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萨满教而产生的萨满文化对嫩江流域各民族经济生产和生活习俗的形成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人们在“万物有灵”观念影响下,形成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这些崇拜思想呈现在嫩江流域各民族的萨满神话中,也呈现在渔猎生产的祭祀、社会生活的衣食住行、文化艺术的音乐、舞蹈、绘画等等活动中。在萨满教义的引导下,这些具有实用性,世俗性的崇拜为各族人民所接受,形成本民族独特的萨满文化,对嫩江流域各民族生产生活的丰富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嫩江流域;萨满文化;经济影响;生活影响
[中图分类号]B98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6 — 0085 — 02
作为一种宗教文化形态,萨满文化是伴随着萨满教这一客观事物产生和发展而生成的,它是这一宗教理性的思考和精神的升华。〔1〕萨满教的精神渗透到了北方各民族的生产和生活领域,在我国东北嫩江流域,萨满教所演绎和后续形成的萨满文化,成为了这一流域诸民族的重要文化形式之一。
一、萨满文化对嫩江流域经济的影响
萨满文化深刻影响着嫩江流域各民族的经济生产和生活,无论是在游牧、渔猎、农耕,祭祀、祈福;还是在饮食、服饰、居住、出行、民间音乐、舞蹈等方面,都体现着萨满文化的影响。萨满文化的理论根基是“万物有灵”, 〔2〕而“万物有灵”观念的产生是原始先民当时的生产力极其低下,渔猎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活动,以此维持着生存与生命,社会处于半野蛮与半文明状态,无法与强大的自然力相抗衡,先民们幻想着改造自然,因此,希望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来主宰一切,他们从渔猎经验出发,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有灵的,从虎、豹、鹰、熊到鸟、虫、鱼、禽都是人们生活之源,其肉可食,其皮可以制衣,例如赫哲人的鱼皮衣,满族祭祀柳叶,称它为佛多妈妈;鄂伦春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祭祀大树,并且都有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和传说。“万物有灵”观念提出在当时是具有世俗性和实用性的,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可以灵活的采用各种形式进行祭祀,向神灵进行祈祷,虔敬的膜拜,祈求保佑。于是就产生了原始宗教,萨满教。由于教义适用,形式简单灵活,适合经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为各民族所接受,形成了具有普遍意义的萨满文化。“万物有灵”所蕴含的哲理是非常具有进步意义的,它承认万事万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样人们在对待任何事物上,既不墨守成规,又不刻板教条,有着很大的灵活性,这对于民族的发展,人们经济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萨满文化对嫩江流域各民族的经济生产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其中满、蒙古、维吾尔、锡伯、赫哲、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塔塔尔、乌兹别克等民族都对萨满文化存在不同程度的信仰。由于“万物有灵”的宗教观念,自然万物在萨满的神坛上都会当做神灵来祭祀,他们祈求这些自然界的神灵,保佑他们风调雨顺、人畜平安,在这些自然界的神灵里,往往祭祀的对象都是当地最危险、最重要、最有影响的自然物或者自然力,例如鄂伦春族打猎时,他们顶礼膜拜熊,在吃猎杀的熊肉时,要举行隆重而复杂的膜拜礼,猎物一定要在祭祀膜拜之后才可以食用,而在膜拜时,并且祈求子孙像熊一样勇猛无敌。〔3〕又如:满族人把长白山做为圣山进行祭祀膜拜,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拜山仪式,这里是满族栖息繁衍的圣地,是大自然赐予给了他们一切,满足他们经济生产、生活的需要。长久以来满族先人在“万物有灵”的观念下,认为长白山就是他们的祖先神,他们在长白山上修萨满神身,尤其长白山丰富的物产资源为满族先民提供了充足的衣食之用,〔4〕这更加验证了“万物有灵”观念的正确。如今吉林九台牛头沟水库冬季捕鱼,就沿袭了萨满教祭祀仪式,燃香磕头,祭祀鱼头等形式,仪式虽然并不复杂,但却是萨满“万物有灵”观念的继承,也是对萨满文化的沿袭。
萨满文化在嫩江流域各民族经济活动中有着深刻的影响,从萨满教的祭祀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萨满神凝聚人们的美好愿望和憧憬,寄托着人们的理想,规范着人们的道德,同时萨满也是人们经济活动和人们生活的庇佑者、领导者,它是人们的精神导师,它更是当时嫩江流域各民族的“法律规范”。
