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那县勒乡茶园严重发生“茶饼病”成因及农业防控措施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ssml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介绍了勒乡茶园发生严重“茶饼病”的概况及“茶饼病基本特征”,详细分析严重发病的原因,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合理的农业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病害损失。
  关键词:茶树;茶饼病;农业防控;错那县
  中图分类号 S43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3-50-02
  1 勒乡茶园发生茶饼病概况
  作为安徽省第二批专业技术援藏人员之一,5月至10月有幸被派到错那县勒乡开展为期半年的茶园管理、茶叶加工技术服务工作,其中茶园巡查是日常工作之一。7月20日的一次例行巡查中,首先在格林久茶园发现1棵病株,而后在老茶场发现20余颗病株,有蔓延重发的趋势。进入8月份后,持续15d的低温阴雨天气,8月17日天刚放晴便到茶园查看。这次看到的结果是:9.6hm2成年茶园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害,其中,茶叶协会的1.4hm2茶园发病率约占1/4,而农牧民个人的8.2hm2茶园发病率的约占2/3。部分严重发病茶园的茶树新梢已枯死,同时新出的芽叶又发生感染;梯田茶园正被感染蔓延。42hm2新辟茶园的部分茶苗有不同程度感染。
  2 茶饼病的基本特征
  2.1 田间症状 芽下的2、3片嫩叶上初发病为淡黄色或红棕色半透明小点,后渐扩大并下陷成淡黄褐色或紫红色的圆形病斑,直径为2~10mm,叶背病斑呈饼状突起,并生有灰白色粉状物,最后病斑变为黑褐色溃疡状,偶尔也有在叶正面呈饼状突起的病斑,叶背面下陷。叶柄及嫩梢被感染后,膨肿并扭曲,严重时,病部以上新梢枯死。花蕾及幼果偶尔发病。该病主要侵害茶树的幼嫩芽梢,不仅对产量影响极大,而且用为害后的茶叶制成的干茶,味苦、质脆、碎片多,品质显著降低。
  2.2 病原 外担子菌学名为Exobasidium vexans Ma-ssee,属外担菌目外担菌科外担菌属,病斑背面隆起部分的白色粉状物为病菌的子实层。担子圆筒形或棍棒形,单胞、无色,顶生2~4个小梗,每个小梗上生1个担孢子,担孢子肾形,长椭圆形,单胞无色,成熟时产生一隔膜,变成双胞。
  2.3 发病规律 以菌丝体潜伏于病叶的活组织中越冬和越夏。翌春或秋季,平均气温在15~20℃,相对湿度85%以上时,菌丝开始生长发育产生担孢子,随风、雨传播初侵染,并在水膜的条件下萌发,芽管直接由表皮侵入寄主组织,在细胞间扩展直至病斑背面形成子实层。担孢子成熟后又飞散传播进行再次侵染。一个成熟的病斑在24h内可产生近100万个担孢子,病菌寄生性强,当病组织死亡后,其中寄生的菌丝体也随之死亡。担孢子寿命短,2~3d后便丧失萌发力,在直射阳光下,0.5~1h即死亡。病害的潜育期长短也与气温、湿度和日照的关系密切。一般日平均气温为19.7℃时,为3~4d;15.5~16.3℃,需9~18d。山地茶园在适温高湿、日照少及连绵阴雨的季节,最易发病。就茶园本身来说,低洼、阴湿、杂草丛生、采摘过度、偏施氮肥、不适时的台刈和修剪以及遮阴过度等,也利于发病。茶树品种间的抗病性有一定的差异,通常小叶种表现抗病,而大叶种则表现为感病,大叶种中又以叶薄、柔嫩多汁的品种最易感病。
  3 勒乡茶园重发茶饼病的原因分析
  3.1 独特的地理环境,阳光不充足、低温高湿为茶饼病的扩散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 勒门巴民族乡位于错那县南部的娘姆江大峡谷,距县城52km,全乡平均海拔2 300m,常年温暖湿润,气候宜人,温差小,气温基本在0~25℃;尤其4~9月,气温为13~22℃,雨量充沛,一般上午以晴好天气为主,下午则为阴天多雨;多数坡地茶园频繁出现雾气蒸发现象,有利于病源借住水雾扩散,茶树病害的发生呈现出由茶园底部向高处扩散蔓延的趋势。
  3.2 杂草丛生、土壤肥力低下,茶苗弱小 过度采摘而致茶树树势衰退,抗病性减弱,茶树极易感染病害。
  (1)近2a直播的茶园,出苗率还可以,达90%以上。但普遍存在杂草丛生、茶苗株高仅4~5cm,因施过肥而致芽叶黄化;部份地块茶苗受冻害严重,出现顶芽叶焦枯,多数茶苗弱小抗病能力差。
  (2)全乡成年投产茶园自20世纪70年代初起陆续直播而成,在正常管理情况下,应该正值生产旺盛期;然而,勒乡以生产门隅佛芽为主,原料为完全木质化新梢的叶片,多数为尽底剪采,采割期接近深秋,每年带走了大量的化合产物,造成了茶树养分过多流失,严重地削弱了树势,因而多数茶树出现了未老先衰,即附有苔藓、地衣生产力低的茶树群体;甚至出现了少数毫无生产力的秃杆茶树;同时仅5月份锄过1次草、杂草丛生,少施厩肥或不施肥,茶树抵抗病害侵袭的能力明显减弱,极易发生病害。
  3.3 农牧民缺乏田间管理经验,防病意识淡薄 7月20日茶园第一次发现少数病株时,向附近农牧民咨询,了解到以前茶园也发生过,但不严重,同时缺乏管理经验,不曾防治。随后建议茶叶协会负责人立即组织农牧民召开病害防控现场会,但因防控意识差,认为危害不大,并没有重视。以近期较忙为由,而给耽搁了没能及时处理,致使茶园病害加重。
  4 采取合理的农业措施进行防控,将病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8月22日,乡政府组织茶叶协会骨干成员在勒村村委会召开了“茶饼病防控”工作布置会。会上,根据上午现场查看的情况,结合本地生产“藏清茶”的要求,依据本地“不提倡或杜绝使用药物防治病虫害”的原则,提出了该病农业生态防控技术方案。会后,乡茶叶协会组织44个农牧民花了6d时间采取农业生态防控,有效地将“茶饼病”的危害控制到了最低限度。
