有出过国,甚至也很少接触过外国人。我的西方中国观的知识仅来源于国内有限的译介文字。但是,周宁在文章中介绍的那些西方著作让我惊讶不已。而我惊讶的不是他们对事实的莫名歪曲和想像,而是他们的想像与现实中国的高度吻合,这简直令人不可思议。
  还是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样的句子吧:
  从来没有一个外族人能够深入了解黄种人的思维方式。他们思维的起点与终点都与我们不同,是一个和我们相反或颠倒的过程,我们无法追踪和理解……他们巨大的数量和相似性令人震惊,任何一个单独的个体与他的三万万同胞的相像是让人感到可怕的。在这个巨大的帝国的任何一个地方,每个人都发现他们拥有相同不变的生理和心理模式——相同的黄色皮肤、坚毅的性格和刺耳、机械的语言,相同的住房、坟墓和服装;相同的偏见、迷信和风俗;相同的自私的守旧性和对于过去、古老事物的盲目崇拜。这种单调乏味、前后一致和人物、事件都不断重复的生活,令人生厌,几乎使人感到怨恨。在他们占踞的土地上,从西伯利亚到交趾支那,无论在哪里,他们都留着卑贱的辫子,穿着毫无感觉的棉鞋;无论在哪里,这人类最低劣的种族都堕落到肮脏、混乱之中。他们颓废、没落、麻木不仁,甚至对财富的丧失也无动于衷;他们自负、自私、颓丧、懦弱和迷信,没有想象力、感情、骑士精神或幽默感;他们不会热心于任何斗争,包括那些能改善生活条件的斗争,甚至对于谁将统治他们或谁将篡夺君权也漠不关心。
  这些句子是谁写出的呢?周宁说,是一个叫西德莫尔(Eliza R.Scidmore)的美国佬写的。但我觉得这些话怎么看都像是我自己写的,至少是我很想写的。周宁说,西德莫尔说这些话带有种族偏见。有没有呢?有。但他讲的是不是事实呢?是,至少在我看来是。
  还是让我来讲一个故事吧。
  1995年夏天,我陪同法国汉学家安妮·居里安(Anne Curien)一家到贵州黔东南农村采风。我们从贵阳出发,乘火车前往凯里。那天早上,火车站人山人海,排队买票的长龙已延伸到售票厅之外,但我们要乘坐的火车马上就要开了。安妮问,怎么办?我说,有两个办法,第一,我们按规矩排队,但这样一来我们大概要到中午才有可能买到票;第二,我们多花点钱,叫票贩子买票,我们马上就能走。这时候,安妮就开始向我发问了,此后这路上她的问题一直不断,而她提的每一个问题都让我很难回答并使我心情烦躁。她问:你说大概要到中午才有可能买到票是什么意思?我说意思就是有可能排到中午也买不到票。她问为什么?我说到中午就不一定有车了,没有车的话,他们就不卖票了;就算还有车,你看这么多人排队,大半天不移动一下,到中午很可能排不到窗口位置。安妮说,他们为什么不首先销售马上要走的列车的车票呢?这个问题就使我为难了,我一下子不知道从何说起。她又问,为什么排队的人们移动得那么慢?我说,你看,前面那些都是票贩子,他们不停地插到队伍的前面去帮后来的人买票,前面的人反而买不到票了。安妮问,为什么那些票贩子可以到前面去买票?他们有特权吗?这问题使我犯难了。安妮又问,他们跟里面卖票的人认识,对吗?我说对,是这样。安妮又问:政府不管理他们吗?我又哑口了。我不知该怎样回答她的问题,说政府管吧,但现实状况在这儿明摆着,说不管吧,好像政府又经常说在抓这些事。安妮突然自作聪明地得出答案说,噢,我明白了,他们是铁老大,政府管不着。我想想,的确有那么点意思,于是我们都笑了。
  但笑归笑,笑过了,我们还得落实买票的事。离火车开车的时间越来越近,我怕耽误大伙,就当机立断叫一个票贩子帮我们买票,票贩子立马就从窗口帮我们买到了票,这卖票的窗口就好像是专门为他开设的一样。票买到了。当然,我们每张票都得多付十元手续费。安妮对多付这十元钱很不高兴,尽管她月薪一万法郎,比我每月九十七元人民币的工资不知高出多少倍,她觉得票贩子挣的这笔钱来得太容易,太没道理,太不合法。
  好了,现在我们把票买到了。我正准备带着安妮一家往候车室走去,这时走来一位穿铁路制服的女同志,对安妮说,喂,外国人到这边候车,对,楼上,二楼。安妮调头往回走,我就有些傻了,我从没陪同过外国人出差,我不知道我能不能跟安妮他们一道去外国人的候车区,但我还是不由自主地跟上了安妮。幸好,到了二楼,我没有被格外盘问,而宽敞、洁净的外国人候车室让我羡慕不已,因为我长这么大,坐火车无数次,还从来没有坐过不挤的火车,也从来没有享受过像这样格外的待遇。我当时真恨自己没有马上长出蓝眼睛和黄头发来。但是安妮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了,她一家人都是一副不在乎无所谓很平常的样子。