二、萨满文化对嫩江流域人们生活的影响
现今嫩江流域的各民族,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隐约透露着萨满文化对其的影响。
萨满文化在精神文化方面影响是深远的。 图腾面具是萨满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它是北方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萨满文化的活化石。面具是当时人们幻化出来的萨满神灵化身,在这种思想意识下,面具是万能的,无敌的,它对人类可以说是一种万能的保护武器,原始先民带上面具后,如同萨满神灵附身,时刻在保护和鼓励自己,自身的恐惧感和自卑情绪就会逐步消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社会、自然认识的深入,面具的保护和激励作用慢慢衰弱,其庄严隆重的祭奉意义渐渐也淡化了,并逐渐演变为一种娱乐的工具,成为戏剧的表演形式。图腾面具这一历史宝贵遗产,为嫩江流域各民族历史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启示,同时也为旅游经济和民间工艺美术提供了商机。
萨满文化的表现形式还体现在萨满舞上,萨满的舞蹈俗称也叫“跳神”。在东北萨满舞已经演化为家喻户晓、人们喜闻乐见的二人转形式,二人转是对萨满舞的进一步提炼和升华。萨满舞有三大特色被二人转所继承:第一点是以女性为主角的两人结构,第二点是两人迷狂沉醉的舞蹈形式,第三点是两人神似的模仿艺术。二人转这种民间艺术之所以能受到人们的喜爱,它不仅是一种轻松愉快的娱乐方式,还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艺术再现,它的根基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被世代传承着。二人转演员们以神调演唱形式伴随着激烈曲调的跳动旋转,曲调和人们的审美意识有机的融合为一体,极大的调动了观众的情绪,虽然没有了宗教色彩,却对丰富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跳神”舞带有对万物的崇拜色彩,这种音乐与舞蹈形式丰富了中国民间乐舞文化,是我国音乐舞蹈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
音乐也是萨满文化呈现的一个重要形式,这种音乐是伴随着舞蹈而存在的。但它并不是单纯的音乐,可以说是歌、舞、乐三者的结合。萨满教认为人们通过音乐可以达到与萨满神灵的沟通,是人与神之间的桥梁。而音乐中最不可缺少的元素则是鼓,这种乐器能恰到好处的体现歌、舞、乐三者结合。鼓的节奏表现或是高亢、或是紧凑、或是气势宏大,形成了庄严、肃穆、紧张的气氛,而又带有神秘的宗教色彩,同时鼓与腰铃一起使用,则更显神秘与庄重。〔5〕在萨满文化中,舞蹈是最具有神秘性的,这是与其它舞蹈相比最不同的特征,因为它也是与神灵沟通的重要的方式,在时急时缓的音乐中,在时快时慢的舞步下,人神和谐的融合在一起,净化、荡涤着人们的心灵,抚慰着虔敬而真诚的心,自然而然的凸显了它的神秘性。 萨满文化在物质文化方面影响也是深远的。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要素,服饰是其基本要素之一,也是人类与其它动物区别的标志,服饰的作用是实用和装饰。嫩江流域各民族服饰恰当地反映了本民族的特点,同时也反映了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从各民族传统服饰看,我们看到像萨满神服一样的民族服饰,他们都受到了萨满神服的影响,这些民族服饰绚丽多彩、大方得体,大部分服装都绘制一些形状各异的符文装饰或者螺纹图案,这些螺纹图案或符文装饰是民族文化的象征,也是萨满符号的代表,它奠定了北方各民族服饰的审美取向和情感基础。最初的萨满神多数是女性,所以萨满的服饰为裙装,由上衣、裙子、背心、护腰裙、披肩、靴子等组成。〔6〕这种服饰展示出人们的宗教信仰,体现着萨满的身份等级。起初的萨满神服是很繁琐的,但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更新,萨满神服则变得简易轻便。由于萨满神服的简化,它也影响到了百姓的日常服饰,服饰的象征性更加显著。例如满族、锡伯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服饰上的花纹图案、帽子上的装饰以及头上的配饰都展示了萨满文化特征。而在赫哲人的萨满观念中,神树与女子的生育能力息息相关,在赫哲人结婚时所穿的婚袍上多数会有萨满神树图案。除了神树图案以外,赫哲人在服饰上还绘织一些螺纹图案,这是源于萨满文化中对蛇和水的崇拜,这也意味着对这种崇拜的虔敬,祈求它们赋予赫哲族人力量和勇敢,保佑赫哲族平安幸福。