  (1)乡茶叶协会应适时组织会员参加茶叶专业知识培训,增强茶园病虫害防控意识、提高茶园管理技能;加强日常巡查,及早发现病虫枝叶、及时摘除并带出茶园集中烧毁,消灭病源体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加强茶园管理,及时拔锄杂草,增强茶园通风透光性能,破坏病菌繁衍场所;同时进行施肥提苗促壮苗,确保增强树势,减轻发病。具体方法为:新辟茶园距茶苗根颈15cm处挖25cm×20cm×20cm施肥穴,将腐熟的厩肥施入后盖土,667m2施厩肥1 000~1 200kg;投产茶园在2茶行中间开挖1条宽深30cm×30cm施肥沟,将腐熟的厩肥施入后盖土,667m2施厩肥2 500~5 000kg。
  (3)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尽量少留嫩叶在茶树上,以减少侵染机会;采取台刈、重修剪等方法改造衰老茶树,应至少提前在病害流行期前50d进行,确保复壮茶树抽出的新梢达到半木质化,提高抗病性能,避过病害发生期。
  (4)加强巡查,若发现防控成效不佳,病害继续蔓延,可以考虑采用植物制剂、微生物农药及矿物质进行生物防治;建议乡政府及时与县农牧局联系储备防治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责编:徐焕斗)
其他文献
为了探讨重组犬溶菌酶的活性及临床应用前景,人工合成犬溶菌酶基因,构建其原核重组表达载体pPROHTa-rcLYZ,进行原核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活性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犬溶菌酶基
阐述了南陵县水稻全程代管的主要服务内容、运作模式,并对水稻全程代管服务的效果进行了探析。
摘 要:简述了绿茶初制研究与探讨内容。主要包括:制茶的原料—鲜叶;制茶技术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绿茶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绿茶;初制技术;研究与探讨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7-137-02  茶叶质量的高低取决于鲜叶质量和制茶技术。鲜叶的质量是形成茶叶品质的内在根据,制茶技术则是茶叶形质转化的外在条件。  1 制茶的原料—
摘 要:泰安是水资源相对匮乏地区,干旱缺水日益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为解决干旱制约泰安市农业生产发展现状,该文对泰安市节水农业发展的技术措施进行了总结,对泰安地区主要推广的喷灌、微灌、低压管输水等工程节水技术和选用抗旱品种、农田覆盖和耕作保墒节水等农艺节水技术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干旱;节水;灌溉;农业;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 S27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
介绍了蒙城县农机化发展现有水平,分析了蒙城农机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从加强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机化发展、示范推广和宣传培训、农机人才队伍
阐述了宿州市产业集群形成的优势要素,分析了产业集群的现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发展产业集群的对策与建议。
为验证易健生物肥在水稻试验上的效果,受易健兴农(大连)生物制剂发展有限公司的委托,于2012年在水稻上进行了印证性试验。试验初步表明在同等田管条件下,该肥能促进水稻分蘖,提高每
摘 要:该文针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区农牧区实用人才培训现状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目前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5点建议:明确农村牧区实用人才资格条件、明确培养对象,创新培育模式,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强化教育培训体系。为今后锡林郭勒盟农村牧区实用人才的培训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农牧民实用人才;培训;问题;对策建议;锡林郭勒盟  中图分类号 F3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苜蓿田长残留除草剂的大量应用,对于后茬作物危害严重,进行苜蓿田根圈土壤长残留除草剂生物降解的研究意义深远。本试验对肇东苜蓿田根圈除草剂生物降解过程中微生物计数培养基
【目的】揭示西瓜核雄性不育发生的分子机理。【方法】应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西瓜核雄性不育材料Se18不育株和可育株雄花花蕾中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获得了西瓜细胞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