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球雨中曲
张 伟
网球是一项体育运动,雨是一种自然现象。这本是两个毫不相干的话题,可一旦这两者碰到了一起,则会出现许多令网球爱好者们想象不到的“问题”。
世界上大部分的网球比赛都是在室外进行,国内的赛事也不例外。通常的网球比赛是在一年中的春、夏、秋三季。狂风和烈日都不是妨碍比赛顺利进行的“天灾”。而唯独这个“雨”,却常叫赛会的组织者煞费苦心。
其实对于网球比赛的组织者来讲,下雨并不可怕。因为在开赛前都会有防雨的“预备方案”。这一点大到四大满贯赛事,小到国内的业余比赛都能做到。如温布尔顿比赛时,我们在电视上看到,下雨的时候工作人员就齐刷刷地扯着帆布遮盖场地。
还有一种处理雨天的方案是:将比赛转移到提前准备好的室内场地进行。这往往是在组织者认为实在无法将比赛按期完成的情况下,才采取的“下策”。因为,赛前规定的是室外场地,而中途改变场地条件,也只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对策了。在第十届全运会的网球比赛上,有些决赛场次,就移到了室内进行。如果所在的比赛举办地,没有室内球场可供临时补台的话,那只好是听天由命了。我记得1989年全国女团网球赛在上海举行。半决赛和决赛就因为那场50年未遇的大雨给浇得都改在了异地进行。
上面说的是下雨对组织者的影响,对于运动员的影响却可以说是“辩证”的。如果那位选手打得正在兴头上,突然大雨倾盆,有可能再度开赛时,手却“潮”得要命。也有些人先是落后很多,但雨过天晴后,却如鱼得水,反败为胜。
网球爱好者,可能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当自己身体不适,或因故不能享受网球运动时,赶上阴雨连绵,你会有一种莫名的庆幸。
主裁判在执裁时遇雨,那可要把他忙坏了。他先要等待裁判长的停赛指令。因为他只有暂停比赛,以防运动员滑倒的责任,但没有停止比赛的权力。得到裁判长的停赛指令后,他要记录停赛时间、收拾好比赛中的用球,以便重新开赛时再次使用。
雨大还好,索性就另找“出路”。就怕稀稀拉拉地时下时停,运动员和裁判员这样被反复地折腾,让人心烦无比。
受雨连累的还有观众。满心欢喜地想来欣赏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却让无情的雨浇了个透心凉。走吧,票钱倒无关紧要,难合的是这份兴趣;也有幸运观众碰到“有心”选手的。我曾在广岛亚运会上看到这样的雨中场景:当时雨很大,可观众偏要看日本队的比赛。此时日本队的队员轮流上场,做各种徒手击球动作的滑稽表演以答谢“粉丝”。一阵阵掌声和欢笑声,驱走了湿漉漉的心情。
这些就是网球和雨相遇后生发出的球场百态,颇有另外一种赏趣。
业余者的“职业感”
程 民
2004年,在一个好友的介绍下,我开始正式步入网球这个奇妙的世界。凭着自己身上良好的运动细胞,网球我是越打越上手。
2006年是我网球生涯中最充实,最值得珍藏和回味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不仅打了一整年的网球比赛,过足了“网瘾”,也交到了一帮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们,关系甚如“兄弟姐妹”。更关键的是,这段时间里体味到的酸甜苦辣极大地充实了我的人生,而自己对网球的那份情感也愈发浓厚,我想,在今后的日子里,无论何时想到这一年的点点滴滴,我都会觉得温暖和欣慰。
2006年,浙江省桂花城俱乐部举办网球俱乐部联赛,我和另外几个球友组成了丽水市代表队参加这次比赛。联赛时长为一年,每次可以打到三四场比赛。由于会面对各个水平的选手,加上长时间的场上积累,这一年下来我的网球水平突飞猛进,收获颇丰。因为我们都是业余选手,只是凭着对网球单纯的喜欢,聚在了这次比赛上,所以我们并不太多看重最后的输赢,过程的享受才让我们沉浸其中。
印象最深的就是,由于比赛场地设在杭州,为了赶上比赛,我们可能要提前一天抵达,但是这样会增加我们住宿、餐饮等花费负担。所以我们选择在赛日当天早上五六点钟出发,经历了三个半小时的车程抵达赛场,眯着惺忪双眼的我们就站在了网球场地上。赛事组织者也很体贴我们这些外来参赛的选手,尽量把我们的比赛安排得靠后,特别具有人情味。赛事结束,我们又会在当日夜间返回,行程紧张,来去匆匆,虽然身体略感疲劳,但是那充实的劲儿洋溢在心里,特别满足。感觉自己就像是专业的网球选手在打职业联赛一样,特别美,最后的赛果也很圆满——我们获得了B组的冠军。
后来我们这群战友们一起开办了丽水市第一家网球俱乐部——绿谷网球俱乐部。我们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网球爱好者的队伍中来。这样一来,在促进网球大众化的同时,我们还能收获到更多珍贵的友谊和难忘的人生回忆。
