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小学数学只以数学学科知识和技能为主,忽视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只用学习成绩衡量学生,进行选拔和淘汰,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发展,出现了不少数学“后进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新的课程改革就是把学生从“一张纸、一支笔”,几道题就能定终身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学习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以往的课堂过于封闭、形式单一、教学机械、气氛沉闷,学生不能得以充分自主,稚嫩的创新意识也逐渐被淡化。通过学习《数学课堂标准》,使我深深体会到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大纲》的要求,也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更是我们教师的神圣职责。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就要求我们教师进一步优化课堂结构,改革教育教学法,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明确自己的任务,摆正教师的主導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系,营造自主学习空间,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发现意识,努力提高创新意识。把新的学习方式交给学生,变课堂为“学堂”,那么,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宽松环境中学习
要使学生喜欢数学,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了解今天的学生想什么。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个性,他们喜欢自尊、喜欢表现,喜欢民主、平等,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友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为了有利于学生多向交流,主动的探索,我在学生座位的编排上,经常根据学习内容的需求,采用四人或多人围坐,便于小组交流,打破拘束呆板的学习空间,在课堂师生人际关系上创设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经常鼓励学生如“试试看,你能行”、“你的办法真好”、“你真棒”等等激励的话语,这样的鼓励让学生大胆创新。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以往的师道尊严的作风,放下权威的架子,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教师应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主持人”的角色,尊重学生学习自主性,允许学生在向未知挑战的过程中出错,允许自由发问,鼓励学生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二、把握数学内容的开放性,为学生提供思维空间
培养学生的创新,应打破教学内容的封闭性,改变现行教科书上的准备题、例题及其练习题的条件,“不多不少正好,答案惟一,解题方法惟一”的单一情况。教学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教师要尽量设计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主动探索的机会和更多的思维空间。学生的创造精神是在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我们在教学当中要时时处处站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角度来钻研教材,积极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要素,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让学生起立并原地踏步走,教师喊“一二一,一二一……”让学生随着喊“ 一二一,一二一……”,喊一会后问学生:“如果不让你们停,这样一直喊下去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会说发现一种规律,然后,引入具有这一种规律的数——循环小数。从而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去探索、去求知。
三、运用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创设畅所欲言的学习环境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新知识都是原有知识的延伸和发展。教学中如果把结论直接告诉他们,把知识强加给学生,那么学生除了只会去记忆一些结果,去背诵一些公式定律,去机械模仿作业外一无所获,从新课程的价值观看,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是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兴趣,从而主动寻求和发现新的问题。因此,只有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才可以打破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的封闭式过程。大量的思维研究认为,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设计有利于每个学生都参与的开放式教学,使他们的潜能都得以有效发展。如在教学“圆面积”时,我通过简短的旧知回忆,就抛出了“圆的面积公式”怎么推导呢?这时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各抒己见,说出自己不同的意见,并及时与全班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有的同学说:“平均分成8等份。”有的说:“平均分成16等份。”有的说:“平均分成32等份。”……并讨论分多与分少的异同点,从而突破了“无限分割”这一概念的难点。接着,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拼摆,把拼好的图形贴在白纸上,有的小组拼成了“平行四边形”。在小组合作下,学生用自己拼成的图形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并汇报推导方法。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述、总结出“圆面积公式”。这样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可以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四、设计开放性的联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师设计开放性练习,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表现个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开放性练习有利于学生各抒己见,在辩论中获取不同的结论,再根据不同的思路归纳出统一的规律。例如,在教学“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时,我在练习题中设计了这样一道判断题:“27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是0.270。”这时学生展开了争论,有的学生说“对”,有的学生说“错”,并都说出了自己的见解。有一个学生说:“如果有要求,保留三位小数是对的,没有要求保留三位小数是错的。”另一学生说:“根据小数的性质,为了书写简便,小数末尾的‘0’可以省略不写。”最后,有一位学生说:“在题中没有具体要求时,根据小数的性质来判断也是对的。”在这样一个有疑问、有争论的课堂上,激活了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这种探索的过程中得以有效培养。
