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中后进生的心理障碍及其转化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kl123lk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英语是中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重视“后进生”的转化问题。本文试就从后进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分析,通过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促使其转化。
  关键词: 后进生 心理障碍 学习动机 兴趣 转化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学校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人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构成人的素质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同一班级内学生的个别差异与统一的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总有一部分学习比较落后的学生感到学习困难。特别在我国现行教育制度下,以升学为唯一目标的应试教育影响根深蒂固,这不仅使原有的学习困难学生改善不了学业,而且在不断制造新的学习困难学生。就学校而言,可以这样说,只要学校教育继续存在,就必然会有相对而言的落后生或后进生存在。
  英语学科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态度、掌握能力及水平参差不齐,在学习成绩上表现出不同的层次。尤其是英语教学较之“母语”教学,受社会环境、各种心理因素的制约更为严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两极分化更加明显,比其他学科更加超前。研究后进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及其解决方法,对于全面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培养其自信心,提高其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后进生”的概述
  
  通常意义上的“后进生”是指在品德、思想和行为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或学习成绩与普通学生差距较大的学生。有时也称“问题学生”或“落后生”。
  如果从学习成绩来考察“后进生”,这些“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先天智力问题。例如弱智,当然这类学生在普通中学毕竟是极个别的。二是后天的努力程度,惰性行为较严重的学生。人们常说的“没有最不聪明的学生,只有最不努力的学生”,说明学习中后进生形成的可能性,与后天的努力程度关系最为密切。
  “后进生”,在一般人的意识里,就是打架闹事、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是差生,不少教师的潜意识里也是这样认为的。这种观念是片面的,缺乏科学性。中学生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足是很正常的,这些不足具有过渡性、不确定性和暂时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思维能力的提高,绝大部分“后进生”都能通过帮助而进步。
  本文确定的“后进生”,是英语学科中的“后进生”,与其他学科的“后进生”从形成原因上分析有较多的共同之处。但是,应该肯定英语学科中的后进生并不一定在其他学科中也是问题学生,反之亦然。文中重点研究的是学生受心理的干扰或影响而使学习滑坡,停滞不前而产生的“后进”学生。
  
  三、英语学习中后进生的心理障碍分析
  
  后进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主要是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如动机、意志、性格、情感、注意、兴趣、信念等,主要是:
  (一)外语学习动机不端正。认为学习外语无用,学不学都可以,反正自己也不准备考大学、考研究生,有的则认为自己将来不准备从事与外语有关的工作,认为学英语是家长、学校的安排,因而其学习状态是“要我学”而非“我要学”。
  (二)成就动机和志向水平低。他们在学习上缺乏信心,总是处于落后消极状态,学习中很少得到成功的愉快体验,所以形成了较低的成就动机水平。
  (三)对英语不感兴趣。大部分后进生初学英语时还有好奇、新奇感,但随着内容的增多,难度的增大,兴趣逐渐地下降,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出现厌烦心理,放弃英语学习。
  (四)外语学习注意力不集中。
  (五)性格内向,怕出错受人耻笑,不敢和别人用外语对话,不敢多提问题。
  (六)缺乏英语学习的自信心,自卑心理严重。认为自己天生不是学习外语的料,觉得自己很笨,有的则觉得反正老师、同学都瞧不起自己,因而满不在乎,不求上进,采取消极态度。
  (七)在外语学习上缺乏毅力,认为难学,自动放弃。
  
  四、英语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做好后进生的转化,消除后进生的心理障碍,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研究的问题。英语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他们的情绪态度、学习动力等,无数事实证明后进生有消极性,也有积极性,有逆反心理,也有求知欲。因此,转化后进生必须讲究策略。
  (一)加强学习目标性指导,培养和激发后进生的外语学习动机。
