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就业中的道德缺失现象分析及对策思考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k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道德的高要求与目前大学生就业道德滑坡之间的矛盾,成为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社会责任感、诚信意识及基本职业道德素养缺失的现象。高校应更新就业指导课的思想理念,创新就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方法及模式,建立相关的制度保障,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就业道德素质,使高校毕业生实现良性就业。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道德 缺失现象 对策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大学扩招,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劳动力供应量过大、国家教育机制及就业政策、高校课程设置等客观因素有关,也与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及综合素质有关。其中,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道德的高要求与目前大学生就业道德滑坡之间的矛盾,成为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就业道德的涵义及内容
  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渐凸显,加强大学生就业前的道德教育,提升他们职业道德素养,受到国内学者和高校就业工作者高度重视,并提出了“就业道德”这一概念。作为职业道德的初期状态,就业道德是指就业者与用人单位、就业者与其他就业者之间形成推动良性就业,避免就业冲突的道德关系总和。它既是就业者个人道德品质的表现,也是社会道德在就业问题上的体现。[1]
  就业道德培养主要是针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人员强化其相关职业道德的培养,注重其潜在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培养,有利于形成他们完整的职业道德。大学生就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应包括他们对用人单位的态度、对将来工作的态度、对其他就业者的态度及相应的行为规范等基本内容。亚当·斯密曾指出:“自爱、自律、劳动习惯、诚实、公平、正义感、勇气、谦逊、公共精神以及公共道德规范等,所有这些都是人们在前往市场之前就必须拥有的。”[2]这些也构成了大学生就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中的道德缺失现象分析
  当今的大学生受社会发展需求与就业形势的影响,普遍能注重专业技能、实践技能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少大学生在校期间除学好专业知识外,都会通过参与社团活动、科技创新、校外兼职、社会实践等途径来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但对就业道德的关注度不高。有关部门开展的“与就业有关的各因素的重要性排序”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把就业道德排在第六位,而用人单位将就业道德排在第一位。72.5%的学生认为能够成功就业的条件是专业技能排在第一位,只有7.8%的学生认为职业道德是成功就业的首要条件。然而,在对“用人单位选拔毕业生的首要条件”的调查中,结果显示,用人单位把职业道德放在首位的占52.7%,而专业技能排在首位的只有37.3%;用人单位在选拔大学生时会把责任心放在首位,其次是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和沟通能力,而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排在靠后的位置。[3]
  由于大学生自身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加上高校对学生道德行为培养上的不足,以及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影响,使得当前大学生就业道德现状不容乐观,出现了一系列在就业中的道德缺失现象,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成功就业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责任感缺失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价值判断日益多元化,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淡漠甚至遗弃社会责任意识,报效祖国和服务人民的意识不强,就业价值观趋于功利化。当前大学生在就业时过于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而轻视国家、社会价值的实现,注重个人发展和个人利益,忽视社会的整体利益,有时甚至将二者截然对立起来。不少大学生将高收入、高待遇作为衡量自身价值是否实现的唯一标准。就业时首先考虑到条件好、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大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强。这一方面导致大学生在经济发达地区难就业;另一方面导致边远地区、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缺乏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从而造成国家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也使大学生错失很多就业机会。许多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过分看重工资福利待遇和工作的舒适度,青睐待遇优厚、社会地位高、生活条件好的工作,重金钱、重权力、重实惠,只要收入高或有权力、轻松,什么工作都愿意干,热衷于大城市、大机关、外资企业等而忽略了自身是否适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及自身的长远发展,致使他们在就业时的价值目标追求呈现短期化、功利化的趋势,缺乏全局的、长远的战略思考和社会责任感。
  (二)诚信意识缺失
  大学生因欠缺社会工作经验,求职时本人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和实践表现成为用人单位衡量他们能力和实力的重要指标。有的大学生会采取一些有失诚信的手段来提升自己的身价和在求职中的竞争力,使自己在竞争中获得理想的求职岗位,在制作应聘材料时弄虚作假,随意给自己的材料“注水”。主要表现为:伪造各类资格证书和获奖证书、简历掺假、篡改学习成绩、虚构个人经历等。大学生的另外一种诚信缺失情况表现在:求职简历漫天撒网式投递、面试与否随心情、遇上哪家单位就去哪家就业,加上部分大学生缺少职业规划,职业定位混乱,出现签约行为不严肃、随意签约现象;有的甚至把初次就业的职业、单位作为“跳板”,一旦有了工作经验并且时机成熟便立马走人;有的学生同时与几个用人单位签约,使用人单位错失了招人的机会;部分大学生还会出现随意或恶意毁约、不履行合同、频繁跳槽等现象。这些现象会给用人单位带来许多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极大地挫伤了用人单位接受应届毕业生的积极性,也会给大学生的整体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市场秩序的混乱,不利于就业市场的良性发展。
  (三)基本职业道德素养缺失
