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曾说过: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就足以让人铤而走险;如果有200%的利润,它就会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润,就能让人甘冒杀头的危险。——非法采矿,就是这样一个践踏法律、追逐暴利的行当。
湖南省涟源市素有“百里煤海”的美誉,煤层浅、露头多,丰富的煤炭资源在有力地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矿产资源管理带来了极大困难。一些非法采矿者受巨额利益的驱动,非法盗采煤炭资源,虽经多年来的持续打击,仍不能彻底杜绝,个别地方死灰复燃,甚至呈蔓延之势,造成了资源浪费、市场混乱、环境破坏。
治乱须重典。2013年5月,涟源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开展集中整治非法采矿专项行动,“让非法矿山一个不留”。
把脉非法矿,对“症”下药
整治非法采矿,首先需要对全市存在的非法矿山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为彻底摸清非法采矿的现状,涟源市国土资源局迅速组织执法人员,深入全市21个乡镇明查暗访,共发现非法采矿点40多处,主要分布在三甲、六亩塘、安平、龙塘、湄江、伏口、七星街、金石等8个乡镇,其余乡镇存在一些零星采矿点。据查证,这些非法矿点均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容易存在极大安全隐患;而且开采现场沟壑纵横、矿渣遍地,有的山体崩塌、植被消失、水土流失,一旦山洪暴发,容易形成泥石流等重大地质灾害,危及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尤其是安平镇的黑土坳、三甲乡的杨梅岭、龙塘的沃草村等地,一些非法采矿者为了争夺资源,聚众斗殴,严重影响了当地社会稳定。
追根溯源,该市调查人员还对非法矿山存在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更好地从源头上对非法矿山进行整治处理。经过调查,非法矿山的存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市场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比较大,且利润较高,受利益的刺激,偷采、盗采等非法行为极为猖狂。以生产煤矸石砖的主要原材料炭质页岩(俗称煤矸石、油土)为例,以每家砖厂日均消耗50吨为标准,涟源市200多家砖厂日均需求量达1万吨以上,利润收入非常可观。另一方面,对矿山开采的监管制度存在缺陷。目前,涟源市对非法采矿行为采取的监管方式是由各国土资源所负责巡查,发现非法开采行为后报所在乡镇,再联合安监、林业、工商、公安等多部门联合进行关闭取缔。但由于时间与过程拉得较长,反应速度较慢,在非法采矿行为“你进我退、你退我进”的游击战术面前,显得迟滞乏力,也使得非法采矿现象屡禁不止。
推进攻坚战,铁腕施治
6月8日,涟源市召开集中整治非法采矿专项行动工作会议,市直相关部门、各乡镇(办)主要负责人及分管领导共180多人参加。会议成立了集中整治非法采矿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市长挂帅,市有关领导、市直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巡查打击、整治取缔、督查、追责4个工作组,并设立专门办公室,负责全市非法采矿集中整治行动的信息综合与工作协调,由市财政安排专项经费确保工作顺利推进。巡查打击组重点负责全市非法采矿巡查打击工作;整治取缔组主要负责对全市非法采矿场点取缔关闭,非法采矿场点、尾矿库、水土流失点等恢复治理工作;督查组主要负责全市集中整治非法采矿的督查、检查工作;追责组由市纪检监察部门对工作不力的、充当“保护伞”的有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6月9日,该市出台《关于开展集中整治非法采矿专项行动的意见》(涟发[2013]9号)。《意见》明确:对各乡镇在本行政区域1个月内(按公历起止日期计算)存在1处无证非法采矿,超过5天未发现、未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取缔的,对乡镇分管负责人就地免职;存在2处无证非法采矿,超过5天未发现、未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取缔的,对乡镇行政主要负责人及分管负责人就地免职;因无证非法采矿引发1起较大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对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及分管负责人就地免职;国土资源、林业、水利等部门按职责负责各自领域的动态巡查和违法行为的制止、查处。每个月开展3次动态巡查,每旬为1个巡查周期。在本行政区域1个月内(按公历起止日期计算)存在1处非法采矿超过10天未发现、未下达法律文书制止、未查处、未报告反馈情况的,对相关部门分管负责人就地免职;存在2处无证非法采矿,超过10天未发现、未下达法律文书制止、未查处、未报告反馈情况或因非法采矿引发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对主要负责人及分管负责人就地免职。对参与无证非法采矿的公职人员按相关规定追究责任。