  接下来,广播响了,内容是通知旅客做好进站的准备,尽管隔得很远,我还是听到了一阵如潮水般的骚乱,成千上万的旅客们被堵在剪票口之外,站着等着,挤着,行李沉重,人声嘈杂,穿制服的工作人员拿着电喇叭在反复强调着进站的纪律。而乘着那黑鸦鸦的人群还在骚动的时候,我随着几位外国旅客被提前安排上了火车,尽管我们所买的火车票的票价与一位普通中国旅客所买的火车票票价完全一样。
  尽管如此,安妮对这趟旅程还是颇不满意。她首先是对那多付的十元人民币耿耿于怀,其次她觉得把她一家和中国人分开上车很不公平,她说这是一种公开的种族歧视。我懒得理她,心想她是得了便宜还卖乖。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很让我对她产生同情了。我们刚刚落座,一大群旅客就像洪水一样涌入我们的车厢,有人迅速地抢占座位,有人高声尖叫,有人为放置行李争吵了起来……待这一切都随着列车的开动而停息下来之后,抽烟的开始一支烟接一支烟地抽起来了,打扑克打麻将的也摆开了阵式,然后是吃的吃,笑的笑,男男女女把臭得叫人窒息的香港脚亮出来,伸到对面的座位上……
  我想这个故事不用再讲下去了吧。作为一个中国人,对这样的场景和遭遇应该司空见惯。我不知道安妮后来到底是如何记述和描写我们这趟旅行的,但就是我自己,也实在无法从内心里为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这样说当然很有一点自贱的心理,而且很容易让人指责为不爱国。
  我想,无论是“黄祸”论也罢,或是“牧歌田园”论也罢,不管西方人从哪个角度来描写中国,我以为都不可能是莫须有的。想像的成分肯定有,但想像依旧来源于现实,依旧是现实的延伸。西方人对中国形象的种种描述当然肯定是不完整的,也不可能完整;同样肯定地只能是一种盲人摸象式的臆说和诠释。但不能因为他摸到象脚后说象原来是这个样子就否定他说的不是事实,即使他所说的事实与真正的事实出入很大相差甚远,但依然是事实的一部分,而且是一种眼见为实的事实。因此,我们不能说赛珍珠笔下的中国不是中国,更不能说谁谁谁笔下的中国就是完全的美化或丑化。事实上,从旁观者清的角度上讲,西方人对中国形象的带着种种偏见的描写,恰恰可能是最接近真实的。因为对“真正的中国”应该是什么样子这一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所以仁者见仁,各有各的见识;而我们似乎也从来没有看清过自己。
  我和安妮一家前后四次的西部乡村旅行故事讲起来太长,但她作为我接触不多的外国人之一,却为我提供了很难得的中西思维对比。安妮一路上不停嘴的十万个为什么虽然令我心烦,但却启迪着我麻木的思维。许多问题原本在我看来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但经她一问,我便发现了存在的荒谬和荒谬的存在。比如说吧,我们每到一地,都有人请我们吃饭,当然是以单位的名义,而我什么官位也没有。安妮很不解地问,他们为什么要请你吃饭呢?我便一下子愣住答不出来。我反问安妮如果我在法国会不会有人请我吃饭。安妮说绝对没有,就算你代表着官方,请客的情况也很少,即便请客,法国人也不会像中国这么浪费,他们一个菜一个菜地上,到你吃不下了,就不上菜了,不像中国,满满一大桌,几乎没吃什么,全浪费掉。我说中国是礼仪之邦,比较注重接待工作。安妮摇着头,表示很难理解。像这样的问题,你稍一思索,就发现其矛盾冲突的背后体现着文化与思维的差异,也体现着民族性格的不同。
  人类总是站在自己的利益和立场上看问题的,其见解和言辞也必然地依赖于自己先天的种族记忆和文化密码,只有一些傻乎乎的所谓人类学家才大言不惭地强调自己的发言是纯粹的客观公正。因此人类可能存在一种对异质文化作歪曲描写的普遍心理,这就是说,与本族描写不相一致的描述是必然存在与在所难免的。其实,认真说来,西方人对中国的美化和丑化并不比中国人美化或丑化西方人更甚。这一点,许多人都论证过了,周宁也论证过了,应该没有太多的疑义。