  动机是支配行为的直接原因,它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的。根据学习动机的原因,可分为内在动机(如兴趣)和外在动机(如高分);根据学习动机的长远性,可分为近景性动机(如考试和升学)和远景性动机(如成才,报效祖国);根据学习外语的目的,又可分为融入型动机(如了解、熟悉所学语言国家的科技、文化等方面)和工具型(如阅读外国报纸、担任导游、晋升职务等)。根据后进生的特征,教育者应从外部动机、近景动机、工具型动机着手,然后循序渐进地培养内在动机、远景性动机、融入型动机。
  外语学习动机直接支配外语学习行为。后进生没有强烈的外语学习动机,认为外语学了无用,学不学都可以。外语教育者一定要通过心理辅导去培养、激励外语学习动机,使其端正正确的学习动机,避免消极、错误的学习动机,强化潜在的积极学习动机,抑制消极动机。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学习动机与目的、理想之间有较高的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819(章兼中,1999)。后进生学习的目的模糊,刚开始学习英语时表现出的热情,会由于不知道学什么,或不知取得什么样的学习结果,而不能转化为学习英语的动机力量。他们只有树立明确学习目标,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帮助后进生确立目标时,应注意:1.求近不求远。即要完成的某项学习任务就是眼前的事,而不是远距离指向未来的学习目标。教育他们就是不上大学,也得参加毕业会考,外语不过关,同样没文凭。哪怕为了考试的高分,但只要有了学习动机(这里不说对与否),就会刻苦学习,就会为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奋力拼搏。2.非难非易,具有适中的挑战性。后进生由于基础差,不宜给他们布置与他人同样难度的作业。可给后进生布置分层作业:基础类、普通类、展望类。只求他们完成相应层次的作业,不规定他们做高一层次的作业。若后进生额外地做了高一层次的作业,教师就应给予表扬,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二)培养后进生学习外语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认识某种事物的重要动力因素。其实后进生不是没有学习兴趣,而是其兴趣不稳定,忽冷忽热。所以我们要注意培养其兴趣的稳定性。
  1.外语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多样化,使学生感到有趣、有奇、有惑。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采用图片、实物、录音、录像等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但是,后进生在情境教学氛围中,仍然会出现注意力分散、迁移、难以专注的状况,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教师注意变换情境方式,运用情境手段时不能一成不变;二是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内课外活动,寓教学于活动之中。倘若经常让后进生动口、动手、动脑,在活动中留给后进生一份空间、一个角落,并能有效地感染后进生,推动后进生的进步。常见的活动有小品、相声、唱英语歌曲、书法比赛、举办英语沙龙(角)等。
  2.强化兴趣刺激物,激发后进生“跳起来摘到桃子”的热情和欲望。一个外语学习者,只有明确并能实现自己的学习目的,使良好的兴趣得到强化,结果得到反馈,才能使兴趣得到稳定持久。因后进生学习有困难,教师要为其创造成功的条件,使后进生的兴趣得到满足。在课堂上提问时,应尽可能让后进生和成绩好的学生机会均等,可适当增加后进生的答问机会。操练新句型时,先示范,再让他们模仿,分组操练时,让后进生与优生在一组,采取互帮互助法。后进生在答问、造句、复述或朗读等练习中,只要能积极参与,教师就要予以肯定,凡是正确的,均可用“Yes”“Right”“Good”之类的词加以表扬。
  (三)运用教师期望效应,帮助后进生树立信心。
  1.善于差中寻优,肯定闪光,迁移期望。要善于发现他们独特的优点和长处,并以此为契机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例如,有的后进生对记忆英语的方法规则不感兴趣,但对唱英语歌很投入;有的后进生英语单词记不牢固,但对英语书法颇为擅长,有的后进生不愿回答问题但对朗读课极为爱好。教师可让他们参加唱歌、演英语剧、朗诵、讲故事、书法展览等活动,给他们提供充分表现才能的机会,及时地鼓励,让学生充分感到教师非常关注自己,在“皮格马利翁”教育效应的功能下,使学生在教师的期待中相信自己,觉得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大大增强了学好英语的信心。
  2.运用作业评语,传递信息。作业不仅是师生间教学信息的相互反馈,而且是联系和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在作业中教师可以觉察到学生的思想和自主学习情况,从评语中学生也能领悟出教师对他是否关心、有信心。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作业评语加深师生情感交流,要让学生觉得老师时刻在关心、注视他们,期望他们在学习上取得进步。对待较后进的学生,更多的是要鼓励以调动其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的自主性,可用“建议”(Making suggestions)的方式委婉地加以批评,提出要求。如:Liu Dan,you are so careless that you have made a few mistakes in your homework.But I think you are clever enough to catch up with the others.Please come on! Do better next time,will you?Come on!而当学习较为落后的学生取得了些微进步时,应予以及时的肯定与表扬。如某个难度很大的动词形式填空,他居然答对了,这时,教师可通过当堂表扬的形式激发其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这不失为一个良方,但若用作业评语的方式在其作业练习后写上一段话,如:Quite right!/You did well!/Well-done!等,也许效果会更佳,因为口头上的东西转眼即逝,而评语却能长久地保存,只要他打开那一页,他就会受到鼓舞,就会激起斗志,就会逐步使被动学习演化为主动行动。又如:在节假日前,教师可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些祝愿的话:“Merry Christmas!”“Happy New Year!”等,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之情,使学生倍感亲切,从而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融洽师生感情。