自整治非法采矿专项行动以来,该市连续重拳出击,共开展动态巡查1500余次,夜间巡查4次,监督巡查15次,各乡镇取缔关闭非法采矿点9家。
着眼大发展,建章立制
通过专项行动,涟源市整治非法采矿取得不错成绩,非法采矿行为得到遏制,矿山环境得到很大改善。然而,涟源市并不满足于现状,而是继续加大力度,进一步巩固集中整治非法采矿成效。
一方面,继续在全市范围内保持较大的整治打击力度。对非法露天开采的行为,严格按照“扣押设备设施、消除地灾隐患、遣散务工人员、恢复植被”的标准执行到位,对非法采矿者打击处理到位,对涉嫌刑事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交易、加工、运输非法采出矿产品的单位和个人,由工商、公安等部门严肃查处;对发现的“保护伞”、恶势力、暴力抗法者,由公安、监察、检察等机关从严处理。
另一方面,该市坚持整治工程、生态、管理三管齐下,对非法采矿点恢复治理逐步进行。按“谁破坏、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由当事人对被破坏地段进行恢复治理,优先治理不稳定边坡、尾砂坝等地质灾害隐患,再恢复生态;对那些无法确定责任主体的,由市财政拨款治理。目前,位于六亩塘镇相关地段的非法采矿点土地平整基本完成,植树复绿工作已基本到位,其余各乡镇的恢复治理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为保证整治效果的落到实处,涟源市还建立了矿山管理的长效机制。对查封取缔后的非法采矿点,设立警示标志,按照“一点一牌”的要求,立档建卡,加强巡查,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建立监管长效机制,严防死灰复燃。同时,按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思路,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和引导全市煤矸石砖厂等相关产业向节能、环保型转变。
(作者单位:涟源市国土资源局)
湖南省涟源市素有“百里煤海”的美誉,煤层浅、露头多,丰富的煤炭资源在有力地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矿产资源管理带来了极大困难。一些非法采矿者受巨额利益的驱动,非法盗采煤炭资源,虽经多年来的持续打击,仍不能彻底杜绝,个别地方死灰复燃,甚至呈蔓延之势,造成了资源浪费、市场混乱、环境破坏。
治乱须重典。2013年5月,涟源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开展集中整治非法采矿专项行动,“让非法矿山一个不留”。
把脉非法矿,对“症”下药
整治非法采矿,首先需要对全市存在的非法矿山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为彻底摸清非法采矿的现状,涟源市国土资源局迅速组织执法人员,深入全市21个乡镇明查暗访,共发现非法采矿点40多处,主要分布在三甲、六亩塘、安平、龙塘、湄江、伏口、七星街、金石等8个乡镇,其余乡镇存在一些零星采矿点。据查证,这些非法矿点均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容易存在极大安全隐患;而且开采现场沟壑纵横、矿渣遍地,有的山体崩塌、植被消失、水土流失,一旦山洪暴发,容易形成泥石流等重大地质灾害,危及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尤其是安平镇的黑土坳、三甲乡的杨梅岭、龙塘的沃草村等地,一些非法采矿者为了争夺资源,聚众斗殴,严重影响了当地社会稳定。
追根溯源,该市调查人员还对非法矿山存在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更好地从源头上对非法矿山进行整治处理。经过调查,非法矿山的存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市场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比较大,且利润较高,受利益的刺激,偷采、盗采等非法行为极为猖狂。以生产煤矸石砖的主要原材料炭质页岩(俗称煤矸石、油土)为例,以每家砖厂日均消耗50吨为标准,涟源市200多家砖厂日均需求量达1万吨以上,利润收入非常可观。另一方面,对矿山开采的监管制度存在缺陷。目前,涟源市对非法采矿行为采取的监管方式是由各国土资源所负责巡查,发现非法开采行为后报所在乡镇,再联合安监、林业、工商、公安等多部门联合进行关闭取缔。但由于时间与过程拉得较长,反应速度较慢,在非法采矿行为“你进我退、你退我进”的游击战术面前,显得迟滞乏力,也使得非法采矿现象屡禁不止。