  行文至此,我要真诚地感谢周宁让我见识了这么丰富的西方奇谈怪论,让我从中照见了自己的丑陋和不幸。虽然周宁写作这组文章的本意并非如此,但我还是以我四十年底层生活的经验来解读这组文章和文章中大量引用的西方言辞。这使我想起我们去年夏天在贵州的那趟旅行,在那次险象环生的旅途中,他总是保持着足够的理智和耐心,而我则每每情绪激动,绝望到近乎疯狂。现在想来,他的理智和耐心是有道理的,因为这更符合中国的国情。想想吧,一个五千年在文化心理上都不曾有过大变化的民族,要想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有大幅度的转型,这需要我们付出多大的勇气和耐心啊!
其他文献
党的工作作风是党风党性的最直接的表现,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应当是围绕群众进行的,而党群关系是对党的工作作风的最直接的反映,研究党的工作作风建设和密切党群关系,意义十分深远。
那天下午是去盲童学校.学校是个年轻的德国女孩创办的,自己也是盲人,没有依靠做银行家的父亲帮忙,独立在这儿创建了这样的学校.去之前只得到了这样的简单介绍,我没有想法,当
在人类已经熟练使用核武器、生化武器和卫星精确制导的今天,谈论剑器,显然有些下里巴人。然而,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代,剑器、侠客极其浪漫、色彩浓烈的故事,却成为那个时代独
摘 要: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这两个概念的出现和差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实际上是从原有的会计活动派生出来的,是原有会计活动功能的一部分外延,他们的起源相同,作为企业管理活动的一部分,是管理会计技术分工之一,它们本质上是相同的,功能上相互耦合,最终目的是维护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融合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的财务会
摘要:中职教育由于自身教学性质的特征,对学生的教学要求往往会依据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态度而改变。随着现代技术应用的普遍以及计算机应用要求的提高,社会对计算机类的人才需求向着更深的专业技能拓展。所以,对中职教育中的计算机教师来说,对现有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有个清晰的了解,才能在此基础上,提高自身的专业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探索力,形成综合的计算机教学模式。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问
期刊
对于行政处理和行政复议如何有效衔接的问题,本文否定了先进性行政复议再进行行政调查处理的思想,同时也指出了行政复议和行政调查处理同时开展的严重不足,从而提出应当取消土地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摘 要:企业管理会计是随着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而逐渐建立起来的,融合了管理和会计两门学科领域的新兴学科。企业管理会计最主要的功能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决策提供资料和信息。本篇文章主要概述了企业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价值,希望能够为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管理会计;企业经营;应用价值  一、前言  所谓企业管理会计其实就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的财务等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然后
厕所的诞生rn17世纪时欧洲城市居民处理人体排泄物的方式与前人毫无二致,他们经常将这些排泄物从窗口倒到街上.尽管人们早已习惯了刺鼻难闻、令人作呕的气味,但它仍超出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