  (四)培养后进生的意志品质。
  后进生在转化过程中反复较大,主要是其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教师应在教学中努力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学习一门外语是要付出很大努力的。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特别是遗忘现象,如有的单词今天记明天忘,有些语法结构复杂难学等。为此,外语教师要计划、有目的地以班级那些英语好的学生和取得较大进步的后进生的事迹启发他们,给他们以榜样,激励他们刻苦学习,迎难而上;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设置关卡和疑难,磨炼这类学生的心理意志,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如:制订计划,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并做笔记,及时复习,系统小结等,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4]吴增强.学习心理辅导[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5]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6]章兼中.外语教育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7]王蔷,王松美.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英语[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8]何冬霞.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6月第25卷.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研究了高职高专学生的元认知策略使用情况。调查发现:元认知策略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相关性。然而,除了选择性注意策略外,高职高专学生的元认知策略使用频率较低。因而,必须加强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元认知策略的培养。  关键词: 高职高专学生 外语学习 元认知策略    1.引言  词汇是一切语言技能的基础。学习者在进行第二语言的听、说、读、写、译等活动时都必须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否则这
目的:  研究黎氏哮喘I号方对哮喘小鼠模型肺组织EOS凋亡及其表面Fas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从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哮喘I号方治疗哮喘的作用机理,并为本方及中成药小儿喘咳液的
摘要: 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会乐于学、主动学,所以教师应努力创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平等的课堂学习氛围。课堂活动教学在吸收了传统教学的优点的同时,还应融入任务型教学活动,来进一步完善日语学科教学体系,使日语学科课堂教学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 快乐 学习兴趣 日语课堂活动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的特征是对所有学生都抱有热切的成才期望,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使我们的教
摘要: 教学技巧是外语教学中教师必要的技能,一般来说分为原则性技巧与操作性技巧,本文主要介绍了其中的操作性技巧,并对常用的一些操作性技巧作了详细的介绍与说明。  关键词: 外语教学 可操作性技巧 原则性技巧    一、引言    “教学有法,法无定法”。一般来说外语教学技巧中可分为原则性技巧与操作性技巧。  原则性技巧集中体现教学技巧的原理,是运用、生成外语教学技巧的原则,或者说是教师在选择、创造
摘要: 近年来,人们对大学日语教学改革的呼唤越来越迫切,大学日语教学费时低效的弊端日益受到人们的批评。为促进我国大学日语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日语学习的实效性,大学日语教学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考试制度等方面必须进行积极的探索与改革。本文分析了大学日语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关键词: 大学日语 问题 对策    随着全球经济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与飞速发展,现代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