不同民族有着对萨满不同形式的信仰,信奉的神灵也就不同,在一些古老的民俗当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些萨满文化对生活的影响。如满族人有敬鸟、点花灯、高杆挂灯等古老的民俗,而这些古老的民俗背后与萨满文化中的神话密不可分,早年的满族人在除夕和元宵佳节,都会按照萨满文化的习惯在自家门口点灯。而现在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更是把这种冰雪点灯这一萨满文化习俗作为了城市的主旋律,举办大力弘扬冰雪文化的冰雪节。尤其是哈尔滨冰灯游园会,已经与弘扬地域文化和发展地域经济联系起来,古老的风俗习惯在现代社会里获得了新的生机。萨满文化的体现形式多种多样,表现在生活上。如萨满的跳大神,这是早期嫩江流域甚至整个东北地区各民族人们主要治病方式之一;另有萨满文化对东北地区民间曲艺的影响也颇为显著,其说唱形式影响了东北二人转、大秧歌,而说唱内容则成为了民间史诗和巫歌。而“阿涅”节则是达斡尔族的春节,入夜后人们点燃用各种杂物码起的垛,人们把大块肉和饺子投入火中,祝福人畜兴旺。伴随着悠扬的曲调,尤其是萨满舞的表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我们从东北地区各民族的性格特点看,都与萨满文化有关,受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今天已经成为东北地区人们主体性格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萨满文化在神话传说中提倡人们要团结一致,人人要和睦相处,相互尊重,勇于奉献,同时极其崇尚以武制胜的观点,今天的东北地区仍然存有此种民风。东北人特别讲究义气,轻物质、重实利,大方、豪爽,朋友之间很少斤斤计较物质利益。萨满教保留了完整而生动的自然宗教特点,是古代文化的集合,包括宗教、哲学、历史、经济、道德、文艺、民俗、天文、地理、医学等文化内容,有多方面综合性的文化史价值。〔7〕
经济生产与社会生活是人类维持生命生存的需要。恩格斯说:“根据唯物历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再生产。”〔8〕所以在萨满教中,反映了原始先民对未来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热爱,也反映了原始先民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更反映了人类在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肯定,是精神理想的高扬。
〔参 考 文 献〕
〔1〕〔3〕〔4〕〔6〕金开诚,于丹.萨满文化〔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吉林文史出版社,2012:26-27-96.
〔2〕〔5〕富育光,赵志忠.满族萨满文化遗存调查〔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70-129.
〔7〕王宏刚, 王海东, 张安巡. 追太阳---萨满教与中国北方民族文化精神起源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28.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477.
〔责任编辑:张平凡〕
[关键词]嫩江流域;萨满文化;经济影响;生活影响
[中图分类号]B98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6 — 0085 — 02
作为一种宗教文化形态,萨满文化是伴随着萨满教这一客观事物产生和发展而生成的,它是这一宗教理性的思考和精神的升华。〔1〕萨满教的精神渗透到了北方各民族的生产和生活领域,在我国东北嫩江流域,萨满教所演绎和后续形成的萨满文化,成为了这一流域诸民族的重要文化形式之一。
一、萨满文化对嫩江流域经济的影响
萨满文化深刻影响着嫩江流域各民族的经济生产和生活,无论是在游牧、渔猎、农耕,祭祀、祈福;还是在饮食、服饰、居住、出行、民间音乐、舞蹈等方面,都体现着萨满文化的影响。萨满文化的理论根基是“万物有灵”, 〔2〕而“万物有灵”观念的产生是原始先民当时的生产力极其低下,渔猎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活动,以此维持着生存与生命,社会处于半野蛮与半文明状态,无法与强大的自然力相抗衡,先民们幻想着改造自然,因此,希望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来主宰一切,他们从渔猎经验出发,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有灵的,从虎、豹、鹰、熊到鸟、虫、鱼、禽都是人们生活之源,其肉可食,其皮可以制衣,例如赫哲人的鱼皮衣,满族祭祀柳叶,称它为佛多妈妈;鄂伦春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祭祀大树,并且都有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和传说。“万物有灵”观念提出在当时是具有世俗性和实用性的,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可以灵活的采用各种形式进行祭祀,向神灵进行祈祷,虔敬的膜拜,祈求保佑。于是就产生了原始宗教,萨满教。由于教义适用,形式简单灵活,适合经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为各民族所接受,形成了具有普遍意义的萨满文化。