  大学生们非常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但面对现实,不少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得过于急功近利。他们不但要求工资高,而且还要工作环境与工作性质既轻松又舒适。许多单位都会要求新进员工下车间、跑市场、到基层锻炼一段时间等,而不少大学生由于害怕吃苦就会放弃工作机会,常出现放弃就业岗位、不理智离职等情况,造成招聘单位浪费人力、物力面试,安排入职后,无人可用、延误工作等情况。这种不讲奉献,只谈索取的“就业道德”观很令单位领导反感,以致阻碍了他们就业的道路。一些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缺乏应有的基本职业道德素养,表现出贪图享受、拈轻怕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心态浮躁等,缺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和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和奉献意识,在工作过程中团队合作意识淡薄,缺乏敬业精神和责任心,这些都是部分大学生基本职业道德素养欠缺的具体表现。   三、针对大学生就业中道德缺失现象的对策
  针对大学生在就业中出现的道德缺失现象,高校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就业道德教育,要把就业道德教育纳入学校的就业指导和德育体系,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更新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思想理念
  当前,不少高校为了短期实现毕业生的高就业率,在就业指导中强调服务,侧重政策讲解、信息服务与技巧培训,重视就业指导的实用性、操作性、功利性,忽视了就业指导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必须更新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思想理念,要将职业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与就业指导结合起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就业教育,使学生专业素质与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全面发展;学生的知识、能力、人格协调发展,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各种能力素质有机融合、良性互动;学生在就业的同时,能勇于创新,终身学习,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创新就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方法及模式
  高校的就业道德教育应围绕大学生在就业中比较突出的道德问题及社会成员做人做事的共同准则来进行,提高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要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诚信意识、敬业精神、实干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及团队合作意识等素质的培养。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和科学的择业观,让学生学会摆正个人与集体、社会、他人的关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社会现实做好职业规划,明确职业方向,培养一定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荣誉感,为将来爱岗敬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德育中要以启发式方法代替灌输式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可将教育从课堂、校内延伸到社会、用人单位、人才市场,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实践体验、素质拓展训练等形式提高学生对就业道德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以便将来能自觉践行之。构建“知、情、意、行”结合统一的就业道德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对就业道德的认知,培养就业道德情感,增强就业道德意志,在学习、生活及各种社会实践中使学生认真履行就业道德准则和规范,增强“行”的实效性。[4]
  (三)建立相关的制度保障
  高校可建立就业道德奖惩机制和学生道德管理体系,建立用人单位和就业学生的双向忠诚度模式。[5]学校要做好毕业生材料真实性的审核工作,发现失实情况要予以纠正和教育,加强对学生签约、违约情况的监督,建立学生就业道德档案管理体系,将学生在校期间的道德表现记录下来,建立数据库,借助网络工具让用人单位可以获得关于学生的真实信息,同时接受用人单位对学生表现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道德发展动向,及时调整学校的就业道德教育,与用人单位整合教育资源,共同做好大学生的就业道德教育工作。用人单位也应诚信对待大学生,招聘时答应的条件要兑现,学校和社会相关部门也应有一定的制度来保障大学生在工作单位的合法权益,提高用人单位和就业学生的双向忠诚度。全社会和高校都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正确看待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道德问题,通过各种措施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道德素质,使高校毕业生实现良性就业。
  参考文献:
  [1][5]杨其勇,张杰.论当前大学生就业道德的培养[J].中国报业,2012(10).
  [2]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10.6.
  [3][4]赵建华.高校学生就业道德素养弱化成因分析及对策探索[J].教育研究,2011(3).
其他文献
我院于2005年1月~2006年12月对于需求终止孕6~9周以内的健康妇女应用无痛人流,从而降低了手术并发症.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期刊
我院1995年7月-2000年6月在治疗病人过程中,共出现应激性溃疡1硎.恰当地选择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现总结如下。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entral pontine myelinolysis,CPM)是一种少见的脱髓鞘疾病,近年随着MRI的广泛运用,报道的病例逐渐增多,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CPM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如下。
本文主要就高校助学金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问题主要有贫困生认定缺乏有效性.部分贫困生诚信缺失,以及感恩意识淡薄等。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已经发出《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的通知》,广东省又新增4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当年获得认定国家新型工业化
2009年9月28日,许继电气正式与云南电网公司签约,成为“云南电网太阳能发电测试平台建设”项目的总集成商,标志着许继电气积极响应国家新能源政策作为系统集成商成功进入太阳能
腹部外科手术持续引流是腹部严重创伤、腹腔内脏器损伤、肠外瘘、重症胰腺炎等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以往临床采用的烟卷式橡皮引流,乳胶和硅胶管单管引流等,虽有一定效果,但均为
目的探讨通过纤维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放置胆道内支架姑息治疗晚期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晚期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患者,通过ERCP内镜下放置胆道内支
近年来影视作品方言化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它不仅对推广普通话造成负面影响,也对影视作品思想文化内容的传播,以及解读方言背后所包含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造成不必要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