张 伟
网球是一项体育运动,雨是一种自然现象。这本是两个毫不相干的话题,可一旦这两者碰到了一起,则会出现许多令网球爱好者们想象不到的“问题”。
世界上大部分的网球比赛都是在室外进行,国内的赛事也不例外。通常的网球比赛是在一年中的春、夏、秋三季。狂风和烈日都不是妨碍比赛顺利进行的“天灾”。而唯独这个“雨”,却常叫赛会的组织者煞费苦心。
其实对于网球比赛的组织者来讲,下雨并不可怕。因为在开赛前都会有防雨的“预备方案”。这一点大到四大满贯赛事,小到国内的业余比赛都能做到。如温布尔顿比赛时,我们在电视上看到,下雨的时候工作人员就齐刷刷地扯着帆布遮盖场地。
还有一种处理雨天的方案是:将比赛转移到提前准备好的室内场地进行。这往往是在组织者认为实在无法将比赛按期完成的情况下,才采取的“下策”。因为,赛前规定的是室外场地,而中途改变场地条件,也只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对策了。在第十届全运会的网球比赛上,有些决赛场次,就移到了室内进行。如果所在的比赛举办地,没有室内球场可供临时补台的话,那只好是听天由命了。我记得1989年全国女团网球赛在上海举行。半决赛和决赛就因为那场50年未遇的大雨给浇得都改在了异地进行。
上面说的是下雨对组织者的影响,对于运动员的影响却可以说是“辩证”的。如果那位选手打得正在兴头上,突然大雨倾盆,有可能再度开赛时,手却“潮”得要命。也有些人先是落后很多,但雨过天晴后,却如鱼得水,反败为胜。
网球爱好者,可能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当自己身体不适,或因故不能享受网球运动时,赶上阴雨连绵,你会有一种莫名的庆幸。
主裁判在执裁时遇雨,那可要把他忙坏了。他先要等待裁判长的停赛指令。因为他只有暂停比赛,以防运动员滑倒的责任,但没有停止比赛的权力。得到裁判长的停赛指令后,他要记录停赛时间、收拾好比赛中的用球,以便重新开赛时再次使用。
雨大还好,索性就另找“出路”。就怕稀稀拉拉地时下时停,运动员和裁判员这样被反复地折腾,让人心烦无比。
受雨连累的还有观众。满心欢喜地想来欣赏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却让无情的雨浇了个透心凉。走吧,票钱倒无关紧要,难合的是这份兴趣;也有幸运观众碰到“有心”选手的。我曾在广岛亚运会上看到这样的雨中场景:当时雨很大,可观众偏要看日本队的比赛。此时日本队的队员轮流上场,做各种徒手击球动作的滑稽表演以答谢“粉丝”。一阵阵掌声和欢笑声,驱走了湿漉漉的心情。
这些就是网球和雨相遇后生发出的球场百态,颇有另外一种赏趣。
业余者的“职业感”
程 民
2004年,在一个好友的介绍下,我开始正式步入网球这个奇妙的世界。凭着自己身上良好的运动细胞,网球我是越打越上手。
2006年是我网球生涯中最充实,最值得珍藏和回味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不仅打了一整年的网球比赛,过足了“网瘾”,也交到了一帮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们,关系甚如“兄弟姐妹”。更关键的是,这段时间里体味到的酸甜苦辣极大地充实了我的人生,而自己对网球的那份情感也愈发浓厚,我想,在今后的日子里,无论何时想到这一年的点点滴滴,我都会觉得温暖和欣慰。
2006年,浙江省桂花城俱乐部举办网球俱乐部联赛,我和另外几个球友组成了丽水市代表队参加这次比赛。联赛时长为一年,每次可以打到三四场比赛。由于会面对各个水平的选手,加上长时间的场上积累,这一年下来我的网球水平突飞猛进,收获颇丰。因为我们都是业余选手,只是凭着对网球单纯的喜欢,聚在了这次比赛上,所以我们并不太多看重最后的输赢,过程的享受才让我们沉浸其中。
印象最深的就是,由于比赛场地设在杭州,为了赶上比赛,我们可能要提前一天抵达,但是这样会增加我们住宿、餐饮等花费负担。所以我们选择在赛日当天早上五六点钟出发,经历了三个半小时的车程抵达赛场,眯着惺忪双眼的我们就站在了网球场地上。赛事组织者也很体贴我们这些外来参赛的选手,尽量把我们的比赛安排得靠后,特别具有人情味。赛事结束,我们又会在当日夜间返回,行程紧张,来去匆匆,虽然身体略感疲劳,但是那充实的劲儿洋溢在心里,特别满足。感觉自己就像是专业的网球选手在打职业联赛一样,特别美,最后的赛果也很圆满——我们获得了B组的冠军。
后来我们这群战友们一起开办了丽水市第一家网球俱乐部——绿谷网球俱乐部。我们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网球爱好者的队伍中来。这样一来,在促进网球大众化的同时,我们还能收获到更多珍贵的友谊和难忘的人生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