“万物有灵”所蕴含的哲理是非常具有进步意义的,它承认万事万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样人们在对待任何事物上,既不墨守成规,又不刻板教条,有着很大的灵活性,这对于民族的发展,人们经济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萨满文化对嫩江流域各民族的经济生产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其中满、蒙古、维吾尔、锡伯、赫哲、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塔塔尔、乌兹别克等民族都对萨满文化存在不同程度的信仰。由于“万物有灵”的宗教观念,自然万物在萨满的神坛上都会当做神灵来祭祀,他们祈求这些自然界的神灵,保佑他们风调雨顺、人畜平安,在这些自然界的神灵里,往往祭祀的对象都是当地最危险、最重要、最有影响的自然物或者自然力,例如鄂伦春族打猎时,他们顶礼膜拜熊,在吃猎杀的熊肉时,要举行隆重而复杂的膜拜礼,猎物一定要在祭祀膜拜之后才可以食用,而在膜拜时,并且祈求子孙像熊一样勇猛无敌。〔3〕又如:满族人把长白山做为圣山进行祭祀膜拜,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拜山仪式,这里是满族栖息繁衍的圣地,是大自然赐予给了他们一切,满足他们经济生产、生活的需要。长久以来满族先人在“万物有灵”的观念下,认为长白山就是他们的祖先神,他们在长白山上修萨满神身,尤其长白山丰富的物产资源为满族先民提供了充足的衣食之用,〔4〕这更加验证了“万物有灵”观念的正确。如今吉林九台牛头沟水库冬季捕鱼,就沿袭了萨满教祭祀仪式,燃香磕头,祭祀鱼头等形式,仪式虽然并不复杂,但却是萨满“万物有灵”观念的继承,也是对萨满文化的沿袭。
萨满文化在嫩江流域各民族经济活动中有着深刻的影响,从萨满教的祭祀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萨满神凝聚人们的美好愿望和憧憬,寄托着人们的理想,规范着人们的道德,同时萨满也是人们经济活动和人们生活的庇佑者、领导者,它是人们的精神导师,它更是当时嫩江流域各民族的“法律规范”。
二、萨满文化对嫩江流域人们生活的影响
现今嫩江流域的各民族,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隐约透露着萨满文化对其的影响。
萨满文化在精神文化方面影响是深远的。 图腾面具是萨满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它是北方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萨满文化的活化石。面具是当时人们幻化出来的萨满神灵化身,在这种思想意识下,面具是万能的,无敌的,它对人类可以说是一种万能的保护武器,原始先民带上面具后,如同萨满神灵附身,时刻在保护和鼓励自己,自身的恐惧感和自卑情绪就会逐步消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社会、自然认识的深入,面具的保护和激励作用慢慢衰弱,其庄严隆重的祭奉意义渐渐也淡化了,并逐渐演变为一种娱乐的工具,成为戏剧的表演形式。图腾面具这一历史宝贵遗产,为嫩江流域各民族历史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启示,同时也为旅游经济和民间工艺美术提供了商机。
萨满文化的表现形式还体现在萨满舞上,萨满的舞蹈俗称也叫“跳神”。在东北萨满舞已经演化为家喻户晓、人们喜闻乐见的二人转形式,二人转是对萨满舞的进一步提炼和升华。萨满舞有三大特色被二人转所继承:第一点是以女性为主角的两人结构,第二点是两人迷狂沉醉的舞蹈形式,第三点是两人神似的模仿艺术。二人转这种民间艺术之所以能受到人们的喜爱,它不仅是一种轻松愉快的娱乐方式,还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艺术再现,它的根基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被世代传承着。二人转演员们以神调演唱形式伴随着激烈曲调的跳动旋转,曲调和人们的审美意识有机的融合为一体,极大的调动了观众的情绪,虽然没有了宗教色彩,却对丰富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跳神”舞带有对万物的崇拜色彩,这种音乐与舞蹈形式丰富了中国民间乐舞文化,是我国音乐舞蹈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