推进攻坚战,铁腕施治
6月8日,涟源市召开集中整治非法采矿专项行动工作会议,市直相关部门、各乡镇(办)主要负责人及分管领导共180多人参加。会议成立了集中整治非法采矿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市长挂帅,市有关领导、市直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巡查打击、整治取缔、督查、追责4个工作组,并设立专门办公室,负责全市非法采矿集中整治行动的信息综合与工作协调,由市财政安排专项经费确保工作顺利推进。巡查打击组重点负责全市非法采矿巡查打击工作;整治取缔组主要负责对全市非法采矿场点取缔关闭,非法采矿场点、尾矿库、水土流失点等恢复治理工作;督查组主要负责全市集中整治非法采矿的督查、检查工作;追责组由市纪检监察部门对工作不力的、充当“保护伞”的有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6月9日,该市出台《关于开展集中整治非法采矿专项行动的意见》(涟发[2013]9号)。《意见》明确:对各乡镇在本行政区域1个月内(按公历起止日期计算)存在1处无证非法采矿,超过5天未发现、未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取缔的,对乡镇分管负责人就地免职;存在2处无证非法采矿,超过5天未发现、未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取缔的,对乡镇行政主要负责人及分管负责人就地免职;因无证非法采矿引发1起较大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对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及分管负责人就地免职;国土资源、林业、水利等部门按职责负责各自领域的动态巡查和违法行为的制止、查处。每个月开展3次动态巡查,每旬为1个巡查周期。在本行政区域1个月内(按公历起止日期计算)存在1处非法采矿超过10天未发现、未下达法律文书制止、未查处、未报告反馈情况的,对相关部门分管负责人就地免职;存在2处无证非法采矿,超过10天未发现、未下达法律文书制止、未查处、未报告反馈情况或因非法采矿引发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对主要负责人及分管负责人就地免职。对参与无证非法采矿的公职人员按相关规定追究责任。
自整治非法采矿专项行动以来,该市连续重拳出击,共开展动态巡查1500余次,夜间巡查4次,监督巡查15次,各乡镇取缔关闭非法采矿点9家。
着眼大发展,建章立制
通过专项行动,涟源市整治非法采矿取得不错成绩,非法采矿行为得到遏制,矿山环境得到很大改善。然而,涟源市并不满足于现状,而是继续加大力度,进一步巩固集中整治非法采矿成效。
一方面,继续在全市范围内保持较大的整治打击力度。对非法露天开采的行为,严格按照“扣押设备设施、消除地灾隐患、遣散务工人员、恢复植被”的标准执行到位,对非法采矿者打击处理到位,对涉嫌刑事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交易、加工、运输非法采出矿产品的单位和个人,由工商、公安等部门严肃查处;对发现的“保护伞”、恶势力、暴力抗法者,由公安、监察、检察等机关从严处理。
另一方面,该市坚持整治工程、生态、管理三管齐下,对非法采矿点恢复治理逐步进行。按“谁破坏、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由当事人对被破坏地段进行恢复治理,优先治理不稳定边坡、尾砂坝等地质灾害隐患,再恢复生态;对那些无法确定责任主体的,由市财政拨款治理。目前,位于六亩塘镇相关地段的非法采矿点土地平整基本完成,植树复绿工作已基本到位,其余各乡镇的恢复治理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为保证整治效果的落到实处,涟源市还建立了矿山管理的长效机制。对查封取缔后的非法采矿点,设立警示标志,按照“一点一牌”的要求,立档建卡,加强巡查,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建立监管长效机制,严防死灰复燃。同时,按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思路,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和引导全市煤矸石砖厂等相关产业向节能、环保型转变。
(作者单位:涟源市国土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