在呼唤创新人才的时代,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我们教师,教师自己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做学生的楷模,完成时代赋予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使命。正如陶行知先生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我们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努力为国家培养出适合未来社会需要的一代创新型人才,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以往的课堂过于封闭、形式单一、教学机械、气氛沉闷,学生不能得以充分自主,稚嫩的创新意识也逐渐被淡化。通过学习《数学课堂标准》,使我深深体会到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大纲》的要求,也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更是我们教师的神圣职责。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就要求我们教师进一步优化课堂结构,改革教育教学法,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明确自己的任务,摆正教师的主導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系,营造自主学习空间,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发现意识,努力提高创新意识。把新的学习方式交给学生,变课堂为“学堂”,那么,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宽松环境中学习
要使学生喜欢数学,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了解今天的学生想什么。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个性,他们喜欢自尊、喜欢表现,喜欢民主、平等,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友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为了有利于学生多向交流,主动的探索,我在学生座位的编排上,经常根据学习内容的需求,采用四人或多人围坐,便于小组交流,打破拘束呆板的学习空间,在课堂师生人际关系上创设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经常鼓励学生如“试试看,你能行”、“你的办法真好”、“你真棒”等等激励的话语,这样的鼓励让学生大胆创新。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以往的师道尊严的作风,放下权威的架子,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教师应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主持人”的角色,尊重学生学习自主性,允许学生在向未知挑战的过程中出错,允许自由发问,鼓励学生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二、把握数学内容的开放性,为学生提供思维空间
培养学生的创新,应打破教学内容的封闭性,改变现行教科书上的准备题、例题及其练习题的条件,“不多不少正好,答案惟一,解题方法惟一”的单一情况。教学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教师要尽量设计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主动探索的机会和更多的思维空间。学生的创造精神是在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我们在教学当中要时时处处站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角度来钻研教材,积极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要素,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让学生起立并原地踏步走,教师喊“一二一,一二一……”让学生随着喊“ 一二一,一二一……”,喊一会后问学生:“如果不让你们停,这样一直喊下去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会说发现一种规律,然后,引入具有这一种规律的数——循环小数。从而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去探索、去求知。
三、运用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创设畅所欲言的学习环境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新知识都是原有知识的延伸和发展。教学中如果把结论直接告诉他们,把知识强加给学生,那么学生除了只会去记忆一些结果,去背诵一些公式定律,去机械模仿作业外一无所获,从新课程的价值观看,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是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兴趣,从而主动寻求和发现新的问题。因此,只有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才可以打破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的封闭式过程。大量的思维研究认为,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设计有利于每个学生都参与的开放式教学,使他们的潜能都得以有效发展。如在教学“圆面积”时,我通过简短的旧知回忆,就抛出了“圆的面积公式”怎么推导呢?这时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各抒己见,说出自己不同的意见,并及时与全班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有的同学说:“平均分成8等份。”有的说:“平均分成16等份。”有的说:“平均分成32等份。”……并讨论分多与分少的异同点,从而突破了“无限分割”这一概念的难点。接着,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拼摆,把拼好的图形贴在白纸上,有的小组拼成了“平行四边形”。在小组合作下,学生用自己拼成的图形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并汇报推导方法。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述、总结出“圆面积公式”。这样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可以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四、设计开放性的联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师设计开放性练习,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表现个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开放性练习有利于学生各抒己见,在辩论中获取不同的结论,再根据不同的思路归纳出统一的规律。例如,在教学“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时,我在练习题中设计了这样一道判断题:“27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是0.270。”这时学生展开了争论,有的学生说“对”,有的学生说“错”,并都说出了自己的见解。有一个学生说:“如果有要求,保留三位小数是对的,没有要求保留三位小数是错的。”另一学生说:“根据小数的性质,为了书写简便,小数末尾的‘0’可以省略不写。”最后,有一位学生说:“在题中没有具体要求时,根据小数的性质来判断也是对的。”在这样一个有疑问、有争论的课堂上,激活了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这种探索的过程中得以有效培养。
在呼唤创新人才的时代,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我们教师,教师自己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做学生的楷模,完成时代赋予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使命。正如陶行知先生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我们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努力为国家培养出适合未来社会需要的一代创新型人才,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