音乐也是萨满文化呈现的一个重要形式,这种音乐是伴随着舞蹈而存在的。但它并不是单纯的音乐,可以说是歌、舞、乐三者的结合。萨满教认为人们通过音乐可以达到与萨满神灵的沟通,是人与神之间的桥梁。而音乐中最不可缺少的元素则是鼓,这种乐器能恰到好处的体现歌、舞、乐三者结合。鼓的节奏表现或是高亢、或是紧凑、或是气势宏大,形成了庄严、肃穆、紧张的气氛,而又带有神秘的宗教色彩,同时鼓与腰铃一起使用,则更显神秘与庄重。〔5〕在萨满文化中,舞蹈是最具有神秘性的,这是与其它舞蹈相比最不同的特征,因为它也是与神灵沟通的重要的方式,在时急时缓的音乐中,在时快时慢的舞步下,人神和谐的融合在一起,净化、荡涤着人们的心灵,抚慰着虔敬而真诚的心,自然而然的凸显了它的神秘性。 萨满文化在物质文化方面影响也是深远的。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要素,服饰是其基本要素之一,也是人类与其它动物区别的标志,服饰的作用是实用和装饰。嫩江流域各民族服饰恰当地反映了本民族的特点,同时也反映了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从各民族传统服饰看,我们看到像萨满神服一样的民族服饰,他们都受到了萨满神服的影响,这些民族服饰绚丽多彩、大方得体,大部分服装都绘制一些形状各异的符文装饰或者螺纹图案,这些螺纹图案或符文装饰是民族文化的象征,也是萨满符号的代表,它奠定了北方各民族服饰的审美取向和情感基础。最初的萨满神多数是女性,所以萨满的服饰为裙装,由上衣、裙子、背心、护腰裙、披肩、靴子等组成。〔6〕这种服饰展示出人们的宗教信仰,体现着萨满的身份等级。起初的萨满神服是很繁琐的,但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更新,萨满神服则变得简易轻便。由于萨满神服的简化,它也影响到了百姓的日常服饰,服饰的象征性更加显著。例如满族、锡伯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服饰上的花纹图案、帽子上的装饰以及头上的配饰都展示了萨满文化特征。而在赫哲人的萨满观念中,神树与女子的生育能力息息相关,在赫哲人结婚时所穿的婚袍上多数会有萨满神树图案。除了神树图案以外,赫哲人在服饰上还绘织一些螺纹图案,这是源于萨满文化中对蛇和水的崇拜,这也意味着对这种崇拜的虔敬,祈求它们赋予赫哲族人力量和勇敢,保佑赫哲族平安幸福。
不同民族有着对萨满不同形式的信仰,信奉的神灵也就不同,在一些古老的民俗当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些萨满文化对生活的影响。如满族人有敬鸟、点花灯、高杆挂灯等古老的民俗,而这些古老的民俗背后与萨满文化中的神话密不可分,早年的满族人在除夕和元宵佳节,都会按照萨满文化的习惯在自家门口点灯。而现在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更是把这种冰雪点灯这一萨满文化习俗作为了城市的主旋律,举办大力弘扬冰雪文化的冰雪节。尤其是哈尔滨冰灯游园会,已经与弘扬地域文化和发展地域经济联系起来,古老的风俗习惯在现代社会里获得了新的生机。萨满文化的体现形式多种多样,表现在生活上。如萨满的跳大神,这是早期嫩江流域甚至整个东北地区各民族人们主要治病方式之一;另有萨满文化对东北地区民间曲艺的影响也颇为显著,其说唱形式影响了东北二人转、大秧歌,而说唱内容则成为了民间史诗和巫歌。而“阿涅”节则是达斡尔族的春节,入夜后人们点燃用各种杂物码起的垛,人们把大块肉和饺子投入火中,祝福人畜兴旺。伴随着悠扬的曲调,尤其是萨满舞的表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我们从东北地区各民族的性格特点看,都与萨满文化有关,受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今天已经成为东北地区人们主体性格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萨满文化在神话传说中提倡人们要团结一致,人人要和睦相处,相互尊重,勇于奉献,同时极其崇尚以武制胜的观点,今天的东北地区仍然存有此种民风。东北人特别讲究义气,轻物质、重实利,大方、豪爽,朋友之间很少斤斤计较物质利益。萨满教保留了完整而生动的自然宗教特点,是古代文化的集合,包括宗教、哲学、历史、经济、道德、文艺、民俗、天文、地理、医学等文化内容,有多方面综合性的文化史价值。〔7〕
经济生产与社会生活是人类维持生命生存的需要。恩格斯说:“根据唯物历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再生产。”〔8〕所以在萨满教中,反映了原始先民对未来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热爱,也反映了原始先民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更反映了人类在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肯定,是精神理想的高扬。
〔参 考 文 献〕
〔1〕〔3〕〔4〕〔6〕金开诚,于丹.萨满文化〔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吉林文史出版社,2012:26-27-96.
〔2〕〔5〕富育光,赵志忠.满族萨满文化遗存调查〔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70-129.
〔7〕王宏刚, 王海东, 张安巡. 追太阳---萨满教与中国北方民族文化精神起源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28.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477.
〔责任编辑:张平凡〕